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上瘾读后感1000字

  《全球上瘾》是一本由[德] 海因里希·爱德华·雅各布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球上瘾》精选点评:

  ●咖啡和统治者的政治息息相关,为了战争的胜利,很多军事上都会用咖啡提神,增加战斗力。

  ●原以为是又一本从摩卡山羊吃豆子失眠开始讲咖啡历史的boring之作,结果发现关于咖啡在欧洲和美洲、咖啡与葡萄酒、啤酒和茶的历史角色的故事讲得很有趣,其中还有19世纪咖啡隐藏在德国主妇的姐妹聚会里特别有意思。尤其最后发现这本书写于1934年,就对这位出版过文学作品,还认真写咖啡和面包的“科普著作之父”跪了。

  ●以前结婚必须要带上咖啡,现在如果带上咖啡就可以去妻生子就好了。

  ●小说家的非虚构作品,人物生动、细节颇多,虽然写得很早,但关注的不少点(比如咖啡与公共生活、与革命、与殖民扩张、与咖啡文化的建构)仍有值得深入的地方。

  ●之前看到新京报上写的《人类为何迷恋咖啡 这是我听过最深刻的答案》,对咖啡的历史着迷了。

  ●浅尝辄止 浅尝辄止 比喻的堆砌有点不舒服

  ●想不到咖啡和酒竟然有这样的故事,还是竞争对手。

  ●有趣的一本书,让人对咖啡的了解更加多面了。比较喜欢书中关于咖啡的神话和商业的部分,咖啡对巴西的影响令人叹息。

  ●有点晦涩

  ●轻松愉快的休闲读物。利用闲散时间读这本书的时候,顺便买了我的第二台咖啡机,以及向隔壁部门安利出一台同款咖啡机,听说很受欢迎。

  《全球上瘾》读后感(一):一部咖啡史

  咖啡最早追溯于埃塞俄比亚,被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也门发现,作为提升醒脑的饮品,在伊斯兰世界广为流行。在维也纳战役中,由英雄辛斯基在维也纳开了第一家咖啡馆,将咖啡引入欧洲。当时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盛行葡萄酒、北欧流行啤酒、英格兰流行茶,而且欧洲本身并不生产咖啡,而要从中东进口,所以普及度并不高,甚至是作为一种富豪饮品。法国和英国的咖啡馆的建立,将咖啡馆塑造成了社交场所、文学家聚集体、政党集会场所,将咖啡进一步普及。

  伴随荷兰、英国等向东方殖民,在印度尼西亚、加勒比海、斯里兰卡等地区种植咖啡,获取巨额利润,大大拓展了咖啡的种植地区,最终也塑造咖啡生产第一大国-巴西。

  《全球上瘾》读后感(二):作为思想燃料的咖啡

  本作为余在先锋润泽书局2F咖啡馆平台偶遇,料想是《知日》类生活科普的轻知识,细读之下,竟觉挖到宝藏,阅读过程拍案不绝,此乃余见过的最好的咖啡史,没有之一。

  本作初版于第三帝国狂热扩张的1934年,1952年再版,本版是基于2006年复刻版的翻译版(2019)。内容一看就是老报人的文笔,功夫实,底子厚,有冯唐说的幼功。作者喜爱咖啡,但亦非咖啡原教旨主义者;一腔热血,怀抱浓烈现实关怀,开篇即以隐晦的方式表达对其时(1934)民粹主义的不屑和轻蔑。牛刀杀鸡,动用超越现实体量的资源解决问题,一出手,便厘清各种似是而非。每一章都是一个场景,千字文集结,随主题而变,POV视角,异篇间有部分重复,却不累赘,反而堆积成复调结构,不知是梦境还是神话。Full steam ahead!直至力竭,无憾落幕,如Inception(2014)中5D空间影响联展,瑰丽魅惑。多层次及多面向,这可能也是成为杰作的必要条件。

  You are what you eat,吃什么,如何吃,吃的程序及仪式,并不仅是个人喜好或风俗,更是世界观之抉择。饮食塑形人及社会,力道之猛之深,以往多少忽视了。咖啡之于安拉,茶之于佛陀,葡萄酒之于耶稣,在日常慵懒闲适中,无意间,你不得不用脚投票,食也性也,此乃大哉问。未经省察,随波逐流,这样的人生不值得过。作者通过一滴水,展示大海,此饮食社会学方法,后被视为新科普之鼻祖。若没有咖啡加持,Balzac坦陈无法写出皇皇巨著《人间喜剧》,18世纪法兰西文学圣殿更是不可想象的。与之相比,前后相近,天朝只有晚明时代堪堪与之媲美。

