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日记》是一本由阿城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威尼斯日记》精选点评:
●盛名之下。这书很多名人捧,我却看不出来好在哪里。就是一个人在那里东拉西扯,虽然扯得有文化,但却是一地的碎片,碎片里偶有闪光的金屑吧。阿城的书,我还是只读读小说算了。
●被风中恋人那一段惊艳到不行特地买来看……还我钱来TAT!
●开始觉得颇为无聊,不过后面读着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有些地方会心一笑,有些地方值得玩味。还有删节的那几处,真是让人浮想联翩啊。
●威尼斯可爱,阿城更可爱!!
●阿城笔下的威尼斯实在太过迷人。喜欢这种絮絮叨叨写日记的文风,薄薄的一本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让我这个未曾去过威尼斯的人对这个城市充满幻想。
●闲时读读随笔,听作家东扯西扯,倒也不错。第一次读阿城的书,感觉是个很有趣的人。
●一个下午读完,阿城的第三本。 很口语化没有一点累赘滞涩。知道了好一些七七八八的北意小镇。 “下午开始刮风,圣马可广场那些接吻的人,风使他们像在诀别。” 不太确定为什么,文字荡开来余波扫到的《教坊记》《扬州画舫录》的内容会让我更开心。 “唐朝没有产生思想家,也没有哲学家。带思想的狂欢多尴尬。”
●『人在有生之年,不妨多东张西望,拼命干,其实浪费生命。商业竞争常常是盲目的,我们不妨有胆量闲一闲。』
●3.5。1. 有删减,肯定就没法5星(蜗牛阅读的电子版明确标明的)2.这本日记的文学价值不大,纯粹消遣之作,后记也写了是威尼斯政府留的作业 3. 阿城是俗笔,写来写去,乐趣都是日常的。好看倒是好看,有的词句用法很独特,这是最重要的可读性。
●地铁里刷完
《威尼斯日记》读后感(一):活泼的慵懒 活泼的慵懒
1.对“日记”类的书总有莫名的好奇。我总想知道别人是怎么写日记的,因为打心底觉得自己流水账般的日记很low。总想看看人家在做什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思考;总是期待自己能像名作家那样遣词造句,写出像林达、莫道无常、张佳玮等等那样的文章。当然,买了他们的书,看了,但还是不能写出来。好像没有时间?
2.阿城,从老男人口中听了很多次,到底怎么个好法?
阿城的日记不是“今天做了什么,谁做了什么,感觉如何”,往往是由某个事件引发了联想,再推开,荡漾开来。甚至,这个事件也不一定是发生在那日。
《威尼斯日记》读后感(二):从作家眼中认识威尼斯:伟大与神秘中的世俗生活
像每一座拥有历史的城市一样,威尼斯的土地上到处是文明的印记。几百年的艺术浸润让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有被精心雕琢的机会,长久见证历史兴衰使城市沉淀出温润平和的气质,不曾经历令人惊愕的屈辱变故也让人们很难从城市中看到激愤或是隐忍。
这是一座百宝盒一般的城市,有奇珍异宝汇集的无尽价值,有买椟还珠人的鉴赏趣味,也有难以一言以蔽之的无限神秘。文明的兴起和衰落都充满了美感,断掉的斜塔和精心维护的教堂一样能轻易就带给人震撼。
这也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只不过人们是从数百年积聚的文明宝库中调取生活元素。人们住在典雅的房子里,自然而然地延循着有格调的生活,人们也接纳了许多似乎格格不入的现代化和烟火气,让整个场面看起来即荒唐又生动,即有艺术气息又平实琐碎。这里的人们富有激情却也着实慵懒,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又漠不关心,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丰富的土地上,熟悉彼此,也熟悉时间。
《威尼斯日记》读后感(三):是日记、又是游记、像诗、又像散文。
威尼斯日记算起来,这是读的阿老的第三本书,三本书三个版本。这一本理想国出的《威尼斯日记》是参加“世事如棋,共读阿城”活动后在场外买的,是日记、又是游记、像诗、又像散文。
今天闲在家里,一口气把这一本薄薄的册子读完了,跟之前读三王和《常识与通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觉得阿老活得潇洒、自在,又通透。
“八十块钱,三个多月的工资,工资月月发,活生生的帕瓦罗蒂却不是月月可以听到的。”
“人世就是这样,会静静地突然想到忽略了极熟的东西。我有一个朋友一天忽然说,好久没有吃醋了,当即到小铺里买了一瓶山西老陈醋,坐在街边喝,喝得眼泪流出来。”
“人在有生之年,不妨多东张西望,拼命干,其实浪费生命。商业竞争常常是盲目的,我们不妨有胆量闲一闲。”
