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的读后感大全

  《半生缘》是一本由张爱玲著作,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生缘》精选点评:

  ●我心碎了,张爱玲总是让我心碎。所有美好后面都有满目疮痍,戒指里的绒线是爱,没写完的信是爱,戒指会被扔掉,信会被夹在书里泛黄在某天被翻出体验迟来的山崩地裂。好心碎,到后面一页都不敢停,想着看完了就好了,看完了就不会这么通了。尘埃落定了,她说我们回不去了。 曼祯是带着天真和单纯活着的,不管怎么样,她活得尖锐,也不怕流血。其余都是带着世俗气的,好像你把他们扔在那个时代里你完全可以理解,理解屈服理解心机理解一切。但是你不平。 什么都会过去,也什么都留痕迹。爱的痕迹是就算戒指被扔掉了,也会有夹在书里忘记烧毁的信,手腕上的伤疤难以消去。

  ●结局的小细节太让人心痛了

  ●阴差阳错,蹉跎一生。

  ●我本想和你共看星星月亮,朝朝暮暮。 还是错过了呀…

  ●好厉害的小说呀 洞察人心的极致也就是张爱玲了吧

  ●爱情来的很简单,要走下去好难。性格,家庭,社会,金钱,很多因素都能让爱毁于一旦。

  ●全篇最可恨的是顾太太 世钧是从头到尾地懦弱,从暗暗喜欢,到以为曼桢有了新的男朋友自己默默地生气决定离开 包括最后误以为曼桢结婚了 自己也快速定下一个女人结婚生子 都是懦弱到极致 最最可笑的是 久别重逢后 知道曼桢和豫谨都是单身时,竟然负罪感少了一点?张爱玲的小说里 女性总是如此鲜活,男性一如既往地懦弱和无能。从书里的一些刻画可以隐约看到,曼璐以前应该也是如曼桢一样美丽天真善良和隐忍刚毅,不然不会为了家庭走上舞女这条路,那时,她应该预见了自己最坏的结局,为整个家庭的奉献出自己的一生,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两姐妹其实说的是一个人,在遇到这么坏的境遇,如何承担家庭的责任,如何回应恋人的感情,虽然这份重担压在她们身上实在是不应该,也太沉重。曼桢对世钧说:嫖客和妓女一样不对。真是好句。可惜世钧不配。

  ●喜欢封面 和同系列海上花开凑一套 华丽缘与倾城之恋封面感觉一般

  ●两个细节:曼璐求而不得的缘分,有人得到了,却因这缘分招来日军残害;鸿才对亲女儿招弟那样坏,然而对情人的女儿却也能流露出慈父式的温柔。轻描淡写却触目惊心,张爱玲太厉害了。

  ●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半生缘》读后感(一):半生缘,一生憾

  他们说,让人念念不忘的是悲剧,是明明HE却扭转局面的BE。我并不崇尚悲剧,也不一昧地追求大团圆结局,我爱看物归原主,落叶归根,但要我写,往往不是生离就是死别。从别人口中听到“你又把他写死啦”这句话,我才回忆起自己也是个悲剧制造者,刻意的喜剧与我而言是无意义的,反而让我无所适从,哪怕是欢喜之后的临界苦痛,我都要依顺我的笔和脑。我自是不能与张爱玲相比较的,她笔下难寻一个完全善意的人物,我却常常将人美化。一本书不说结局也到底得有个结束,无论好与坏,喜剧让人心生畅快,而悲剧更像是荡气回肠之后在冬日的密闭空间里刻意调高的温度让人难以呼吸,人愈发多了起来,日子也看似平淡安稳了起来,窒息的压迫也再难使人重温,文字成为了致胜性体验武器。相较于《半生缘》平铺地直面悲怆,《倾城之恋》的张爱玲是夸张的心理观察学家,我妄想着去理解她,所以在放弃她之前,又爱上她。

  《半生缘》读后感(二):岁月不怕经过,只怕回首。

  经人推荐,所以读得很用心。带着浓烈的感情 ,一开始每至动人处,总是惆怅良久。里面的主要人物渐渐像是自己的朋友一般,所以读至曼桢被骗到祝家然后被侵犯的时候,那一瞬间的难受真的难以承受,我竟然差点流出泪来,我忍不住心想,作者为什么忍心使笔下的角色遭受这样的事呢?随后每每想起这一情节就感到心痛,故放下了此书很久不再拿起。

  几天后再读,知道曼桢那样坚强,心里很是欣慰,当时竟有被“当事人”反过来安慰的感觉。再读至后面各种各样的事,心里倒慢慢觉得平静了,想来这些也不过是人间常态罢了,我又何必耿耿于怀呢?可就在自己以为自己已经感到疲倦,内心不会再有波澜的时候,故事的末尾两人再度重逢,那种岁月沧桑的无可奈何之感,还是令我久久不能释怀……

  从起初的热烈到渐至平静,甚至感到疲倦,再到最终那一个句号唤起所有的感情余温,世间多少事,都是如此。有时候我是多么怀疑缘分的意义,相遇相知又如何?时间早晚会淡忘一切,我把这些走一遭,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生就是这样长久吗?就总会生出许多变数吗?可叹短短几十年,竟没有多少东西可以不朽。半生缘其实就是无缘,说好了一辈子,差一秒都不算。

