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x4》观后感精选

  《4x4》是一部由马里亚诺·寇恩执导,皮特·蓝萨尼 / 路易斯·布兰多尼 / Noelia Castaño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4x4》精选点评:

  ●这种汽车内的密室题材挺有意思的,但是拍得很烂。导演用心不在题材上。

  ●两位开始远程交流始即浮现出浓浓的独裁军政府虐审反对派即视感,到底是谁偷走新世纪阿根廷人的“4x4”?,之后不意外逐渐演变为干净过滤掉首15分钟窒息感的左派右派论据战,不一定是所有人都会喜欢的类型转换

  ●后半和前半完全不一致,密室还是很有概念的

  ●导演态度太摇摆

  ●技巧過於生澀,沒用台詞的地方都還好,一用台詞就出問題了。

  ●太多设定不可能实现,主角是话痨也会好点

  ●我看的时候还没出分,出了分大概就不会看了,没什么鸟意思,什么都想讲,什么都讲不好。

  ●创意还行,完成度太差

  ●密室犯罪小成本電影,維護正義公平要以殉身為結局實在暗黑(卻是事實),以及這款車的防震指數也太牛X了——如果把敘事侷限在密閉空間就更棒了。

  ●设定很有趣,但是拍浪费了。有《活埋》珠玉在前,车内的密闭空间以为也是相似的内容,当车主出现表现是故意为之的时候更加有趣了,但是除了简单折腾他没有更新的内容,被困在车里的男主开始吐槽治安问题社会问题的时候就开始崩了,随着车主出现、劫持、对峙,整段垮掉。一手好牌拍烂了,高级的表达绝对不是把这些问题让演员说出来,这点真的该去学学《活埋》。

  《4x4》观后感(一):守法公民的悲歌

  这部电影还是有点内涵的,通过把主角关在车里,让他面对自己的内心,去反思,可是结局我却喜欢不起来,老医生的结局不太好。而且我觉得那个去劝老医生的老男人没准就是主角的爹,当然了,也有可能是那老男人从这主角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希望主角可以代替自己改过自新,重新生活,借此弥补自己的遗憾。

  可是我却不赞同老医生最后的做法,主角确实是悔过了,反思了,要重新开始了,so what?跟老医生有什么关系?老医生只是想替天行道而已啊,主角哪一次犯错不都受罚了么?可是他又有哪一次是真的改正了呢?终究是法律对他们这样的人太过宽容了,总是想着他们能改正,而老医生才是真的惨啊,真正手法的却要原谅别人,为什么?凭什么?果然法律都是给守法的人制定的。

  这电影把我看得绝望,到最后,其实老医生也没能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自己爆炸死了,也就死了,第二天太阳不还是照常升起了嘛,这个世界依然没有改变,抢劫的不会改变,偷盗的也仍旧在偷盗那两千坨狗屎也不会有实际的改变,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糟糕,就是这样无奈,这样压抑。正如小丑里面默瑞show那句:“ That’s life.”

  《4x4》观后感(二):叙事前后类型的反差过于悬殊

  从影片前一个小时看来,这完全称得上是一部富有创意的犯罪悬疑类型片。密闭空间的设计有点像《心慌方》那种揭露人性道德的巧妙构思,而男主角在车内奋力寻找逃生方式的荒诞情节与迟迟不肯露面的车主人则透露出血腥虐杀经典《电锯惊魂》的惊悚气息。然而,令人措手不及的是,最后半个小时车主人现身后,情节剧烈地转向社会批判的重点。这种用类型片来嫁接现实题材的例子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拉美电影里,近年来涌现不少类似的作品,比如去年入围戛纳竞赛的巴西电影《巴克劳》。但是这部阿根廷导演的作品有点不如人意,之前他跟另一位导演合作拍摄过一部热门片《杰出公民》,同样也是走批判讽刺的路线。

