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为何致命》影评100字

  《病毒为何致命》是一部由Dick Taylor执导,马克·斯特朗 / Wendy Barclay / Ian Bedford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病毒为何致命》精选点评:

  ●说不定病毒的存在确实是物种得以进化的最基本的动力。

  ●老婆,几天前看的,就是讲了好多抗生素的知识,真的不能乱吃,大猪以前就不太注意,以后真的要注意了,还有就是吞噬病毒的细菌,噗

  ●生化武器的时代

  ●讲得还不错,纪录片不需要教科书那么繁琐深奥。黄石公园大爱!

  ●对于病毒来说,我们只是一个它们居住的星球。

  ●马强的配音很有磁性。病毒的存在构成了地球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了人类的进化。而且病毒并不想置人于死地而是繁殖且共生。最后一个实验很有前瞻性。

  ●几乎感觉我们跟病毒相依为命;可惜,皮肤溃烂的场面实在太可怕了

  ●最后一句话,也许我们是用来促进病毒进化的工具,世界的主宰者是这些数量占绝对优势,连起来达到2亿光年的古老的都不知是否为生物的个体。

  ●笔记:http://hi.baidu.com/foxambition/item/4f61f69413041cdb7a7f0131

  ●细思极恐,论病毒。

  《病毒为何致命》影评(一):病毒也只是为了繁衍

  病毒无处不在,一杯海水中就有10万+种病毒,数量多达300亿+个,不过对人没有威胁,它们的目标是海洋生物。

  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就像钥匙和锁,只有匹配才能打开。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可能对动物无影响。

  不同的病毒传播方式不同,可以通过动物传人(禽流感),也可以人传人(非典)。

  消灭病毒的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天花就是如此。但有些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发生变异、重组,如HIV,导致研发的疫苗总是慢半拍并且无法长久。

  病毒为了更好的繁衍,在感染生物的同时不一定追求杀死生物。传染率和致死率一般不可兼得,很少有病毒致死率超过10%,可怕如埃博拉病毒致死率也只有20%。再如如猪流感虽然传染性强,但致死率低。

  病毒促使人类进化,人类也促使病毒进化,这也是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病毒为何致命》影评(二):从“病毒”的视角理解其“生存逻辑”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看荐TheShow,欢迎关注)

  今年年初开始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速度之迅猛令公众措手不及。对未知新型病毒的不可预测,也加剧了恐慌情绪。 其实,人类只是地球上的一员,而病毒也是,且历史远远长于人类。人类与病毒的较量,注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战役。

  特别喜欢这部纪录片中的一句:“正是因为难以捉摸,病毒总能引起大规模恐慌,我们会对它做出错误的估计。那么,病毒在何时,又是为何,可以致命?”

  本片从“病毒”的视角理解其“生存逻辑”,包括入侵、繁殖、致病、变异机理,从而认识人类vs病毒战役的成就和难点。

  (高能预警!密恐患者注意绕道第28 - 33分钟内容,部分图片会引起不适)

  《病毒为何致命》影评(三):观纪录片《病毒为何致命》小记

  知识点:

  1.病毒是海洋中主要的生命形式之一。病毒每天会杀死海洋中20%的生命物质,释放其内容物供其他生物使用。病毒无处不在。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庞大的生命形式。

  2.探讨生命起源。所有生物都享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祖先——FUCA(至少在35亿年前),然后首先演化出细菌,再演化出真核生物(即所有的复杂生物),20世纪70年代,发现第三类生命体—古生菌(意为最古老的)。视频中杨教授等团队认为,病毒比单核生物要古老,是生物进化的强大驱动力。

  3.病毒的迁徙,病毒的传播和发展需要载体。

  4、举例烟粉虱、猴痘、HIV、天花、H1N1(猪流感)等,最致命的病毒都藏身于狗、齿动物(rodents)和蝙蝠身上。每种病毒都有自己的侵入方式、复制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反应方式,作用机制复杂。

  5.呼吸道病毒如非典或流感病毒在呼吸道和肺泡进行复制,引起免疫反应当免疫反应逐步增强时,就会造成不适。人不能在鼻道和喉道里有效阻止病毒,病毒从呼吸道进入体内,并进一步侵入肺内,从而破坏肺部的细胞,从而破坏肺部的细胞,这些细胞对肺部很重要,同时病毒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反应,阻塞肺部,最后死于肺炎(pneumonia)。病毒性行为——H1N1,是多方基因重组。猪流感病毒含有两种新出现的禽病毒(bierd virus),一种新出现的人病毒(human virus),其余的是新出现的来自不同地区的猪病毒(pig viruses)的多方重组,产生一种能够感染人类的新病毒。首次世界性流感病毒。

