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哲学书》读后感摘抄

  《幸福哲学书》是一本由【美】格雷琴·鲁宾(Gretchen Rubin)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哲学书》精选点评:

  ●又是一个可爱的朋友,掏心掏肺告诉你怎么生活。 不过。这个朋友很细心。

  ●更多的意义可能在于告诉大家实践的意义

  ●在看之前只以为是惯有的鸡汤,翻开之后发现鸡汤肯定是有的,还有一些偏向切实可行的步骤计划。当然很多其实也还是挺耳熟能详的,譬如早起、锻炼、享受当下等等,不过读这个总比抑郁的时候读灵修的书好……比起坐着思考,更适合现代人参考试行。根据个人经验来说,不开心的时候躺在床上思考人生真的只会让人越来越抑郁……所以还不如翻开这本书,按着目录去看看有哪方面是可以让自己参考并且实行的。譬如感恩一章,“阅读有关灾难的书籍”“记感恩日记”,婚姻一章,“停止唠叨”“用正确的方式争吵”等等。个人觉得比起实体书更适合看电子书……索引比较方便。

  ●我们都在追寻幸福,我们对幸福的感受不一样,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才样才能幸福。说起来很容易,但内心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

  ●说是哲学,但并不是理论,而是更贴近生活的一些小点子,很有实践意义

  ●这本书更大的意义在于鼓励人们,思想行为改变一小步,将收获无数。内容过多地陈述个人生活经历,引经据典只流于表面,缺乏严谨的社会科学论述。3.5分。

  ●对于想控制自己改变自己的人来说,还蛮值得一看的,不过同时也很难执行并改变

  ●南理工图书馆

  ●比较轻松,可以减压

  ●没读完就还了

  《幸福哲学书》读后感(一):我的快乐我做主,我的幸福我掌控

  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快乐,羡慕别人,对自己与生俱来的习以为常,选择性忽视。

  这种看似心灵鸡汤的人生小建议,偶尔过一遍脑海,加深印象,也是未尝不可。一遍一遍加深信念,才能潜移默化将理念付诸于实践。

  本书作者通过健康、婚姻、职业、育儿、交友、消费、感恩、思维模式等12种方法,制定自己获得幸福的计划——幸福,是可以习得的。我们,是充分有能力让自己感觉到幸福的。

  不要轻易否定现实和已有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的生活一点点寻找和改变。有的时候,仅仅是一小步,比如改变对周围人的态度,只需要比以前多说一句,多做一步,也许会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我最近很喜欢自己怂且快乐着的生活,

  因为与其焦虑没有安全感的未来,懊悔已经逝去的过去,不如开始专注于当下,认真仔细经营生活,专注于变得幸福快乐的时候,我会更耐心、更宽容、更有活力,更轻松,同时也会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成功。

  不仅让我自己更快乐,也会给周围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就像作者坚信的:幸福就在此时、此地。

  《幸福哲学书》读后感(二):制作你的幸福计划

  在《幸福哲学书》这本书里面,作者主要想讲的就是他如何通过某些生活方式来让自己活得更加的幸福。“幸福计划”是一场能够改变你的人生的旅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人都活的特别的拘束,没有让自己得到真正的快乐。有时候我们努力想要去打破这些束缚,但是,我们真的能摆脱这些束缚吗?其实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只要你用心去追求生活,努力去改变自己现有的生活,你会感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的。亚里士多德将幸福称为“至善”,即最高的善行。

  在开始制定行动计划之前,作者告诉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些首要的原则。最后作者确定了自己的“十二信条”。“十二信条”,包括做自己,少计较,按照我想要的感觉去行动,立即行动,公平有礼,享受过程,花该花的钱,发现问题,放轻松,做该做的事,不斤斤计较,爱是一切。看到“十二信条”要想做到这些是很难的。

  首先,做自己。在生活中,我们要遵循社会道德标准的约束。做自己做随心所欲的,自己也要有一定规则的限制。我们要相信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王”。少计较的意思就是在生活中,有的小事,我们不应该去计较。太过于计较某些东西,我们就会失去某些东西。有的时候我们想要做什么,就按照自己的感觉去行动,不要犹豫,不要纠结。也许,得到的结果不是我们理想中想要的结果,可是我们在过程中已经经历了追求成功的喜悦。