虽然读的是威尼斯的日夜,可不知怎么却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夏天(哈哈哈可能因为现在是夏天的缘故吧),想起姥姥家门前的那个小花园。小时候的地大多是用水泥铺成的,而水泥质量好像又特别差,路面经常坑坑洼洼的,低洼之处总存着些汪汪的雨水,凑近了看或许还能看到天上的云彩,端着小马扎坐下,贪心地咬上一大口熟透的西瓜,汁水顺着手指往下流,可真甜啊。
《威尼斯日记》读后感(四):日常
第一天日记记录的洛杉矶暴乱及由其联想到的文革场景,文字之外余音绕梁。想起香港近况,一种个人命运被时局裹挟的无力感顿然生起,仿佛所有的日常都没有了意义。 但是从第二天的日记开始,到了威尼斯,心境就完全不一样了。与第一天的日记完全相反,之后的所有日记都写的是在时局之下没有任何意义的日常,无论是闪回、当下还是书的片段。但是因为没有那样宏大而悲壮的时局笼罩威尼斯,浪费时间似乎也变得可爱起来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六月二十四日的那个细节:
人世就是这样,会静静地突然想到忽略了极熟的东西。我有一个朋友一天忽然说,好久没有吃醋了,当即到小铺里买了一瓶山西老陈醋,坐在街边喝,喝得眼泪流出来。不知道具体触动我的是什么,或许是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或许是对当下的平淡甚至抑郁的生活其实并不满意。Perhaps it was all because life was too plain and painful whlist extraordinarily and awfully lengthy, and those fleeting, momentary but exubrant flashbacks were all we ever needed to keep marching on. 但是另一方面,六月九日又说“平淡已经很不错了”。也的确是吧,这些闪回,不过也是日常,albeit set in a different time. 这似乎又扯到了围城。算了不深究了。
但我并不觉得这本书有多么好看。因为日常都是非常私人化的东西,展现在白纸上,如果没有共同经历,是很难感同身受的。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是让我知道了即使是再平淡的日常,那也是你独一无二的日常,无论是无聊、痛苦还是欢愉,都值得拿出来欣赏,即使没有人能够理解。而代后记里写的走到世俗中去,反而让我觉得是一个伪命题。
最后,一些吐槽与其它。 他怎么各行各业的人都认识啊,一天到晚都在外面玩,每天玩的人都不同。作为一个社恐真的被他的交际圈的广阔度震惊到了。 日记里好多次提及了歌剧,我又了解了很多和歌剧有关的非常好玩但是乱七八糟没有什么用的东西,比如“La donna è mobile”是秘密准备并临场演唱的。
《威尼斯日记》读后感(五):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版《威尼斯日记》删节补完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版《威尼斯日记》字句删节处,在段末以“*”标识。若统计无误,全书删节4出,共计70字。
本文以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4月1版1印为基准,参考网络资料,链接附于文末。
以下为该版删节处补完,删节内容以括号加粗标出。
P. 31
五月十二日
G先生问到共产主义及中国传统。我的意见是中国(根本没有共产主义,)只有“共产主义”这个词,就像说到中国禅,与印度的佛教已无甚关系。而“禅”又只是一个话头,说说的,哪里就是色相?(“共产主义”在中国已经褪到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退无可退,只是为了共产党的面子问题。)
P. 79
五月二十七日
原文如下:
基金会图书馆买了台湾中央图书馆藏书的微缩胶卷,有一本目录,翻检之后,知道是当年北平图书馆的善本书,一九四九年转移到台湾。
本书将“中央”二字加上引号。
P. 94
六月一日
现在这处园林的南部是中国共产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最南边的大门现在叫新华门(一九八九年⑥·four时学生们开始请愿即在这个门前)。
P. 107
六月四日
(今日⑥four,)三年了。
另外,P. 128提到的电影《小偷》(Il Ladro di Bambini),豆瓣译名为《盗窃童心》,条目如下:
盗窃童心 (1992)8.01992 / 法国 瑞士 意大利 / 剧情 / 吉安尼·阿梅利奥 / 恩里克·洛维索 Valentina Scalici. 139提到的电影《木鞋树》(L'albero degli zoccoli),豆瓣译名为《木屐树》,条目如下:
木屐树 (1978)8.81978 / 意大利 / 剧情 历史 / 埃曼诺·奥尔米 / Luigi Ornaghi Francesca Moriggi参考资料:
阿城【威尼斯日记】- 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