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自述》读后感锦集

  《宋美龄自述》是一本由宋美龄 口述,智诚、毕强、肖木 编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美龄自述》精选点评:

  ●书中有很多难得一见的照片。宋真是了不起的女人

  ●做了什么 成了什么 生命的法则 我之所以成为普通人,我做了普通人的事。 坚持做普通人的事,成为普通人。

  ●画册

  ●大部分都非自述,而是由图片、演讲稿等内容构成的。

  ●宋美龄在各个场合的发言稿(节选),所以自述不是很准确,因为公开演讲几乎不聊自己,聊的是立场和目的。这本书的时间轴串得挺好,以宋美龄几个人生阶段为点,串起了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照片很多,很珍贵,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读完后自然是能感受主角的风华,但感受更强烈的居然是她“背后”的男人……

  ●“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

  ●由宋美龄在各个阶段、场合的演讲稿组合而成的一本书。比较好的一点是有很多历史照片,结合起来那段历史更加鲜明。

  ●宋美龄

  ●感觉作者没有付出什么心血,只是单纯的把新闻和评论摘抄在一起而已,看不到作者的真诚。而且,书中美国记者对宋美龄的夸赞实在是虚伪,美国亲蒋宋只是出于政治而已,媒体的夸赞只是一种政治附和,我觉得有点夸大其词。

  ●照片很多。

  《宋美龄自述》读后感(一):《宋美龄自述》:带你了解一个真实的宋美龄

  今天读完了《宋美龄自述》,正如书名一样,这本书并非个人传记,而是宋美龄的自述集。

  全书收录了宋美龄各个时期的信函、回忆录、广播讲话、演说词等精华50篇,以及各个时期的照片、手稿和画作。 从这些珍贵史料,我们可以窥见宋美龄的生平和思想。

  宋美龄无疑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一位传奇女性,集美貌、智慧、才华于一身。

  战争年代,英雄儿女们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奔走呼号,自幼留学海外,关心时事政治的宋美龄更不例外,她积极参与并投身到抗战之中。

  鼓励和团结妇女、组建遗孤学校、慰问难民、筹集物资;

  多次在美发表演说,向美寻求对华援助 ,将美拉入抗日阵营;

  从无到有地创立了空军,成为不带军衔的“空军司令”;

  从容沉着,化干戈为玉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有才华、有智慧、有胆识,为中华民族之自由和平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虽为女子,更胜男子,宋美龄堪称当时最杰出的女性。

  虽然她与蒋介石的婚姻经常被认为是政治联姻。但我更愿意相信,他们原本就是有着同样志向和抱负的人。

  正如她在书中写道,

  “我拥有妇女都应该拥有的最美好的幸事:有一个投身于伟大理想的机会,并且有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丈夫。”

  对于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女性来说,这正是她所渴望的最好结局。

  此后的几十年中,经历了战争年代的颠沛流离,她和丈夫退守孤岛,相依相伴,安享晚年。从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变成携手共渡人生的伴侣。

  她的一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我想, 当人生千帆过尽,回首人生,宋美龄应该是感到幸福的。

  摘录:

  1⃣️ 如果过去曾给予我们以任何教训的话,那便是每一个因必有其果,每项行动都有其后果。我们到了最后,仍是我们所有行动的总和。

  2⃣️ 我们便这样一天天地写下自己的命运,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便成了什么,我相信这是最高的逻辑,也是生命的法则。

  3⃣️ 我是六十四还是六十七,又关你什么事?你判断一个人的年龄不是日历来算,而是他活得有没有意义,有没有意愿服务世界。

  4⃣️ 人类是被精神力量所控制的。精神力量虽不是我们目光所能看得见,但我相信它是永恒存在的。

  5️⃣ 我们如要衡量一国的进步程度,必得注意那个国家妇女的情况和妇女在社会生活、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倘若大多数妇女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生活很合理,那个国家才是进步的国家。

  《宋美龄自述》读后感(二):最美的生命历程

  宋美龄从1897年3月5日在上海出生,到2003年10月23日在纽约的家中去世,她历上个106年的风风雨雨,贯穿了三个世纪的美丽人生。她一生学贯中西,既有中国女子的柔美,也有西方女子的独立。正如美国作家西格雷夫所说,她既是中国贫民的公主,也是中国的美国女儿。

