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回家》是一本由温亚军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出门·回家》精选点评:
●好书
●同属于“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文库,这本故事讲得不像梁晓声的《守望者》那样棱角分明、歇斯底里,而是很平实,但结尾总能甩给人一个很意味深长的问题让人思考,有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会再看一遍的书
●犹如从清淡的生活中酿出来的一壶老酒,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都被他用细腻的文笔在小说里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小说的人物逼真鲜明,小说里的外观环境,天气特点等等描写都像优美的散文一样,散发着西部地域的真实特色,确实值得拜读与思索。
●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平常琐碎的生活却记录着温情与感动,抑或折射出人性当中普遍的缺点。近乎真实的生活剪影反映出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念与风土人情。
●平凡人生,平淡生活中的故事
●出门回家 这本书是温亚军的短篇小说合集。 这本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出门。包含出门,回门礼,空巢,驮水的日子,女孩儿,伶人。 出门第二部分是真情为谁放送。 第三部分桑那小传。包含把式,蚊帐,地烟,回家。
●《出门•回家》,开篇《出门》,末篇《回家》,中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生活的酸甜苦辣,甜得流泪,苦得难以下咽。平淡的故事里,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物,演绎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这平凡的人和生活,传达给我们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充满温情的小说
●小镇的众生相描写很平实,心里默默记下了几个西部地名。
《出门·回家》读后感(一):读《出门回家》有感
机缘巧合,得到了这本书,书小小的,印刷很好,一幅油画作为封面,右上角有四个大字:出门回家。就这样触动了我的心,可能人越大就越贪恋家的温暖,也或许是这一年多以来我自己的经历,让我对"回家"这两个字产生很复杂的情感。 这本书是由一些小故事组合而成的,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特点,作者用了非常质朴的语言,描述中国在发展初期劳动人民朴实的情感,在很多细节上,即使在今天,仍然能得到很大的共鸣。看的第一个故事是《出门》,讲述的是一个姑娘和恋人订了婚,却因为娘家的情况无法嫁人,而她的恋人在寂寞以及对性的渴望中做错了事情,姑娘在纠结痛苦的选择过程。看的最后一个故事是《回家》,讲述的是穷苦人家的丈夫受到外面女人的迷惑,借钱却使自己家人很困窘的心路历程。两个故事真的让我感慨万千,一个说的是没结婚前想出门却出不了,一个却是婚后想要回家也要挣扎。可是,好像大多女人想要的,还是丈夫可以回家。这也让我想到了梁静茹的一首歌《问》,"如果女人,总是等到夜深,无悔付出青春,他就会对你真…"不管丈夫在外面犯了什么错最终仍然能被原谅,终究会走上回家的路。有时候想想好不公平,可是若这是她们心里所求,又谈什么公平呢?只有愿意不愿意而已。 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不管人处在什么样的年龄,处在什么样的时代,真正渴望的仍然是一个伴侣,知冷知热,互相温暖。然而这世间的事情并不是有那个心就一定能求仁得仁,时机也很重要。错过了那个时机,可能就很难成就一对。这无疑让读者往往很惆怅,可是这也许就是自己的人生呢…每当想到这里,我总会反思一下自己,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抓住自己能够把握的事情,也许不如心里想的那样完美。但却是最普通的幸福,谁说幸福不可以带着遗憾呢?
