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风格》是一本由[日]都筑响一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0元,页数:4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风格》精选点评:
●我爸肯定很喜欢这种古旧clutter风。书里印象最深有位大哥,是把头伸进柜子里睡觉的,说这样遮光,绝了。
●读这本书最大的启示在于,生活真的不止一种模样,可以选择汲汲营营为豪宅名车高薪地位而奋斗,也可以选择按自己的方式过一生。虽然书中的出租屋多狭小窘迫,但真的住着有趣的灵魂,有那么多的兴趣爱好真是一种福气,真是有温度的生活。。。
●滿分給那些塞滿書籍塞滿CD可以既當床舖又當飯桌還可以做辦公的床以及無處下地的角落都是來自各地珍藏的物件的被稱為我理想的房間。
●那种“只需要一个每晚能从酒吧步行回去、可以铺下被褥的地方”我也想要;那个在饭桌边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游戏机屏幕界面上是夫妻两人“战斗”的画面的小家我也想要;那种每一面墙都是书架和cd的陋室我也想要……住所给人带来安宁感,只要是有窗口的、有心爱之物的、安全的居所,其实就还蛮不错的,我比较认同这种住尽所用、而不是很在意居所的设计搭配的理念呢。看来我是妥妥的实用派。(这本书满足了我喜欢凝望别人家的窗户,想象房间里的故事的好奇心啊)
●日本人真爱买书买cd…
●挺羡慕这种生活态度的,没什么进取心,简单追求自己所爱的事物。
●!
●【2019086】看完这本书才明白为什么日本盛行收纳整理,以及为什么日本会出现断舍离这样的文化意识。精致的“和风”之美只存在于建筑师的作品集中,现实生活中,多数日本人只是挤在一个个狭小的房间里,作者介绍的正是一间间这样的狭小住宅,花费少,仓库式,拥挤,零乱,却充满着生活气息,散发出独特的“乱序之美”。日本年轻人低消费、“不进取”的生活观反而让生活变得更加轻快,自由度也更高,或许对中国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借鉴吧。
●终极房间。小空间内淋漓极致的自我个性、审美、情趣彰显,被这些包围的感觉太幸福了。
●不是只有还房贷养娃才是现实生活,即便穷困如此依然热爱生活的就是我们
《东京风格》读后感(一):也算是一种风格
本来觉得自己家还有点狭窄,看完这本书再环顾四周,仿佛也变得宽敞了。回忆起刚毕业时和朋友合租的房子,厨卫客厅共用(电视和冰箱也没比书里好多少),小房间独享,有阳台,有书桌(放满了书和CD),在床上用电脑,似乎也很是理想。不过没有暖气的北方,还是不想再体验了。
反对这条短评的第一句:
中国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套80平米的住宅……但唯独缺少生活!
太看得起中国年轻人,也太看不起生活了。
关于本书的一点感受:
1.大部分人都有相当数量的书与音乐(唱片或其他介质与乐器)收藏。非常感动。不知如今的年轻人什么爱好,希望这一点不要变。
2.床看上去都很舒服!
3.防火防震防霉防虫是个问题……作者的再版后记里说,很多如今都不复存在,不知是否因为上述原因报废,尤其是防火防震。
4.家具确实是少,家电可一点都不差。想想同时代的中国家庭有多少能同时拥有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的……甚者还有音响设备与文字处理机。
5.除了家电之外,再找不出别的时代感了。叹。
6.很多日本小说(尤其推理)里描写的房间有了实感!
总之是本值得一读的书。作者也要来上海了!
:其实中国,尤其是香港,也很适合出这样的书。
《东京风格》读后感(二):斯是陋室,维吾得馨
本书到一半就想到在中学学的这篇刘禹锡的《陋室铭》,里面所传达的豁达与自信,愉悦与洒脱,真的非常符合本书的意境。而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呈现了最市井,大众和主流的东京年轻人的居住图鉴。每当我们聊到东京,总会联想到奢侈,繁华,昂贵。虽然我没有去过东京,但也对那里的高物价有所耳闻,以至于在选择日本之行的时候,我特意选了经济适用行的关西地区。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印象,我想也是因为我们接触的书籍和影视,太多对于东京美好和奢华的描写,以至于忽略了在每一座繁华的城市里那些闪着点点星光的奋斗与追梦者。虽说书取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但是我想也一样可以激起这个时代生活在大城市里正在奋斗和蜗居中的人们的共鸣。
从书里简短的文字描述和照片里房间里堆放的物品来看,青年人们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对于梦想的追寻和享受当下的生活状态让他们可以乐观的去面对很多现实中的有限条件,狭小逼仄的生活空间。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阶段吧,买不起房,没有存款和很高的收入,租在小小的房子里,可能只是一间连厕所都要和他人共用的小居室里,但是就是这样一片小小的天地就能让人心安,让他们可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其中不乏一些设计师,插画家,手艺人。看到这本书里的所呈现的房间都是几十年前的,那时的电视机还是笨重的大块头,人们还在用BB机通讯,一代代的人正年轻着,也不禁惹人想像,当年这些蜗居的青年人们,他们现在如何了,是不是在岁月的打磨后终究成为了著名的设计师,住上了大房子,过上了物质丰富的生活,又或是因为现实的无奈放弃了自己当时追求的梦想,转行做起了其他事情,这些我们都不知道。如果有一天他们看到了这些照片,看着当年生活的地方,不知道他们会又有怎样的感触?