  其次,立即行动。一旦我们的头脑中有了一定的想法,我们就应该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不要等到自己想要再去行动的时候,想法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要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待陌生人,我们应该公平有礼。在这个社会,想要追求绝对的公平,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相对公平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采用一些公平的原则进行办事。对待陌生人,我们要有礼貌。

  然后,享受过程。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不要太在意结果的好坏,而要享受奋斗的过程。一味的在意结果的话,你会半途而废,你会觉得自己苦苦挣扎了那么久,而得不到好的结果话,那么过程就白费了。花该花的钱的意思就是,在该节约的地方我们应该节约,但是在该对自己好的时候,就应该任性的花该花的钱。发现有问题,就是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案。

  最后,放轻松。对于生活的每一天,我们应该采取放轻松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与烦恼,但是我们应该学会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去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有不同该做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用爱,充满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制定自己幸福计划的一些原则。按照这些原则去制定自己的幸福计划,我相信你会变得很幸福的。

  《幸福哲学书》读后感(三):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幸福哲学

  如果你问100个人幸福是什么,相信你会得到100个答案,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都不一样。

  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格雷琴·鲁宾都应该是个幸福的人。她拥有美满的家庭、爱她的丈夫以及两个可爱的女儿;其本人毕业于耶鲁大学,拥有法学学位,曾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担任助理,也曾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担任顾问,目前是位知名的作家。可谓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人生赢家。

  作为幸福领域的专家,《幸福哲学书》是她的最新力作。她的多部代表作都是幸福相关的,比如《幸福计划》,《比以前更好》等,都曾在纽约时报畅销榜上名列前茅过。

  即使这样,她还是经常这么对自己说:“我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么?是的,就是这样。”这源于她总是在潜意识里才能试图突破自我,比如她想经常逛逛博物馆,吃的食品每天换换花样,或者是挑战一下自己恐惧去学驾驶执照,但现实中的她很显然都没有去做。

  有一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格雷琴突然想明白了两件事情:我本来可以更快乐;生活不会自己改变,除非我做点儿什么。于是她决定花费一年的时间让自己更加快乐,为此还制定了一个“幸福计划”。

  格雷琴研究过很多追求幸福的人,发现他们往往会彻底脱离或者改变现在的生活,那样不仅要有很大的勇气,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格雷琴并不打算这么做,所以在她的幸福计划中,每个月关注一个主题,共定下来12个具体目标,这些目标都是一些日常的小事。比如说多交几个新朋友,适度的挥霍一下,或者是挑战自己动手写一部小说等。

  在《幸福哲学书》中,共分了12章,从第1章到第12章分别对应了从1月份到12月份中,每个月里要达成的总体目标,而每个总体目标中又按照她要挑战的具体事情分成四五个小的章节。例如第1章描述的是1月份的总体目标:让自己活力满满,让后又通过5个小节,分别阐述了其具体要做的事情,包括早点儿睡,多锻炼,经常清理保持整洁,完成一件苦差事,充满热情乐观积极等。

  按照上述的逻辑链条,全书结构非常清晰,并且每一小节的内容相对独立,如果我们不能严格按照格雷琴的做法去完成她的全部目标,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做法单独拿出来阅读,也可以从中完整的看到,她在挑战这个事情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我们也可以作为参考,也去完成相应的挑战。

  除了上述1月份要做的事情,这里列举一下接下来的3个月中,格雷琴都做了什么。

  2月:用心经营婚姻:停止唠叨,不要总是期待爱人的赞美,用正确的方式争吵,不要当对方是情绪的垃圾桶,表达你的爱。

  3月:设定更高的职业目标:开博客,享受失败的乐趣,寻求帮助,高效地工作,享受当下。

  4月:做优质父母:早起唱首歌,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度过更多温馨美好的时光,别急慢慢来。

  严格来说,上述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有的只需要做出些许的具体行动,有的甚至只需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就可以了。后面的8个月要做的事情大抵也是如此。