  整部电影看下来发现车主人才是故事的核心关键,故事借助他的口道出社会治安问题的复杂严峻性,以及抒发出当地人们对政府警察管理不善的怨愤。然而,社会背景交代的内容不够,仅有开头几个小区监控的画面,以及一场男主角看到小偷盗车败露而被行人在街上殴打的情节。而车主人透过语音跟男主角在车上的对话意图不甚明确,前面大半段都处在一个强类型的情景叙事之中,医生跟男主角的对话以及虐待男主角的方式很容易令观众落入猫捉耗子的虐杀片思维里。

  总体而言,叙事前后类型反差过于悬殊,导演没能够掌握好两者间的平衡,令后面社会批判表达显得过分直白和尴尬。关于男主角这个负面人物的刻画依然不到位,不足以令观众对他的实际遭遇产生共情或反感,感觉他只是犯罪类型片里一个急于逃生的受害者。无法从这个负面人物身上引申出更多关于政府管理和治安问题的思考,有点遗憾。不过男主角被困在车里一段情节的构思实在太过绝妙,是近年来为数不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据说好莱坞已经有意改编翻拍这部作品,且让我们静心期待!

  《4x4》观后感(三):被纵容的底层与自虐的精英

  前半段的故事创意非常好,休旅车内的“密室逃生”,但结尾却引出一场非电影式的表达,仿佛一场直播辩论秀。特别是谈判专家出场后的一番话,本以为会有什么高见,没想到就是来打酱油的,还说了一大堆馊鸡汤,给全片增添了一丝尴尬气氛。

  如今的电影如果加入政治隐喻,似乎会比较讨喜,也容易引起热议,但人们喜欢的未必是政治,而是隐喻,有些东西你一旦放在明面上就失去了探讨的乐趣。本片恰好就犯了“明喻”的错误,它直接在结尾抛出了假大空的辩题,无非是“左派与右派谁说的对?”“穷人与富人你站哪边?”

  这些问题其实是复杂的、无解的,看似双方都打了板子,但其实在一部时间有限的电影里最终只能引出“定体问”的结果。

  小偷与医生代表了两个阶层,又是底层与精英冲突的陈年戏码,但这部电影有趣的在于,这两个阶层又都对公平有追求、有自己的理解。

  首先小偷在车内被困时有一段自白,流露了对社会、对精英阶层的不满,比如“那么多人在过苦日子”“法律专为有钱人服务”等等,自己从爷爷辈开始就是贼,在“资源需要妥善分配”的崇高理想驱动下,突破规则,宁死不屈。

  小偷的自白似乎在为自己的偷窃寻找合理性、正当性,当然这也并不能完全代表底层,但他这种对公平的理解其实在特殊年代、特殊时期是非常有市场的。

  比如古希腊部分地区就曾认为偷窃可以培养勇气、力量、技巧、机智,甚至说偷窃是战士的美德。法国作家萨德侯爵在小说《卧房里的哲学》还曾抛出一个惊人的理论:

“偷窃的结果可以让财富分配得更加均匀,现在在我们追求平等的政府统治之下,难道可以把偷窃视为错误的事情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偷窃会促进平等,尤有进者,偷窃会使得财产的保存更加困难……这是为了教被偷窃的人照顾好自己的财产。”

  本片的小偷真是可以和萨德侯爵的论调产生呼应了,不仅如此,通过影片交代,小偷罪行累累,而且有命案在身,但是政府的处罚力度却不够,结尾居然还是重获自由。看来片中的阿根廷政府也是这套逻辑,把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的矛盾直接转移成人民内部矛盾了,穷人可以靠偷窃为生,富人应该自觉看管好自己的财物,政府就可以“垂拱而治”了。

  再来说说医生,医生对于公平的理解其实代表着当下的主流思维,不偷不抢、勤劳致富的人,为什么要忍受社会毒瘤的骚扰,犯了法就该重判,用医生的原话比喻来说,这些底层犯罪者就是一堆臭狗屎。

