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母亲读后感精选

  《成为母亲》是一本由[英]蕾切尔·卡斯克(Rachel Cusk)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母亲》精选点评:

  ●【藏书阁打卡】2019已读015 一本让我读得异常艰难的小书,不仅是因为话题和内容的沉重,也是因为不时会有些抽象与晦涩之处。总体而言基本符合我之前了解到的关于怀孕、哺乳和抚育婴孩时期母亲的心理状态(毕竟看了那么多帖子),而且更细腻深入,也更富有哲思。作家时不时地掉个书袋挺可爱的。身在医疗条件优越的英国、做自由职业、丈夫不是甩手掌柜猪队友,作家本人已经比绝大多数中国妈妈幸运太多了,然而她依然遇到这么多问题,真难以想象其他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可能等我能够想象or切身体会的时候再读这本书,会有更多同感吧。

  ●3.5分吧。上下班的路上翻完。怎么说呢,算是实验失败记录发表的感觉。lol

  ●empty

  ●成为母亲意味着你的人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在打算成为之前,我们最好了解一下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

  ●作者在生育前并不了解生育意味着什么,然后在生育后用一种十分负面的心态来看待孩子和周围的改变。稍微了解下作者的背景,作者生活优渥,孩子父亲也并未缺位,也许是小说家的职业让她对这些变化如此敏感甚至神经质。这种心态在当下“田园女权”看来也许十分正确,但实在不是一种解决优化问题的思路,并不会让生活变得好一点点。小也评价:2星,整本书并不是作者告诉你如何成为母亲,而是她自己在困惑、纠结如何成为母亲,太丧了,翻译也很诡异(没读完)。

  ●作者将想象、联想、隐喻等文学手法融入平凡琐碎的育儿场景,描绘了自己初为人母期间经历的混乱、困惑与挑战。时而刻薄吐槽,时而冷眼旁观,时而深切反思,文本因而呈现出一种抽象与真实、超然与苦逼交织的独特效果,果然是所谓“知识女性的自白”。阅读时我默默感念父母的无私奉献,让我能继续享受做自己的自由,也能体会做妈妈的幸福。自我与孩子在我心里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我鲜少跟单身朋友聊育儿话题,她们不可能感同身受当妈的喜怒哀乐。我也不同熟识的妈妈谈论最近读的小说,她们大多身陷育儿囹圄,无暇他顾。我则不断穿梭于自我与妈妈两个身份之间,希冀在保有自我的同时承担母亲的职责,常常顾此失彼,偶然侥幸平衡。最后想说,在个体欠缺物质和心理准备,社会又无法提供有力支持的情况下,盲目提倡生育对孩子和父母而言都是灾难。译文欠佳。

  ●几乎都是意识流,没有故事,所以并不好读。成为母亲之后才会get到更多共鸣吧,给孤独和感到无助的母亲一种安慰,知道有人跟你一样,你不是孤身一人。

  ●意识流的写法 不喜欢

  ●语气太drama,毕竟要当妈了,除了drama和惊慌失措,就没有幸福感吗

  ●為什麼要聽怨婦兩百頁的喋喋不休

  《成为母亲》读后感(一):什么是女性

  什么是女性,最近看完《成为母亲》,我不紧对母亲感兴趣,更是对女性感兴趣。最开始被吸引的观点是,生育不只是让女人区别于男人,也让女人区别于女人。读完之后,对爱和情感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尤其是卡思克写到女儿懂事后,不再时刻需要母亲的拥抱,但会在挣脱之后把手搭在她膝盖上,作为安慰补偿。子女对父母的反馈,有时也是伤害。但那就不爱了吗?父母有时也没办法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来爱自己,但那就是不爱了吗?

