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妖怪大全》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妖怪大全》是一本由孙见坤 主编 / 志怪社 编著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9.00元,页数:6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妖怪大全》精选点评:

  ●西西弗书店看完

  ●千万别买,骗钱的,开头一些彩图跟小学生画的一样。后边的图片和内容,都是山海经里的。

  ●全书最有价值的内容竟然是序言?!!

  ●虽然说妖怪绕不开《山海经》,但这本书里山海经中的怪未免太多了些。不过还挺有意思的,但是有个问题,这书里的图是个什么鬼…也太廉价了,像从网上随便下载的一样。总体评下来,给个三星罢。

  ●原画人设不可缺之宝物

  ●没什么意思,基本就是搜神记、山海经的白话

  ●好多句子狗屁不通,书名中国妖怪大全,根本不全。

  ●为啥不可点0分……从逻辑到内容到插图到文字,完全没有价值一分的内容啊!

  ●一直想买一部大而全的中国妖怪百科全书,现在终于如愿了,书真的很棒!

  ●山寨版观山海

  《中国妖怪大全》读后感(一):有所收获,期待改进

  刚刚读完,还是很有收获的。分为神怪鬼妖四大部分,鬼的那一部分最为有趣。说一下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吧:1、插画需要多下功夫:插画许多用的是历史上的画作,这样很好,但是也有许多没有注明出处,还有许多跟文字描述的根本不相符合......同时,前面有些插画的审美有些不敢苟同,插画师还是得好好选一下.....2、下方古文附注明明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全附上的,但是却经常只写一丢丢....即便白话文足够完美,我们也有必要看一下来源的文章是怎么写的,这个给但是不给全的做法还蛮奇葩的……3、正文经常有些不严谨的地方,最有意思的就是“耳中人”这一节,还“约吗?约吗?”看到这一段我还以为自己在微博刷段子,文言文明明是“可以显形矣”。这个太不正经了.....4、有些正文有根据作者自己想象杜撰的嫌疑,很多没有写出处。如果是口口相传也可以告知是传说,如果是百度的也可以告知是百度查来的,还是要写清楚一些。 希望如果有再版,希望作者能做进一步的改进。

  《中国妖怪大全》读后感(二):目前看过的最糟糕的妖怪书籍

  之所以产生这样直观的感慨也是因为该书糟得太直观了,主要体现为:

  一、故事。每一位神仙鬼怪的故事介绍完都注有出处来源,但很迷的一件事就是,故事除了出处的情节外还另外增加了原创故事情节(在我来看是认为杜撰的),而且增加的部分非但没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使读者产生自己的智商被作者摁在地上摩擦之感。

  二、图。新增情节仅仅是把本书的故事变土而已,插图给本书带来的影响才是毁灭性的。该书的插图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中国传统古朴的画风,读者印象中的妖怪书籍插图也大抵如此,可以接受;其二是日本妖怪图画,大量中国的妖怪使用了日本妖怪的图来充数,比较典型的就是“虎姑婆”,居然用了日本传说中茨木童子的图像来忽悠读者;其三,原创作画也是够没水平的了,比如“五奇鬼”,就是五只鬼只有一个拥有眼睛,其余都看不到的妖怪,但是插画居然将其化成了五个头的西方龙,虽然也是只有一个头看得到,根本无法还原传说中妖怪该有的样子。不是个别妖怪才有上述第二、第三的情况,而是相当一部分都如此。

  三、分类。对妖怪的分类也是极其不严谨。尤其是“鬼”那部分,许多都是妖怪甚至是半妖,都被强行分类成鬼了。比如半妖的婴宁、树精白头公、怪物老青狗、虎妖虎姑婆等等,都被作者变成鬼了。

  此外,还有插图与分类都出了问题的例子,比如委蛇明明是鬼,却被归类为妖,而且使用了一张古朴的双人头蛇图像来应付读者。

  以上种种,还不足以说明这本书有多糟糕?