  精英追求的公平是需要政府努力保护私有财产,但是很不幸,电影里刻画的现实背景,恰恰是你穷你有理,我富我活该,你再怎么搞事情、撒泼打滚、赔上一条命,小偷该释放还是要释放的。

  接受高等教育,占据许多社会资源,但偏偏无法左右政治的精英,说到底也就是个中产与小中产,因此家破人亡、身患癌症的人物设定,为医生最后自爆身亡增加了合理性,毕竟他一开始就不是要做什么英雄,也看清了社会病灶的根源,所以更不是什么唤醒大众的呐喊者,医生的动机更多出于报复、泄愤以及自虐,像极了现实新闻中,那些试图用自杀让妻子后悔的窝囊丈夫一样(医生如果结局不自爆,继续将教育小偷的事业发展下去,多半可以和《电锯惊魂》里的竖锯老头成为战友)。

  本片的蟋蟀其实就象征了被纵容的底层,他们对于人类而言没啥危害,不需要弄死,放走即可,这就像片中警方对待小偷一样,至于鸟儿所代表的的精英阶层吃不吃它,怎么吃,都不重要。

  下面进入吐槽时间

  ①这电影不给汽车公司做广告可惜了

  ②原来阿根廷人民对待小偷也是群众围殴,能踩一脚是一脚,真是大快人心

  ③那张罚单是不是穿帮了?

  ④女警察长得不错,为什么这类有政治味的电影,女性总是戏份不足,政治不正确

  《4x4》观后感(四):未完成的活埋

  4X4用车来做文章,将车变成了牢笼,讲述了一个脱困的故事。

  从车牢的角度来说,有很多不严密的地方。 因为汽车受困不同于别的密闭空间故事,他太轻薄透明了。我们能看到汽车外的世界,也能轻易利用减震悬挂等把车晃动,让外界察觉。 如何让一辆汽车给人囚牢的感觉,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合理性挑战。但可惜的是,这方面,他做的不太合格。 而从角色来说,没有什么背景故事的普通偷车贼,设定上也有些随意。

  我觉得4X4更像是一个剧本草稿,而不是电影成片。

  因为,他还只是种子,不是花。 什么是花,花就像《活埋》那样,完完整整的塑造了一个人物,创造了他所处困境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活埋 (2010)7.92010 / 西班牙 美国 法国 / 剧情 悬疑 惊悚 / 罗德里戈·科尔特斯 / 瑞恩·雷诺兹 何塞·路易斯·加西亚·佩雷斯

  车的象征意义完全没有利用起来,他毕竟是有轮子的,可以带你去远方。 这点可以类比同样是被困于车中的惊险电影《生死时速》。当车开起来的时候,因为炸弹,人们一样无法离开。 不是每个密闭空间故事都需要绝对真实的铜墙铁壁的。

生死时速 (1994)8.11994 / 美国 / 动作 犯罪 惊悚 / 扬·德·邦特 / 基努·里维斯 桑德拉·布洛克

  4X4的这些问题,让他不可避免的成为惊险类型片里的一部平庸作品。

  《4x4》观后感(五):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

  平凡不过的邻区街道上,一台再正常不过的四轮驱动房车,一个男人轻松地撬开门锁而入,大肆搜刮了车内任何值钱的东西,当他打算满载而出时,突然发现整台车的车门全都反锁死,且用尽力气也无法敲破车窗,身经百战的他,此刻却深陷牢不可攻的密室里,然而这时,车内通话突然响起,「你好,欢迎上车…」男子这才发现自己掉入了车主所设下的陷阱,他要如何全身而退呢?

  可以说,影片的开头是十分成功的,设定了诸多悬疑激发了观众的探索欲,并且希望随着影片的进展一点点解开这些谜题。他是谁?电话中的他又是谁?汽车为什么要进行改装?改装者经历了什么事?以及最后男子怎么逃出去?