屋子的凌乱从很大一定程度体现的是屋主的生活状态,他们大部分是夜猫子,海外派,又可能还在一个生活变动的阶段,这是很多年轻人都会经历的,但是像是夜晚要在睡袋里睡觉的日子,我觉得并不是一个长期的居住之选,毕竟年轻的时候身体还能将就,而人越年长就需要更舒适的生活了。这样的我突然可以理解为什么这几年日本刮起了极简主义和断舍离,这也是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
我想我正介于这两者生活状态之间,作为一个已经成家的人,我即受不了混乱拥挤带来的不舒适感,也受不了极简主义,它像是束之高阁的一种存在。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就需要依赖很多物品,物品不仅便利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我们乐趣。比如那些让人心生喜爱的小摆件和玩具,你可以说它们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它的存在就让我们的心情愉悦起来,这难道不是一种很重要的事么。而极简主义里,仿佛你将生活在一个宽广空旷,没有什么物品的空间,房子是变空变大了,但同时也少了色彩和活力,还有趣味。最重要的是,除非你是真的把物欲,食欲,甚至对多彩生活的向往的欲望都降低,否则一旦有了想尝试不一样风格的衣服,吃更好吃的食物,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的想法,东西又会多起来,一切又会打回原形。目前的我更喜欢以实用主义为大导向的干净整洁感,不舍弃物欲也不过度依恋。适当的整理,不浪费和随便乱丢东西,根据空间的有限去有规划和有所克制的购物,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喜好,也许下一阶段我又会有新的感悟。
就按照大家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吧,每一个阶段我们的能力和需求都不一样,但最重要的是去打造令自己舒适的生活。读本书时,看到介绍那些凌乱的房间主人的语句,他们的生活状态令人羡慕,仿佛房子只是一个落脚点,而生活的意义是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所以,这本书我也很想赋予它另外一个名字,东京追梦者之家。
2020.1.26 于堪培拉,一个罕见的雨天早晨
《东京风格》读后感(三):自由不分国家和年代。
5m2“不要努力工作,不要买房子,租一间陋室,享受人生吧。”
在这样一个到处都充斥着鸡汤的年代中,又一句极具代表性质的鸡汤术语,也因为这句貌似鸡汤的话术差点让我错过了这么精彩的一本书。
我没有去过日本,身边也没有日本的朋友,对日本唯一的了解来自于日剧。印象中的日本是:钱,不值钱,哈哈哈。经常看到日剧里面人物买东西,最小的面值好像都是百元,一个硬币都可以代表一百元,天哪,吃个饭就要几万日元。以前觉得,我要是拿着人民币到日本去,我还不发了。太幼稚了,刚刚查了一下百度,1万日元=639.5048人民币。而作者拍摄本书的年代是1992年,一间5平米的房间平均日元3万元,也就是人民币1918.5143元。以这样的金额在中国最起码也可以租到50平米的房子了。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国家。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当中,之身于这样一间陋室之内,我却在作者的那些图片当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还原一个真实的日本,也是在还原每一个真实的我们。
艺术生,职工夫妻,从事电脑工作的美国人,高级时装工作室上班的年青人,立志成为音乐家的建筑工地零时工,程序员,护肤品厂的单身男子,创作成人漫画和电视节目相关文章的写手。各色各样的人物,怀揣着各色各样的梦想,居住在各色各样的房间当中,发生着各色各样的故事,有着各色各样的结局。但是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努力的,认真着,享受这不一样的人生。
