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是一本由十九著作,华人作家协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港元,页数:3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菩提》读后感(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十九《菩提》为我们展示了古城中爱情的力量。本来没有交集的男女,为了自己心中的美好,放下了执念,选择为爱情创造一个出口,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对方,爱情的纯真之处就在于相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欲望,而成就别人的传奇。我深深地回忆起自己读过的所有关于人类情感的作品,以自己的内心作为明镜,去思考他与她的喜怒悲欢。 云南,彩云之南,作为很多文艺作品的发生地,不仅仅是这里的海拔之高,民风之纯,更多的是它相对于都市有种神秘未知的力量,也许越是陌生的环境,越能让人忘记自己的立场,越来敞开心扉去接受对方。哪怕此前你是没有目的地寻找,但在这里,你会发现他没有早一秒,也没有晚一秒,在时间与空间的无涯中擦出了火花。 爱,就一个字,心中无论想了多少遍,但从口中说出来,郑重地说出来,都是一种别样的感觉。《菩提》至始至终没有提及“爱”,但是作者明显感受到爱的神奇,它是男女共同播种、共同耕作、共同收获的。如果我们经历过爱情,我们就不会对那种无所谓的心情淡忘,反而激荡起心中的不安,像一把火熊熊燃烧。 爱,最初是颜值的吸引,久之是心灵的碰撞。虽然世间百态,我们无法把握,但是我们从出生那一刻就对自己的“另一半”有着模糊的印记,也许来自母亲,也许来自父亲,也许来自于我们的观察,但更多出于我们的思考。有人说,人生就如一场戏,你我都没有彩排的机会,但上天赋予了我们演员的身份时,我们不得不硬起头皮,让自己赢得世间的鲜花与掌声。然而,鲜花与掌声重要吗?相比于自己的内心,我们更需要的是宁静,无论春夏秋冬,我们都要呼吸与心跳,而且一个人的心跳与呼吸只有与“另一半”形成了合奏、和弦,我们才能感受到别人祝福的真诚与愿景的美好。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嘲笑也好,同情也好,你我相逢在古城,本来就是来散散心,无所谓对,无所谓错。然而,有了对未来的期许,我容忍你,接受你,即使你不是最好的,也不完全符合我的执念,我也像灯蛾一样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爱情之火。你相信的,终当是我相信的,这出戏在你我的合作下终于从平淡走向了绚烂,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菩提》读后感(二):菩提旅行
“我们一路走来,只是为了告别往事,走入下一段风景。” 大四那年秋天,他曾与她一起去大理,他们真心相爱,即便资金不足,也会一起计算着出行方式,研究价格廉价的没事,那场旅行,潜藏在大理的格桑花中,隐藏在他们的爱情之中。 他们的相伴中,不仅仅只有这一场旅行,还有他们的爱情旅行、思想旅行与人生旅行。 【一】爱情旅行 她喜菩提,喜欢它繁复的朱红色花瓣,喜欢那花瓣包裹着中间果实一般的灯泡,并非因为它可爱,而是因为像极某人的怀抱,牵扯与他有关的回忆。 他受家暴她心疼,她受欺负他想保护她一生一世,他们曾经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曾经对父母的阻拦无所畏惧,他们青春年少张扬着任性,即便懵懂也有属于青春的甜蜜。 他曾痛恨剥夺他童年和少年的家庭和社会,在自我放逐中丧失爱与被爱的能力,他向她坦露心怀,告诉她他曾经拼命想抓住什么,最后却只知生死随心,迷途不返,而她理解。 而这回忆越是悠久,心则是越加凄凉。 他们青春懵懂的爱意从未随时间,对父母的阻拦消散,而是越加浓重,最终却在感悟人生之后终是分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思想旅行 他的母亲告诉他你保护不了左依,她说左依会去繁华的大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你们注定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你们未来没有相交的可能,你应该放眼未来,而不是左依的。 