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贩笑忘录》是一本由陈晓维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贩笑忘录》精选点评:
●好玩,地铁通勤一口气读完
●重在人而不在书。书界传奇,凸显世态人情。小说笔法,煞是好看,真假且存疑。
●文笔老辣,诙谐活泼,还有许多哲理性的思考,每个小故事都很喜欢!
●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书话,而是书贩们的日常,人情味浓,部分细节真假莫辨。
●颇有些小说家笔法
●3.5
●这本书读来非常有意思,虽然有些篇章以前看过,再读也还是有兴致,好些内容确实也算得上精彩。写到的人物有些我也有交往,读起来尤其亲切,主角都是书贩,内容自然是离不开书,实际内容超出了书,更多的是写到了人的命运,显得与一般书话有些不一样。书中的所有角色都是书贩子,但好些人也并不是书迷,更多的是把书当做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已。人与书的故事反而不是重点,更多的是写这些人的经历,从而反应出九十年代以来某一种人的生活方式。作者的文笔功底了得,写的人物都是栩栩如生,体现出高超的叙事和写作功力,很多章节看起来象是读小说,非常生动,当然可能也有人会不满意,把真实人物写成了小说了。作者笔下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故事,其实和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没啥差别,但在作者的妙笔生花下都是挺吸引人,这是一本让书虫们能够一口气读完的书。
●“在某个特定的年龄,衣食无着,居无定所反倒是一种自我实现。你以此为傲,因为你可以骗自己说,我在物质上做出的牺牲是为了不在精神生活上对世界妥协。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什么是不想要的” 《书贩笑忘录》 年代的烙印太深,读着隐隐觉得隔着一层雾 雾里弥漫着中年大叔被锤熄的烟火气 挺私人的作品 听上一辈讲故事偶尔觉得挺有趣 但这种有趣就像不事生产的年轻人去乡野郊游 麦浪翻滚确是叫人心生涟漪 更深切的体会是没有的
●几周前刚与钱老师谈过胡同摔不坏的严实包装
●卖书人的故事
《书贩笑忘录》读后感(一):出乎意料的精彩!
看到豆瓣评分很高,书评不错,出于好奇买了一本,没有想到竟然出乎意料的精彩,无法释卷,一口气读完,近几年来持续的碎片化式的阅读状态,被这本书打破了,想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真正被抓住的地方:其一,作者文笔诙谐生动、故事结构紧凑、叙事有条不紊、张弛有度,风趣生动背后一个个活的书贩形象跃然纸上,使人不由得开始被这个行业和这个行业的人所吸引,想要亲自去看一看、了解一二;其二,书名为《书贩笑忘录》,记述的故事也围绕“书贩”这个没有接触过的人不太会了解的职业展开,但是,读完之后并不使人觉得与之遥远,反而觉得他们和他们的生活离自己很近,透过他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社会生活、奋斗和追求的你自己的影子,看到我们熟悉的生活和人性,看到能够触动到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我想这正是作者透过这本小说真正想要说的话,也是本书最吸引人之处;其三,书籍装帧精美、封面设计很有一股文人气,内敛深沉。