  《成为母亲》读后感(二):被理解与关爱

  书里特别形象的描绘了生育的各个细节,从怀孕生产到孩子独立。

  看书时候好像在跟另外一个母亲聊天,我所有的情绪都能被讨论和关注到。这不是一本说教似的,是一个知识女性的自白

  。读完这本书,我很释然,有一种被理解与关爱的开心。

  有很多正中我心中委屈的句子,有一段话我觉得说的最好:

  我再也不能睡懒觉、看电影、在周六早读,我无法无拘无束的在温暖的夏日夜晚散步,无法游泳或者漫步到酒吧喝上一杯。我失去了这一切,仿佛他们是为我换区做母亲的特权所必须付出的太过高昂的代价。虽然因为孩子的出现,我也得到了很多的补偿,但这些补偿都并非实物,甚至连支付货币也不是,所以事实上也算不得补偿。我的得失并不相关,也并未带着最后需要平衡得失的目的来计算它们。

  《成为母亲》读后感(三):评《成为母亲》

  我在怀孕的时候开始阅读这本书,企图寻找真实的作为母亲的感受和体验。虽然,从过去的书评中我已经略微体会到一些灰色的基调,但是我还是不禁被作者如此“坦诚”的政治不正确的描述而感到惊讶。

  成为母亲的最初经历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尽管在丧失某种紧密联系后,获得自己最初自由的体会之后,作者表达了一些怀念和美好的意味。但是这也仅仅占据了最后的一个小章节。

  虽然说每一个为人母亲的体验不尽相同,但是我很开心能够读到不加粉饰的真实体验。虽然有时候描述的章节像是意识流,翻译也不尽友好。但依旧可以感受到为人母亲的痛苦和挣扎。

  在读到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意外流产了。但是我依旧选择读完这本书。或许之后我可以能够有自己的体验。但是反过来想想,我又能重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自由,又不失为一件没那么糟糕的事情。

  《成为母亲》读后感(四):与自己告别

  译后记里写到“小说家写起非虚构作品来,语言的确要比一般的散文或者随笔作者更具想象力——这意味着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对于日常事物的指代方式甚至是比喻的喻体都显得别具一格,经常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与理解范围”,我才恍然大悟,书中很多地方要反复看几遍甚至看不懂的原因是我只是个普通人啊,阅读功力还有待提升。

  另外作者确实写出了我的心里话,成为母亲后,我总是在怀疑自己,为什么别人当母亲都能这么开心这么伟大,而我总是内心灰暗倍感艰难?我甚至经常跟我妈说我觉得自己没有母爱。看完这本书仿佛自己找到了同道中人(如果不是很多地方太难懂的话,这种感受会更加深刻),即使距离遥远文化不同,但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育儿这件事上有过这么多痛苦的感受。当你以为痛苦已经过去,但下个阶段的麻烦又接踵而至,你又放心不下他,害怕他在这个世界受到伤害。

  成为母亲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还能过以前的日子,很多人也这样轻松的说着。但只有你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告别过去了,你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唉,且行且珍惜吧。

  《成为母亲》读后感(五):说这本书啰嗦的都不是母亲

  形象生动、富有张力的带娃纪实录。就像译者评价的那样,“理性的反思之处如此直白,感性的煽情之处却如此含蓄——以至于含蓄到读者不去花费时间查证,很难体会到作者之用心。在我看来,这算得上是《成为母亲》这部小书的一大特别之处。《成为母亲》之所以是一部特别的作品,还因为书中充满了“别样的真实”——在我有限的阅读经历中,我通常接触到的育儿类或相关书籍在讨论如何做母亲这一话题时基调愉快且幸福,内容则简单明了,清晰易懂;而卡斯克的这本书却有着较灰暗的底色,直指做母亲的各种难处与困境,部分内容甚至晦涩难懂。可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反映了怀孕的真实状况与为人母者的惯常心态。”恕我直言,没当过母亲的都会觉得这本书啰嗦(个人觉得一点不啰嗦,真实世界比这还琐碎),她们对这本书期望很高——她们期望能找到“女人身为母亲意味着什么”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永远不可能简简单单跃居白纸之上,因为它必须自寻。作者已经提供了一个新颖、客观、冷静的思路。她能在描述渺小枯燥又繁杂的带娃生活中穿插想象、比喻和引经据典,让人在阅览之余总不禁停顿片刻,品品比喻后的深意,然后恍然大悟,共鸣颇深。这对妈妈们来说已达宽慰之效。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