我是90年后出生的,92年作者出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还没有出生,等长到可以独立自主的时候,又发现简直和父母那一辈不能交流,没有共同语言。但是看了本书我才发现,居住在这些房间里面的人们,不正是我们父母的那个年代,92年的他们正直青春,20出头。也或许和我们一样,向往自由,向往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他们远离家乡,来到城市最繁华的中心,租住一间不足10平米的房间,这样的价位却可以在郊外找到更加宽敞的住处。可是他们偏偏却来到这里,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享受人生。
我原本以为,这是属于我们这个年代人们的想法,却不知这样的想法,存在于每一个年代。
但是现在的我们好像并没有那么多的勇气。身边有很多朋友,毕业了,工作了,稳定了,结婚了。住着90多平米的大房子,父母付首付,自己还月供,不敢换工作,只敢换对象。看似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大了,可是我们享受生活的能力却在一天天的减弱。
我们开始更多的向外索取,而不是向内探寻。
或许现在的我们还不及我们的父母所生活在的那个年代。
文章的结尾,作者告诉我们,拍摄后的两年中,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一些房子早已经拆除,居住在里面的人们也不知道搬到了哪里,有些人结婚了,从新找到了住所。有些人换工作了,有些人离开了这个城市。可无论是怎样,全部身家也不过小小的5平米而已。
零零散散的写了一些,也不知道想要传达的心情是否有很好的传递到。或许生活在这个物质社会的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真的并没有那么多,坐则半席,卧则一席。仅此而已。
总之,本书或许是在告诉我们,即便不努力工作,不买房子,租一间陋室,依旧可以享受人生。
《东京风格》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东京风格
都筑响一
43个笔记
◆ 前言
gt;> 被炉上放着橘子和遥控器,坐垫旁边堆着书山,垃圾桶正好位于不用起身就能把纸巾揉成一团扔进去的位置……这种“座舱式”的生活空间,才是我们挚爱的惬意之所。
◆ 艺术的同居
gt;> 兄弟俩喜欢音乐,收藏了不少CD唱片,不过彼此约好了夜间必须使用耳机。要说有什么不方便之处,大概就是练吉他时没法用放大器吧。
◆ 大学生活实景
gt;> 桌子底下落了一朵花,真不愧是艺术大学。
◆ 科技牛仔的野营地
gt;> 本人坚持说,东西都放出来才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比收起来更好找,但女朋友对此肯定是嫌弃不已。
gt;> 夏天为了凉爽,会把厨房里满是油渍的换气扇拆下来,摆到桌子上当风扇吹,果然是充满男人味的生活。
gt;> 广泛的爱好是保持房间整洁的大敌。
◆ 5m2的摇滚基地
gt;> 大家会到厨房最大的房间去吃饭,在阳光最好的房间休憩,过着无比舒适的生活。
◆ 电车线路旁的大本营
gt;> 这个房间曾经同时有三个男人入住,为保证无论什么时候,多少个朋友来借宿都能应对,旁边还备着随时一铺就能用的垫子。
◆ 从家务中解放,及其后
gt;> 因为主要撰写音乐方面的内容,身边有许多CD和资料,又因为打从心底里讨厌整理、讨厌打扫、讨厌做饭,导致这个本来对独居之人来说绰绰有余的房间陷入了无从解救的状态。
◆ 可爱是宝
gt;> “可爱”是比“优雅”更有效的赞美。
◆ 尼寺午后的安宁
gt;> 这里有厨房,一个房间被用作看电视的地方,两个女生睡在另一个房间的床上,一个女生在床边打地铺。
◆ 房租一万八千日元的10m2长屋剧院
gt;> 她是小话剧的狂热粉丝,房间墙上贴满了剧团的海报和照片。由于特别不擅长打扫和整理,学校后辈每天都会来帮她打扫房间和做饭,令她感激涕零。
gt;> 就算不走玄关,似乎也能跳窗进出。
◆ 生存时尚
gt;> 屋主工作涉猎很广,既是时尚模特,又是表演艺术家,同时还是画家。由于每种职业都不赚钱,需要用到的家具等物品要么是捡来的,要么是别人给的。
◆ 藏书重压
gt;> 
厕所图书馆。有这么多书,长时间蹲坑一定也不会无聊。