2009年H1N1疫情

  6.某教授认为,病毒其实不想杀死我们,它们在我们体内复制,我们要是突然死掉,对它们也没有好处。那么他们就无法传染下一个人了。(viruses don't really want to kill us,It's not much advantage to them if they're replicating in us and suddenly we fall over the table.they can't transmit onto someone else.)每个病毒必须找到一个精确的进化平衡点,一方面尽可能成功地繁殖,一方面保证不致宿主于死地。

  7.病毒可以人造生成,可以脱离活细胞本身生成。这也有利于研究病毒和对抗新出现的病毒。

病毒为何致命来源: 哔哩哔哩弹幕

  《病毒为何致命》影评(四):Quotes

  In April 2009, the world was sent into panic by a mysterious agent.

  2009年四月,一种神秘物质让世界陷入了恐慌。

  One with the power to kill.

  A disease was sweeping through populations, caused by an organism invisible to all, but the most powerful instruments - a viru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said the swine flu has now spread to nearly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For all our scientific advances, we still have a lot to learn.

  We have no idea, basically, how viruses make a living, other than the fact that they have to infect something and replicate.

  Why do viruses exist?

  We don't really know the answer to that question. We don't even know how many there are. There could be thousands of other viruses out there and we have no idea what they are, how they spread, what populations.

  And because we struggle to understand them, they cause mass terror. (People must not panic.) But the carnage that was expected hasn't yet materialised. (England's chief medical officer, Sir Liam Donaldson, says the swine flu pandemic is considerably less lethal than had been feared.)

  Once more, we appear to have got the calculations wrong. So when, and why do viruses kill?

  --------------------------------------------------------------------------------------------------------------------------------

  As events spiralled, so too did the rumour and fear. 随着病例的增加,谣言和恐惧也迅速蔓延。

  The nightmare scenario everyone feared hasn't materialised. 人们担心的噩梦般的情景并未发生。

  What this episode has told us is how difficult it is to predict how viruses behave. These tiny organisms continue to challenge even those that spend their careers studying them.

  The virus is probably the smallest living organism. Viruses come in all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 病毒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病毒为何致命》影评(五):扒光“病毒”的真面目,这部高分救命片,每个人都该看看!

  最近,很多人的生活甚至命运,被一种叫做“病毒”的小东西彻底改变。 它时短时长,时轻时重,却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破坏了原有的平静。

最新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

  它如鬼魅般地存在于地球已经三十多亿年,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一种存在,人们却对它仍知之甚少。 到底“病毒”是什么? 又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BBC拍摄了这样一部纪录片,给我们揭开了“病毒”的神秘面纱——

病毒为何致命

  Why Do Viruses Kill

  导演: Dick Taylor 主演: 马克·斯特朗 / Wendy Barclay / Ian Bedford 上映日期: 2010-01-13

  豆瓣8.1,纪录片《病毒为何致命》不仅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这种“生物”,并为正在应对病毒的人们带去一些启示。

  虽然科学在进步,但依然存在大量未知领域。 至今我们基本不清楚病毒是怎样生存的,以及病毒为什么会存在。

  人们只知道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并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但又因为病毒本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还不能将病毒称之为生物。 病毒的体积只有细菌的千百分之一,用普通显微镜根本看不到,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才能看到。

  而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病毒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它们是地球上数量最庞大的生命形式,如果你把地球上的病毒首尾相接,能连成一条2亿光年的长链。 一杯海水中就有10万+种病毒,数量多达300亿+个,但对人类没有威胁。 它们每天杀死约20%的海洋微生物,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病毒,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体。 小到什么程度呢? 例如引发一般感冒的鼻病毒,和针头相比,如果把鼻病毒排成队,大约需要五万个才能跨过针头。

  鼻病毒的直径只有20纳米。

  此外,病毒还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有些病毒可能呈小圆球状,甚至还有难以置信的复杂外壳。

  病毒的外形可能千奇百怪,但他们的核心是由和我们一样的物质构成——基因。

  它的结构很像是那种胶囊式的药丸,打开外面的包衣,里面的东西就会掉出来。 掉出来的,就是病毒的遗传信息。

  一旦病毒侵入细胞,就会显示出生命的潜能。 它们会在细胞内繁殖、复制,但并非简单地生长。 病毒无法像细菌那样,在一定的生长介质中生存,它们必须找到能够进入的特定的细胞。