他父亲让他发誓不再见左依,他年少愤怒,眼睛血红,却在多年后对曾经的叛逆反思,怀念父母的掌控与安排,抛弃了手机,电脑等等一切象征文明的城市标志,穿着藏族僧袍,在此皈依。 而她也曾与父母争执不休,父母为了让她死心,曾经以死相逼,她清楚的记着那一句名言:“在悲剧中发现喜剧,在喜剧中发现悲剧,这才是完整的人生。”在后来却理解父母,“真正的成长需要无数的经历和挫折,需要在事情中明辨是非……无法一蹴而就。” 【三】人生旅行 他们都从年轻的自己逐渐改变,她醉心自然,有种孤清空灵的仙气,他在藏族生活,逐渐远离城市的喧嚣,他们彼此开始各自的旅行。 一曲《枉凝眉》,曲调低沉哀伤,绵延不绝…… 菩提未开花。
《菩提》读后感(三):爱,无须等待
缘份的存在,只是一刹那的感觉,错过了终当是错过了,哪怕当时是刻骨铭心,念念不忘的。生命不会给我们机会,同时踏入两条河流,我们要懂得当下的可贵。在《菩提》中,我们看到了别离时的眼泪,与其说是不舍,不如说是忘却。 爱情发生在年轻时代,是一种不得不庆幸的事情。此时,我们对于人生方才有了细微的感动,不太明白爱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突然闯入她的视野,而且她恰好具有你想要的一切模样,或许我们说不清为什么会牵肠挂肚,也就不清你与他究竟是哪儿合适,只是默默地看着他微笑,并希望他越来越好。等到我们年长时,我们就不再会这么傻,为了一棵树,去放弃整片森林。 爱情的滋味就在于想要,而得不到,得到了却不知道珍惜,就如故事中的李加诺,讲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却不是自己,而是传说中的勇士与公主,他无非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故事的勇士,能为了美好的感觉去奋斗去追求,但是时过境迁,当他发现自己热爱的不过是自己的感觉,而不是真实的她。 没有分别心,说说还是可以,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发现有些人不仅有缺点,也有优点,缺点与优点同时存在,这才是爱情的魅力,如果能接受,男男女女或许有个美好的未来,如果不能接受,男男女女就只能守在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好比是红尘陌客,宁可错过,不可将就。 行走在古城,能够寻求诗与远方,诗再好听,也需要有人听得见、听得懂。作者十九将爱情设定于古城,用意之深,正因为在陌生的环境中,我们有无数种可能性,即使双方无缘无份,但也能依偎在一起,在寒冷的精神世界中互相取暖。与其说结果不是重要的,不如说过程更加精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不是伤害,而是温暖,也只有温暖的故事才能引发共鸣,让更多的人相信爱情,相信世界。 谁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自己想嫁愿娶的人,但是嫁娶往往发生于长期的相处中。文艺作品偏执地以为一见终情才能长相厮守,不过是过于传奇化了,生活的常态往往是真金不怕火炼,只有共同经历了甜蜜与苦难,才知道在一起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才能按捺心中不切实际的想法,与他共同走过余生,不在等待中毁灭,而在等待中绽放。
《菩提》读后感(四):只是当时已惘然
童年,有且只有一次。作为生命中的起始阶段,我一直以为它比老年更加精彩、更加浑厚 正因为左依与加诺在童年时如影随形,他们的故事才让我们荡气回肠。为什么好的开始都没有好的归宿呢,这是作家十九的故意,还是世态的必然。与很多流行读物一样,《菩提》不是在字里行间夹杂着作家十九的爱恨情愁,而是让我们看得清自己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从起点走到今天,无论你是八零后,还是六零后,对于爱情的解读其实一点都没有变化。 得不到的固然是美好的。还记得童年时我们觉得月亮很亲切,在黑夜中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月亮走,我也走,但是谁又在意白昼,我们不也是在阳光的普照下从幸福走向了幸福。