《书贩笑忘录》读后感(二):#2020翻100本书#001
#2020翻100本书#001 陈晓维《书贩笑忘录》 有网友对我的最新微信名字感到好奇,其实你们可以这样理解,毕竟500到5000个朋友圈的微信名字不好辨认,这位自称翻100本书的渣渣就是吹牛不要脸的。 有红军球迷的名字是“利物浦不夺冠不改名”,我可能翻完100本书也懒得改名,既然“广告效应”不错。 100本书之001,是我翻阅了几次的《书贩笑忘录》,但是我多数翻完《十年,胡同与我》,就放下来了。本来也不知道陈晓维,某天在布衣书局群里看到这本书的广告,听说有写胡同,还是签名版的,就糊糊涂涂的下单购买,基本上,在布衣书局的群里,胡同喊买什么书,大家都会信任,视乎各人经济能力,买大买小罢了。 听说京城流行混圈子,这个圈那个圈,互相混个脸熟,我们师奶大叔也有圈子,朋友圈是也。《书贩笑忘录》,记录了十三位旧书贩子,我只知道胡同,也只是和胡同在网上打过交道,行内说胡同不是生意人,务虚不务实,别人不要的书,都销给胡同,胡同的图书库存数十吨起,我是专在胡同一元拍里捡漏的那种人,实力和兴趣都不允许我参与更多。 记得初加入胡同圈,第一次看到贩书日记,布衣书局正在艰苦的搬家中,字里行间,不是苦就是累,今年都2020了,胡同带领员工第七次搬迁,这次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新年刚过了两天,胡同亲自上阵,已经为清库存拍卖了两天,爱书人开书店其实是很矛盾的,既然藏书又要卖书,之前那么多行家都苦劝胡同不要惜售,眼前他急需资金维系,他自己不想清的不行了,话又说回来,所谓的心头好,你要是没空看它们一眼,注定也是和别人有缘,不如放手,不如散去。 在我看来,布衣书局十多年顽强生存于帝都,就是奇迹,无人能复制,当然,希望布衣书局的日子好过些,祝愿胡同的儿子今年顺利考上北京的大学,一家人可以团聚一起。陈晓维笔下的“小胡”,当年还是小孩子呢,十三位书贩子里,看得出陈晓维是真爱护胡同,是真朋友的那种爱护。 《书贩笑忘录》另一位“熟悉”的人是写序的谢其章,他是收藏圈神一般的人物了,我买了他的一些著作,对他是怀有感恩心的,因为他仿佛替我圆了收藏梦,出书梦,从他的作品里,我遇见了此生来生都不会去做的梦,知足的只做自己。曾经混过集报圈,发现自己既无商业头脑,更无行业知识,又看到圈里的一些藏家,藏品堆得满屋都是,但是既不整理又没有知识变现,我都能预知到,在很快到来的明天,所谓的藏品就会被卖废品厂,那又何苦呢?谢其章不但懂得收藏,他更能把宝藏变现出书,有些书还写得不错,他的藏书就是宝库。借用他引用民国藏书家周越然的话:“乞丐讨饭十年,必有他奇异的见闻。小贩挑担半世,也有他特别的经历。” 老马住院后,王建把大瓢接到自己家里。老马说大瓢吃不惯超市的猫粮,他把大瓢的生活习性详详细细写了两张纸。王建照方子抓药,依旧是小虾皮,鱼肉,鸡肝配馒头,坚决保证粮油副食供应。大瓢在新家心满意足地享受着高干待遇,从未流露出对故土故人的丝毫眷恋。进重症监护室前,老马曾经感叹说:“大瓢没良心。现在这世道,越没良心越有福。” 陈晓维写的老马,《离别之喜》,我看是写尽了人情冷暖。十三位书贩子的故事看完,我也看得出故事当中,真真假假.对的,只是故事,并不是传记,好的故事绝对不是复制人生,打动人心就是好故事。 写作技巧这东西呢,你多几本书,多写多练,再不行,花钱报几个写作培训课,技巧就会有,但是写作只讲技巧,只适合做秘书或者文案,所谓的“天才”,是他们对世间万物敏感,并且心怀慈悲。 陈晓维真的有慈悲心,可他给布衣书局粉丝的签名,未免太匆忙了,连个时间都没有。 《书贩笑忘录》中华书局 2018.4第1版