  这本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宋美龄自述》收录了宋美龄各个时期的信函、回忆录、文论、广播讲话、演讲词等精华50余篇,212幅珍贵原始照片、手稿、画作,30位同时代人物的评价,在线了,宋美龄生平思想作风等整体风貌。

  由于宋美龄生前不希望有人为她立传,所以对她生平的故事只能从报刊杂志中遗留下来的文字、故人的评价等方面去寻找她留给人类天空辉煌灿烂的瞬间。这本书把它生前留下的文字按照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整理成十个章节,从“神的女儿”到“众说纷纭的传奇缔造者”,给我们介绍了她雁过留痕的传奇一生。 1908年,十岁多一点的宋美龄与姐姐宋庆龄一同赴美国留学,先后在新泽西州的萨米特镇以及佐治亚州梅肯市的皮德蒙特学校、维斯理学院就读。1913年,她进入马萨诸塞州威尔斯利学院。 经过十多年的留美生涯,1917年学成归来的宋美龄回到上海老家,很快成为上海上流社会社交界的活跃分子。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她的政治气质和才干崭露头角。 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与蒋介石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1929年,宋美龄首次以“第一夫人”的名义陪同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接见外宾,成为继宋庆龄之后的第二位“第一夫人”。她活跃在中国政局中,担任蒋介石的私人秘书,主抓“遗族学校”、“励志社”和“新生活运动”几项工作。 1936年,宋美龄担任国民党航空委员会秘书长,聘请美国陆军航空队前飞行员霍布鲁克当顾问,并邀请美国飞行员陈纳德来华组建飞虎队,创建中国空军。她担任了中国空军的第一任总司令,被誉为“空军之母”。 在这期间,宋美龄一直是左右政局的关键人物,她冷静睿智地与多方周旋避免国家处于过激的动荡、和平处理西安事变、促成国共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在国际交往中,她呈现完美的演讲口才和外交手段,积极寻求国际援助,在西方享有盛誉。 后来,蒋介石失却人心,于1949年12月10日,偕宋美龄飞往台湾。宋美龄就一直在台湾陪伴蒋介石,直到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 在蒋介石去世五个月后,宋美龄于1975年9月在继子蒋经国搀扶下,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至此,她彻底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1988年1月13日,在蒋经国过世后,台湾岛内曾传出宋美龄要当主席的谣言,对于这种说法,宋美龄总是一笑了之,她说:“我要打的仗已经打过,要走的路已经走过!”可见,这位睿智的女士活得多么通透,身负一世才华,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权力没有过多的留恋,这也是她得以安享晚年,活着走过三个世纪的风雨的重要秘决。 宋美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命的完美历程,成长的路上拼命吸收,怒放的年纪全为绽放,该放手的时候绝不留恋,等待生命之花静静的调谢。也许在有些听故事的人的眼中,认为她的人生还会有更高的走向,但我认为她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因自己的贪欲违背宇宙发展的恒定规律。 美国汉迪博士发明的“S曲线”的模型,就向我们揭示了所有事物都必然会经历一个普遍性的过程。即任何事物都会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一生命历程,如果人为反抗,只会拦腰截断,造成早夭。用“道”的思想来理解,这就是灾难。 道家认为,所有干扰自然规律的行为,必会为世界招致灾祸。一个人能够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无非是顺应了天道。主宰这个世界的方式也就是尽量避免自然的运行受到外力的干扰,使之运转恢复正常,显然,在处理西安事变时,宋美龄运用了这一点,使国家和民族免于生灵涂炭。 一个人的睿智或许很复杂,或许也很简单。它需要艰苦的学习与探索、领悟,能够拥有异于常人的克制力,使自己走向简单、纯粹。看到一朵花的完美绽放与调零,比什么都好,这就是宋美龄留给这个世界的传奇。 在这个世界上,很难说谁比谁好。胜利的毛泽东就一定强过失败的蒋介石吗?我看未必。毛泽东在六十多岁,看到依然缺衣少食的人民,忧思成疾,夜不能寐。而蒋介石却在台湾的官邸,有爱人的陪伴,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这种得到也同样是大多数人求而不得的。 毛泽东与蒋介石唯一的不同,应该只是说体现在对待大众的不同态度上。毛泽东悲天悯人,劳而不获,不计得失。而蒋介石只为一己私欲,不顾人民死活,纵容日本鬼子横行,自己一家却丰足长乐。当然,他们也最终得到了他们思想深层上的追求,应该说都是成功的。

