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是一本由[日] 是枝裕和著作,尖端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80.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偷家族》精选点评:
●文字简单,故事简单,但还是让人泪目,准备再重温一遍电影
●是枝裕和的描写没有剧情上的大起大落,全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一句话一个场景,打动人心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这样一群人,为了钱组成一个家庭。 其实细细思考,这样无可厚非。每个人为自己的生存都会竭尽全力。而且看似现实的这样一群人内心却相比与某些衣食无忧的人而言要柔软的多(比如小说中由里的父母)。 最后的结局其实也是耐人寻味。大人被抓住,小孩子送去福利院又或者原生家庭。最后他们有些人故意被抓住实际上应该是厌倦了那样的生活。 总而言之,这本书反映了社会底层真实的一面。我们能从这里体会到很多有关人性与价值的道理,值得一读。
●能看到人性的阴暗和温暖。
●#2019第31本书# 在一起,就是家。晚上回去看电影。
●嗯,等着看电影。小说感觉一般般,很多东西描写的不够深入
●是和电影一起的,所以感觉会更深刻。 放在床边的kindle,睡前有时会翻一翻。 小偷家族,偷来的,是羁绊。
●6个生活不如意的人,拼凑出一个没有血脉的家庭,都有各自的故事,各自的秘密,经历了着生活的洗礼,心酸,苦涩,甜蜜,离散......两天时间读完,像喝了一杯咖啡,温暖而又苦涩……阿治与祥和分别那句老爸太感动了……强烈推荐!
●太好哭了
●没有血缘的一家人,却拥有原生家庭提供不了的温情。这本书应该归类为电影小说,不是电影改编它,而是小说照搬电影,阅读过程如同重看了一遍电影。好在文字可以体会到更多靠画面无法传递的情感。
《小偷家族》读后感(一):小说的结尾
小说最后没有交代纪亚的去向,在小说最后,树里听到有人在喊她(是什么人的,听不出来在说什么的声音在冬天云层密布的天空中回荡),那个人应该会是纪亚吧,这样想着,心里会好受些…奶奶那句没人听到的“谢谢”,阿治的一句“对不起”,信代最后的“再见”,祥太最后叫出口的“老爸”,想来都是这家人最大的默契吧,更是最深的羁绊!
《小偷家族》读后感(二):让我这样吧,苟且偷生的爱着
情节为枝叶,引发的思考与感悟才是根
◇最后各自分别的结局,好像是在对社会说
“如果这是你们要的,请别哭”
◇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做了什么
而是,为了什么
◇‘’怎么可能有人不爱自己的亲生孩子‘’
‘’怎么可能有人这么爱别人家的孩子‘’
‘’别撒谎了‘’
好像一切不符合社会规则的荒谬的爱都不该存在,这并非是社会的刻薄,而是任何蜕变都需要牺牲,都需要有人站在风口浪尖
◇一个受过伤的人,再不忍成为制造者,在那一刻他看到的,只是救赎
◇社会永远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而悲哀是少数的
◇人都渴求两种角色:高大的自己,有所成就,渺小的自己,有所依靠
《小偷家族》读后感(三):有些羁绊,是你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你
之前看《小偷家族》电影结尾,树里趴在栏杆上,目光似乎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一脸忧伤的真的让人感觉特别心疼。我一直在想原著小说里,树里看到了什么目光被吸引住,结局有什么反转么。 昨天看完原著后,发现结局没有什么反转,故事的结尾就是这样,电影基本上很还原原著了。树里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但是并没有过得快乐,手臂的淤青又增加了,相反在那个"小偷"家里,树里才是真正的开心吧。 有些羁绊,即使不是血缘关系,在选择善良和爱后就开始了。"6个人如同在漆黑海底下的鱼,抬头望着照射在水面上的阳光那样,注视着高层住宅那头露出来的一小块夜空。"每个人都会怀念那一刻,即使生活在底层,可是温情不会坍塌。 很喜欢一句话,常常想都这岁数了,还交什么朋友,只是增加参加葬礼的人数罢了。是啊,我已经拒绝了一切的羁绊,一切的团体活动,我可能太悲观了。所以,多看看是枝裕和的温情小说才是最治愈我的吧。 对于原著结局,我之前一直期待着在某一天,田治或者祥太,或者信代出狱后会突然的出现,再次带走树里。
《小偷家族》读后感(四):《小偷家族》:即使是假貨也很美