  很多事情看起来都很简单,但真正要实施起来往往就会很困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都很“懒”,懒得作出哪怕是一点点改变。

  大扫除之后,各种用过的东西因为“懒”得花上10秒钟把其归到原位,很快家中又变得乱糟糟;早上的闹钟响了之后,因为“懒”得爬起床,每次都要挨到最后一刻,让吃饭、上班的时间都变得很紧张;下班坐在沙发上拿起手机之后,因为会“懒”得从沙发上再站起来,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这样的懒散,每个人都会有感受过,说白了就是在舒适区呆的太久了,哪怕踏出去一步都不敢。而从《幸福哲学书》中,我读到的却是要想幸福,就要学会从现有的生活做出一些改变,改变那些僵化的思维方式,改变那些固有的生活轨迹,逐步建立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习惯。。

  计划执行的一年后,格雷琴的生活慢慢地发生了一些改变,她觉得自己更幸福了。一年里她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出版了一年来写的博文,参加了更多的公益活动,尝试了新的酸奶食品......多彩而又充实的生活,的确可以让人感到更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哲学,愿你也做出积极地改变,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幸福哲学书》读后感(四):我就是开心不起来,怎么办?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幸福哲学书》。

  这本书是由幸福研究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专家格雷琴·鲁宾所写。我们是不是太习惯于目前的生活,而忘了什么是幸福了呢?作者从健康、婚姻、职业等12个方面出发,帮助我们探索生活中的美好,为自己的快乐做主,掌握自己的幸福。

  这次我们分享的内容是:“找乐”才快乐、乐趣的门类和幸福避风港。

  ①

  『“找乐”才快乐』

  虽然作家简·丝塔芙曾说:“快乐的人不需要寻找乐趣。”但研究表明,规律生活的人,笑脸却越来越少了。什么样的快乐才纯粹呢?玩乐的定义是:让人有满足感的、不涉及经济利益的、不会造成社会危害的、不需要带来赞赏和表扬的活动。

  而那些善于主动找乐子的人,和常人相比,其感到快乐的机会要高出了20倍。如果说“笑一笑,十年少”,他们寻找乐子的时间,不都补回来了嘛。

  然而,不少人在追寻快乐的过程中,忽略了三个问题:

  001 让别人高兴的事,并不一定能取悦自己。

  002 有些人倾向于对自己将要参与的活动,预期过高。

  003 有些人认为其他人喜欢的活动更有价值,更欢愉。

  基于这些错觉,很多人也会做一些让自己高兴的事,但往往事后发现它们并不适合自己,也耗光了自己的积极性。

  能够意识到:别人的乐子和自己无关,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这样我们才谈得上取舍,否则不过是在消耗时间。如果什么事情是真的有趣,那么这它应该满足以下三点:

  001 你很期待。

  002 做完之后,你是活力十足,而不是筋疲力尽。

  003 即便玩的过程中,不太如意,你也不会感到后悔或遗憾。

  ②

  『乐趣的门类』

  乐趣也是有门类的。在大量研究和实践过后,作者发现,乐趣基本可以分为三类:挑战的乐趣、跟随的乐趣和放松的乐趣。

  挑战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荷尔蒙,因此它的快乐回报是最高的。比如蹦极、跳伞、坐过山车、越野等,它们常常需要我们完成很多任务,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动用很多勇气。甚至在我们遇到挫败和焦虑时,挑战对神经的持续刺激,也会减轻这些痛苦。

  跟随的乐趣具有随机性。比如,孩子想去公园玩,家长只能跟着一起去;偶然看到自己偶像的电影上映了,临时起意去了影院;突然想起明天是女朋友的生日,然后做好了一天的吃、住、行安排,增进感情,创造美好回忆。这些都属于跟随的乐趣,不是自己提前计划好的,但是也少不了组织、协调和安排的麻烦事。这些事情,都会影响我们对乐趣的感知。

  放松的乐趣是最常见的。我不需要以练习技能、采取行动、赢下目标为基础,也基本不用协调他人的时间或者做什么准备。比如,看电视、发呆、喝下午茶都属于放松的乐趣。它们在人们繁忙的生活间隙里,随处可见。但是研究发现,只有挑战的乐趣和跟随的乐趣,才能给人更多的幸福感,因为它们有刺激、有成长、有感悟、有目标。而放松的乐趣很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因为无所得。

