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十三号警署》是一部由约翰·卡朋特执导,Austin Stoker / Darwin Joston / Laurie Zimmer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血溅十三号警署》精选点评:
●卡朋特早期的作品,一场B级警匪攻防战,最后那群暴民和个农民起义似得,锄头铁铲都上了?
●很愛這部奇怪的電影,如果是在電腦上播放,可能看完五分鐘後就忘光了,但這部片有一種獨屬於大銀幕的趣味。屬於那些不邏輯的、古典的、非關故事的電影感受,小空間驚悚片裡的傳統電影角色魅力。
●个人的卡朋特最佳,教科书级别的“丧尸片”
●玄乎,意识流
●小成本杰作,杰作,杰作!
●无关剧情,这种范就着实让人称赞,痛快的枪击,干净利落,没有怜悯,没有犹豫。善恶之间模糊的界限,也是对人性另一种诠释~
●配乐奇才卡朋特,女二号中枪时那段音乐好感人啊。“奇袭办公室”的模式是有点照搬一年前的《热天午后》,但卡朋特就此发展出自己一整套完整的世界观,专门跟警察过不去的导演生涯从这里开始。警局所代表的权力堡垒已经自行消解,却仍成为散兵游勇攻陷的目标,重犯和警局女职员临时组成鸳鸯大盗,,一桩现实里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成为一则恶毒的现实寓言。卡朋特从新好莱坞对体制的普遍悲观中再往前迈了一步,演化为激进的、主张暴力夺权的无政府主义,用沉稳的固定机位透出的隐忍,挥别了过去受新浪潮影响而普遍流行的狂欢表达,一种又黑又恶,静默而狰狞,流淌着废水和毒汁的悬疑恐怖类型被他发明出来,深刻影响了八十年代最兴盛的科幻恐怖动作片,连后来的《异形》和《银翼杀手》都没跳出这部片所制定的美学标准。喜欢这部超过《虎豹小霸王》。
●卡朋特杰作,70年代算是美国最动荡的时代之一,能拍出这种能点到种族融合、阶级问题的片子不容易,主角面临的是一系列道德困境:是否交出受害人换活命、是否救援囚犯、是否相信囚犯,剧本着实难得,翻拍版更精彩但也离不开这个故事内核,更厉害的是,本片对白堪称处处经典,你可以看到这种模棱两可又意味深远的对话方式在昆汀等后来者作品里大量运用,已成类型片的圭臬,影片里无政府、无性格的团伙成了代表暴力的符号,放在现在就是丧尸片里的丧史,没有政治诉求也没有个人诉求,就是纯粹的暴力和恶,算是类型片一大开创。
●http://www.douban.com/note/168886690/……
●The Raid亲爹,从节奏到风格,完全模仿。总共不到30个演员就搞定了,低成本诀窍声音和黑夜,不让他们看清楚,反反复复都是那几个人,主要认清楚的有两三个就够。借鉴僵尸片的围攻(Siege)套路,但僵尸不会用枪,需要更多人,而且化妆更麻烦。省钱拍片必看。
《血溅十三号警署》影评(一):卡朋特亲自配乐是亮点
我以为会很刺激,结果有些失望,暴徒有点低智商,只会爬窗户,开头坐在黑车里拿步枪的帅哥我还以为他会很吊,结果……。女条子有点出乎意料,犹如经过特殊训练,不慌不忙,表情坚定。黑人够惨,“两个条子祝我好运,我死定了”。不过条子和犯人合作抵抗暴徒的情节是我想看到的,我还以为犯人会想方设法逃跑。威尔森的确挺迷人。
《血溅十三号警署》影评(二):网大很好的范本
手机在线看完的,无字幕版,还有剧情简单,不用字幕也大体可以理解。
剧情有点不合逻辑,黑帮人虽多却无脑弱爆,而且没有强大的Boss,这在正邪对决的片子就显得无味很多。不过胜在干脆,无论是谁基本是一枪就搞掂,绝不拖泥带水。血腥倒是不算太血腥。情感线,所谓的文戏基本没有。要是动作为主,整体剧情又拖了点,并非从头打到尾。
新版没看过,看了原版对新版就没期待了。
不过低成本如何拍摄一部B级片,卡朋特倒是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就是场景尽量少,人物集中,故事简单。网大值得向这种片子学习。
《血溅十三号警署》影评(三):又明白又不明白
七十年代的电影就这样,现在看来有点莫名其妙,为什么小崽子们要杀卖雪糕的,为什么那么多小崽子们不怕死竟要冲警局,为什么小崽子们还都有枪,总觉得又合理好象又不合理。
如果要说黑帮,我就不明白刚开始被打死的都是要干什么的,如果说是为黑帮兄弟报仇,那我又不明白了,为啥要大街上杀卖雪糕的,杀了卖雪糕的,为啥孩子她爹去追,他们没胆又跑,为啥跑了之后再回来看被孩子她爹杀死的最吊的哥们。为啥不一枪要了孩子她爹的命,还等他跑进警局。。。。?