  《中国妖怪大全》读后感(三):水 鬼

  在中国民间,人们认为在水里溺死的人,会变成水鬼。所以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关于水鬼的故事。有些地方称之为“落水鬼”,有些地方则称之为“水浸鬼”,是一种栖息在水底的妖怪。

  水鬼如果寻不到替身,就不能投身转世。关于水鬼的故事,自宋代以来在笔记小说中屡屡能见到。而水鬼讨替身的手段既有强拉硬拽,更多的则是用诱骗之术,而骗术多为财色。明代的《松窗梦语》中,就记载着一则故事,两个溺死的青年书生,为了能够托生,化为青衣来引诱年轻的书生。

  水鬼在水里的时候,力气会变得非常大,有十个成年男子加在一起的力量那么大,所以想在水中抓住水鬼是不可能的。它们能在水底掘地穿梭于不同的池塘和江河,总是想把人拉到水中淹死,作为自己转生的替身,最怕火和热的东西。

水鬼

  绍兴十二年,一位名叫唐信道的官员进京面圣后,当晚住在灵芝寺。当时正值农历五月,天气已经有些热了,他的两位仆人在湖边纳凉。唐信道在屋内刚躺下,就听见外面有呼救声。出门一看,只见两个仆人正拼命拽着一个和尚。仆人说,这和尚自说自话地就要往湖里走,我们俩差点没拖住他。再看那和尚,一只脚已经踩进水里了。

  三人一起制住和尚,唐信道问起庙里的其他和尚。有和尚说,几年前金兵攻打杭州时,有两个和尚投湖自尽,此后便一直闹鬼。那个要自杀的和尚醒来后,对唐氏主仆极为不满,说:刚才有两位高僧邀我坐船去孤山听法,本来我已经上船了,却被你们拖住,错过了一场盛会,气死我了。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取出新衣和鞋袜换上,还要“上船”。

  众人再次制住他,索性将其锁在房中。唐信道想这和尚定是被水鬼附体了,于是就在屋外跟他说:“你生前是出家人,四大皆空,既然你已经死了,就该尽早转世投胎而去,为何还要在此害人?”那水鬼说:“我没有害人,这和尚与我有因缘,我这是为了度他。你一俗世之人,管什么闲事?”一人一鬼,就这么隔着屋子喋喋不休地说到半夜。水鬼的火气越来越大,说:“你又没有死过,能像我们鬼一样体悟到生死吗?”唐信道笑笑说:“我虽然没死过,但是该死就死,绝不会像你这么不爽快,加非理于生人。”这话似乎触动了水鬼,之后是长时间的沉默。天快亮时,那一心求死的和尚终于沉沉睡去,显然附体的水鬼已悄然离开。

  出处

  《夷坚志》:“绍兴十二年,唐信道廷对毕,馆于西湖灵芝寺。时已五月,二仆纳凉湖边,呼声甚急,唐往视之,二仆共挽一僧,云:‘僧走欲赴水,一足已溺,呼之不肯回,力挽其衣,犹不能制。’遂与归室中,寺之人云:‘顷寇犯临安,两僧死于湖,今其鬼耳。’问溺者所见,曰:‘两僧来告,孤山设浴甚盛,邀同舟以行,一足已登,而为人掣其后,故不得去,心殊恨恨也……’”

《中国妖怪大全》精装珍藏版

  以上图文摘自《中国妖怪大全》 精装珍藏版,中国妖怪文化集大成之作! 由畅销书《山海经》译注者孙见坤 主编,水墨画家张渔绘制封面。书中收录了 《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子不语》《太平广记》等经典古籍中的神仙异人、奇禽异兽、妖魔鬼怪、仙草奇虫,堪称“中国妖怪百科全书”!

  购买请戳:当当、京东、亚马逊

  《中国妖怪大全》读后感(四):画 皮 鬼

  画皮鬼具有一种可怕的能力,它们能藏身于人皮中,在白天活动,然后在夜间吃人后,将皮留下。《聊斋志异》里就记载着画皮鬼的故事,恶鬼披上画皮变成美女,掏走受迷惑者的心,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对恶鬼的经典性描写。而画皮鬼之所以能够骗人吃人,就在于它懂得画皮术的妙用,本是青面獠牙的狞鬼,却可以化为妖艳动人的美女,使那些心存邪念、丧失警惕的人上当受骗。

画皮鬼

  太原府有个姓王的书生,有天清早出门,路上遇见一个女子,怀里抱着包袱,独自奔走。王生见她有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十分漂亮,于是起了爱慕之心,就把女子带回了家。女子让王生必须保守秘密,不能跟任何人说起。于是王生将她藏在了密室,过了好多天也没人知道。后来,王生将此事悄悄告诉了妻子陈氏,妻子疑心这女子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劝丈夫将她送走,王生根本不听。