《书贩笑忘录》读后感(三):#2020翻100本书#001
#2020翻100本书#001 陈晓维《书贩笑忘录》 有网友对我的最新微信名字感到好奇,其实你们可以这样理解,毕竟500到5000个朋友圈的微信名字不好辨认,这位自称翻100本书的渣渣就是吹牛不要脸的。 有红军球迷的名字是“利物浦不夺冠不改名”,我可能翻完100本书也懒得改名,既然“广告效应”不错。 100本书之001,是我翻阅了几次的《书贩笑忘录》,但是我多数翻完《十年,胡同与我》,就放下来了。本来也不知道陈晓维,某天在布衣书局群里看到这本书的广告,听说有写胡同,还是签名版的,就糊糊涂涂的下单购买,基本上,在布衣书局的群里,胡同喊买什么书,大家都会信任,视乎各人经济能力,买大买小罢了。 听说京城流行混圈子,这个圈那个圈,互相混个脸熟,我们师奶大叔也有圈子,朋友圈是也。《书贩笑忘录》,记录了十三位旧书贩子,我只知道胡同,也只是和胡同在网上打过交道,行内说胡同不是生意人,务虚不务实,别人不要的书,都销给胡同,胡同的图书库存数十吨起,我是专在胡同一元拍里捡漏的那种人,实力和兴趣都不允许我参与更多。 记得初加入胡同圈,第一次看到贩书日记,布衣书局正在艰苦的搬家中,字里行间,不是苦就是累,今年都2020了,胡同带领员工第七次搬迁,这次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新年刚过了两天,胡同亲自上阵,已经为清库存拍卖了两天,爱书人开书店其实是很矛盾的,既然藏书又要卖书,之前那么多行家都苦劝胡同不要惜售,眼前他急需资金维系,他自己不想清的不行了,话又说回来,所谓的心头好,你要是没空看它们一眼,注定也是和别人有缘,不如放手,不如散去。 在我看来,布衣书局十多年顽强生存于帝都,就是奇迹,无人能复制,当然,希望布衣书局的日子好过些,祝愿胡同的儿子今年顺利考上北京的大学,一家人可以团聚一起。陈晓维笔下的“小胡”,当年还是小孩子呢,十三位书贩子里,看得出陈晓维是真爱护胡同,是真朋友的那种爱护。 《书贩笑忘录》另一位“熟悉”的人是写序的谢其章,他是收藏圈神一般的人物了,我买了他的一些著作,对他是怀有感恩心的,因为他仿佛替我圆了收藏梦,出书梦,从他的作品里,我遇见了此生来生都不会去做的梦,知足的只做自己。曾经混过集报圈,发现自己既无商业头脑,更无行业知识,又看到圈里的一些藏家,藏品堆得满屋都是,但是既不整理又没有知识变现,我都能预知到,在很快到来的明天,所谓的藏品就会被卖废品厂,那又何苦呢?谢其章不但懂得收藏,他更能把宝藏变现出书,有些书还写得不错,他的藏书就是宝库。借用他引用民国藏书家周越然的话:“乞丐讨饭十年,必有他奇异的见闻。小贩挑担半世,也有他特别的经历。” 老马住院后,王建把大瓢接到自己家里。老马说大瓢吃不惯超市的猫粮,他把大瓢的生活习性详详细细写了两张纸。王建照方子抓药,依旧是小虾皮,鱼肉,鸡肝配馒头,坚决保证粮油副食供应。大瓢在新家心满意足地享受着高干待遇,从未流露出对故土故人的丝毫眷恋。进重症监护室前,老马曾经感叹说:“大瓢没良心。现在这世道,越没良心越有福。” 陈晓维写的老马,《离别之喜》,我看是写尽了人情冷暖。十三位书贩子的故事看完,我也看得出故事当中,真真假假.对的,只是故事,并不是传记,好的故事绝对不是复制人生,打动人心就是好故事。 写作技巧这东西呢,你多几本书,多写多练,再不行,花钱报几个写作培训课,技巧就会有,但是写作只讲技巧,只适合做秘书或者文案,所谓的“天才”,是他们对世间万物敏感,并且心怀慈悲。 陈晓维真的有慈悲心,可他给布衣书局粉丝的签名,未免太匆忙了,连个时间都没有。 《书贩笑忘录》中华书局 2018.4第1版
《书贩笑忘录》读后感(四):#2020翻100本书#001
