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最懂得》影评精选

  《奶奶最懂得》是一部由Ryan Pyle / 朱乐贤 / Jamie Bilbow执导,Jamie Bilbow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奶奶最懂得》影评(一):晓卿推荐的节目,追起。

  挺好看,外国人探访中国民间美食,还是老一辈人的手工制法,只怕以后会失传了,可惜。

寻访人是三十岁的外国大男生,爱笑有礼貌,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的创新美食,哈哈哈哈,太西方化了,哈哈哈哈,真的外国人,鉴定完毕

  《奶奶最懂得》影评(二):堪称《天涯厨王》第2季

  以前10套有他一个节目《天涯厨王》很有意思,一个老外去田间,也去大酒店,学厨,了解食材也了解风土人情,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当地的代表食材做不一样的食物。说实话,做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不太引起我的食欲,对偏西式的饮食兴趣不大,不过这个过程,他和每一个人的交流、互动非常吸引我。不得不说,大米的中文真的不错。

  《奶奶最懂得》影评(三):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

  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多学习借鉴了;很有爱很用心的外国朋友;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多学习借鉴了;很有爱很用心的外国朋友;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多学习借鉴了;很有爱很用心的外国朋友;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多学习借鉴了;很有爱很用心的外国朋友;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多学习借鉴了;很有爱很用心的外国朋友;

  《奶奶最懂得》影评(四):记忆中有那么一个味道专属 总有一天 再也吃不到 再也忘不掉

  #豆粒推荐# #奶奶最懂得# 奶奶最懂的 | 美食/人文/纪录片/中国大陆 记忆中有那么一个味道专属 总有一天 再也吃不到 再也忘不掉 吃货的世界应该是什么亚子 大米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8个城市探访16位奶奶 只为寻找最温暖的家乡味道 奶奶们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 将平凡的手艺做成孩子们心中最佳 留下一道道炫丽永不消逝的彩虹 推荐指数:⭐⭐⭐⭐️⭐ 大米主持

  《奶奶最懂得》影评(五):适合下饭的美食节目

  纪录片《奶奶最懂得》 节目很有温度,很治愈,虽然节目中的奶奶来自中国的不同地方,但她们都一样,一样的温暖,一样的慈祥,一样的朴实,一样辛勤劳作了一辈子,一生为家人儿女操劳。 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奶奶,小时候奶奶也给我做很多好吃的,现在不常和奶奶一起生活了,一年才见一次,我的奶奶也常说自己老了,想念她做的菜,更想念她! 怀念奶奶做的白菜汤,土豆炖肉,玉米馍馍,醪糟汤,手擀面,虽然都是些家常菜,但总是那么好吃,无可替代!

  《奶奶最懂得》影评(六):奶奶最懂得,走胃又走心,强推

  一个普通话十级的老外厨师“大米”

  一群身怀古法绝学的奶奶

  一部宝藏美食纪录片

  东方传统美食、古法工艺与西方的融合,不仅道出了美食的无国界

  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间风味的惊艳

  更是教我们懂得了美食是她们链接家与儿女的摩斯密码~

  奶奶,是美食的传承者,奶奶,更是家的守护者~

  太喜欢了 这样暖心治愈的美食纪录片

  美食不仅仅只告诉我们食物是怎么做成的,美食更应该让我们看到背后宏大的食文化和在食物中寄寓的乡情和爱。这才是好的纪录片。

要奶奶们同框,真感人

  《奶奶最懂得》影评(七):聊慰乡愁的纪录片

  听说《奶奶最懂得》是美食纪录片,奔着下饭去看的。一个叫“大米”的英国人,走进中国的乡村,跟各个地方的奶奶学做菜。但实际这部片子没那么馋人,至少没有一道菜让我种草,发愿哪天去尝一尝。当然,《舌尖上的中国》那么充满诱惑,我也没有列品尝清单,大概我于吃方面太过将就,永远担不起吃货的殊荣。

  但我还是把纪录片全部看完了,因为这部纪录片用影像保留了一部分我丢掉的生活,我可能不会过那样的生活,但我也不想那种生活方式从地球上消失。大米每一集到一个省的两个村庄,或者说两户人家。其中一集是到四川的一个藏族村子,去村里唯一还保留“锅庄”的人家学做火烧子馍馍。什么是锅庄呢?我听了有点好奇,结果一看——

  哎哟,这个我老家的村子也有,在厨房的地板挖个方形的坑,架上铁制的三脚架,烧上柴火,既可以烤火,也能做饭。围炉夜话埋个红苕,烤个粑粑,也很方便。我们村子虽然没有火烧子馍馍,但有糯米粑粑,一烤就会蓬松、发胀,像小猪一样软糯。趁热拍拍灰,一边吹,一边掰一块往嘴里塞。城市人可能觉得炉灰脏,大米倒是挺接地气,认真地品尝,不像吃播们的表情那么浮夸。我有时候挺羡慕他们这样的职业,我也想跟奶奶们学做菜,如果没有节目组事先沟通,奶奶们也未必愿意跟陌生人打交道,还让你登堂入室。

奶奶们的家常菜

  大米每集找两位奶奶,跟每位奶奶学做一道菜,再用当时的食材,做一道西餐或者东南亚菜给奶奶品尝。看大米做菜的架势,不像摆拍,所以他对奶奶们的赞美,还能从厨师的角度说个所以然来。而奶奶对大米的表扬,显得有点言不由衷,礼貌多过于实质。倒不是说由此断定大米做菜不好吃,而是人的口味,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是很顽固,除了自家灶台上做出来的饭菜,其他都很难吃。所以大米与奶奶们的互相称赞说不定都是在给镜头面子罢了。尤其是大米品尝我大贵州“牛瘪汤”时的生无可恋的表情,只能说他太敬业了。

暗黑料理“牛瘪汤”

  正因如此,身为一部美食纪录片,《奶奶最懂得》的魅力不在于美食,而在于奶奶。在一个崇尚年轻的时代,别说奶奶辈了,中年人都渐渐丧失存在感,沦落为江山社稷图的背景,很少有镜头对准奶奶们饱经沧桑的面容以及她们从早忙到晚的生活。片子里的奶奶六七十岁了,有的在市场卖豆腐皮,有的卖豆花,有的去山上挖冬笋,有的给外孙女带孩子。只要她们走得动,就不停地干活,周遭的人也习惯了她们的忙碌。熟人提及她们,也只知道是某某奶奶,而不知其名姓。看着大米操着一口流利的接地气的普通话,陪着奶奶们烧火、洗菜、切菜,聊聊家常,有种莫名的温馨感。我也想过田园诗般的生活,但衩姐说得对,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是可以变现的诗与远方,比如辞职去大理开客栈(有收入);回乡种果树,达到褚橙这样的名望,就变成了传奇;田园生活要像李子染那样,拍个视频有上千万的流量,才有诗,否则只剩田园。《奶奶最懂得》拍出来的奶奶的日常,我只要返乡就能获得,然而,所谓故乡,就是你永远怀念,却没打算回去生活的地方。

  这是一部聊慰乡愁的纪录片,如果有下一季,我还会追。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