正如左依的念念不忘,我们在青春期也有过忧伤,有过痛苦,有过伤感。为什么我的眉目中总是让人感受到冷漠与惊慌,确实我们经历的世事太少,我们难以招架来自于生活方方面面的考验。 叛逆,让故事走向了不可控。作家十九准确地把握了青春期我们内心无处安放的惶恐,我们希望得到成年人的理解与尊重,但是我们又是以自己的方式去证明,在过来人的眼中,我们是何等的善良与懦弱。人间事,不得意者十之八九。如果,当然尘世不相信如果,加诺能够与左依携手走过,相濡以沫,我们还能掬一把眼泪吗? 关键所在,眼泪是可有可无的,流了泪仍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之后,我们是擦干眼泪,还是泣不成声。执念,是我们所共同坚守的,但是在尘世中,谁相信执念呢?爱情可以天荒地老,可以地久天长,可以不问出身,可以无关财富,但是无法安放的是我们躁动的内心,她对他那么好,那么义无反顾,但是他却是伤害后一笑而过。相信作家十九在写作《菩境》的每一分钟都是内心煎熬的,因为她不愿意正视,甚至是同情左依与加诺因为叛逆,所以失去。 留给读者的是老问题,但是对于这个老问题,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答案。作家十九的答案让我们见到另一种可能,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破镜重圆,只存在于神话中,在现实中破镜的那一刻,心早已碎了,世间既然没有后悔药,也就没有心的粘合剂。 她终于失去了他,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菩提》读后感(五):守候于天荒地老
没有经历爱情的人,是无法知道爱情的奇怪。本来是很正经的人,在爱情之河面前,表现出来的或恐惧,或狂热,或假装镇定,或无所眷念,让我们一度以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爱情。然而,爱情的种子并不是都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比如左依与加诺,他们的不幸是读者所不愿意看见的,但是他们的走向乃至结局却是命中注定的。 命运,信不信,很难三言二语说得清,道得白。我们以为他们只是为了逃避,去了一个陌生的古镇——大理。正如很多读者明白的,大理的风花雪月好比是爱情的悲欢离合,你无意于自己的影子,但水如明镜,分别照见了你不安分的内心。 心外无物,谁也不相信。我们总是把心想象成很大的容器,能忍耐世间所有的不公,能承载人生所有的坎坷。可是,十九在《菩提》中告诉读者,你错了,即使我的内心是一座坟,那里埋葬着未亡人,也不需要有人故作深情地树个碑,记录着我们共同见证的日出与月落。 没有微笑,也没有眼泪,有的只是我们都心知肚明的往事。多少年前,你是那般的眷念我,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但是我是否有必要将这份真情始终牵挂,只要是睁开眼,就能见到你永不消逝的影子。既然是影子,我们就有权利去忽视它,毕竟生命中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有太多太多的人要邂逅,你不过是我早年行走时遇见的陌生人,哪怕没有岁月变迁,你也不会在时光中由陌生人成长为熟人,更别提与我形影不离,白头偕老。 失去,这种感觉,读者曾经或者即将面对,但是失去的价值不在于让我们心痛一时,而让我们在收获与失去的对比中,知道收获的难得可贵。李加诺、王加诺,对于左依而言,不过把姓名当作一种代号,更何况天下之大,重名重姓之人也是随处可遇,主人公需要的不过是从失去中孕育收获的力量,相信天荒地老,相信你侬我侬,相信你与我不过是人间百态中最朴实、最纯洁的过客。 如果故事只是平淡的叙事,读者是无法理解作者十九的用心良苦,虽然我们不知道别人是如何迈出爱情之河的,但是我们都相信迈过爱情之河,不在于早与晚,而在于有与无,十九以一种无懈可击的结局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永远在前方,不经意时,你就会达到圆融的彼岸。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菩提》读后感(六):《菩提》:一本日记,一种重生,是我们发现了世界,还是世界发现了我们?
