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是一本由许海涛著作,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读后感(一):来自民间的古董传奇
说起古董,总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就是好值钱的!当然,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假的太多了,像我这样的门外汉,是怎么也不认识真佛的。但这不影响我对古董的好奇与喜欢。尤其是关于这方面的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是非常贴地气的一本书,那么多在一线的跑家,从他们手中筛出来的古董不计其数,读着他们的故事,感觉非常有意思。石器、木器、玉器、瓦、书、手札……方方面面都能淘出宝贝。古时的平平常常的东西,经过岁月的洗礼,到如今已经成为绝品,我们从这些孤品中了解历史文化,这些物品功不可没。但也有好多人利用这些物品大发横财,为了钱,泯灭良心。
这本书,虽然写的是哪些一线的,最普通的跑家,但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古董,他们都是带有情感的,作者的立场非常鲜明,扬善,保护国宝,不能让这些国宝流落到国外。这个立场,会给读者一个非常好的引领。很多时候,钱,在正义、善良、是非分明的人心中,在权衡过程中,它不值钱!想反,道义、正义占了上风。无价之宝可以无偿捐献,可以还给属于它的人。看到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让我佩服。
原来我们有那么多宝贝!呈现在此书中的宝贝,只能算沧海一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了美丽的古诗中。
一枚铜币,随便扔在后院中,布满铜锈,却是国宝,倒卖他的人依法服刑。一个踩在主人脚下,滴满了水泥点点的小桌子,竟然是明代的家具。一个石雕,一片青瓦,一个茶壶……也许是因为你买了其他物件后主人赠送给你的一个东西,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也许主人不识货,把认为假的一个石头几十块钱卖给你,却是难得一见的古董。这些跑家,他们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在众多的普通中发现精华,于是几十块钱,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地把这些古董淘来,几经转手最终可能几十万,几百万地卖掉。他们却得不到这么多,但依然在民间搜索着。
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他们并没有利欲熏心,生活里,他们需要生存,所以,他们让那些藏于民间的古董出现在世人眼中,他们需要钱,但钱却不是唯一。这也许是这本书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吧。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读后感(二):民间乡愁有处寻 ——读《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
文/岸晓风
曾几何时,纪录片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甚至连成本都难以收回,但是《我在故宫修文物》打破了这样的“魔咒”,在一个聚集90后的弹幕视频网站上成为“网红”,并迅速在各类人群中掀起了一股“文化热”。说到底,这是人们对于灿烂文化的重新理解和审视,一种文化复兴的重要风向标。
当然,故宫里的文物都是国宝,都是“阳春白雪”“大家闺秀”,甚至可以说,都承载了一段民族的记忆;而同样的,在民间、在乡间,同样有厚重的文化因子,普通的老百姓更多接触到的是“下里巴人”“小家碧玉”。于是,“跑家”这个职业应运而生。
所谓“跑家”,泛指一些收集散落民间古董的群体,一部分人是为了赢得变卖的差价,另一部分则是为了留住村庄的记忆、先人的念想。他们或骑着摩托车,或驾驶三轮“蹦蹦车”,或者开一辆可以遮风挡雨的“面包车”,进入村庄,扯开喇叭,搜寻散落在民间的古老物件,从而也开启了一篇篇值得玩味、充满了烟火气的故事。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就奇》就是作者许海涛通过一线视角,以“我在乡下收古董”为主题,用世情小说的笔法,描摹的一系列“跑一线”的生活图景。作者本人就是这样一位跑家,专注民间古董收藏近三十年,走遍关中,探古寻宝,经见、过手各类藏品和老物件数万件,与近百位一线跑家相交,在书中能感受到强烈的人情味和对传统文化的痴迷。他曾说,他的梦想和愿望就是把这些故事原汁原味记录下来,定格那些精彩动人的瞬间,尽管这些瞬间跟宏大叙事比较起来那么渺小,微不足道,但却是在记录乡愁、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
