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之夜》是一部由约翰·卡萨维茨执导,吉娜·罗兰兹 / 约翰·卡萨维茨 / 本·戈扎那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首演之夜》精选点评:
●戏中戏与即兴表演,大部分都很喜欢。最后一段舞台表演在我看来有点失控,与台下观众牵强附和的欢呼鼓掌的戏码有些不匹配了。
●Dorothy說了一句特經典的話——"if i had known what a boring man you were when i married you, i wouldn't have gone through all those emotional crises"..........張力,你知道什麽叫張力麽,完全屬於Cassavetes的那種大男大女之間血脈賁張的張力...........我們怎麽可能不為一個死去的美少女發
●重温!这才看出来为啥阿莫多瓦这么爱这片,戏里戏外的双重故事,第二个女人,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幻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罗兰茨最棒的表演,好多镜子出现,暗示着我们不愿意面对的那个真实的我,告别青春的最好方式就是收获爱情,如此疯癫任性的演出就是送给旧日自己最好的礼物
●“她的脸显得异常年轻而天真。停顿。她凝视着前方,沉浸在忧郁的梦幻中”——奥尼尔《长日入夜行·第四墓·幕落》
●演得很好。但John Cassavetes实在不是我的茶。如果碰上这样一场话剧,应该会很郁闷。台上装的是什么13啊!
●2019SIFF第一场,和平的电影节气氛好冷清。话剧电影,戏中戏,看电影里的人看话剧。所谓不疯魔不成活,这部的女主人公也丝毫不输张国荣。整体比较压抑,最后的首演之夜是高潮,释放了大量情绪。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现实与舞台之间的界限也能这么模糊,让观众不自觉猜测主人公在按照剧本还是即兴发挥,也是一种独特的互动。导演绝对不设B卡,绝对是真爱。配乐也用得合时合适。
●看完再去回想开篇字幕前的最后对白,“谢谢你回家”原来一开始观众就已经加入卡索维茨的教派当中了
●虚实难分的即兴表演固然令人感叹,但是那部戏中戏却始终不曾令人入戏分毫,银幕前的观众大概和舞台下的那些瞎鼓掌傻笑的观众一样,始终不知道这出戏想要讲的究竟是什么
●打破第四面墙
●10.0。。。。。日本动漫的先祖。
《首演之夜》观后感(一):即兴之夜
“你在那里,这不是你的错。”
《首演之夜》观后感(二):观首演之夜
大量大量的近景和大特写,myrtle的一颦一笑甚至舔舌头的动作,都笼罩在灰沉沉的焦虑中。导演肆无忌惮地将镜头放在“危险距离”内,好像把观众和演员全部绑在一座电梯里,让人毫无安全感,相信演员在面对镜头的时候不免产生同样的感受,于是天然的神经质就自行溢出。相比之下,伊纳里多的技法就就笨拙太多了,无休止的长镜,电脑特效。虽然是无可否认的佳作,但只能放在电影大退化的环境里看了。我越来越有这样的感受:每看一部上个世纪黄金时代的电影,我就更老一点。
《首演之夜》观后感(三):属于电影界
据说导演约翰·卡萨维茨和女主演吉娜·罗兰兹台前幕后的亲密关系为电影本身增添更加迷离的色彩
是对电影或戏剧界更好的诠释。作为戏剧名伶的吉娜·罗兰兹面对舞台、名声、衰老,陷入了一系列危机,尤其一名忠实影迷的意外丧生,令她的生活陷入更加夸张的混乱与精神的迷离,死去的女孩成为她对逝去青春过度追索的阴影。在开演前喝得铭钉大醉,在表演中彻底放松地崩溃… 吉娜·罗兰兹是我不能免疫的那种女演员,具备清感知性与鲜丽容颜的双重魅力。当她处于幻想与癫狂,仿佛精神病患,人在戏中、戏在人外的感觉深具表演的魅力
《首演之夜》观后感(四):menopause 更年期
《夜无边》1978年金球奖最佳女演员提名、1978年柏林电影节银柏林熊奖。
约翰卡萨维茨是美国领军的独立制片人之一。
片中反复提及的词语是 get old.衰老对于一个女演员意味着什么,生命的低落。青春的消逝,热情的衰退,爱情的丧失。特别是一个女人,一个女演员,付出的青春的巨大代价,如果仅仅换来的是虚无的名誉,没有爱情,没有自由,那么,简单的“成功”二字,将她的人生捆绑得太牢了。当戈登遇到了潜意识中那个幻想的年轻的自我,南希。她看到了一个热情追求的年轻身体。她的死亡却给戈登带了自我毁灭的冲击。在想象中,两个不同时空的女人进行了三次对话。最后一次中,南希质问道:“我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你,音乐、艺术!”这等于一个年轻而有追求的我,在几十年后,和一个已经成功的我进行了质问。是的,我已经成功了,可是,我能得到一些什么呢?