  一次,王生在街上碰见一位道士,道士看到王生后,现出惊愕的神色。问他:“你遇见过什么?”王生说:“没有遇见什么。”道士说:“你身上邪气环绕,怎能说没有遇见什么?”王生极力辩解,道士只好离去。

  王生回到家,一推门发现门从里边插着进不去,于是起了疑心,就翻墙进去,房门也紧闭着。王生蹑手蹑脚走到窗前,朝里面偷看,只见一只恶鬼,脸色青翠,牙犹如锯齿一般。那鬼把一张人皮铺在床上,正拿着一支彩笔在上面描画着。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然后它把笔扔在一旁,双手将人皮提起来披在身上,顷刻间就变化成一位美丽的女子。这情景把王生吓到不行,他一声也不敢吭,像狗一样伏下身爬了出去,慌慌张张去追赶道士。可那道士早已不知去向。王生到处找,终于在野外碰见道士。王生跪在地上,向道士哀求救命。道士把蝇拂交给王生,让他拿回去,挂在卧室的门上。

  夜里王生不敢去书房,就睡在内房,并将道士给的蝇拂挂在门上。半夜那女子来了,望着门上的蝇拂不敢进屋,站了很久才离去。过了片刻好又来了,竟然将蝇拂取下来弄碎,破门而入径直闯到王生床前,剖开王生的肠肚,双手抓起王生的心脏离去。王生的妻子吓得大声呼叫,丫鬟们拿着蜡烛进来一照,见王生已死,胸腔处血迹模糊。

  王生的妻子陈氏求道士救活王生,道士说:“我法术太浅,实在不能起死回生。我指给你一个人,他也许能救你丈夫。”陈氏问:“什么人?”道士说:“街上有个疯人,常常睡在粪土里。你去试着向他求救,他若要侮辱你,你千万不要气恼。”陈氏到街上,跪在乞丐面前求救命。乞丐羞辱陈氏说:“佳人爱我哉?人人都可以做丈夫,救活他有什么用?”还拿拐杖打陈氏。陈氏强忍住,苦苦哀求。最后乞丐又擤又吐,捧出一大团鼻涕黏痰,命陈氏吃下去。陈氏涨红着脸,想起道士的嘱咐,忍着莫大羞辱把那团鼻涕黏痰吞了下去。

  陈氏回到家中,越想越窝囊,丈夫救不活,自己还吃了一个脏男人的鼻涕和黏痰,这是多大的耻辱!她一边哭一边给王生整理被恶鬼撕裂的胸膛。直哭得声音嘶哑时,突然想呕吐,而那团鼻涕黏痰却突然涌了出来,掉进王生的胸腔,变成了一颗跳动着的心脏。陈氏赶忙将丈夫的胸膛包扎起来,丈夫居然渐渐有了体温。然后陈氏又给丈夫盖上被子,到半夜时掀开被子一看,竟然有了呼吸。第二天天亮时,丈夫终于活过来了。再看肚皮被撕裂的地方,已经结了铜钱大的痂,不久就完全好了。

  出处

  《聊斋志异·画皮》:“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幞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 ?’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生曰:‘卿何愁忧 ? 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 ?’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之。生代携幞物,导与同归……”

《中国妖怪大全》精装珍藏版

  以上图文摘自《中国妖怪大全》 精装珍藏版,中国妖怪文化集大成之作!由畅销书《山海经》译注者孙见坤 主编,水墨画家张渔绘制封面。书中收录了 《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子不语》《太平广记》等经典古籍中的神仙异人、奇禽异兽、妖魔鬼怪、仙草奇虫,堪称“中国妖怪百科全书”!