#2020翻100本书#001 陈晓维《书贩笑忘录》 有网友对我的最新微信名字感到好奇,其实你们可以这样理解,毕竟500到5000个朋友圈的微信名字不好辨认,这位自称翻100本书的渣渣就是吹牛不要脸的。 有红军球迷的名字是“利物浦不夺冠不改名”,我可能翻完100本书也懒得改名,既然“广告效应”不错。 100本书之001,是我翻阅了几次的《书贩笑忘录》,但是我多数翻完《十年,胡同与我》,就放下来了。本来也不知道陈晓维,某天在布衣书局群里看到这本书的广告,听说有写胡同,还是签名版的,就糊糊涂涂的下单购买,基本上,在布衣书局的群里,胡同喊买什么书,大家都会信任,视乎各人经济能力,买大买小罢了。 听说京城流行混圈子,这个圈那个圈,互相混个脸熟,我们师奶大叔也有圈子,朋友圈是也。《书贩笑忘录》,记录了十三位旧书贩子,我只知道胡同,也只是和胡同在网上打过交道,行内说胡同不是生意人,务虚不务实,别人不要的书,都销给胡同,胡同的图书库存数十吨起,我是专在胡同一元拍里捡漏的那种人,实力和兴趣都不允许我参与更多。 记得初加入胡同圈,第一次看到贩书日记,布衣书局正在艰苦的搬家中,字里行间,不是苦就是累,今年都2020了,胡同带领员工第七次搬迁,这次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新年刚过了两天,胡同亲自上阵,已经为清库存拍卖了两天,爱书人开书店其实是很矛盾的,既然藏书又要卖书,之前那么多行家都苦劝胡同不要惜售,眼前他急需资金维系,他自己不想清的不行了,话又说回来,所谓的心头好,你要是没空看它们一眼,注定也是和别人有缘,不如放手,不如散去。 在我看来,布衣书局十多年顽强生存于帝都,就是奇迹,无人能复制,当然,希望布衣书局的日子好过些,祝愿胡同的儿子今年顺利考上北京的大学,一家人可以团聚一起。陈晓维笔下的“小胡”,当年还是小孩子呢,十三位书贩子里,看得出陈晓维是真爱护胡同,是真朋友的那种爱护。 《书贩笑忘录》另一位“熟悉”的人是写序的谢其章,他是收藏圈神一般的人物了,我买了他的一些著作,对他是怀有感恩心的,因为他仿佛替我圆了收藏梦,出书梦,从他的作品里,我遇见了此生来生都不会去做的梦,知足的只做自己。曾经混过集报圈,发现自己既无商业头脑,更无行业知识,又看到圈里的一些藏家,藏品堆得满屋都是,但是既不整理又没有知识变现,我都能预知到,在很快到来的明天,所谓的藏品就会被卖废品厂,那又何苦呢?谢其章不但懂得收藏,他更能把宝藏变现出书,有些书还写得不错,他的藏书就是宝库。借用他引用民国藏书家周越然的话:“乞丐讨饭十年,必有他奇异的见闻。小贩挑担半世,也有他特别的经历。” 老马住院后,王建把大瓢接到自己家里。老马说大瓢吃不惯超市的猫粮,他把大瓢的生活习性详详细细写了两张纸。王建照方子抓药,依旧是小虾皮,鱼肉,鸡肝配馒头,坚决保证粮油副食供应。大瓢在新家心满意足地享受着高干待遇,从未流露出对故土故人的丝毫眷恋。进重症监护室前,老马曾经感叹说:“大瓢没良心。现在这世道,越没良心越有福。” 陈晓维写的老马,《离别之喜》,我看是写尽了人情冷暖。十三位书贩子的故事看完,我也看得出故事当中,真真假假.对的,只是故事,并不是传记,好的故事绝对不是复制人生,打动人心就是好故事。 写作技巧这东西呢,你多几本书,多写多练,再不行,花钱报几个写作培训课,技巧就会有,但是写作只讲技巧,只适合做秘书或者文案,所谓的“天才”,是他们对世间万物敏感,并且心怀慈悲。 陈晓维真的有慈悲心,可他给布衣书局粉丝的签名,未免太匆忙了,连个时间都没有。 《书贩笑忘录》中华书局 2018.4第1版
《书贩笑忘录》读后感(五):此时语笑人得意 此时歌舞动人情
本文原发于公众号【帘卷东风】