  “悠长的数千年中,世界上的国家,有的兴起来,有的灭亡;可是我们却能维持着,我们的文化,保持着我们的完整,直到今天。这一种民族的忍耐性和坚韧力,既已使我们造成了伟大的过去,当然,他也能保证我们今天的成功和将来的发展。那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没有别的原则,只有‘继续奋斗’甚至可以尽之。”

  读完《宋美龄自述》这本书,就可以知道被称为一种“不朽”的特质是什么。她的影响至今还在台湾和美国之间发生作用。

  《宋美龄自述》读后感(三):真正活出自己的夫人

  宋美龄作为第一夫人,世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她眼光好,是因为挑对了人。也有人说她对抗战胜利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位领袖的妻子系因夫而贵,与个人在历史上的表现无关重要。这种说法不但忽视了一位领袖妻子在幕后所担任的任务,也玷污了领袖妻子所具有的特质与性格。

  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宋美龄自述》收录了宋美龄各个时期的信函、回忆录、文论、广播讲话、演说词等精华50余篇,212富珍贵原始照片、手稿、画作,30位同时代人物的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反映出宋美龄的性格特征和外交风采,再现了宋美龄的生平、思想作风等整体面貌。

  《宋美龄自述》按照时间线整理为10个章节:“神的女儿”介绍了宋美龄的出生以及对留美时期的难忘时光;“美玲盛放”则是回国后在上流社会崭露头角,并嫁给蒋介石;“第一夫人”收录了宋美龄成为第一夫人后随丈夫奔走的照片及漫游记录;“空军之母”收录了宋美龄创建中国空军;“不言放弃的妻子”则是宋美龄自述西安事变前后的所发生的内幕;“战火中的爱国者”收录了抗战时期宋美龄在后方支援前线活动的照片以及向美国寻求援助的广播;“完美的外交家和演说家”则是宋美龄再次回到美国时期的演说;“心怀挚爱、天伦之乐”则是选择不做母亲的宋美龄为关爱儿童所做的努力;“永别故土的老人”收录了蒋宋夫妇老年时期的照片以及文稿;“众说纷纭的传奇缔造者”中有宋美龄离开台湾定居美国的老年时期的照片以及刊选文章。

叱咤风云的一生

“我们便这样一天天地写下自己的命运,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便必然成了什么,我相信这是最高的逻辑,而且是生命的法则。”

  宋美龄于1897年出生于上海,排行第四,是家中最小的女儿,母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1908年,十岁多的她与姐姐宋庆龄一同赴美留学,先后在新泽西州的萨米特镇以及佐治亚州梅肯市的皮德蒙特学校、维斯理学院就读。1913年,她进入马萨诸塞州威尔斯利学院。1917年,留美十年的宋美龄学成回到上海,很快成为上海上流社会社交界的活跃分子,并开始崭露出政治气质和才干。

  1927年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先后举行了基督教式婚礼以及传统的中式婚礼。1927年,蒋介石掌控实权,宋美龄成为宋家继宋庆龄之后的第二个“第一夫人。婚后的宋美龄把主要精力放在陪蒋介石进行各种活动上,担任其私人秘书,很快就在一些事务中独当一面,发挥其管理才能。抗战爆发以前,她主要抓的几项工作是遗族学校、女校、励志社和新生活动会。他们用了两年时间在中国飞行了一万公里,涉及十多个省。十年间,宋美龄也追随丈夫奔赴各个战场,足迹也在那时踏遍了全中国。

  1936年宋美龄从美国请来飞行员建立飞虎队,并创建空军,成为“中国空军司令”,之后始终保留了对空军的各项掌控权力,被称为“空军之母”。同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离不开宋美龄的对统一战线的认同。抗战爆发后,宋美龄慰劳士兵,鼓励并引导妇女运动,通过广播演说,宣传中国抗战的艰难,并寻求援助。1942年宋美龄重返美国,展现了她的外交和演说能力,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1949年,蒋介石尽失人心,退守台湾,蒋宋夫妇在台湾度过了25年,享受天伦之乐。1975年,蒋介石去世,5个月后宋美龄飞往美国,并一直居住在纽约,期间回过几次台湾,但从未踏足大陆一步。远离故土的宋美龄一直萦怀两岸关系,坚决反对“台独”。