  最终,影片的反转还是比较让人失望、也就是说作为惊悚冒险悬疑电影,无疑是一个很差劲的结局,反过来说,作为社会片来看,是对当今阿根廷社会犯罪率以及治安情况的一个反思,影片的结尾还算是成功的。所以,我的标题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影片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反差,以及按照不同方式看待的最终结果。

  影片内容就不过多描述了,整体上还是很通俗易懂的,所以我只是假设一些影片内容的改进和假象,在更终于惊悚冒险悬疑电影的情况下。

  按照男主角的存活情况,可以分为两种,死了还是活着,我倾向于结局是死,所以先按照男主死掉的情况对剧情进行一些改写。

  前面的进车行窃,发现出不去,以及各种尝试逃生都可以保留,但是在车门上造成破损的小洞应该去除(这个地方是电影的一个败笔地方,因为你能弄出来一个小洞,就能弄出来一个大洞,到最后就能出去,或者通过求助外面的路人报警,然后被类似消防打开车门给救出去,在有希望的情况下男主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都发现这台车并没有破绽,而随着时间的拖延,人也需要经历各种情况,受伤的疼痛(枪伤),缺水,缺少食物,伤口的感染,昏厥,以及产生幻觉等情况,在电影的后半段可以着重对这块下手,也就是幻觉是一个接一个的,梦见自己逃出去,梦见自己回家,梦见自己自杀了断等,通过镜头的运用,恍惚间一时让观众分辨不出来真假,而电话那头的医生,则不停的给男主希望,这里藏着水,那里藏着巧克力派,甚至也可以在车顶,座位里头藏着一些东西,通过多次“调戏”男主,给男主一次又一次的“延续”生命的机会,而最终等待男主的依然是一个死亡的结局(死亡的结局,就像是影片《活埋》一样,不停地给希望,而到最后却发现是一场空)。

  而这期间的剧情加工,我又有如下几个想法。

  一个是车载电话。既然医生能打通,可能别人也能打通(当然是拨不出去的),所以假设另外一个人,比如广告推销,房产中介,汽车保险员又或者其他人无意中打来这个电话,然后和男主取得了联系,那么剧情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可以是一开始并不相信,挂断电话,然后过了一天打过来,确定一些东西,再之后的一天来到现场看到这辆车,并且男主通过车窗可以说出这个人的穿着长相,最后这个人会说想办法去救他,报警或者找人什么的,而为了增加紧迫感,又可以给医生那条线增加一些戏份,就是他突然发现电话占线,开始怀疑男主和其他人通过电话,然后要和男主玩一个游戏,就是看看他多久能够逃出去,而逃不出去的代价,则是XX小时以后(比如24小时或者48小时),车辆将自动爆炸!所以通过这种求生的希望加上爆炸风险的紧迫感,我认为更能让影片上一层楼。

  二是多人物的处理。也就是说还是通过车载电话联系起来的(车辆绝对隔音的情况下),这个人到达现场,男主也确认过这个人得长相。而最后在车辆即将爆炸的时候,会给男主这样一个结果,就是原来“帮助”他的这个人,就是这辆车的主人,自始至终根本没有第二个人的电话能打过来,一切都是自导自演,医生为了获得“快感”而自导自演的一场戏!都是通过变声器实现的,最后电话在电话那头的嘲笑声中(变声器切换两个声音让男主最终绝望),送他上路。

  三是增加密闭空间中的人员数量。因此阿根廷的犯罪率还是蛮高的,能不能在这个有限的空间中增加人数呢?我认为想法是可行的,但是有两种。一种就是影片进行到中期,通过一个未被抓捕的窃贼来实现。光天化日之下那个行窃的就是找着被抓,那么晚上呢,这种小街道人并不算太多,即便摄像头发现,等警察过来以后已经得手跑掉了。这辆车可以设置为从外部容易打开而内部无法打开的情况,因此窃贼发现车内居然有人,像有枪的男主一样,掏出枪指着,并且习惯性的坐到了驾驶位,拉上了车门(怕声音过大被外面人听到)。而后的戏份不用我多说了,两个人的戏可以多种多样,有刚开始的交流,尝试新的逃生手段,失败后的忏悔,以及祷告,到后来医生“赏赐”他们的食物时,甚至发生打斗的场面,而最终后来者一定比男主死得早(男主发现他睡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守着一具冰冷的尸体,男主逐渐走向绝望,最终自杀。