在最后一出戏中,戈登说到:“原来的那个我才是我,我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我了。”“你究竟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我想要青春。超级力量,追逐梦想,幸福,乐趣,情感”。而在一个高位上,任何经济利益的利用,都是对自身的一种谋害,无论你身边的人是以一种“朋友”或者“敌人”的身份存在,他们对你,就是构成了一种改造你、压迫你、捆绑你的谋杀。
生命中有很多值得珍视而我们已经拥有而不被察觉的东西。年轻,真好!
《首演之夜》观后感(五):老去的酒鬼
我想这是约翰.卡索维茨写给妻子吉娜.罗兰兹的情书,任你老去,任你焦虑,我们依旧能默契十足,依旧能彼此信任,依旧能创造出最有魅力的电影,就像他们的首演之夜。
罗兰兹饰演的戏剧演员延续了她在丈夫作品里一贯的形象和性格。神经兮兮,敏感,焦虑。《受影响的女人》里她面对家庭的压力和男权阴影下的生活成为了精神分裂者。《爱的激流》里过于强势的爱和缺乏自我反省的爱让她失去了家庭,成为了一个患得患失,性格古怪,一无所有的女人。而此片焦虑的来源则是年龄,或者说是生命和艺术的禁锢。大量脸部特写镜头将演员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记录在案,台上的演员,幕后的工作人员,台下的演员,剧院老板,编剧等等,所有人的脸部特写不断出现,不断压迫着观众,挑战着观众,这是卡索维茨的拿手好戏。所有人的情绪慢慢走向焦虑和失控,叙事基础完全建立在镜头和演员表演上,情绪成为了第一推动力,而不再是故事。这是更难掌控的技术活,这是更恣意的影像,自由,随性,却又精确十足。约翰.卡索维茨是如此独一无二,如此无可比拟,如此残忍,如此有爱。
影片开始,卡索维茨在舞台上就对着挂在墙上的老人相片点出了主题“我喜欢老人,他们无所不知又深藏不露,脸上每一条皱纹都蕴藏了艰辛,终日劳作,直到死去。”罗兰兹饰演的女演员在雨夜里亲眼目睹了自己年轻的女粉丝遭遇车祸死亡后,她便陷入了焦虑之中。这种焦虑并非来自死去的女孩,也不是自责,而是来源于自己,来源于对时光流逝的恐惧,对演员,尤其女演员因年龄增长而被禁锢,被单向化,被束缚的焦虑与恐惧。她时常产生与死去女孩共处一室并交谈的幻觉,她看着年轻女孩时如同在注视着年轻的自己,她在缅怀过去的好时光,这让她更加过不好当下。她饰演一个来到前夫家的离婚女人,她上了舞台,却又立刻躲回了幕后,舞台上的演员继续表演着,不知这是既定剧本还是面对意外的即兴发挥。前夫来到幕后与她一起来到舞台,前夫向她介绍家庭成员,她却心不在焉。她私下的状态与舞台角色达成了一致,镜头跟随着她在台前幕后游走,焦虑不安的神态一以贯之,让人无法分清这是演出的一部分还是任性的篡改。她酗酒,抽烟,只为暂时的麻痹。她声称自己看到了死去的女孩,当被带到通灵人士面前时,她却打开灯拒绝了通灵仪式。她想要留住女孩,留住年轻的酮体,她想要篡改这个65岁的老女人写出来的剧本,即兴发挥,她不愿一层不变的演出,她需要生命力,需要涌动的激情,可是她老了........当年迈的女编剧找她谈话,问她多少岁时,她始终没有报出年龄,她在隐藏,她不敢面对,而对面的编剧却轻描淡写的报出了自己65岁的年纪。她在舞台上躲进二楼房间里留下男演员独自尴尬的面对观众苦笑,她咆哮着要拉下的帷幕拉上去,继续她的即兴表演。所有的一切都开始失控,剧场里的所有人都开始焦虑不安,面对首演之夜的到来,没人知道结果如何。而与她演对手戏的卡索维茨则正好相反,卡索维茨饰演的男演员理性,低调,与她形成了鲜明对比,只有卡索维茨没有太多情绪的波动,仿佛置身事外。她渴望首演之夜,但死去的女孩却试图阻止她,说她是个老女人,年轻阻拦着年迈的演出,年轻害怕年迈被禁锢,年轻害怕年迈被承认与认可,年轻与年迈被理所应当的对立起来。她愤怒的杀死了“死去的女孩”,年迈杀死了年轻,她除掉了心魔,她们合二为一。她喝得伶仃大醉来到剧院,在酒精的催化下,她与卡索维茨共同演绎了这场俏皮可爱,青春十足的首演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