◆ 暗房里的梦
gt;> 鞋子不收起来,只排列在玄关处,出门时很方便。
◆ 廉价要数和风
gt;> 钢筋水泥造的建筑物叫“mansion”,木头造的则叫“apart(ment)”
◆ 内涵胜于外饰
gt;> 两人的房间位于三楼,一楼是比萨店,二楼是房门两侧装有监控摄像头的黑社会办公室,可谓是十足的新宿风格。
◆ 在阳光下做针线活儿
gt;> 胡乱堆放杂志会使空间显得零乱,于是全都立好,在上面压一块板子。
◆ 淹没在物品中
gt;> Mono在日语中指代东西、事物。Monomaniacs即“恋物狂”,着实是恰到好处的词。喜欢上一样东西,渐渐投入进去,房间自然就会变得满满当当。墙壁铺满,地面堆满,天花板也被占满,空间渐渐失去直线,变为不规则的柔和弧线。那是一个极为私人的空间,并且对志趣相投的人来说,比任何奢华的房间都更令人舒适安心。虽然物品多到快要溢出来,但在那些“收藏家”的房间中,却能感觉到一种独特的温度。那种温度,或许正是来自一眼看去乱得无从收拾的物品,其源头,便是居住者纯粹的热情。
gt;> Mono在日语中指代东西、事物。
gt;> Monomaniacs即“恋物狂
gt;> 喜欢上一样东西,渐渐投入进去,房间自然就会变得满满当当。墙壁铺满,地面堆满,天花板也被占满,空间渐渐失去直线,变为不规则的柔和弧线。那是一个极为私人的空间,并且对志趣相投的人来说,比任何奢华的房间都更令人舒适安心。
◆ 生活这场游戏
gt;> 这是一位女漫画家的工作室兼住处。她与男性友人共同租下这间宽敞的两室公寓,一人使用一个房间,过着志趣相投的合租生活。两人共同的爱好是电子游戏,起居室里放着电视机和各种游戏主机,经常叫上许多朋友一起边喝酒边打游戏度过夜晚。男室友喜欢做饭,日常生活更是无比舒适了。
gt;> 方便随时倒下。
◆ 不用所以干净?
gt;> 屋子里最显眼的东西,就是某天乘夜色偷回来的广告牌。床边是朋友给的三轮车,主要充当边桌使用。上面不仅有放水杯的地方,把手还能挂几个塑料袋装垃圾,而且因为有轮子,可以拖来拖去,用起来特别方便。
◆ 壁橱也是床的一部分
gt;> 把脑袋伸进壁橱里睡觉,周围一片黑暗,十分有助于睡眠。
◆ 井井有条的盒子
gt;> 他每月只工作大约十天,剩下的时间就沉浸在美酒、古典音乐和哲学书籍中,
◆ 轨道边的书房
gt;> 书架以外,被炉基本算是唯一的家具,兼作书桌和饭桌,晚上还能钻进去睡觉。
◆ 屋檐下的国际范儿
gt;> 屋主做饭的手艺属于专业级别。从意大利菜到泰国菜,每天手到擒来。
◆ 头系一字巾的隐士
gt;> 室内光照不好,无须担心早上被阳光照醒,正合屋主心意。
◆ 名为学生公寓的小宇宙
gt;> 这张照片让人切实感受到,地板也是收纳空间的一部分。
gt;> 卧室部分。因为几乎没有光照,可以安睡到任何时间。
◆ 后记
gt;> 我曾经到上野国立博物馆,专门欣赏名为《夕颜棚纳凉图》的屏风。作者久隅守景出生于江户时代前期,生卒年不详,也只有极少作品被鉴定为真迹。这么一个无名画家的作品,对我来说却是一幅人生就该如此的理想光景。我在工作和游乐中,见识过多种多样的室内装潢,但每次被人问及终极的居住空间,我都会想起这幅画作。
gt;> 我们在旅行时,会刻意选择偏僻山村的小旅馆;也会在深巷小摊感到怡然自得,竟舍不得离开。我有一个乐观的直觉:只要心中怀有蜗居一地的安宁感,这个国家就不会轻易失去“日本的特色”。
gt;> 在混杂着科技、茶室和石庭的“日本印象”泛滥成灾之时,我想投下这样的真实信息。
gt;> 佛教有句话叫“坐则半席,卧则一席”。说到底,无论修建多么恢宏的宅邸,一个人睡觉时也只需要2m2左右的空间,再怎么敞开肚皮,也吃不下十人份的饭菜。房子虽然越大越好,但为了昂贵的租金和银行贷款而拼命工作,倒不如被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围,过着悠闲的生活。
◆ 文库版《东京风格》后记
gt;> 毕竟这本所谓“家装写真集”的定价,比里面刊登的部分房间的租金还贵。
gt;> 这次为了制作文库版,我又把每个房间的照片重新审视了一遍,发现里面介绍的将近九成房间早已不复存在。短短几年间,几乎所有人都搬走了。有人结婚,有人偷情不成回了老家,有人去意大利求学,还有军事爱好者专门跑去了黎巴嫩的贝鲁特……也有不少人不知所踪。