  2003年,106岁的宋美龄在家中与世长辞,带走了整整一个多世纪的美丽与传奇。

  宋美龄一生叱咤风云,所做的事情无一不是跟随自己的本心而走,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选择之后便为之努力。

嫁给相爱之人

  爱情总是很奇妙,嫁给蒋介石被很多人诟病是“政治婚姻”,但对于宋美龄而言,这是一场觅得相爱之人的姻缘,因此不论是抗战时期的追随,还是内战时的奔走,甚至后来退守台湾,对她而言,都甘之如饴。

  信仰基督教的母亲对她的影响极大,在发表于美国《论坛》杂志的《我不是宗教家,我只是信任上帝的引导》一文中,我们看到宋美龄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她还写到”我只要就丈夫的需要,尽力帮助他,就是为国家尽了最大的责任。”可以看出宋美龄对丈夫和国家的深情。

  在书中收录的《闽边巡礼》《西南漫游》中,宋美龄跟随丈夫走遍大江南北,“两个小时飞机与八个小时的汽车”路途颠簸辛苦,在高原边上奔驰的凶险,她都没有抱怨,我们还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她的小确幸。

赤城的爱国之心

  从抗战前后的广播和演说中,我们都能被宋美龄的文字鼓舞。她在美国的演说惊艳全场,赢得了美国人民的鼓掌欢呼和慷慨解囊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美国废除了“排华法案”,提高了美国华人的地位。宋美龄对于中国空军的创也是功不可没的,“空军之母”这个美誉她受之无愧。

  老年时期的宋美龄专注于国画,她说在画画时就忘掉了世间的一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她的画颇有大家风范。

  不论同时代的伟人、记者对宋美龄做出怎样的评价,从个人角度来看,她都是一个遵从自己内心并活出自自的传奇。

  由于宋美龄不愿意为自己著书立传,历史会给她一个公正的评价。语为人镜,言为心声,我们可以借助《宋美龄自述》中的文字和照片一窥“第一夫人”宋美龄的神秘面孔。

  《宋美龄自述》读后感(四):她被视为一个历史人物,但不再是圣人

封面

  这本《宋美龄自述》没有心里期待的那般惊艳,断断续续分了好几天才耐心看完。书里有很多照片资料,婚前、婚后,至老年。各个时期大部分照片都涵盖在了这本书里面。美人迟暮,风采依旧,而宋美龄一生的目标,初衷恐怕不仅是美人这么简单的开始和结束。当然她这一生也是平常女人所望之不及的,但如果,再多些什么恢弘伟大的词语去描述,也是不能多了。

  看这本书的时候想起偶然在看过的一部电视剧《父亲·宋耀如》。这部电视剧倒是很推荐去看一看。虽然主要人物是宋世姐妹的父亲。但也对了解宋美龄的过程会有一个质的进步。该如何去形容这位三姐妹中最小的妹妹呢?果敢、坚定、魅力的外交家、优秀的妻子......

  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她本人寄给姐姐自己最喜欢的那张相片,眉目沉静,骨韵风华。(书皮封面就是)。在我脑海里印象很深的倒是三姐妹一起的合照中,宋美龄的坚定的双眸和执拗的气质,我一直觉得她的魅力是十分复杂的,也许这也源自于她十年的异国求学带来的东西文化结合所糅杂出的这么一份独特和自我。她有着母亲从小耳晕目染的信仰教育,她既相信上帝,对于宗教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和姐姐们在一起

  少女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宋美龄在我的眼中是最美丽的,青春、活泼、有锐气、胸怀梦想、 少女时代圆乎乎的小姑娘还是青年时代端庄文秀许多的她,圆润的脸庞,修长的眉眼,洋装或是旗袍她都慢慢有了自己的气韵。

  全书一共十个章节,从1908年和姐姐宋庆龄一起赴美留学、回国、结婚、陪着爱人征战奔波的岁月、一直到晚年迟暮的日子。每个章节都有配图和宋美龄女士不同时期的心情和演讲内容,她心怀国民,尽心尽力做每一件事,大半生的时光奔波在各个地方,开展了新生活运动,带领妇女学习进步。倡导妇女独立性格的培养,强调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她运用外交的方式为国民带来补助和救济,成为国际上让人过目不忘的睿智女性。她对航空情有独钟,大力推动空军的发展。她是陈纳德心里永远的公主。照片上她站在陈纳德身旁穿着旗袍,身姿绰约笑的开朗又率性。