  本作译笔流畅,虎虎生风,长句亦不拗口,若能再填句逗,则至善矣。

  《全球上瘾》读后感(三):咖啡的传奇之旅

  从传说中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第一次发现咖啡到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咖啡已超越茶叶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teaorcoffee?”成为招待客人的问候语。充满着传奇和神秘的咖啡已经成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农产品,是一种跨国界的文化并享誉盛名的饮品。1500多年间,咖啡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传奇之旅,从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爱德华·雅各布所著的教科书式的古典专著,被誉为咖啡全球发展史的经典之作。全书共五卷二十五章,详尽叙述了咖啡从进入人类社会到形成全球产业的历史过程。他独树一帜地将咖啡作为历史中倔强的英雄、浪漫的主角,充满情感地回顾了它经历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咖啡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以及经济与文化价值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书中记载了许多咖啡历史中的动人故事,带我们深入了解咖啡燃烧的岁月 自1960年2月7日,周恩来总理到海南兴隆咖啡农场视察,喝过兴隆咖啡后大为赞赏,称赞“兴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我喝过许多外国咖啡,还是我们自己种的咖啡好喝。”到2018年,我国咖啡馆总数达到11万家,尽管咖啡的主要消费国依然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咖啡饮品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并且正在形成独特的咖啡文化和消费习惯,我们所熟知的星巴克和雀巢咖啡产地正是来自彩云之南、普洱茶乡的云南。也可以说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正在启动、潜力巨大。 本书作为咖啡全球发展史的工具书,跨越了化学、地理、经济学等不同知识领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评价这本书为“一部充满智慧、优美文雅的佳作,值得细细阅读。”一杯咖啡,浓缩了一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曲折故事。品尝咖啡,品尝到的不仅是顶级的味觉盛宴,还有身心与大自然的交融,人类的文明变迁和进步,带来身体和灵魂的温暖。如今,咖啡、茶与可可,成为世界三大饮料,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会交往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东西。那么,醇香浓烈、充满诱惑的咖啡,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与文化底蕴?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咖啡文化和咖啡发展世界史,就千万不要错过了这本书。

  《全球上瘾》读后感(四):咖啡瘾,搅动我的人生

  整个世界的咖啡财富中,我仅仅占有这株咖啡枝,且不可能拥有更多,因为我既不是种植园主,亦非商人;既不是股票经纪人,亦非中间商,当然也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我所拥有的不过是对这一切的幻想以及将其表达出来的语言能力。我只是一个一贫如洗的消费者——要是想喝咖啡,我必须像其他人一样付钱!咖啡对于我来说,是从最早高三备考时“打开双眼”的雀巢速溶,到沪上开始接触星爸爸,可以说,是星爸爸正式打开了我的意式咖啡之旅,尽管星爸爸现在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很喜欢的西式早餐店,但是我由此开始进化为一个已经有自己手冲设备,并且开始采买不同豆子的“消费者”了。

  可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咖啡是一种期货,它身上凝结的不仅仅是当初也门牧羊人的惊奇发现,而是随着资本主义的第一桶金——黑奴的历史展开的。

墨索里尼通过他的非洲冒险夺得了属于自己的咖啡生产国埃塞俄比亚——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生产国。巴西嫉妒种植和出口咖啡的属西班牙的中美洲国家——哥伦比亚、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圣多明各、洪都拉斯和古巴。

  我看看我的咖啡豆储备,这些各色的名字,对于我来说,像是从一个平面的产地背后浮现出立体的画面来了,对于我个人来说的消遣,是许多欧洲人和北美人必备的饮品,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弱国无外交”的体现,这才是真正的搅动,整个世界都一起联动起来了。

  很幸运的是,现在很多独立的咖啡馆开起来了,这些咖啡馆的背后,逐渐浮现出匠人精神,值得我们推崇,与此同时,我听说星爸爸不再招聘全职的咖啡师了,遍地开花的绿色美人鱼背后,蕴含的是什么,是不是廉价劳动力的过分消耗,那么对于咖啡种植园呢?对于那少之又少,68元一杯的蓝山咖啡,我家Y先生有幸踏上的牙买加本土,仍然是一个贫瘠又贫穷的所在。