家庭,是是枝裕和反覆書寫的命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描述父不詳且遭母親遺棄的四兄妹、《橫山家之味》的已逝長子帶出家中每個人的遺憾、《奇蹟》以父母離異被迫分居兩地的兄弟為主角、《我的意外爸爸》從錯養孩子的兩個家庭出發、《海街日記》的同父異母四姐妹、《比海還深》的失職父親重新建立存在感,就連法庭題材的《第三次殺人》同樣圍繞著父女關係。這些家庭固然各有各的面貌,卻同樣殘缺、破碎、不完滿。相較之下,《小偷家族》的柴田一家反而滿足了美滿家庭的想像——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小小的木造老屋裡,住了年邁的奶奶初枝、父親阿治、母親信代、兒子祥太、信代的妹妹亞紀,以及新添的成員:5歲的妹妹由里。一家六口、三代同堂,從現代的標準來看,幾乎可說是人丁興旺的大家庭。一家人擠在暖桌前吃著烏龍麵,奶奶在旁邊剪腳指甲;由里晚上睡覺時常常會尿床,奶奶便讓她舔鹽巴,說是能治好尿床的毛病;阿治、信代帶領全家人到海邊玩,奶奶坐在沙灘上,看著其他人手牽手踏浪。一幕幕和諧的全家福生活圖示輪番展示,彷彿刻意提醒讀者,這家人的關係有多緊密、感情有多深刻。只是,我們早已清楚知曉,柴田一家的構成並非建立在血緣之上,他們不過是一群被社會或原生家庭遺棄的人,東拼西湊成了一個「家庭」,一個冒牌的家庭。
與柴田一家相對應的是,一個個被社會、被法律所認可的正典家庭:由里的父母總是在爭吵,甚至拿由里當出氣筒,打得她滿身傷痕;初枝的丈夫外遇離家,唯一的兒子和媳婦音信全無;亞紀和妹妹的感情原本十分要好,但漸漸地,資質更為優秀的妹妹佔去了父母所有的關愛;至於信代,從小常常聽母親嚷著「不要生妳就好了」、「我也不是想生才生的」。正典家庭的頻頻失能,使得這群被遺棄的人猶如身處黑暗海底的魚,仰望水面,渴求透入水底的陽光。最後,他們決定仿照一道陽光,企圖相互取暖、填補缺憾。「自己選擇的家人,親情更緊密,」信代真心這麼想;事實上,她別無選擇,只能說服自己如此相信。
然而,絢爛華美的煙火終究不會為了他們而施放。柴田一家棲身的老屋周圍都已改建為嶄新的高樓大廈,只剩他們的平房「宛若凹陷的肚臍般留下來,沒有拆遷也沒有改建,逐漸被人淡忘」,是以頭頂上的天空幾乎被高聳的大樓遮蔽,就算抬起頭也看不見隅田川的煙火,什麼都看不到,只有聲音而已。這群人被遺棄、被排擠、被淡忘,僅能依靠殘存的隆隆煙火聲響來營造恬適淡然的幸福家庭時光,就像是祥太用燈照亮領帶夾上的寶石,看著橘色光芒閃耀:「好美。即使是假貨也很美。」
沒錯,即使是假的,也可以很美;即使是假的,也可以很真。例如信代和由里,兩人同樣不被母親疼愛,手臂上也有著相似的燙傷痕跡,由里見狀後,伸手溫柔地撫摸信代的傷痕,這讓信代首次體驗到心臟劇烈跳動的感覺。例如亞紀和風化店的客人四號先生,這段建立在謊言和金錢之上的關係,卻使得亞紀真實感受到他人的溫暖。又例如初枝在海邊望著眾人背影時,低聲喃喃的那句「多謝了」,以及最後祥太在公車上回頭看向窗外呼喊的「爸爸」。玫瑰不叫玫瑰,亦無損其芳香。我想沒有人能否認,這些感覺與情緒是如此真切,又如此強烈。
殘酷的是,拼湊而成的非正典家庭還是不見容於社會;或者說,我們不允許非正典家庭的存在來破壞傳統血緣家庭的正典性。當警察介入之後,頻頻以正義之姿對柴田一家提出質疑與批判,他們同情祥太沒能過上「正常」的童年生活,更露骨地認為信代沒有資格被子女稱為「媽媽」。是枝裕和以為:「警察處置非血緣家族成員、讓他們重新回到原生家庭的方式非常冰冷。整個社會的處置方式都非常冰冷,即使這個家庭間的情感牽絆非常強大。」倘若我們只能以冰冷決絕的方式譴責並排除如柴田一家的非正典家庭,甚至否定其建立起的情感牽絆,是否同時暴露出我們亟欲維護的正典家庭其實非常脆弱,根本不堪一擊?否則為何容不下其他家庭組合的可能性?「生下孩子,大家都能當母親嗎?」信代反問。
家是什麼?家庭的組成要素為何?血緣、親情,抑或是一個人的選擇?是枝裕和解構傳統家庭的概念,塑造出一個非正典家庭,藉以拋出凡此種種疑問,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咀嚼思索,卻始終沒有給出一個明確且肯定的答案。「在我的片場,與其說去『表達』(express),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去『發現』(discover),至於觀眾會不會對這種做法有共鳴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是枝裕和在受訪時曾如是說。
《小偷家族》读后感(五):《小偷家族》读后