  购买请戳:当当 、京东、亚马逊

  《中国妖怪大全》读后感(五):说妖解怪

  提起妖怪,人们脑海中首先想到的,都是各种各样形状奇怪、样貌可怕,会使用法术,时常害人的精怪。这么理解固然不错,但未免略显狭隘。实际上,一切反常、怪异的现象与事物,都可以被称作“妖怪”。例如《汉书·龚遂传》中就说:“久之,宫中数有妖怪,王以问遂,遂以为有大忧,宫室将空。”宫中自然不可能屡次出现青面獠牙的精怪,这里的“妖怪”指的只能是一些怪异难解的现象。

  而“妖”与“怪”这两个字,细说起来又有所区别。妖,《说文解字》中说:“地反物为 。”(“妖”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䄏”)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所谓“反物”,也就是指违反事物的本性,简言之就是反常。那么“怪”字又如何解释呢?《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很简洁:“异也。”而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诡异为怪。”王充的《论衡·自纪》中则说:“诡于众而突出曰怪。”到了慧琳的《一切经音义》中总结为:“凡奇异非常皆曰怪。”可见“怪”的关键在于一个“异”字。妖者反常,怪者奇异,“妖怪”这个词实际上已经囊括了绝大多数超自然与不可知的现象与事物。

  然而“妖”字多多少少还是带有一些不吉的意味,加之反常也可以视作是奇异的一种,因此古人在撰写这一类著作时,使用“怪”或与“怪”等同的“异”,要远远多过“妖”字。例如汉末的《异闻记》,魏晋时期王浮的《神异记》,南北朝时祖冲之的《述异记》,萧绎的《金楼子·志怪篇》,不知作者的《八朝穷怪录》,唐代牛僧孺的《玄怪录》,郑还古的《博异记》,宋代张师正的《括异志》,明代闵文振的《涉异志》,以及清代蒲松龄不朽的《聊斋志异》。因此之故,明代胡应麟在为小说分类时,便将这一类著作统称为“志怪”,并一直沿用至今。

【夫诸】千年神兽,本性温驯善良又好水,乃是通体雪白的白鹿。据说夫诸是一只带来水灾的恶兽,每次它一出现,都会伴随着铺天盖地的大水而来。

  志怪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学史一样长。且不说《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中丰富的神话故事,就连儒家经典之一的《左传》中,也有不少类似于后世志怪故事的内容。最典型的就是《左传 • 宣公十七年》中记载的,晋国魏武子的儿子魏颗没有按照父亲的遗命,把他所喜爱的妾殉葬,而是让她改嫁。后来,魏颗与秦国作战时,有一位老人用草绳将敌人绊倒,助其得胜。魏颗不知道这位老者是何人。到了晚上,老人托梦给魏颗,说自己就是那位妾的父亲,特来报恩云云。这已经与后世志怪小说中经常讲的因果报应故事相差无几了。然而这样的记述虽然有了志怪的雏形,但并不等于就是志怪。志怪的真正独立,要到汉代。这一时期的志怪,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受《山海经》影响的地理博物类志怪,典型的代表是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第二种是受《穆天子传》影响的传记类志怪,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刘向的《列仙传》《徐偃王志异》等。这时的志怪已经逐渐脱离原始的神话,而逐渐向小说的方向靠拢了。这一点从《神异经》与《山海经》的对比中便可以明显看出。《神异经》虽然在结构、内容、笔法等方面,都有意模仿《山海经》,但是全书有意淡化了地理背景,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异闻、异事的叙述上面,在故事情节上也比《山海经》更为丰富、细致。而汉代志怪中最值得注意的新发展,是杂记类志怪的出现。这种志怪不同于前面两种志怪,或是专记山川方物、殊方异闻,或是专记历史异事、古今奇人,而是不分轩轾地杂记古今中外一切奇闻怪事。汉末陈寔所著《异闻记》的出现,标志着这一类志怪的正式诞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志怪创作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动。倘若从东汉中平六年(189 年)董卓率兵进入洛阳算起,到开皇九年(589 年)隋文帝统一全国为止,整整四百年间,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分裂动乱之中。士大夫成为政权频繁更迭中的牺牲品,老百姓则在连年的战乱与对峙中饱受蹂躏。自上到下,所有人都生活在危机四伏之中,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一时之间,谈玄说鬼之风大盛。与此同时,旧时有的方术巫鬼,掺杂了儒家经学的谶纬符瑞,新兴的道教与佛教等思想弥漫于全社会,加上中外贸易与交往的繁荣,大量异域思想与奇物传入中国,为志怪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到了志怪创作的队伍中来。张华、郭璞、葛洪、干宝、陶渊明、刘义庆、祖冲之、吴均、颜之推等,一大批在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都曾参与其中,也使得这一时期志怪的文学价值大为提升。而且由于志怪内容的限制,使得作者通常采用史传笔法,以散文形式写成。篇幅简短、布局紧凑、结构简单、叙述直接、语言凝练,在当时盛行的骈俪文风中,以一种独有的古朴质直的面貌出现,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文学价值提升的同时,这一时期的志怪在内容上也有了极大的推进,单纯的地理博物类志怪和传记类志怪已经很少见,而杂记类志怪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之自东晋后期起,南朝形成了追求渊博、崇拜知识的风气,聚书藏书成为社会风尚,博学多识成为人们,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追求,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之下,使得这一时期的志怪,在内容上空前的丰富。王国良先生在《六朝志怪小说考论》中曾将这一时期志怪代表性的内容总结为十三类,即神话传说、阴阳数术、民间信仰、精怪变化、鬼神灵异、殊方异物、服食修炼、仙境传说、异类婚姻、宗教灵验、冥界游行、因果报应、佛道争胜。可见其所记范围之广阔,事物之庞杂,几乎到了无所不包、无所不记的程度。