《菩提》是这样的一本书:炙烈却又静水深流翻滚的旧爱记忆,云南孤独游记路上的找自己,对爱情对生命的苦苦求索和告别,然后遇见新的人生天地。
故事很感人,童年的回忆缠绕一生,终归是个错误。
故事里的左依跟加诺是童年的邻居。小时候的加诺家庭很缺爱,他经常被父亲恶打,甚至不给他饭吃。小小的左依偷偷送好吃的给小男孩,种下了一颗善良而深情的爱情种子。长大了的加诺注定应该去守护左依的,他一定会舍了命去守护他心灵深处的女神。但是他活得并不好,15的时候开始叛逆,甚至与父亲对打,曾经不好的家庭关系影响了这个孩子的成长,使得他不学上进走上一条不正常的人生发展之路,这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但是那份纯净的、充满着看不见的依恋的孤爱,是真实的,也是宿命的。
但是他与左依,却是注定要背离的。
因为他们不合适。
也许爱情不问出身,但是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后天越来越大的差异,注定了无解。
但是他还是把他的爱情谱成了绝世孤唱。孤绝的颤音是他此世的悲鸣。
左依,终于彻底失去了他,他去了另一个世界。
《菩提》这样开启故事,左依带着一本爱情日记(其实是加诺留下来的凄爱绝笔日记),独自踏上去往云南的旅途。十年前,她跟加诺来过一次,这一次重走回头路,其实就是埋下与旧爱告别的伏笔吧,只是这一路经由作者的大肆渲染的回忆太虐情虐心啊。所爱之人已不在,十年痴恋只剩最后的一本日记。独自一个踏上过往的来路,缅怀一个人,缅怀一段感情。一边是过往的幸福快乐,令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一边是旅途中的风物人情及新鲜的人与缘,这注定是一场告别旧爱埋葬旧情的旅途。
心里有座坟,住着未亡人。
又或者,心里有座坟,埋着已亡人。
其实都一样,无非一个是清明时节,可以烧纸,一个不可以烧纸。无非,都是一个坟。无非,都是叩头,告别。
因为她,终究要重获新生。
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所爱之人,去继续努力做很多事。
只是,夏虫不可语冰;又或者,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世间真的很难有什么“感同身受”,纵然左依的情怀深沉如大海,作者倾注了大量的笔墨肆意渲染大力扇情,从客栈、风景、日记、旧回忆、童年、青年……织出一张绸密的网,密不透风了,但其实并不能网住我。看透情事人生熟透之类的如我一般的人,毕竟是无法长期沉浸在女主不能自拔的情怀之中的。
因为我许久未听李宗盛的歌了,“旧爱像极了一个巴掌……”
所以觉得作者在这一块下力过猛了点。
单线故事和单线情感的讲述永远是可怕的。还好作者够聪明机智,在开篇就隐晦埋伏了另一条线,用李加诺来替换王加诺,这条线在左依无限深情无限伤悲无力自拔快要出圈的当下,得以继续活命下去,迷失情网的故事会慢慢迎来东方破晓,再多的深情也终究敌不过新生的力量。也正是这一条线索,一步步唤醒我内心的期待和新力量。如果没有李加诺,我想阅读的体验不会十分的好,会感觉“爱情有出处,但是没有归途”般的担忧。
她睡意朦胧,听见李加诺的声音淡而遥远:“那个人,是我此生最信任的人。他让我一定要回中国,要来云南,去寻找他失去的那些记忆和岁月……”
这才是最动人的情怀。原来这条路,不是左依一个人在走。还有一个人,用一种更独特的方式,跟他一起来云南找寻过去的记忆和岁月。
他说:“传说看到依米花的人,灵魂能遇到真爱之人。可是只能短暂相遇,即可消亡。依米花寓意转瞬即逝的奇迹,短暂而热烈的绚烂之爱……”
作者借用依米花,把这种痴恋爱情,生生拔出了一节高度。
是我们发现了世界,还是世界发现了我们?
左依把日记交给了李加诺,肯请他读给她听。
“她明白殊途同归的道理,总有一天,在一个必然相遇的地方,她的灵魂会赤裸裸毫无遮挡的出现在他面前,恳请他读给她听”。
这个他,是王加诺,也是李加诺。这两个人,终将重叠。
世界和生命更叠,不都是这样的吗?