  而如果按照剧中“医生”登场的方式再加工,在对方无防备打电话的时候,一枪爆头,然后发现车门依然打不开,又通过搜索医生身上的有用物品,想办法破译对方手机的密码等,而其实这一些只不过是“医生”的一种套路,尤其是在之后的来电(我),男主才发现原来杀掉的不是“医生”,只不过是一个替罪羊,被套路来的“路人甲”,而在得知男主以前有过错(甚至杀人的过错),并且继续作恶的情况下,医生最终还是启动了手机中的倒计时……

  再说说男主活下去的想法。我个人认为这样不太合适,并不适合这类片子,因此我只提供“活”下去的剧情加工,或者说只是逃出去的。

  至于逃出去,就要从那个小洞下手了(我没有开车,你也没有证据)。铁杵能够磨成针,那么小洞也能变大洞,即便人并不能直接从里头逃出去,但是只要能够伸出手指或者胳膊出去,我认为就足够吸引路人的注意了,而此时隔音的“伪命题”也就不复存在。当然,小洞成为大洞,还是需要整部影片较长时间的努力,男主原本中应该经历的那些一个都不少,最终小洞变成了一个大洞,而男主因为伤口感染越来越虚弱。被人发现这一块,我认为设定成孩子比较合适,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发现了一个小洞,然后去查看,发现了虚弱的男主,以及一句“救命”以后就陷入昏厥,孩子叫来了附近的大人,打了救援电话,最终车辆被打开,男主上了救护车……你觉得这样就完了,得了善终了?不是的,男主住院以后抢救了很久,导致欠下了一大笔医疗费用,而妻子和孩子却已经离他而去(在拿到类似10万美元这种一大笔钱以后,不能说彩票中奖,而是医生告诉母子俩说男主去世了,生前买了保险),已经离开了阿根廷飞往了西班牙,并且拿走了所有现金。在妻儿绝情离去,男主还有一些后遗症(腿部长时间感染最终截肢,只能做轮椅),以及欠了医院“一屁股”债的情况下,并不能获得新的收入(别说打工了,一条腿继续打劫都难),最终男主还是默默拿起来枪,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影片最后可以增加一些神秘镜头,比如男主开枪以后送往医院(可能直接送往太平间),而擦肩而过另外一个医生的身影(可以是侧面或者背面,有口罩不露脸的那种),紧接着他赶往妇产科(医生之前的那个问题,男主没有回答的——我所在的科室是充满欢声笑语的),然后迎接另一个新生儿的降临(把死亡和新生放到一起我认为很妙,至于医生,他是白衣天使或者杀人魔鬼,又或者两者都是呢)。

  影片IMDb当前评分5.7分,和豆瓣一样,个人认为按照传统悬疑惊悚片的方向打分,只能给到5.0分,结尾还是差强人意的,而要是按照对社会问题的一种表现,则可以上升到6.0分。一般推荐观看,对于密室逃生题材以及悬疑片的爱好者还是值得一看的,阿根廷的观众强烈建议观看,通过影片对社会治安不满的观点表达,也许更能激发阿根廷整个社会对这个南美最高犯罪率国家的讨论(在阿根廷买枪很容易,普通的手枪折合人民币3000-5000元就可以买到,差不多也就是国内正常工作一个月的工资),争取会有一些新的法律以及积极的措施出台。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影评中只有很少比较的时候才有的剧透,本着小剧透也是剧透的想法,我还是把本文设置为有关键情节的透露,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多的希望看过影片以后的朋友再来看我的影评,谢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