  那个特定的地方可以是植物细胞,也可以是海洋微生物细胞。 一旦病毒掌握了主导地位,就会迫使细胞产生更多病毒颗粒,而且效率极其高。 虽然比起人类细胞,病毒很微小。 但这小小的病毒会杀死细胞,并在6小时内复制10万次。

  当细胞被消耗殆尽时,病毒会用更具毁灭性的方式使细胞分裂,并释放数百万计的新病毒颗粒! 这种复制能力是惊人的。 尽管病毒有着如此可怕的特征,但真正对我们造成威胁的,只是这个星球上所有病毒中的一小部分。

  事实上,海洋的主要生命形式之一,就是病毒。 它们才是真正决定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病毒每天会杀死海洋中20%的生命物质,释放其营养物质供其他生物使用。 如果海洋中没有病毒,一切都会戛然而止。 没有东西能生长,其他生物不会有食物。

  当然,病毒不止存在海洋当中,它们无处不在。 病毒甚至能存活在真空中,存活在极端严寒中。 且因为微小,有些病毒还能悬浮在空气中……

  追溯病毒的历史会发现,它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古老得多。 生物开始进化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病毒比我们所知的单核生物还古老。 令人惊讶的是,病毒在生命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生物进化的强大驱动力。 它们决定着什么该存活下来,什么该灭亡。

  人类在一生中,时时刻刻都在被病毒侵袭。 可能会遭到来自各种病毒家族的,500~600甚至1000种不同病毒的攻击。 事实上,此时此刻大量的病毒就栖息在我们身上。

  病毒用不同的方式攻击宿主。 例如艾滋病毒,入侵并进行复制的细胞,是人体负责侦查和摧毁病毒的细胞。

  一些病毒能进入我们身体不同的部分,造成局部损害,还有的病毒能传播到整个身体,比如天花。 而真正让人丧命的,是在内部器官里进行复制的病毒。

  正如最近我们了解的那样,最致命的病毒大都生存在啮齿动物和蝙蝠身上。

  而我们最关注的呼吸道病毒,是在呼吸道和肺泡的细胞里进行复制。 进而引起免疫反应,当免疫反应逐步增强时,就会造成各种症状。

  这种病毒从呼吸道进入体内,然后进一步侵入肺部。 破坏肺部细胞,而这些细胞对肺部非常重要。

  同时,病毒还会引起身体的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会阻塞肺部,使肺部不能正常工作,感染者就会死于肺炎。

  尽管病毒会感染所有人,但生命仍在延续。 因为当病毒在体内停留一段时间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适应并建立起防护措施。 能对我们造成巨大伤害的,一般都是新型病毒。 但是新型病毒很少出现,外加大多数病毒本身就不会感染人类。 很多人类病毒,如乙肝病毒、艾滋病毒、流感病毒,都是从动物或鸟类身上传播过来的。 例如流感,它本身并非人感染的病毒,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禽病毒。

  对于一个病毒来说,要想先感染动物,再感染人类,必须克服一个巨大障碍。 也就是所谓的“锁和钥匙”的问题。

  这些来自动物的病毒无法和人体细胞契合,要想感染人类,那个小小的蛋白质尖端必须发生变异。 变异使得病毒,能够跨越物种障碍在人类身上生存下来。

  很多传染给人的危险病毒都始于中非热带雨林,这片地区致命病毒如此之多的原因是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密切接触。 很多携带病毒的动物都是当地人的日常食物,这十分危险。

  人在处理这些动物的同时,很容易被它们咬伤和刮伤。 伤口接触到动物的血液,就可能造成病毒在两者间传播。 所以,应避免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无论是吃还是逗弄。

  病毒一旦实现人际传播,在现今这样发达的交通环境下,很容易实现全球蔓延。 而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及时发现新发疾病的类型,加以防范。 我们无法阻止新型病毒的出现,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它们的出现。 这就取决于出色的疾病检测工作。

  但面对病毒,我们也并非完全束手无策,对付有些病毒,我们有疫苗。 例如天花。 天花曾经是历史上最为可怕的疫病,能导致30%的感染者死亡。 曾经每年大概有一千万例感染,两百万例死亡。

  在整个20世纪,有3亿人死于天花。 天花不止致命,而且传染性极高。 它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仅交谈都能传染。

  对付天花的有效手段,就是注射疫苗。 疫苗是类似病毒的制剂,它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其在将来识别真正的病毒,保护人们不受感染。