【讙 】翼望山中的奇兽,据说 能够模仿一百种动物的叫声,路过的人都会被它所骗。当它走夜路时,会趴在地面爬行,吓唬来往的旅人。

  进入唐代之后,志怪创作的风气依旧不减,而且除了原有的志怪形式继续发展以外,又出现了“传奇”这一新的小说类型。虽然当传奇发展到肃宗、代宗时,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神鬼妖怪,但当它诞生之初,却不得不说是由志怪演变发展而来。例如唐代早期的传奇《古镜记》中,将十个互不相关的妖怪故事,用一面古镜作为主线串联起来。这种情况在传奇产生之初还是颇为常见的,例如《梁四公记》中,以朝见梁武帝为主线,将四个异人的故事串联起来;《怀渡》中,以怀渡和尚为主线,将八个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来。从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由志怪向传奇过渡的痕迹。传奇与志怪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传奇是作者有意识地创作,情节曲折、语言华美、想象丰富,人物性格与形象往往塑造得比较鲜明。这些都与传统的志怪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然而,传奇并未能取代志怪,在整个唐代,志怪与传奇都是并行不悖,各自发展的。而从唐代开始,无论是志怪还是传奇,作品的宗教意味都越来越淡。不但宣扬教义的作品日渐稀少,而且参与创作的宗教人士,相较南北朝时期也大幅减少,优秀作品更是几乎没有。只有唐末五代的传真天师杜光庭曾经闪耀一时。然而他的代表作《虬髯客传》,却与道教教义或是道教神仙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宗教意味的淡化,在进入宋代以后更为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无论是道教的神仙天尊,还是佛教的罗汉菩萨,在宋代的志怪与传奇中都极少以主要人物的身份出现。与此同时,妖怪与鬼魅成了这一时期志怪与传奇创作的重点。不但数量日益庞大,同时在内容上也跳出了单纯的因果报应、精怪变化、搜奇记异的范畴,而是借由妖怪与鬼魅来描写和揭示社会与人生的方方面面,提升了志怪的意义与价值,对后世志怪的创作影响甚为深远。同样是在宋代,话本与南戏的产生,使得志怪文学得以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到了明代,最终形成了中国志怪文学的三大支柱:志怪笔记、神怪戏曲、神魔小说,三足鼎立的局面。

  进入 20 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科学主义的盛行,志怪文学一度被扣上“宣扬迷信”的帽子而被批判。但这时的批判还主要集中在知识精英当中,普通民众中阅读志怪文学、观看神怪戏曲的依旧大有人在。然而进入 50 年代以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整个志怪文化一度几近消失。除了个别书籍如《搜神记》《博物志》《太平广记》《夷坚志》《西游记》等,作为古典文学名著得以出版发行,其余大量的志怪文学在书店里却失去了踪影,曾经种类繁多的神怪戏曲也几乎从舞台上完全消失。