合照

  从某一方面来说,她是完成了自己心中最初自己所期待的某一面,已经很不容易。比起姐姐的雍容大气她更多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英气存在于她一身东西结合的气质里。她的婚姻,她的生活,她的选择,都是自己的决定并一步步坚持走下去的结果。是思想独立有些执拗的人,这也是智慧和经历所带来的坚韧品格所有的另一种影响吧。

  1935年2月发表于美国《论坛》杂志闽边巡礼的节选让她的形象在我的心里变的立体鲜明。

  “如果我在家里坐等到中国真正实现和平,那么我们要等待很久才能团聚,所以我总是决定和他在一起。”就是这一句话,让我看到受西方教育文化下的中国女性身上传统的动人和坚韧。她这一生,都是这么做的。这一点,令人心生温暖和亲切。

夫妻

  全书第一章皮德蒙特的回忆十分有趣动人,求学年代总是青涩又令人日后怀念,在那里的九个月带给宋美龄很深的回忆,尽管日后没有再回去过。和同学们一起去商店,一起救助贫困的人,到了地方吓得放下东西就跑。读这里的时候总有一种读外文小说里童年描写的感觉。有些陌生但又有些熟悉。除了自述其他章节还有很多不同时期的讲话,国共合作、西安事变、执掌空军、组织女性运动、慰问伤员。她一生走遍了祖国的山河大川。一路领略一路记录,有时会把国外的景色同祖国山河联想在一起。通过她的描述我们能看到无法看到的景色,也能感到看似轻松背后的辛苦与艰辛。

第一夫人

  我该去怎么揣摩这个女人的内心,首先,我没有把她神话。我把她看作同我们一样的女性。如此这样,我便看到她身上很多真实的可爱。她在迂回的人生里用自己可以做到的方式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她懂得运用自己的魅力与才学去取得应得的利益。她的每一篇讲话都有她的上帝有她的信仰,尤其是晚年时光她更是与信仰同在。

宋氏三姐妹

  她的优雅,睿智,她遭遇的拒绝,创造的辉煌,所做的努力,踏过的河山,足以撑满她历史篇章中那一页人生。她在所在的时代散发出了自己独有的光芒。我相信她也是为自己自豪的。我没有西方信仰。我平时的信仰方式就是佛教的禅坐。也许是信仰不同的原因,宋女士一篇文章中提到对于宗教的讲述,恕我不能站在同一立场。但这不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看见,她也并非自己所说的是一个实际而现实的人,看得见的东西才会相信。

  她的一生这一本书是讲不完的,但要是想有一个了解的开端,这本书也是一个好的开始。光是书里的照片就可以让你时时领略到这位女性的风采了。

宋美龄

  美国总统夫人埃莉诺·罗斯福评价她:“不仅盛极一时,抑且并世无双。”

  同样也会说:“她能冠冕堂皇地谈论民主,却不知道如何实现民主。”

  在丈夫的眼中她是“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军师。”

  她专横傲慢、功于心计、东方和西方兼容在她的性格中,或者更精确地说,兼容在她多重的性格中,她可以是维斯理学院的校友、傲慢的皇后、冷酷的政客、爱国英雄、甚至是卖弄风情的佐治亚姑娘。

  这就是宋美龄,善于交际,性格多变,聪明智慧,精力充沛、喜权利、重名誉,喜奉承,对于自己的过去满不在乎。与外国人打交道时从不让步。中国人永远是正确的....

  其实在众多纷然的评价中,一九九七年台北市政府发言人的评价最贴合我读完这本书的心情。

  “她被视为一个历史人物,但不再是圣人。”

  她是宋美龄,你可以选择一读的一位历史女性代表。

宋美龄信件

  《宋美龄自述》读后感(五):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的传奇人生:相互成就的事业与爱情

  106岁的宋美龄生前没有留下任何传记或回忆录,也没有留下完整的音像资料。

  生前,也有人劝宋美龄写点传记留下点什么,但都被她委婉地拒绝了,声称一切都留给了历史。她坚持认为,时间会让历史还原。在《宋美龄自述》一书中,包含宋美龄生前的所有口述作品,为读者展现出宋美龄最真实、最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皮德蒙特的难忘岁月