《出门·回家》读后感(二):《出门 回家》读后感
人生在世,家人亲友总是聚少离多。一个人的童年时期,有家人的陪伴,在呵护的环境中成长。长大后,便要走出家门,从大学到工作以后,算起来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真的有限。前段时间公众号上流行一张A4纸,A4纸上面画满格子,每一格是一个月。把二十岁、三十岁的光阴在一张纸上染上色的占比呈现出来,以及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当时间这样具象的呈现出来的时候,从感官上给人的冲击力还是很大的,看完真的触目惊心,时间真的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宽裕,现在无所事事度过的每一刻可能都是日后追悔莫及的那一刻,人生本来就是无常的,人生中凡事也不可能尽如人意,总有无奈,总有遗憾。
出门,回家这本书篇幅不长,但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能给人内心深处带来感动的事物,对于能够打动人心的内容极易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书中的故事情节多选材于西部地区,有极具特色的军营生活,也有高原人家的平凡生活。故事不同的情节相同的是感人至深的情感主线。
虽然故事情节的发展较为平实,没有过多的大起大落,但在字里行间也表现出了深刻的寓意,比如,“天气晴好,因为冬季寒风的功劳。只要有风,雾霾就能被驱散,不然,谁也没法对付幕布一样浓厚的雾霾。”雾霾是一种气象,但在本文中,通过雾霾,也生动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笼罩在空巢老人心上的孤独感。通过这段文字既起到了上下文的过度,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书中每篇故事的人物的灵魂都有或多或少的孤独意味。人生而孤独,在肉体出门以后,人的内在灵魂也就处于漂泊,如果人的灵魂处于漂泊,即使肉体回家,那也算不上真正的回家。而当内心的追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向往实际上也是回家的过程。“心安是吾乡”,当人的内心真正能够在所处的环境中有一种踏实,涌出喜悦那便是真正的回家。
《出门·回家》读后感(三):出门的难,回家的好
古语有“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第一次读温亚军先生的作品,这个短篇集的名字是“出门回家”,就使我想起了这个小时候母亲常常念叨的古语。想想作品集里的一个个故事,恰也都应了这个古语一般,是以题之——出门的难,回家的好。
第一部分,出门。
《出门》里,有秋霞没出门子的难:秋霞的家境,使她难以脱身,爽爽快快地出嫁;也有喜庆出门在外的难:艰难困苦的打工生活,外面世界的诱惑。当他抵挡不了这个诱惑的时候,所得来的是难上加难。
《回门礼》里,出了门子的艾娅,感受到了出了门子的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惜让丈夫去借大量的钱,以便争取父亲的支持,改变自己艰难的处境。
《空巢》,写出了一个空巢男性因为算计犹豫而永失己爱的故事。特别喜欢它的结尾:“我给你再换碗烫点儿的,这碗豆花时间太长——凉了!”哪里是豆花儿凉了,是文中“二舅”想的事情凉了!空巢里本该再次拥有的温暖,因为他的算计与犹豫——凉了!
《驮水的日子》写的是人与有灵性的动物之间的温暖。
《女孩》是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岂不知,“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伶人》给我的印象不深刻,我已经忘记它写的什么了。再浏览一下,才想起:是伶人曹海棠、伶人东府、还有四婶的故事。
《真情为谁放送》,这篇小说给我的触动很大!特别是马丽娟及其父母的所作所为,它让我看见了人的本性!也给了我一个警醒。这是一篇让人感觉没有温暖的文字。
《把式》,我的理解是,里面的主人公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甚至放弃道德。
《蚊帐》是我喜欢的。里面的麦医生用有着人性温暖的“蚊帐”,一次次地覆盖着人性,拯救着人性。其实,麦医生就是“蚊帐”的化身,“蚊帐”则是善意的化身。
《地烟》也是我喜欢的。那弥漫着世俗人性的小镇,生了病却依然保有纯粹之心的小曼,家境穷苦的朱明明。“地烟”是浪漫的,穷苦而有磨难的人生也自有它的浪漫:可以是一碗搅团的实在与浪漫。所以,当“地烟彻底散去后,天地间清澈透明起来。”
《回家》,写了一个极为普通家庭中一个男性为性所诱惑又为所谓尊严而失去金钱,其妻包容其回家的故事。这里,既有大自然的规律所在,又有人类社会的规则所在,微妙地揭示了出门在外与回家之间的社会种种细节,既有现实的残酷,又有“回家”的温暖。
所以,纵观全书,还是回家的好。
《出门·回家》读后感(四):读《出门.回家》