【九尾狐】九尾狐善变化,能蛊惑人心,性喜食人,常利用婴儿的哭泣声引诱人上当,还会变化成艳丽的女子,去诱惑男子。

  无独有偶,日本的“妖怪文化”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说来有趣,日本原先并没有“妖怪”这个词,在 19 世纪末之前,日本人主要是用“ばけもの”(汉字可译作“化物”)这个和语词汇来称呼妖怪的。到了19 世纪 90 年代,哲学家井上圆了出于破除迷信、普及科学的目的,创立了“妖怪学”,并正式使用了“妖怪”一词。换言之,日本妖怪学的诞生是为了否定妖怪。随着教育的普及与科学的发展,很快大多数日本国民都已经认识到了妖怪的无稽。按照创立之初的目的来说,妖怪学的使命已经完成,妖怪学的研究也确实一度陷入沉寂。然而,很快就有人发现,妖怪学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破除迷信而已,“妖怪”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值得研究与重视的民俗现象。以柳田国男为代表的民俗学研究方向,以及以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运用妖怪素材进行新文学创作,为日本妖怪学带来了“二战”前的“中兴”。“二战”开始后,妖怪学在日本再度陷入沉寂。然而,当 60 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各种娱乐文化也随之复苏或传入。妖怪元素作为一种奇特的素材,也随着娱乐文化一起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并且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既有学者们的严肃研究,又有各种以之为素材的二次创作,范围涵盖了文学、影视、动漫、美术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蔚为大观。

  反观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一大批古代与近代的志怪文学得以整理出版,许多神怪内容的戏曲、曲艺也得以重新编排演出。同时,新的志怪文学和神怪内容的影视作品,以及严肃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源源不断地出现。但是,新创作的文学与影视作品,往往有着两个共同的问题:第一是经典素材重复率高,人物、情节、神怪等内容往往局限于《山海经》《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少数几部作品中。第二是原创内容质量偏低,在经典素材之外的原创内容,往往是设计过于现代,或是模仿痕迹太重。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创作者对于我国的志怪文化了解不足。不过这其中也有可以谅解之处。历代志怪文学留存到今天的,至少有上千卷之多,加之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骤然面对,往往不知该如何选择。文字虽不能说是古奥,但对于缺少文言阅读训练的现代人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有鉴于此,我们编纂了这部《中国妖怪大全》,希望能够为想要了解中国志怪文化的读者,提供一部明快好读的“中国志怪精华本”,也为有志于相关题材创作的创作者们,提供一部丰富可靠的“中国志怪大百科”。

  书名中用了“妖怪”,只因“志怪”在做名词时,已经限定为一种文学体裁,而这本书又是以各种妖精神怪为序编排的,故而改“志”为“妖”。至于为什么不叫“中国神怪大全”的原因,其一,是因为书中“神仙”的部分分量很少,只有全书的十分之一不到;其二,是因为本书所选基本是以古代志怪和神话为范围,对于道教、民间信仰、国家祀典中的神灵几乎没有涉及,叫“中国神怪大全”反而名不副实了。

【钦原】 守护在昆仑山的古怪生物。钦原和蜜蜂一样,尾部都有一根毒刺,而且还有剧毒。但凡被钦原蜇过的,鸟兽当下即死,树木瞬间枯萎。

  本书由我与编辑部同仁共同拟定框架,再由编辑部同仁搜集资料并译为白话文,然后由我审阅统稿。在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其一,书中所选的故事,基本都附有古籍中的原文,但个别篇目由于原文过长,因而只做了节录。其二,编辑部的同仁在译白话文时,各篇的情况各有不同,同仁们的文风也不尽一致,因此有的篇目偏于直译,有的篇目则偏于意译,甚至略有发挥,我在统稿时对此没有强求统一,希望读者能够注意。其三,书中开篇选取了若干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在古籍中,他们既有历史人物的一面,又有神话人物的一面,本书着重选取他们作为神话人物的一面。由于时代久远,记录零散,因此他们的故事往往是由多处记载拼合起来的,个别篇目还参考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其四,极个别篇目的材料来源网络,虽然几经搜寻,但仍未能找到确切的出处,又不忍舍弃,姑且保留,以供参考。

  本书虽名“大全”,但中国的志怪文化博大精深,著作汗牛充栋,绝不是我们这一本书所能涵盖的。如果本书能够成为引领读者深入志怪文学的向导,那么我们的工作就完全值得了。

  孙见坤

  2018 年5月于西安

  购买《中国妖怪大全》请戳: 当当、京东、亚马逊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