gt;> 但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具备了自然选择更轻快的生活方式的能力,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gt;> 有人想辞掉工作却迟迟下不了决心,想搬家却迟迟拿不定主意,想到远方去却迟迟迈不开脚步。我要把这本书,献给所有迟迟不能行动的人。
◆ 点评
点评:★★★★☆
《东京风格》读后感(五):MUJI、宜家也要败给90年代的日本年轻人,他们住得像艺术家
作者 / 花边君
买不起房怎么办?当然只能租房了。
租房让人感觉不太安稳,但也有很多好处,比如不用身背巨额贷款,可以住在离公司最近的地方,随时辞职、搬家,甚至换城市等等。
年轻的时候,在大城市租个小房子,挨挨挤挤地过日子,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最近,新星出版社出了一本叫《东京风格》的书,作者都筑响一拍摄了很多日本东京年轻人居住的空间,虽然来自90年代,但是,从中我看到了身边很多年轻人房间的样子。
这些房间大多一点都不高大上,甚至可以说很简陋、粗糙、杂乱。
然而,对比起各种大牌家居和布置,它们的独到之处在于,更亲切,更有生活气息,更动人。
0 1 可爱之家
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记述道,所谓美的东西:就是在瓜上刻画着的婴儿的脸颊;雏雀和小孩学着老鼠的叫声蹦蹦跳跳地跑来。
由此可见,可爱,在日本,就是一种美。
▶真正的少女领地
飘窗上琳琅满目的装饰品,看得出,房间的主人特别喜欢迪斯尼。
压缩的可乐罐也可以是一种装饰品。
▶▶时装模特的公寓
坐在这个小餐桌旁边吃饭喝茶,是住在这房子里三个女孩的必修课。
铺着毯子的沙发,可以拉出来变成沙发床。嗯,请问还招室友吗?
▶▶▶首饰匠人助手之家
模仿法国时尚设计师拉克鲁瓦的风格,静谧、怀旧。好想睡在这里。
也想坐在这里看书、打字……
做饭、煲汤……
0 2 杂乱无章是一种美
二十世纪思想家大杉荣曾指出:日本美学的本质是“美在乱序中”。无论乍一看多么杂乱,里面其实都贯彻着环境中人自己坚定不变的秩序。
▶ 年轻男子的公寓
他打算从事插图、DJ和说唱音乐的伴奏活动,虽然女友每周都过来收拾,但没什么用。
这个脏衣篓很“独特”,从超市偷偷推回家的……
▶▶ 大学生活实景
女生单间,富有艺术生特色,你同意吗?
男生的房间,还有学长们留下的沙袋,有事没事,练一趟。
▶▶▶ 收藏癖的住所
屋主是个音乐评论家,爱猫,唱片、书每天都在增加,据说,地板都因重量而倾斜。
03 住在工作室
省房租,上班零距离……住在工作室,对于初创事业的人来说,绝对是不二之选。
▶ 女漫画家的空间
在夜晚,她和室友常常呼朋引友,一起喝酒一起玩游戏,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不过如此。
这双袜子、这件浴袍,让人好有穿的欲望。
▶▶年轻摄影师的梦
工作时,屋主会拉上窗帘,把它变成暗室。
▶▶▶自由职业者之家
制作饰品、时装、广告拍摄小道具……屋主的工作很多样。你不得不说,还挺有风格的,挺让人有工作欲望的。
0 4 在大城市隐居
几年前,流行李元胜的一首诗,《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租一个小房间,做一份刚够维生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就看看书、画画画、听听音乐,虚度人生,即使在大城市也可以做到。
▶ 轨道边的书房
屋主经常在这里举办读书会,因为旁边是铁轨,电车经过时房间都会晃晃悠悠。
▶▶ 旅行者的房间
出发的感觉太好了,所以,住处并不需要太讲究,墙壁很薄,房间漏风,没关系,可以住就行了。
▶▶▶ 单身程序员的生活图景
典型的宅男,无论工作、游乐都不喜欢出门,经常自己做饭,一个人安静地喝酒……呃,怎么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除了职业不同。
在这本《东京风格》前言中,作者吐槽了市面上那些表现“非凡现代建筑”、“极致之美”的所谓“美丽日本空间”。
他认为,那是一种欺骗,是“建筑师和摄影师的作品”,并“没人会住得像那些照片一样。”
所以,他才用镜头记录了以上这些有趣、生动的空间,把真实呈现给我们。
以上图片由新星出版社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