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遗嘱》经典观后感1000字

  《奇葩遗嘱》是一部由陈星池执导,屠育玮 / 龙一一 / 郑家榆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葩遗嘱》观后感(一):人到中年祭 写在《奇葩遗嘱》之后

  同样是关于中年人的故事,1982年拍摄的《人到中年》的镜头很文艺,节奏缓慢,就像木心所言,一生只够爱一人,慢成诗般的从前的日子,不但影片节奏与画面文艺范儿十足,连台词都带着甜,男主对女主说“您就是一句最美的诗”。反观《奇葩遗嘱》的前半部分,大量运用了无厘头风格,其大团圆结局也充满了欢快调子,正好适合目前团结抗疫的国人,因为那许多不敢出门,不得已禁足在家的人们,已然承受了太多的沉重,太需要这样一抹亮色。但它又是一部黑色荒诞剧,用让人忍俊不禁的情节来叙述沉重的话题,也许是人到中年普通的家庭都有着共同的困窘,压力之大,对于责任心颇强的男主来说都难以维系。当然因为经济的困窘,磕磕绊绊在所难免,直到父亲的遗嘱带来了希望。故事的重点在于片中一家人齐心做包子的情节,即使所用馅料完全一样,但还是难做与父亲的相媲美,几多反复,主人公终于细品出内在滋味,自己一直以来的付出并非出于爱,而是责任使然,所以难免内心积下怨气。制作过程如果缺了“爱”这最关键的食材,那个中滋味势必有别于有爱的包子,会让味蕾感受到不同。

  但编剧显然不会这么简单铺就,虽然叙事流畅,一气呵成,然而很多情节的设置都把握住了泪点,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呈现出最贴近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图景。当经济上捉襟见肘的一家人初初听说有200万遗产在望时,不禁为这笔意外之财欣喜如狂。为得到父亲遗嘱所提及的神奇秘方,众人不惜一再违逆男主的意愿,恨不得连婚姻大事也代为安排,让他险些因此痛失真爱。此举也许会引来观者的不解,甚至忍不住要指责一二,但当一切都是为了活着和生存……。正如,疫情之下,复工第一天,上班高峰时的北京地铁再度拥堵;丈夫揣着妻备好的便当,戴好口罩,毅然迈出多日未曾出过的房门……。

  磨难与坎坷会教育人,爱与温暖也同样,片中人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最终靠着互相治愈,互相取暖而活下去,最后男主也终抱得美人归。对于曾受挫于爱情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个好样本,真爱无敌。因为爱,男主终能放弃最初对的金钱的狂热与重负下的怨气,也感化了自己的家人。同样是写人到中年的尴尬,《人到中年》就伤感得多,以悲剧收场,也许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整体经济水平有关,也许当人们不再担心温饱,内心深处的爱才会被点燃。

  《奇葩遗嘱》观后感(二):咸鱼困境&烟火人生

  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有句台词堪称经典,“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星爷本意是指,即便身处“困境”,人要给自己熬下去的“理由”,即这日子要有“奔头”。

  《奇葩遗嘱》一片中,已年近40岁的男主却仍孑然一身,父亲的离世让原本就不充裕的家境更显困顿。可谁料想,天降“馅饼”,父亲身故后,居然还有200万遗产,这让死气沉沉的一家人瞬间打鸡血般变得生猛,为争夺利益,更是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男主夹在中间进退维谷,面对选择爱情还是金钱,两难取舍。

  但是隔三差五就免不了因琐事要吵吵闹闹的这一大家人,却在厨房尝试制作祖传秘制包子时,步调一致,分工配合,其乐融融。手起刀落,剁馅料时铿锵有力的节奏,配上揉面时身体起伏的动感,仿佛是在厨房上演锅碗瓢盆交响曲,俨然和之前的剑拔弩张之势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中国人来说,美食有着奇妙的作用,只要是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多大的难关都会挺过去。一顿美味,会让心灰意冷的人陡然生出勇气,去面对人生的难。疫情期间,人们被困家中,也让很多难得空闲的人在厨房修炼起厨艺,打发多余的时间的同时,用心烹制的美食,在无声无息之间,也让家庭的情感纽带愈发牢固。虽然间或也会出现翻车现场,上传朋友圈的诡异形状的曲奇和焦黑的蛋糕,一度成为大家当日份的笑料,也让连日来悬在心头的紧能有些许的喘息之机。