  不过,环境悄然在改变,至少“公平贸易咖啡”的理念已经开花,书里面所描述的每一片咖啡种植园都曾经是一片雨林的事件也在逐渐减少,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兼顾公平与环保,诚然艰难,但仍在前行。现在,是时候让咖啡世界变得更公平、更生态了。

  《全球上瘾》读后感(五):咖啡成主角,人类来配戏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爱德华·雅各布被称作是新通俗专业书籍的奠基人之一,擅以轻松的语言书写事物历史。《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便是其代表作。物品以小见大,它时常带来倒错的眩晕,诚如作者对经济史难写的归纳:“经济史总是由那些看似无生命却拥有极高权力的事物演绎,而有生命的人类只是渺小的配角。”

  咖啡具有令人上瘾的魔力,理所当然地可以成为主角。它妙在何处?科学家分析,让人飘飘欲仙或思维敏捷的成分是咖啡因,但一般人的味觉品尝不出纯粹的咖啡因,至多感到轻微的苦涩。另一种咖啡独特的风味来自三甲胺,可它跟鱼类腐坏时生成的物质一样,单独看来令人作呕,成就咖啡的是各物质恰到好处的比例:脂肪、矿物质、乙醚、苯酚、乙醇、丙酮、氨……它简直就是一位乖张任性的天才化学家妙手偶得。

  如此产物,焉能用理性分析?故而自诞生始,围绕咖啡的禁令和颂歌相生相伴,文化、宗教、科学、历史,处处有其身影。可细细玩味,毁誉皆衬出它的魅力,犹如对一位佳人的欣赏与嫉恨。

  譬如,中世纪时,阿拉伯文化强势登场,人们注意到了地位尊崇的咖啡,称之为“伊斯兰教的酒”,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葡萄酒相观照。食物塑造性格,痛饮啤酒的德国人体内碳酸泛滥,爱喝咖啡的阿拉伯人则冷静理性。后来将英国人从酒精深渊中救出的也是咖啡,可是后来者难免被先来者所嫌弃,风靡全球的牛奶咖啡就被虔诚的土耳其人所不齿,称其给咖啡“挂上了耻辱牌”。中世纪麦加城里的咖啡禁令据说是因其引发了暴动,更奇的是,许多妇女大义灭亲,举报自己的丈夫,痛恨咖啡让丈夫选择了案头,而非枕头。17世纪的马赛医生鼓吹咖啡有害健康,但有主见的法国人才不理会“砖家”,嘲笑他们的无稽之谈。至于代用咖啡的普及,则被视为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缩影……

  咖啡的受众如此之广,使其成为最重要的金融投机对象之一。它确乎是必需品,又不那么必需。对农场主来说,价格波动令人抓狂:在价高的年份,大家种植的积极性很高;可是与丰收相伴的是价跌,种植意愿滑坡;其后再因量少而精贵。没人能够未卜先知,因为咖啡树得经过4年的“空窗期”才会结果,其中变数太多,如何踩在价格高位上?难怪20世纪咖啡生产大国巴西经历了旷日持久的咖啡战役,政府介入也力有不逮。而当咖啡价格的波动影响到普通消费者的时候,后者更觉不可理解了。奸商有利可图,皆因大多数消费者对自己的味蕾不自信,他们辨不出掺杂了其他咖啡豆的混合咖啡,他们会怀疑价格的涨跌与品质挂钩。撇开咖啡豆的价格,我们还要为预处理咖啡的步骤买单。咖啡豆无法像它的竞争对手茶一样,即冲即饮。它要磨成粉、要阻止油脂挥发、要用复杂的工艺保鲜——节省时间和保持风味,都会产生附加成本,不可等闲视之。朝夕互动中,被咖啡欺瞒,为咖啡奔忙,人类再次沦为咖啡的配角。

  咖啡使人理性,理性之人才得以一窥咖啡堂奥。千百年来让我们甘当配角的,是微妙的、对神秘的亢奋。

  ——己亥年读海因里希·爱德华·雅各布〈全球上瘾》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