  “我再没回过皮德蒙特,但是,我在那种环境中度过的岁月,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宋美龄

  宋美龄大学毕业回国后,宋氏三姐妹的合影

  1908年,十岁多一点儿的宋美龄与姐姐宋庆龄一同赴美国留学,先后在新泽西州的萨米特镇以及佐治亚洲梅肯市的皮德蒙特学校、维斯理学院就读。1913年,她进入马萨诸塞州威尔斯利学院。十年的留美生涯对宋美龄的一生有着决定性影响。

  ღ ღ ღ

  ▎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

  对于自己的感情和婚姻,她很早就流露出这样的意愿,不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贤妻良母,而更想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结合,一直被旁人甚至自己的二姐宋庆龄诟病为“政治婚姻”。1927年10月,她接受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的采访,当被记者问道:“女士婚姻何以迟迟至于今日?”宋美龄答道:“因誓觅得相爱之人故。”

  1927年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

  “我不会只嫁给钱,但同时我也不会不嫁给钱。我拥有任何妇女都应该拥有的最美好的幸事:有一个投身于伟大理想的机会,并且有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丈夫。

  我想这些官员起先颇为意识到我是个女性,但是后来我全心地投入帮夫的事业,他们也就不再视我为一个女性,而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宋美龄

  今日得以与最敬爱的美龄结婚,为有生以来最光荣愉快之一日,余奔走革命以来,常于积极中忽萌退志,前辈常询何日始可安心工作,当时未答,今日圆满答复,即确信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即从此可安心为革命尽责任。余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婚姻,一切皆无意味,故革命当从家庭始,今日结婚实为建筑我二人革命事业基础。

  ——蒋介石

  1929年,宋美龄首次以“第一夫人”的名义陪同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接见外宾

  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了二届四中全会,不仅恢复了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且以蒋介石兼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再次成为当时中国的实权人物。

  至此,宋美龄也正式成为继宋庆龄之后,宋家的第二个第一夫人,以蒋宋美龄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1934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出席在江西南昌举行的“新生活运动”开幕大会

  宋美龄婚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陪蒋介石进行各种活动上,担任其私人秘书,并很快就在一些事务中开始独当一面,发挥其管理才干。在抗战爆发以前,她主要抓的几项工作是遗族学校、“励志社”和“新生活运动”。

  ღ ღ ღ

  ▎不言放弃的妻子

  在西安事变中,宋美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她八面玲珑,周旋于几方之间,不但对局势了然于心,更明智地化干戈于玉帛,缓和了蒋介石与“抗日派”之间的关系,将复杂事件简单化,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为国共一心抗日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宋美龄口述的“西安事变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心急如焚的妻子,一个当机立断的决策者,一个无比清醒的趋利避害者。

  西安事变爆发后,宋美龄亲赴西安,神情悲伤地走出飞机

  “然余个人于事变发动之初,即决心与劫持我丈夫之西安将领作正义之周旋,任何牺牲,任何代价,皆所不顾;至咒诅谩骂,则非所愿为。盖余深信,惟诚挚与真理乃能建树永久之基础。此为余生平之信念,遇西安事变而益坚。”

  ——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回到南京

  谈话约半小时始毕,时已四时余矣。急整装行,委员长与余偕张学良共乘一车,张径就车之前排坐;子文、端纳与杨虎城另乘一车。车抵飞机场,径开至张坐机之门旁。机已开热备用,一声怒吼,离地腾空上升,余夫与余乃向西安作愉快之告别。是夕安抵洛阳,祝颂圣诞佳节。此日之纪念,不惟恢复委员长与余之自由,而中国全民众解放之基,实亦肇于此乎!