书评刚复活了,总想认真地对待每一本完整读过的书,为它写上观后感,一来留住念想,二来向作品致敬,却总会是忘记去写,书倒是读了一些,书评却总是给忘记,真该打。
刚读了中华书局出版的《书贩笑忘录》,作者陈晓维写来如行云流水,写平凡小人物至此,叹观止矣。读毕,每个小人物都是如此鲜活,十三个故事都是这般令人印象深刻,仿佛其中的人都是身边的你我他。
记得小时候在书法老师那里读了一本有关藏书家的故事,既好玩又好笑,书名忘记了,但还是有一点印象:
其中有一位嗜书如命的江洋大盗,乘飞机到某图书馆盗取了馆里珍藏的书籍;
还有那些藏书家最怕借书,因为借着借着一些珍品就没了,于是你看那些藏书家是怎样搪塞那些借书人,也是很有趣的。
读过关于藏书家的书,也读过有关书店的书,但这还是我第一次读讲书贩的书。
书贩也不全是爱书之人,但他们都很懂书,无数珍品在他们手中经过,然后才到下家的书架上,开始一段新的生命。
我也曾在古玩市场见过一些卖旧书的书贩,他们风尘仆仆地把书背到摊位上,还得留意着孔夫子网等一些网站上的售卖消息,他们每天都在与这些积满灰尘、生出霉斑的旧书过着二人世界,不,有时候,甚至书才是他们的主人。
这些书贩呀,也是人世间一个个辛苦奔波的命运。于是,在这本书里,人和书之间的关联似乎只是顺带着讲了,每个书贩的故事才是书中真正的主角。
这本书,你可以当做散文来读,可是我更愿意作为小说来读,作者也说里面都是真人真事,但有许多虚化的东西,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又分得清楚呢,每个人的经历拿来写成篇小说应该都很精彩吧。
我很喜欢《红楼梦》,许许多多作家也很喜欢《红楼梦》,于是,在一些作品里,常常能够看见《红楼梦》的影子,有时候,也许就是几句诗。
在励知书局这篇小文里,主人公是刘旭,刘旭自然也是一位书贩,他读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林彩,刘旭是一个很痴情的人,林彩这个姑娘很漂亮可是经常换男朋友,用现在的话来讲,她把刘旭当备胎,可是呀,刘旭依旧很痴情。
后来,林彩结婚了,刘旭便一个人去了一趟西藏,在寄给晓维的照片背后,写着“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诗里的这个林,是林黛玉的林,也是林彩的林。就是因为这句诗,我觉得这剧情还挺好看的。
这个书贩市场就是一个小江湖,有豪爽侠客,甚至还有师门帮派,不乏争斗,亦不乏温情。
既然是书贩的故事,总是离不开书的,在书贩眼里,书不再仅仅是供作阅读的,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甚至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存在,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作者陈晓维文笔老辣,行文诙谐活泼,就是这样戏谑活泼的文风,讲述了书贩们繁杂劳累的残酷的生活,于是,书贩们笑着笑着,我们读来也笑着笑着,不经意之间,一股极大的悲凉涌上心头,书贩笑忘录,又怎么忘得了呀。旧书几经浮沉,书贩一生跌宕,这些经历似曾相识,不就是人世间的我们所正在经受的么。
书中的小杜从不标榜自己勤奋,也从不夸世道好,他总会说,一切都是运气。小杜很聪明,把人生一切难解的负担交给不可知的命运,只怀揣着好运轻装上路。把该忘的都忘却,只需记得这样一段时光“此时语笑人得意,此时歌舞动人情”,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