  ③

  『幸福避风港』

  生活的底色是平淡,就像安迪·沃霍尔所说:“如果一件事情只做一次,那么确实让人兴奋;但如果每天做,它就像喝水一样了。”

  除此之外,人性的一个侧面是“负面偏好”。也就是说,相对于美好的事物,坏的事物对我们影响更大、更持久。就像婚姻学中的,爱人之间的一次吵架,需要至少五件积极的事,才能弥补。

  负面偏好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我们很难在放松的乐趣中,得到乐趣,反而会陷入沉思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作者有一次回母校参加活动,发现电梯旁边的角落里,有一个标志,上面写着“避风港”。那里是用于当大楼失火或地震时,供人躲避的。所以她也鼓励人们当思绪陷入负面情绪时,一定要找一个“避风港”让自己疗伤。

  比如,男人伤心时的酒、女人失落时的打扮和购物、婴儿情绪不佳时需要的奶嘴。为了抵御负能量的影响,我们必须也尝试找到自己的幸福“避风港”,减少陷入消沉的机会。但这个“避风港”尽量不要对我们的健康和计划有损害,只有积极健康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我们的苦恼。否则,带来的很可能是新的悔恨。

  毕竟生活的底色是平淡,越能减少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机会,就越能把快乐的平均值拉高。找个安慰自己的避风港,幸福起来。

  总结一下,快乐和幸福摸不着、看不见,但我们总能从自己的行为和感知上,找到线索。快乐是等不来的,主动找来的才是自己的。要注意乐趣的门类,不要用一种期许衡量所有快乐,越早找到自己幸福的避风港,越早做个快乐的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去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幸福哲学书》[美] 格雷琴·鲁宾

  《幸福哲学书》读后感(五):你可以在不改变自己生活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人生

  每一天,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时间就这么静悄悄地流淌,岁月就这样一点点地过。我们对于幸福不幸福并没有太多想法——没有太大的期望,也没有太大的遗憾,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简而言之,“嗨,就是老样子嘛!”

  《幸福哲学书》的作者,和我们拥有同样的感受。往好的方面想,她有英俊的老公相爱、有可爱的儿女相伴,住在喜欢的城市,身体健康,可是,她也有不开心的事情:工作中也会不顺心,和老友们渐渐失去联系,很容易发脾气,也经常萎靡不振。作者说,自己没有抑郁症,也不算遭遇中年危机,但确实有一种不适感——对周围的一切感到不满,甚至不信任,而且这种感觉是周期性发作。

  你可能想说,这就是生活。但是作者却开始沉思,然后想明白两件事——1,我们本可以更快乐;2,生活不会自己改变,除非我们做点儿什么。,从那一刻起,作者决定花一年的时间,为自己设定一个幸福计划,通过每个月关注一个不同的主题,12个月后的实践后,让自己更幸福。

  本书作者格雷琴·鲁宾,是一位高知女性,毕业于耶鲁大学,拥有法学学位。曾经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担任助理。同时,她也是一位美女作家,是习惯、幸福研究领域中很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写过很多本畅销书,在国外很受欢迎。

  《幸福哲学书》是格雷琴·鲁宾继《比从前更好》后的另一本代表作。在这本书中,格雷琴·鲁宾不仅列举了自己的个人幸福计划,也指导我们如何设定目标。下面,我们一起跟随格雷琴·鲁宾,去看看她在幸福计划。不论你是在何时何地读到本书的,相信现在,就是开始幸福计划的最佳时机。

  如何制定幸福计划?

  幸福计划是什么?

