《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是一本由梁建章 / 黄文政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精选点评:
●直到大厦崩塌。
●不能只看人口,中印人口19世纪占世界一半,但是都成了殖民地。墨西哥人口比加拿大多,but。。人口只解释经济增长30%。
●170的阅读量,竟然刷出了这么虚高的分数(8.7)。整体上这是一本很浮躁的书,试图建构一个宏大的理论,堆砌了一堆统计数据和图表,却没有足够的逻辑论证,简单几句话就想建立一个因果联系,一两页的空口白牙就想把一个替代解释否定掉,简直不忍直视;政策建议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根基了。
●国之繁荣需少(shào),老而不死是贼
●这书肯定是枪手写的,作者和梵登对谈,对书中观点含糊不清。
●如果半年前读,可能还会有更客观的看法,现在已经不能不带有立场了。我想发问,作者不断地实践着自己的理论,书中一些对于人口经济学的观点也贯穿在其不同场合的一些发言中,很多尝试不论成功与否,很多观点不管有没有人听,与所有那些被社会的盲从或者被某些人为了某些目的塑造出来乃至被主流所认可、所追捧的那些成功人士/商界大佬相比,到底谁更适合成为年轻人的榜样? 这本书给我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社会、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经济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从人口—创新这个角度无法解释全部,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果说对于过去和现状(包括对美国、日本、欧洲、印度)的分析是可以从结论倒推前提的,那么对于未来的判断倒是拭目以待。 ps:读到日托班的部分还是不胜唏嘘。
●用数据颠覆了很多常规的认识
●因为吴晓波的《十年二十人》系列而知道梁先生的人口学家身份,但即便抛开携程创始人斯坦福博士北大教授这些标签,仍然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但是抱歉的是,即便我很大程度上认同书中观点,作为一个25岁高学历沪漂女性,愿意生一个孩子已经觉得自己很为社会做贡献了,两个基本不考虑,三个完全不可能,更别说我现在还,没有对象。。。
●大概值二十分钟。没什么干货。一句话就够了:“创新者(人力)才是未来国家的竞争,国家如同物业公司尽力发展以吸引人才,美国中国印度人口多前景好。”这不是什么创见,我也知道,但书说的偏颇夸张一点。事实上,世界人口未来要冲100亿,其中能称为创新人力的,是少数。贫富撕裂日益扩大倒是个问题。
●人多力量大 年轻人多力量更大 年轻人多且住得近力量最大
《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读后感(一):不严谨
看了三分一,感觉推论太不严谨了。放弃了8.1一分有点高,拉下点,本书不想一个纯学术的研究,很多地方数据引用毫无根据,也不写明出处,而且对中国数据分析有失偏颇,太过夸大创新能力对经济影响,适合小白来看,写140有点多啊,不看完就不能来评论吗?有点扯改下行不,……………………………………………………
《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读后感(二):创新和大国
本书主要论述的是创新,作者找了人口这个角度,分析了几个国家的创新和趋势,创新和人口数量/年龄/质量有关,美国作为最大的全球人才库依然还是有着相当强大的竞争力,而印度在未来有可能会迎头赶上,中国作为大国在创新方面的发展也日益强大,在金融危机的源头上作者也给出了不同意见,2008年的金融危机常常被认为是美国次级贷的问题,但作者从人口的角度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而对于很多人认为的国内大城市道路拥堵人口过多,需要靠疏导人口来解决问题,作者也给出了另一个观点,人口数量本身并不是问题,相反他认为这是市政规划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总的来说,数据和论据充分,观点较新也合理,值得一读。
《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本书第一部分论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创新,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口,包括人口规模、地理聚集程度和人口年龄结构三个方面。
因为想要一个国家变得富裕,除了创新,还有包括稳定的政府、产权保护、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金融体系、良好的教育和贸易开放这些因素。但从实现的难以程度来看,其中最难的就是创新。所以说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创新。
又因为创新的人不是一个单指标或简单指标能够筛选的,其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保证巨大的基数是获得更多创新的唯一手段。所以说人口是创新的关键。
本书在第二部分用上述理论分别阐述了日本、欧洲主要国家、美国、印度、中国的未来趋势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我的疑问:1)本书中的人口权重是相等的,但根据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多,单位人口的权重应该有差别,所以有没有可能存在在人口单位减少的情况下,总贡献增加的情况。2)在全球化分工的情况下,将更多的低技术工作外包,是不是可以解决某个国家老龄话的问题,即只要全球人口年龄结构合理即可。
《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读后感(四):学术不精,参考而已
只能当作参考性通俗读物,作为学术著作来说主观臆断成分太多,举个很典型的例子来说,作者不认为拜登所说的美国创新优势在于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三个方面,但给出的论据又非常浅薄甚至毫无逻辑性可言,作者认为:首先,政治制度与创新无关,许多民主国家就不是创新的成功例证。他举出了中国大陆七八十年代不是西方式民主制度,但依然是创新经济体,这就很明显地无视当时改革开放其实就是在学习借鉴,西方的经济模式,否则为何不说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是创新经济体呢?其次,作者认为经济制度的优势不可持续。中国已经实行了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并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经济制度并非美国所独有。这就更可笑了,这些方面都是美国经济制度中的内容,最后,作者认为教育制度仅代表部分而非全部优势。美国高中教育比大多数发达国家差,甚至比东亚国家还要糟糕。但为何说美国高中教育差又没提出任何可以佐证的数据,至少是逻辑上的理由,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本书确实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人口问题是一个相对敏感的问题,兼听则明吧。
《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读后感(五):读书笔记(最新20200202)
第一章 全球人口发展趋势
影响人口总量的内生因素,出生率(+)、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外生因素主要是移民(+)。其中,影响出生率的因素,抚养成本(-)、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参与率(-)、养老需求(+)、结婚年龄(-),其他非线性因素,诸如文化、宗教(e.g.,伊斯兰对女性的制约等)
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因素,老年人抚养比,出生率(-)、预期寿命(+)
第二章 人口与创新
如何看待马尔萨斯200多年以前的观点:“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人均收入的短期增长,然而,收入的增长很快会导致人口增加和农业生产率下降,最终将消除人均收入的任何增长”。该理论对工业时代以前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很好的诠释,但对于当今世界已经不再使用。
原因1,当今农业在经济中占比很低。发达国家不到5%,发展中国家不到10%。
原因2,人口增长导致农业生产率下降的前提,是农业需要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对于工业,虽然也需要自然资源,但强度低了很多,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材料和替代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即石油,有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等),因此,自然资源对工业发展的瓶颈约束远小于农业。对于服务业,就更加不需要什么自然资源了。
原因3,与马尔萨斯的理论相反,人们越富裕,反而就越不愿意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