  ——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ღ ღ ღ

  ▎战火中的爱国者

  西安事变后一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国共双方一致对外,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0年4月5日,宋氏三姐妹一起出现在重庆公共防空洞前

  宋美龄领导的妇女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也结成了妇女界统一战线。为了抗日的共同目标,宋家三姐妹再次相聚,站在了一起。

  宋美龄视察野战医院时为伤兵包扎伤口

  我们的军队没有畏怯,充满着歼敌的决心。

  只要我们能坚持信仰,始终不渝,日本军阀决无征服中国的可能。我可以断定他们不能。我们认识敌人的实力,决不夸张。我们无疑地将历尽艰难,然而我们的血,不至于白流,牺牲也决不是没有代价的。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们并不期待打赢很多战役,但是我们坚信会打赢这场战争。

  穿越死亡的底谷,饱受世态的炎凉、黑暗的动荡和人际的绝望,我依然相信,当夜的黑暗消失殆尽,黎明的曙光终会姗姗而来。

  ——宋美龄《从艰苦中缔造崭新的民族》

  ღ ღ ღ

  ▎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第一夫人”

  在漫长的抗日战争中,宋美龄慰劳士兵,鼓励并引导妇女运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她化身为国际播音员和演说家,广为宣传中国的艰难抗战,呼吁全世界来制裁日军的暴行。

  1942年11月,宋美龄重返已暌违四分之一世纪的“第二故乡”——美国,也掀开了她个人历史上最流光溢彩的一页。

  宋美龄以糅合佐治亚洲与波士顿口音的流利英语,以动人的坦率态度,向充满好奇的美国人讲述中国。1943年宋美龄在美国众议院的演说惊艳全场,以旋风之姿迅速征服了美国上下。

  开罗会议上宋美龄和丘吉尔合影

  我中国国民,正与诸君相同,不仅为吾人本身,且更为人类全体,希望有一较佳之世界;实则必须有此较佳之世界。然仅宣布吾人之理想,甚或确信吾人具有此种理想,尚嫌不足。盖欲保存、支撑,并维持此等理想,有时必须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甘冒失败之危险,以努力促其实现。吾人已故领袖孙逸仙博士所示之训范,已给予吾国人民奋斗前进之毅力。

  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吾人将有一项信念,即在订立和议之时,美国以及其他英勇之盟友,将不致为一时种种权宜理由所迷惑。

  个人之品德,于困厄中验之,亦于成功中验之。以言一国之精神,倍加真确。

  ——宋美龄《1943年2月18日在美国众议院的演说》

  ღ ღ ღ

  ▎一代传奇的陨落

  1949年,尽失人心的国民党退守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妻在台湾度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岁月。随着时间的流逝,蒋介石心中重返大陆的愿望也越来越渺茫,这对夫妻在台湾这座小岛上度过了相对来说静谧和融洽的时光。

  1949年4月,蒋介石率领全家祭奠在溪口的祖坟,旋即离开大陆,前往台湾,此后宋美龄再没有登上大陆一步

  蒋经国搀扶着宋美龄向蒋介石告别

  1975年4月5日下午1时10分,蒋介石安灵礼在慈湖宾馆举行

  1975年9月,蒋介石去世后五个月,宋美龄带了自己的助理和护士飞往美国。继子蒋经国搀扶着她,把她送上飞机。

  “余与总统相守相勉,每日早晚总统偕余并肩祷告、读经、默思;现在独树一幅笑容之遗照,闭目作静祷,室内沉寂,耳际如闻声欬,余感觉伊乃健在,并随时在我身边。

  我是六十四还是六十七,又关你什么事?你判断一个人的年龄不是以日历来算,而是他活得有没有意义,有没有意愿服务世界。

  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决不苟且地活着。

  上帝为什么让我活这么久呢?

  尽管这些年我居住在国外,但是我的喜悦忧愁都和岛内局势紧紧连在一起,就好像我人在这里一样。”

  ——宋美龄

  晚年定居美国的宋美龄

  此后,宋美龄一直居住在纽约,期间她曾回过几次台湾,却再未踏足大陆一步。姐姐宋庆龄病危时曾希望能再见她一面,但这场姐妹相聚终未能成行。

  在蒋介石过世以及蒋经国过世的时候,台湾岛内曾传出宋美龄要当主席的谣言,对于这种说法,宋美龄总是一笑了之,她常引用《圣经》上的话说:“我要打的仗已经打过,要走的路已经走过!”

  远离故土的宋美龄一直萦怀两岸关系,坚决反对“台独”。

  2003年10月23日晚上11时许,宋美龄安静地在家中与世长辞,带走了整整一个多世纪的美丽与传奇。

  宋美龄讲述最真实的自己。

  书中包含自述精华50余篇,融汇212余幅宋美龄政坛与生活的原始照片、手稿、画作,精选30位与宋美龄同时代之人物评价,大开本,精装版,双色图文混排。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