  春运恐怕也是只有在中国才会看到的奇观,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从更多就业机会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厂、企业、公司、单位,返回位于中国各地的故里。只要条件允许,无论离家多远,不顾车马劳顿,都要赶回去一起吃顿团圆饭。满足舌尖之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因为爱就是这一生,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这也就不难理解,在疫情初期,有人是家在武汉,而在外工作,明知出现疫情,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去。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经历了多少磨难之后,我们才细细品出那句亲切的问候“吃了吗?”其中竟饱含着那么多深意。

  《奇葩遗嘱》观后感(三):疫情之下,我们仍有开心的权利

  2020年的开端并不轻松,科比意外坠机辞世,澳洲山火蔓延,数月不绝,更有疫情爆发,导致武汉等地被迫封城,仿佛一把利刃,将我们熟悉的日常生生拦腰切断,未经过渡环节,我们陡然出现在另一个平行空间:连夜排队抢购双黄连,四处打听口罩的货源消息,不得已禁足在家,一遍遍刷朋友圈到深夜,透过一条条朋友圈消息,判断时局和外面的世界。一度是每日忙到不可开交,到突然间有了大把时间有待挥霍,奢侈地陪父母孩子,有闲暇照着app做各色糕点和地方小吃,挖掘自身各种潜力。随意就可以睡到自然醒,这些原本是梦寐以求的愿望,托疫情的福,就这么轻松实现,除了心里有根弦一直在紧紧地绷着。看着每天不停变化的疑似病例数字汇总,令人心惊胆战的死亡数字。打开小程序,了解身边多少公里半径内又有几人中招……就这样在煎熬当中,送走一个个日日夜夜,也不知何时这一切能过去,在等待中无奈,在无奈中等待。直到,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习惯了外出自觉戴上口罩,习惯了昔日的闹市变得门可罗雀。电梯里偶遇,大家也会彼此小心地保持距离。

疫情之下,曾经人头攒动的厦门中山路步行街空无一人。

  《奇葩遗嘱》是我在之前不会轻易碰的题材,在那些恨不得把时间按照分钟精细划分,应对没完没了的To-Do-List 的日子里,但凡有片刻喘息之际,我也更愿把自己扔在床上睡个昏天黑地,或是突击连日来积攒下的家务,将硕大的冰箱再度续满,为下周的忙碌腾出些许喘息之机。对,其实我能腾出来看片子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但不知从何时起,疫情的出现,让我不由得开始反观和思考自己的过去,内心似乎也变得柔软,喜欢的音乐和影视作品,风格也更为多样,似乎能理解很多以往未能品出的深意,一度眼中容不得沙子的我,也开始学着宽容和体谅。

  这部小制作的影片完成度还不错,虽有些槽点,但却屡屡让我会心一笑,那些多日没动用过的笑肌,初初扯动,甚至感觉有些僵硬。恍惚间,那些令人揪心的人和事儿,仿佛并不真实。是啊,太阳还在照常升起,生活还在继续。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春天已至,活着并且还要活下去。

  《奇葩遗嘱》观后感(四):《奇葩遗嘱》:假装是爆笑喜剧的警世通言

  初看这部影片,恍惚间,我居然忘记这是一部令人忍俊不住的爆笑喜剧,而误以为自己看的是民俗片。是啊,街头居然还是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往来行人穿梭,步履匆匆,也并无口罩遮面,更没有防疫人员手持额温计彻夜把守在小区进出口旁边。整座城未被按下暂停键,更不必心急火燎地盼着复工,因为荷包失血已然势不可挡。心头油然升起一种魔幻现实的感觉,不知今宵是何年,但即便如此,男主的烦恼却并未减少一点半点。