说实话,这片子看完了要说不懂那实在可笑,要说都懂了那更是瞎掰。
《血溅十三号警署》影评(四):《血溅十三号警署》的一些感觉
本来以为这个片也就是一般的暴力电影,给人血腥痛快的刺激再没别的,不过看完之后稍稍改变了看法,这部电影并不以暴力取胜,它创造的恐怖而令人困窘的氛围非常成功,有点象马勒的《再见,孩子们》中黑夜里那些孩子迷失在丛林里的感觉,不仅仅是死亡,死亡或者杀戮本身带给人的恐怖有时是次要的,我们只是象读卡夫卡的小说一般,突然间感到在世界上我们并不能做出什么事情,在警署里面,深夜时分,大群黑帮围困,子弹已经不多,守卫所剩无几,而装信号弹的箱子又打不开,没有后门可以逃避,地下室也不安全,眼看匪帮就要上前赶尽杀绝,恐怖就降临在安静的街区中间,后来有个警察说,天好像要下雨,可是他走到汽车外用手电筒一看,却是一个黑帮分子爬到屋顶上安置燃烧瓶,这几个镜头让人有些诗意的神往,另外电影中对警署的几个近景的描写颇具西部片的原始风味,也同样具有魅力。
《血溅十三号警署》影评(五):你凭啥去改编?
首先,对豆瓣电影的不负责任态度表示遗憾,76版的封皮上,描述着2005版的故事。
级片大师约翰·卡朋特在上世纪76年导演的经典,不能说无法超越。好莱坞的商业运作不断将经典试图复制,图谋不需交代,一个词——利益。
改编类型的电影,无非是试图超越,抑或觉其不足,而2005版的法国人让-弗朗西斯·瑞切,在一个好故事上大动干戈地让其流于一部阅后即焚的视觉冲动,似乎他只是在不断的复制他的《头号公敌》而已。
现在的观影意识,已经完全摒弃了简约、适力的叙事原则,悬疑、暴力、阴谋、罪恶交织、视觉冲击似乎更能吊起现在人的兴趣。有市场,有投资,那么改编吧。
改编类型的影片很难讨巧,因为如非经典,没人会费力地去投资重复,于是总有人试图超越,形式上不能借鉴,那结构上就要随心所欲。
“要在讲得精彩的琐碎故事和讲得拙劣的深奥故事之间挑一个,观众总是会选择讲得精彩的琐碎故事。”麦基认为,“真正的好故事是对生活的比喻,一个长达两小时的比喻。”罗伯特·麦基如是说。
同样的改编片《十二怒汉》,1957年的西德尼·吕美特版和2007年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的俄罗斯版却同样精彩,编剧导演在用短短的时间讲述一个好故事,而不是靠现代科技手段和感官刺激去复述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下,我们发现同样可以讲述一个好的故事,而不是制作了一部赚钱的电影。
好莱坞往往对好故事感兴趣,香港有了《无间道》,买走,改编,创造价值,,一个好故事往往最后成了一个炫丽复杂的视频烟花,绚丽后终将归于虚无,这样的结局,你愿意看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