  这个是作者格雷琴·鲁宾,制定的一份长达一年的计划。每一个月她设定了不同的主题,之后不断实践。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了解,她是怎么考虑这12个主题的,又是如何监控执行这12个幸福计划的。

  首先,关于如何设计这12个主题,作者格雷琴·鲁宾的思路是这样的:经过之前的研究发现,幸福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社会联系,所以格雷琴将“婚姻”、“做父母”和“友谊”列为三个具体目标。又因为幸福建基于个人的价值观,于是格雷琴又在列表上写下“永恒”和“态度”。工作对于达成幸福也是至关重要的,休闲同样如此,所以格雷琴又增加了“职业”、“玩乐”和“爱好”。“精力”是决定整个计划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而“金钱”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命题。另外,为了进一步探究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新概念,格雷琴又在列表中加上“正念”这一项。最后的12月将是总结所有目标完成情况的一个月。就这样,格雷琴制定好了12个具体目标,并决定先从“精力”着手做起,毕竟,保持精力充沛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接下来的所有目标。当然,每个人在意的事情不一样,你完全可以自主决定你想改善的12个具体的目标。

  接下来,是时时监控的问题。作者结合美国国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美德表,设计了一份12页的月历。每个月写上一个目标,然后在当月的每一天,都为这个目标的完成情况打分。√代表“好”,×代表“差”。

  接下来,我们将从作者所列的婚姻、工作两个目标出发,为你详细展示作者是如何具体执行幸福计划的。

  关于家庭:用心经营婚姻

  改善婚姻状态是作者的幸福计划之一,而且排名非常靠前,仅次于让自己精力充沛这一目标。关于婚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本所有已婚人士都认同,良好的婚姻是幸福的重要源泉,也是其他重要人生选择的基础,包括住在哪里,是否要孩子,交哪些朋友,做什么工作,用什么方式休闲娱乐等。婚姻的质量决定了我们整个人生的晴雨。

  作者在实施这个计划的过程中,主要设计了5个小目标,分别是:

  1, 停止唠叨;

  2, 不要总是期待爱人的赞美;

  3, 用正确的方式争吵;

  4, 不要当对方是情绪垃圾桶;

  5, 表达你的爱。

  停止唠叨。男人都怕唠叨,事实上,女人也是如此。所有成年人,其实都有能力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所以,一个成年人的唠叨是极易惹人厌烦的。可是,纵观中国的家庭,多少女人硬生生地把自己从老婆的角色活成了妈?这样,不仅女人自己累,男人也不领情。

  那么,如何避免唠叨呢?作者给出了3个方法。方法1,用不说话的方式建议别人做事。比如,把垃圾放在门口的地板上,这样对方就明白自己出门前要把垃圾带出门。方法2,提醒自己,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按照你的时间表来完成。比如,你觉得对方这一刻应该吃早饭或者这一周要去体检,而实际上,早吃5分钟或者晚吃5分钟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这周去体检或者下周去体检,又有多严重呢?总之,对方是个成年人,他有自己的节奏。方法3,就是自己去做。有的时候你分外焦虑对方的拖延,但是你自己去做之后,发现拥有掌控权让自己更愉快,这不是一举两得么?比如,一个爱收拾的人特别焦虑家庭旅行前夕对方不收拾箱子,对方收拾了又觉得不放心,那么,你自己主动去为对方收拾行李箱,可能是治愈你焦虑最好的方法。

  不要总是期待对方的赞美。这一点在恋爱不可得时,我们都很明白。比如那句经典的话——“我喜欢你是我的事情,你喜欢不喜欢我是你的事情”。然而确立了关系,就发现自己一方面付出,另一方面又在期待对方的认可和表扬。实际上,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告诉自己,这是因为你自己想做,而不是以期待对方表扬自己为前提的话,可能更幸福,更快乐。

  用正确的方式争吵,这一点尤为重要。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意见不同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意见相左的时刻,是否能用正确的方式争吵,比吵架的次数更重要。那些幸福的伴侣,懂得每次只处理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不是纵容自己牵扯陈年旧事。他们“就事论事”,避免扔出“你从来不……”或者“你总是…”这些炸弹。他们知道怎么结束一场争吵,也会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以避免将负面情绪升级。