《菩提》读后感(七):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菩提》这本书,只看到了开头,似乎就已经知道了结局。只是过程人各有异,些许偏差也不离车祸癌症之流的狗血。不过好歹算是不同于韩剧和时下言情的家庭错位或是青春堕胎的烂俗,加入了曾经乃至现下也非常流行的旅游要素,边走边回忆过去,舔舐伤口,在空灵纯粹的大自然的洗礼中回归心灵的平静。
菩提花所有的巧合都是人为的必然
一个闷涩的开始,左依被描写成似乎是一个作家,错失了最爱的神经质一般的自虐者。一墙之隔的呼吸声暧昧潮湿又熟悉亲切,让人情难自已随性而起午夜漫步,却恰恰好和隔壁的呼吸声来了一场看似浪漫的菩提树下的偶遇。一上来几乎就定下了《菩提》的基调,随处可见的菩提禅意刻意而又心机,似乎大彻大悟的立地成佛总是免不了点化过释迦牟尼的菩提。在这在这种刻意之下的种种熟悉的感觉,怎么能不让人多想。这俩人是不是曾经是旧相识,或是学生时代狗血小说里的心脏移植之后的气息相似也为未可知。
无疑我是真相了。
后面的故事情节晦涩沉闷,每一次着笔都在力求用极致的干净的自然景色,来和沉重的黑暗的现实曲折碰撞。其中夹杂着无数若有似无的巧合,明明灭灭的暗示,都在向我们说明这个加拿大远道而来的李加诺,一定是左依心目中的那个人的延续。这个延续或许是肉体上的,也或许是情感上的,左依一定也感受到了,并且默许了他的入侵。至此,这个故事最终是落了俗套犹不自知。
所有的巧合都成了一场精心编织情感迷局。现在的加诺在过去的加诺回忆中,为那个干净精灵一样的左依吸引,又因为意外得来的心脏,似乎也继承了过去之人的情感。爱情来的莫名其妙,又如山雨势不可挡。有人执着于已经舍弃的过去作茧自缚,有人同床数十载不得一人心,有人听得同一声心跳就能放下心防,种种即是命运的巧合捉弄,也可说是人为的刻意驱使。我思即我想,我想便怨不得旁。
纳帕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活或许是苛待过左依,但是生活又何其眷顾眷顾她。幼时身体原因遭遇的遗弃有人补足她所有的爱,少年乖巧可爱之下暗藏的叛逆不羁有人替她肆意无惮,青年一帆风顺之下波澜陡生时有人爱她护她。我不知道若是旁的人处于她的位置会如何,也许也会如她一般看似强硬实则脆弱,看似自信实则自卑,然后把自己的人生搅弄得一塌糊涂,把别人的生活也搅和得一地鸡毛。若是如此这般,这个人可真是矫情的厉害。生活告诉我,没有厚重的经济基础,却有一腔满溢而出的情感和一副不谙世事纯洁,只会在平淡的生活里跌的鼻青脸肿。
过去的加诺一直都是左依这一朵白莲花的守护者,现在的加诺也将是左依这朵白莲花的精神寄托。虽然左依也曾是过去的加诺的情感缪斯,却仍旧屈服于生活的措手不及。秦仁这个人也挺有意思,名字就像是情人一样甜蜜,又有一腔侠义仁善。他救左依于物质生活的水火,却得不到自卑的左依丝毫情感的依赖。虽说他婚内出轨该受到道德的谴责,只是左依的心态也耐人寻味。既然不爱为何非得卖身救父,空耽误三人半生情归无路,既无勇气壮士扼腕,何必作一副惺惺姿态大度宽怀。连到最后也是要别人先道歉,别人先低头,别人先和解。左依自始至终不曾主动踏出一步,她随波逐流接受别人的好意,故作姿态的拒绝别人的关爱,或许只有这种情态才更吸引别人的爱。吾辈自难能共情,却可以此为自身训诫,不可重蹈她之覆辙,引命运之无端哂笑。
《菩提》有些小细节处理的不是特别圆润,故事情节却堆叠的一波三折。虽说彻头彻尾的悲剧才更能震撼人心,但这必定不符合菩提圆满的寓意。灯火阑珊处,心还是曾经那颗心,人或许也可成为曾经那个人。
傲雪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