  正如常言所述,贫贱家庭百事哀,并不富裕的家境让男主一家每天麻烦不断,时不时要为生活琐事而剑拔弩张,争吵不停。而问题虽是看似因缺钱而起,但即便是“有钱”也并没有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果然,父亲离世,从天而降的200万遗产又让这个难得消停的家庭陷入另一种争端——如何将这笔钱尽快兑现,以及各自能分得多少财产,这令各个亲友有如打满鸡血,脑洞大开之余,他们甚至不惜以牺牲男主的幸福为代价,自作主张苦心而草率地左右男主的姻缘。各路闹剧竞相上演,男主被折腾得鸡飞狗跳的同时,与真爱也险些就此擦肩。

  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坊间时有传闻,某某彩票巨奖得主、富二代,或是拆二代做出各色荒唐事,这类故事并不罕见。未经生活历练的凡夫,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笔财富,自我不断膨胀,欲壑难填,难免行为变形,心态走样,这样的横财绝非福报,相反也许带来的更多是伤害。金钱本无是非对错,而对金钱之爱才是万恶之源,是对贪嗔痴的执念,让人不惜剑走偏锋,积恶难返。

  这哪里是什么喜剧,分明是游走在沧桑人世,难主沉浮,爱情和命运撞击,或玉碎,或瓦全,在这魔幻现实的世界。

  注:《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从各个角度呈现了当时生活中的社会百态。——节选自百度

  《奇葩遗嘱》观后感(五):200万能否将亲情和爱情砸得稀碎?

  “突然有一天我中了500万,

  啦啦啦……

  突然有一天我丢了500万

  我还是一个卖艺的小青年”

  ——郝云《500万》

  在门口的彩票店,每到开奖前,无论晴雨,附近的彩民都会按捺不住忐忑,从不知何处纷纷冒出来,或是用各种姿势盯着手机,或是将店铺里的电视团团围住。开奖的那一刻,只见各种表情争相登场,简直可以凑出一整套表情包来。

  那么,当一个经济并不宽裕家庭被从天而降的200万遗产无征兆地击中,又会怎样呢?《奇葩遗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已步入中年却还孑然一身的男主突然获悉,故去的父亲竟然留给自己200万遗产,不过还有必须结婚生子的附加条件。原本为鸡毛蒜皮的琐事争强斗狠的一家人忽然因此而有了全新的生活目标,近乎强迫地为他安排各种速配式相亲,男主的个人意愿以及婚后生活是否幸福,早已被众人抛到九霄云外。黑色幽默的笔触,荒诞的剧情,仿佛一则成人寓言,让人忍俊不住之余,又不由得陷入沉思。有朋友看过后,不禁发问,“难道区区200万就可以让一家人反目,洋相百出?我估摸着怎么也得再加个零吧?”

  看过一则笑话,有个年轻人偷窃厂里的财物,结果被抓了个现行。领导痛心疾首地教育他,“你看看你,就为这百十来块钱的东西,值得吗?” 小伙子若有所思,祭出灵魂拷问,“那您觉得多少钱才算值呢?” 200万也好,2000万也罢,难道是有什么复杂缜密的公式可以算得出来?

  1989年,7分钟的德国剧情动画短片《平衡》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408100/ 一举拿下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短片奖。影片讲述了在超现实空间中,一个悬浮半空的方形平板上,有5个人力图在神秘箱子和自身之间寻求平衡。每个人貌似都有能力打破平衡的局面,但同时却也无奈地被平衡所左右。当平衡关系受到来自外界抑或内心的诱惑(神秘箱子),人心开始变得叵测,欲壑难填,甚至怒从心中起,平衡被打破,世界混乱不堪,最后留下的只有孤独、落寞、失败,甚至崩溃。

  如果内心不够笃定,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所谓的平衡不复存在,更何况是在疫情之下,承受着时代巨浪的凡夫肉身。无论这潘多拉式的神秘箱子里装有200万,抑或是2000万,亲情和爱情都不会幸免,而且被砸得稀碎得又何止这些。

  (北京北锣鼓巷 北京侃爷winder对此文有贡献。)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