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无愧于自己和他人的人

  这篇课文我第一次读,也是第一次教给学生学习。

  读完后,我发觉我很喜欢这篇文章,虽然它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还是让学生细细地读,复述这个故事,并让学生写读后感。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品德,给学生更深刻的影响。同时,我也不能闲着,干看着学生写,我也要拿起笔,写一写这篇文带给我的收获。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让我暖意融融,叶老高尚的人格如春风徐徐吹进我的心胸。

  作者张中行先生在文中评价说叶老的品德是排在最前列的。他说,叶老既是躬行的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的确,日常小事最能折射一个人的品格,从叶老的几件事中我能感受到他的的“君子”风范。修润文字,谦虚恳切;送别客人,鞠躬致谢;对待朋友,至诚至善。他如此鼎鼎有名,却没有半点架子,对任何人都谦虚恭敬,温和有礼,而这恰恰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

  反思自己,不由惭愧。我还缺乏对人对事宽容的心态。我也常常小心眼在作祟,也曾为某些小事耿耿于怀,我不经大脑思考的率性而为最终却是幼稚无知的表现,而这常于无形中伤害了别人。

  我要学习叶老先生的待人厚的品格。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为人的根本。来这个世上一遭,我们不是处处针对别人的,而是让自己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感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写作上,叶老一贯是“明白如话”的风格。“写成文章,在这间房理念,要让那间房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们明白了平易自然,朴素真挚的文章才是最好的。他说“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语言的简洁”,叶老的这个法子有很强的操作性,我们修改文章时就要用上。去一字与增一字意思有没有变化,反复品一品,耐心咀嚼,时间久了,我们的语感就出来了。他重视语文的完美,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他发现教材中“做”和“作”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大家通过商讨得出结果,叶老亲自监督执行,“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他坚守语文的传统,敬重语言文字,他谨严细致,一丝不苟……心跟随着一行行文字在行走,让动不动就“有木有”“人艰不拆”的我们心虚了,流汗了,脸红了,羞愧了……

  那天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批评一些随意拿我们的母语开玩笑的现象。报纸上说,一些电视剧的篇名用古诗词来命名,语句虽美,确让人不明就里。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实内容是女主人公明兰在万般打压之下自强自立的故事。报纸一针见血指出,其实《明兰传》这个剧名似乎更能直接明晰地触及故事的内核,但偏偏用了这么长的模糊的名字,不知用意何在。还有一个例子更可笑,电视剧剧名《人间至味是清欢》化用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词句本意是表达人到中年能放下一切的淡泊,但电视剧中讲得却是三角恋,而剧中主角的名字分别为丁人间、翟至味、安清欢。真的让人叹息无奈,生拼硬凑,这样的电视剧能好看,有内涵吗?我们正在远离对语言文字应有的敬畏之心,这也正背离了以叶老为代表的一些语言大家的初衷,真是可怕。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很有必要。现今热闹喧嚣、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许多原本很重要很可贵的东西。我们都沉下心来静静地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叶老是怎么做的,再次感受那久违的温暖,那质朴语言中流淌的感动,缓缓我们匆忙的脚步,在每一个文字的浸润中等等自己落后的灵魂!

  叶老是躬行君子,人之师表,我为人母,为人女,为人妻,为人师,为这社会中的一分子,更要处处时时提醒自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坚守语文的传统,并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做一个无愧于自己和他人的人。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