《出门.回家》这本温亚军的短篇小说集可以说很有中国。一是中国的乡土。书的第一部分,《出门》、《回门礼》这两篇,描述的是中国传统乡村百姓人家儿女的婚约、出嫁的女儿回门这样极其普通的中国礼俗,故事情节简单,是每天都会发生着的平常老百姓的平凡生活,其中折射出家的规矩、家的传承,父母感情不和的秋霞,该出门的年纪却被父母的生活所羁绊,虽然已与喜庆订婚,婚礼却遥遥无期。俩人情急之下的初次和合,秋霞倍受身孕先兆的折磨,喜庆在城里打工耐不住寂寞又犯下了错。不能不说被娘家安排嫁到镇上的艾娅,并没有一味抱怨,而是借着回门的机会,花着心思让父亲决定传手艺给雷吉尔。百姓人家儿女们的婚事尽管不尽如人意,但也蕴含着生机和希望。《空巢》里鳏夫二舅,儿女居住城里,他一人住在乡下三层楼房里的寡淡生活,无果的黄昏恋,是城镇化进程中很多乡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写照,让人鼻子酸酸的。二是中国的人情。《驮水的日子》里上等兵(后来晋升为下士)与“黑家伙”朝夕相伴生出的信任和深情,读到最后,怕你也要泪眼模糊。还有客居在桑那小镇上的丙把式,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铤而走险,落下残疾的身体,希望他把那块羊脂玉献给师傅之后,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蚊帐》中无辜被贬至小镇上卫生院的麦医生,平日里对待阿盲的生硬态度,与行医治疗病人中的医者仁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后因藏匿马宏文差点送了性命,赢得了阿盲的用心看护。《地烟》里的小曼和朱明明,由初见时的美好,因隐瞒的误解,到后来的真诚倾诉,让人心生怜爱。三是中国的世故。《真情为谁放送》中的吕萌萌,被同班同学江小东情感利用,是很多故事中都有的桥段。老于世故的公司何老板和高主任,还有江小东的混蛋台长,世故,涉世不深的职场中人,逃不过!
《出门·回家》读后感(五):出门--艰辛,回家--温馨
《出门回家》是一本很有乡土信息的文学小说,里面的每一篇都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开书第一篇《出门》就讲述了一个出门务工的男子,在老家订婚了,但未婚妻因为要帮家里生活,迟迟未能出嫁,外出的男子长时间的孤独、寂寞促使他的一次嫖娼,被警察抓起来,家里的未婚妻在疑似自己怀孕的纠结时得知未婚夫出了这样的丑闻,想去城里问问他,怎么办,问问他,为什么,可是没有见到未婚夫,在回程却发现自己原来没有怀孕,可想未婚妻当时的心理是多么的纠结,但同事也可以从文中看出来,这些外出务工的人们是多么的艰辛,他们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老婆孩子,离开自己的亲人,来到城市务工,干的大都是一些体力劳动,甚至是危险劳动,可是城市的诱惑力太大了,甚至一些人还没有做好在城市的准备,导致一些务工人走上犯罪的歧路,甚至家里的孩子常年无人管,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日渐凸显,这些都是问题,可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的一些干预措施,还有一些心灵的安抚,身居大城市的人应该给予这些务工的人员多一些关爱,多一份关心,因为这个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这些可爱的人。
书中的《空巢》更加是体现出来留守老人的问题,老人留在家乡,儿子给老人盖下三层下楼,老人在老伴离开多年后,经人介绍,相中一位伴侣,但他怕儿子女儿们不同意,难以启齿,就一直没有交往,等儿子和女儿反应过来时,老人的伴侣已经不再等待了,故事看似简单,但折射出来的问题确实巨大的,现在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父母是矛盾的综合体,既希望孩子能有出息,能在外大有作为,可是孩子离开家了,留下空巢老人在家,被孤单寂寞缠绕着,儿女们宗以为给老人们足够的钱酒算是孝顺了,可是老人的内心问题呢?真的值得我们全社会去关注,我们作为儿女,也真的要好好去爱护自己的父母,除了物质,还要多多陪伴,就想电视里常说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书中最后以《回家》收篇,丈夫要了卖羊的钱,拿到镇上喝酒,被女老板用色情骗走,回了家后,家里生活拮据到儿子的学费都有,更别说去老丈人家贺寿,妻子知道后没有责怪丈夫,却还一心希望丈夫不要抛弃她们娘俩,最后丈夫得知女老板的骗术,知道妻子的真情后,痛哭流涕。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的归宿,无论外出多远,家永远是我们思念的期盼,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更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无论外面的多大的风雨,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也许我们会犯错,世人会不理解我们,可是家确实永远会为我们敞开大门,只要我们想,随时可以回家,有时间多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多看看自己的孩子,只有他们才是我们最难以割舍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