  不过天花病毒本身就比较脆弱,如果在人类中间传播得太久,感染力就会下降。 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找到天花爆发的地区,给人们注射疫苗。 仅仅十年后,天花就彻底根除了,它是唯一被人类消灭的疾病。

  天花被人类消灭,也取决于它自身一些脆弱的特点。 然而其他的病毒可不那么容易对付,它们拥有天花所不具备的本领。 很多病毒可以改变自己的结构,总能比疫苗快一步。

  例如一种高度变异特质的病毒: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能躲过人体的免疫预警系统, 人在被感染最初对此都毫无察觉,艾滋病毒会悄悄地繁殖,不受免疫系统的干扰。

  艾滋病毒的变异能力惊人,在复制过程中,它就不断发生改变。 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使人类制备疫苗的可能成为泡影。

  如今,运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成功治疗艾滋病。 但单靠一种逆转录病毒药物效果维持不了多久,病毒便会产生抗药性。 迄今为止,艾滋病毒已造成超过2500万人死亡。

  对付单一的病毒,只需要生产一种疫苗。 但病毒如果会改变,我们就不得不持续生产新的疫苗。 所以变异能力,决定哪些病毒难以攻克。

  而且在变异过程中,如果我们同时感染多种病毒,而当这些病毒相遇时,它们还能彼此交换基因,产生全新的病毒。 这个过程叫做“重组”。

  H1N1即“猪流感病毒”,就是多方基因重组生成的。 这种重组,在一瞬间产生出了一种能够感染人类的新型病毒。

  2009年4月1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在加州10岁患儿送检样本中,发现一种新型甲型流感病毒。 经过研究发现,新H1N1病毒的基因组,是由北美猪系的H1N1和欧亚猪系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重组而成。 因此称为“猪源性甲型流感病毒”。

  2009年4月18日,根据《国际卫生条例》 ,美国国际卫生条例规划署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2009年H1N1流感病例。 不到两个月, H1N1就发展成世界性流行病。

  2009年4月25日,根据《国际卫生条例》的规定,世卫组织(WHO)总干事宣布,2009年H1N1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随后美国政府启动紧急方案防止疾病爆发,关闭所有公共场所,患者被强制隔离。

  然而,在与病毒的赛跑中,仍是慢了一步。 越来越多的猪流感病例出现在新西兰和以色列,说明当时它也已经造成全球范围的扩散。

  猪流感是发生在21世纪的第一个全球性的大规模流行病,恐慌遍及全球。 对病毒的恐惧比疾病本身传播得更快,在病例增加的同时,谣言和恐惧也迅速蔓延。 有传言说疫苗不可靠,也有人对疫源地墨西哥产生憎恶情绪。

  甚至还有人危言耸听道,可能全世界有1亿2千万人口会死于这种病毒感染。 仅在英国,当局就曾预计死亡人数将达到6万5千人。

  幸运的是人们担心的噩梦般的情景并未发生,数据显示病毒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致命,实际死亡率约为四千分之一。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预测病毒的行为非常困难。 即便是那些毕生都在研究病毒的人,也对这些小小的生物捉摸不透。 虽然是高传染性,但H1N1的致命性却并不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 主要原因是,病毒并不想杀死我们。

  因为它们在我们体内复制,如果我们突然死亡,对病毒来说并没有好处。

  成功的病毒必须找到一个精确的进化平衡点,一方面尽可能成功地繁殖,一方面保证不致宿主于死地。

  事实上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病毒并不会害死宿主。 它们会和宿主共同进化,与之成为一个很好的共生体。 例如蝙蝠,蝙蝠可能携带上百种病毒,但这些病毒并不会杀死蝙蝠。

  致死率超过10%的病毒其实很少见,最成功的病毒,是那些可以感染数百万人但极少致死的。 但也很难说,会不会出现一种杀死几百万人的病毒。 因为病毒总是在变异,有太多不确定性,我们还不具备相应的免疫力。

  对于病毒,一方面它是我们的敌人,另一方面病毒对我们也有好处。 我们的生命和病毒是相辅相成的,病毒构成了这个星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它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参与者。 可以说我们与病毒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是互相促进其进化。

  人类对大自然,应该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尤其对于病毒这类存在了几十亿年的古老生命,人类的了解依然尚浅。 太多新型病毒的产生,都是因为人类跨越了不该跨越的界线,打破了某种平衡,才会招致灾祸。 不捕杀不食用野生动物,是我们必须牢记的教训。

  *本文作者:RAMA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