本是善感的人,尽量避免去看一些伤感或者说不圆满的小说,因为每看完一部总是会在悲伤或者遗憾的情绪中久久不能平复,因为微信读书上李现的推荐,还是看了,怎么说呢?就好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本来想讲主人公,写到这里忽然觉得要写几句给《大和屋》的那位老板,当祥太多次得意于自己可以在这个店独立营业,殊不知其实自己的举动都在那位,可以说慈祥或者慈悲的老人眼中,因为心怀慈悲,才会对三番两次上门偷窃的父子俩睁只眼闭只眼,只是,最后当看到5岁的妹妹也被开始教育着偷窃时,终于还是忍不住劝说了一句:不要教妹妹这些,这是一位真正善良的人…… 妈妈信代的同事美酱,有点小卑劣,确真实的倒映了大部分人,不触及个人利益时都是相安无事,甚至能帮些小忙,然而,一旦触及了,一位母亲面临失去工作无法养育女儿的危机,便不惜拿有里的秘密来威胁信代,人生的残酷就在于我们要不停的去取舍,不管我们是否愿意…… 奶奶初枝,悲剧本剧,年轻时被抛弃,顽固的守着一所本该有不菲拆迁收益的破房子,领养了一群性格各异背景各异的家人回家啃老,拿着每个月11万6千日元的补偿金,过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唯一的爱好就是去“柏青哥”打游戏,幻想着前夫当年的一夜暴富带来的奢靡生活,幻想着莫须有的亲生儿子,不定期去探望前夫和小三的亲生儿子一家,每次都能拿3万日元的“心意金”却分文未动,拐回了继子的大女儿当孙女养,其实一屋子的人还是无法治愈她的孤独和意难平,性格古怪,却并未丧失慈悲之心,印象最深的是用曼秀雷敦给有里治伤,而她临死前的最后一句写出来的话大概就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陪我渡过人生最后这十年,虽然意难平,虽然是偷来的时光,偷来的家人,那份温暖确实真是感受到的,这位有着悲惨人生的老人在后面的变故前离世,大概也算幸运,至少走的还算安然。 爸爸阿治,文章一开始就把他定义为一个“不太懂事的男人”,的确,年近50,仅有偷窃是一技之长,有点懒惰,缺乏担当,甚至身体还有点缺陷,但不可否认,因为他的一时善良,给了小女孩有里半年的幸福,可我有时在想,如果注定要失去,这样短暂的拥有对有里来说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文章并没有交代太多偷窃祥太的背景,也许祥太有机会拥有更好的教育和环境,毕竟当时是从一台奔驰车里偷来的……他杀了对信代家暴的丈夫,带着信代隐姓埋名,最终就任由信代一人扛下所有的罪名,苟且偷生……其实,这是我最讨厌的男性典型,把自己的生活搞成一团乱,让别人来收拾残局。 妈妈信代,从小被妈妈虐待,无法生育,年轻轻轻遇人不淑,被前夫家暴,陪酒,背着一桩命案,跟着一个不怎么懂事,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不家暴的男人担惊受怕的过日子顺便收拾些烂摊子,5年来做着让自己大小伤不断的工作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而最终这份工作也因为要保护偷来的小女儿被同事威胁不得不放弃,事发之时一人承担所有的罪责被判入狱5年,而我最为揪心的是文章最后提到的救护车让人隐约感觉与她有关……其实她贪恋的只是那一点点温暖…… 妹妹亚纪,我不太理解什么样的家庭会对亲生女儿的失踪不闻不问,只因为另外一个女儿更加优秀,而她会被奶奶拐带成功应该也是因为在小偷之家感受到了原生家庭所没有的温暖和重视,这是一个孤独的23岁姑娘,孤独,却没丧失爱人的能力,然后,作为报复亲手终结了这个临时之家,余生…… 儿子祥太,被阿治从一辆奔驰车里偷来的,被教育着:不能在家学习的孩子才要去学校,这样的话他没觉得不对,父亲教他偷窃他认为就是工作,甚至窃喜于自己可以独立营业,而主动去教妹妹偷窃也是想让妹妹有一技之长,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在10岁那年被警察送去了福利院,有自己的小伙伴,开始上学,成绩还不错,开始有了是非观,大概他会有不错的人生吧,谁知道呢?而只有这样想我才会觉得心痛得不那么剧烈…… 妹妹有里,最让我揪心的角色,揪心到我没有勇气去看电影,生父不明,亲妈常年被家暴,就像那些被拐的妇女会成为人贩子,被重男轻女观念迫害的奶奶们最终也是重男轻女,被家暴完的妈妈又会把气撒在不懂事的小有里身上,为了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她会给有里买新衣服作为补偿,以至于后面小有里听到信代要给她买衣服就浑身发抖,以为又要挨打,5年,新旧伤不断,明显的烫伤会在别人问她时说是自己摔的,在跟信代真正亲近之前对任何人都不说妈妈半点不好,最爱豆筋,因为那是跟奶奶一起吃的,可能是她5岁前人生的最后一点温暖,而在小偷之家半年温馨的小日子之后,又被送回那个充斥着暴力,冷漠的家庭,靠着宝贝小瓶子给她一点点慰藉,我不敢想象她的人生,虐童这个话题是所有社会话题中我最不敢碰触的…… 而我最不愿意面对的是:大概,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我们怀着美好的憧憬,一路跌跌撞撞,最终可能确是老无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