  好在生活没有多少闲工夫可供迷惘。岁月不怕经过,只怕回首。

  《半生缘》读后感(三):爱了,张爱玲的文采

  终于能get到张爱玲的文采了 开放式结尾,第一反应是,太好了,世钧和曼桢终于要在一起了,翠芝和书慧还是没有在一起,心里暗搓搓的幸灾乐祸。可能是因为讨厌翠芝,看见她对书慧那么在意,世钧又是个木头一样什么都想不到,就对这个已婚妇女气不打一处来。所以也不希望他俩有情人终成眷属。 曼桢在遭遇了种种不幸后,总算是过上了自己的生活。想想,豫瑾对她真的蛮不错的,如果两个人能在一起那也挺好的。只不过,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罢了。 后面,世钧的形象被刻画的太呆了,也可能是和对的人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更好的自己,翠芝和世钧是不配的。 书慧,书里面描写的是不错,会办事,会说话,会活跃气氛,但是总觉得……这是睡前写的,睡醒后不知道之前怎么想的,又打开书的第一页看了看,发现书慧真的是那种挺讲究的男生,不管家境出身如何,他的一些作息习惯已然表明了他以后会过得不错。 翠芝,说不出就是讨厌。 其实说到底 为什么世钧会和翠芝结婚,还是因为年龄到了,再加上各种因素融合在一起 纵然他们俩有过短暂的情愫,可是太短了,短到新婚之夜就已经没了。心里都装着别人的人,怎么可能相互喜欢呢。

  世钧和曼桢,因为当时消息流通慢的原因,还有就是两个人有话不挑明了,一个人知道了一些消息,就开始胡乱猜测,最后错过了彼此。反正看完这本书,我就想着,以后一定要有什么说什么,不然这样子错过了那岂不是后悔一生。

  《半生缘》读后感(四):遇见只是一时,错过却是一世

  初读张爱玲,是十几岁时候的事了,只觉得心中被狠狠的刮了一刀,我好像从欢乐中坠入黑暗。在张爱玲的那只清冷无情的笔中,我却读出了最刻骨铭心的感慨。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半生缘中两对相爱的情侣——沈世钧和顾曼桢,许叔惠和石翠芝,曾经那么相爱,却遭到命运的捉弄,在茫茫人海中走散,遇见只是一时,错过却是一世。

  书中沈世钧和石翠芝,这两个曾经看起来绝对不会在一起的人,却阴差阳错的结了婚。他觉得他们像两个闯了祸的小孩。

  看到沈世钧和石翠芝,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普通夫妻,他们也许并不是因为相爱而在一起。曾经不明白为什么不相爱的人也能在一起过一辈子,如今懂了生活不是电影,并没有童话色彩。

  十多年过去了,世钧和翠芝有了两个孩子。

  一直以来翠芝并不知道世钧喜欢吃香肠,但他也不在意。有一次翠芝发现了世钧的情书,她竟丝毫不吃醋,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彼此心中都住了一个人吧。

  和不爱的人过的是柴米油盐,和爱的人过的才是诗与远方。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半生缘》读后感(五):关于半生缘的婚姻

  关于婚姻,最早知道的一句话是张爱玲说过的“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读了《半生缘》总算有些体会。 有关爱情,仿佛张爱玲的笔下从相识到相知到相恋一切都是美好的甜甜蜜蜜的,直到面临婚姻这道坎才算是到了爱情的坟墓。书里多多少少也写了几对恋人,无一例外,婚姻就好像一把刀斩断了所有的缘。 曼祯与世均,一个知书达理、一个温柔体贴,本是相知相爱的一对,却因家人对子女婚姻大事的“关切”断了缘,他们未经历婚姻却颇受婚姻之苦。 曼祯与鸿才,自己的姐姐为了挽留丈夫竟把妹妹送到别人床上,张爱玲对曼祯这样柔弱的女子下起笔来也是毫不留情,姐姐曼璐死后,面对憎恶的鸿才反而心生怜悯,为照顾孩子最终嫁给自己的姐夫,本是鸿才不对在先,这样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然而张爱玲却写“鸿才是对她非常失望。从前因为她总好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了她好两年了,就连到手以后,也还觉得恍恍惚惚的,从来没有觉得他是占有了她。她一旦嫁了他,日子长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稀罕了,甚至于觉得他是上了当,就像一碗素虾仁,看着是虾仁,其实是洋山芋做的,木木的一点滋味也没有。”她倒是怪罪起婚姻来了。 曼璐与鸿才,不知两人为何相爱,反正结婚前倒也甜甜蜜蜜打打闹闹好不欢喜,结婚后也因为曼璐“旺夫”发了财,却落得鸿才整日不归家,只在外头沾花惹草,见面就和曼璐吵架爱情一到了婚姻这步便只剩回忆。 世均与翠芝,仿佛是因情生情,世均以为曼祯他嫁后不久便与小时候的伙伴翠芝相恋成婚,也算是失去曼祯后遇上的知己,却在洞房夜打起退堂鼓,都有了退婚的打算,但碍着面子只得安慰道“你不要这样,你不要这样。你不要哭。喂,翠芝”其实他自己也和翠芝一样迷茫无助,像两个闯了祸的小孩。 也许恨透了婚姻张爱玲才会把书中的每一对的拆的七零八落,总之都没有好结果,连叔惠这样的人在美国结婚后也会出轨、豫瑾这样善良的人结婚后落得个妻子被轮奸自杀自己也被抓走的下场,倒是鸿才,干着不是人干出来的事,有了曼祯还在外面保养别人的老婆他甚至爱别人的孩子胜过于爱自己的孩子。 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 十几年后重逢,曼祯对世均说“世均,我们回不去了”,相拥而泣。 翠芝对叔惠凄笑道“我想你不久就会再结婚的” “不过生平也还是对翠芝最有知已之感,也憧憬得最久。这时候灯下相对,晚风吹着米黄色厚呢窗帘,像个女人的裙子在风中鼓荡着,亭亭地,姗姗地,像要进来又没进来。窗外的夜色漆黑。那幅长裙老在半空中徘徊着,仿佛随时就要走了,而过门不入,两人看着都若有所失,有此生虚度之感。”写尽《半生缘》的凄凉悲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