  不要当对方是情绪垃圾桶。不知道你发现没,遇到烦躁的事情,女性喜欢找别人倾诉,而男人则倾向于沉默不语。那些确立关系的女性,更是认为自己遇到委屈向爱人倾诉是非常合理的一件事。作者本人也是如此。可是,作者后来意识到,为什么要让不开心的事情影响自己和丈夫当下的幸福呢?作者在书里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天,因为银行自身的错误,作者的信用卡被银行取消了。作者非常愤怒,对着老公大喊大叫。这时,作者猛然想起了自己的幸福计划,赶紧闭嘴了。她深吸了一口气停了下来。“好吧。”这就是她最后说的全部的话,并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很平静。丈夫很吃惊,然后自己也松了一口气。最终,在作者倒咖啡的时候,丈夫什么也没说,起身给了她一个拥抱。一个拥抱!其实,这不正是所有宣泄情绪的女人,希望通过发泄而得到的支持吗?

  表达你的爱。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爱,只有爱的表达。”不论你心里的爱是怎样的,别人能看见的只有你的行为。因此,不如时常向对方表达你的爱。比如,临出门前给对方一个拥抱,留字条时附加一句“我爱你”。

  关于工作:设定更高的职业目标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工作。工作在幸福计划中的地位也相当高,因为工作占据了我们很多时时间。一周168小时,我们有5天共40小时用来工作,甚至还有为了去工作而耗费的通勤时间、培训时间、自我提升时间等。此外,工作也为幸福生活提供了很多必要的元素,比如成长的氛围、社交、欢乐、目的性、自尊和认可。

  有关工作这个幸福计划,作者格雷琴同样为自己定了5个小目标,分别是:

  1, 开博客;

  2, 享受失败的乐趣;

  3, 寻求帮助;

  4, 高效地工作;

  5,活在当下。

  开博客。这个是作者自己因为热爱写作而给自己制定的一项新挑战。所以,你不用一定要求自己开个博客,而是应该尝试给自己设立一个挑战,一个你曾经很想做,但是一直不敢去尝试的项目。格雷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颖和挑战是幸福的重要因素。人的大脑会被意外刺激,而成功处理出乎意料的情况能给人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如果你常去做新的事情,比如参观一个新开的博物馆,学习一个新的游戏玩法,到一个新的地点旅行,结识新的人,你会比局限于自己熟悉的行为的人更容易感到快乐。

  享受失败的乐趣。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不是因为不想、不喜欢,而是我们害怕失败。但是,一旦你冲破最初的障碍,你就会喜欢上它。为了克服这份恐惧,你不妨告诉自己,“你要享受失败的乐趣。”失败很有趣,它是实现理想的一部分。如果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做的话,它一定是第一件。想想还是婴儿的你吧,会因为害怕摔跤而不走路吗?

  寻求帮助。记得曾经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要同时具备帮助别人和寻求帮助的能力。可能是因为,寻求帮助会显得自己无能?总之,大多数人经常不成熟地装作自己知道一些其实并不知道的事情,继而,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才能寻求帮助。然而社群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像是减肥中心、酗酒者互诫协会之类的团体,我们寻求帮助,然后相互给予彼此以支撑。

  高效地工作。你是否还在执着地认为,自己除非我有两三个小时不受打扰的时间,否则不可能静下心来完成一件事。然而时间碎片化已成为一种常态。作者格雷琴发现,人们在时间紧迫的时候反而工作得更好。相比几个小时,90分钟反而被证明是最有效率的工作长度。同时,中间穿插一些15分钟就能完成的琐碎任务,确实提高了格雷琴的工作效率。

  享受当下。著名心理学家泰勒·沙哈尔在他的畅销书《幸福的方法》中曾提出一个概念——“到达错误”(arrive fallacy)。这是一种相信自己在到达某一个目的地以后就会感到快乐的想法。比如,你认为自己赚到100万才会很快乐之类。

  到达错误之所以是一种错误,是因为虽然你预期在目标达成时你会感受到巨大的快乐,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我们不如学会“享受当下”。试着将做事情本身作为奖励,而不是成功后的激励。这样,你会时刻感受到快乐,失败也不会变得格外痛苦。

  启动整个幸福计划的根本目的是重新获得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不过,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逼迫自己应对一些可怕的挑战,努力培养自己几乎不可能做到的高尚品德……然后,你会发现,幸福很简单,一如它本来的样子。而你,可以在不改变自己生活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人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