这是一种怎样的趣味啊。“跑家”们像一只只麻雀,在乡村漫无目的,又似乎怀揣着所谓的目的不停地飞翔,“这家屋檐生了苔藓的青瓦、那家尘灰满面的中堂、这家浸满了油脂和茶垢的炕桌、那家雕镂美丽花纹的房梁”,都是跑家们的长久记忆。在他们的眼里,生活没有苦闷的底色,只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守和不期而遇的惊喜,比如,突然有一天,当时间的斑驳、流传的艰辛、得到的偶然和必然统统凝聚在一件老物上,焕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夺目之光的时候,历史开始变得鲜活起来。由此,读本书,也变得更加兴趣盎然。
e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读后感(三):寻宝是一场眼力与心力的对抗——评许海涛《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
在看许海涛这本《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的时候,正巧看到了网络上的一则消息:山东省粮食厅原厅长王传民痴迷收藏,前后斥资近3000万元购买的玉石全是赝品,之后转战紫砂壶,不料,几百把也全部是赝品,收藏一事无成,还搭上了仕途前程。
这充分说明要走这一行必须得有点眼力劲,不然光等着挨宰吧。
的确,古董收藏就是一个考量你的眼力劲的一个游戏,有可能赝品被说成宝贝你看不出来吃亏上当,也有可能大宝你看不出来被人轻易掠走发了大财你心有不甘。
古董之类的艺术品投资还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搏傻游戏,甭管你多少钱收的,只要有下家,你就亏了不。但万一鼓声停了,花到了你的手里,没有下家了,就搁在手里了。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是讲的寻宝的一群人们,也就是深入乡村一线,专门收购老物件的一群人。沧海桑田,时世流转,想要在城市找个稀罕的古玩古董恐怕是不容易了,除非在哪个空地方掘地三尺还有可能。
只有到农村或者是偏远的农村,商业社会不怎么侵入的农村,可能家中还有一些祖传留下来的宝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都如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散落到了民间。跑家的活动,虽然主要是为了逐利,但也在客观起到了发现民间遗珠,使文明文化得到继续传承的作用。
说到寻宝,对于跑家来说则是一场眼力与心力的较量。如果不懂行、不识货,眼力太差,十有八九有吃亏上当,把一些赝品当成宝贝收购了,也有可能错过一些大宝。
可能对于跑家们来说,真正带来快感的并不是收购来后加价卖出去的一些利润,而是在于这个过程。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一书也多次描述了这样的寻宝过程:在意外寻得大宝贝的时候,按捺住心中的狂喜,本来人家已经要的够低了,还要往下压价,“天上要,地上还”,成交之后到了安全之处才会有一种寻宝成功的快感。
如果将收到的宝贝再以10倍百倍的价格卖出去,这种感觉对于跑家们来说则是真的爽极了。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用入地气的语言、朴实的故事给人们展现了一个长年奔波在乡村一线寻宝的古董跑家群体,也让人们初步了解了在乡村寻宝的那些有趣的故事。每一个宝贝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跑家都有一堆故事,这样的故事,还会持续下去。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读后感(四):走街访巷,寻珍觅宝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这各行各业中,古董行中深入乡间的“跑一线”人士寻珍觅宝的故事因为着某些奇珍异宝的发掘而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好奇。对于我而言,我就很喜欢去八卦这些寻访古董为主题的故事。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心情的跌宕起伏,我想都有着不少的看点。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一书以短片小说集的形式细数着诸多搜罗古董的传奇故事。也许因为本书的作者本就是一位有经验的“跑一线“古董搜罗者,所以其中的某些寻访经历充斥着真切感和生动感。除了让人觉得话题颇多,更让人觉得内容详实和丰富。
基于短片小说集的形式分享,所以我们读者可以基于每个不同的古董寻访经历来分门别类地阅读欣赏。玉祖,玉凤凰,铁半两,永受嘉福,犍陀罗等等的古董寻访经历逐一呈现于我们的面前。寻访本就是一件辛苦事,但是一如作者那寻找“欠着点,缺着点“的乐趣让一众的跑家继续在寻珍觅宝的路上。原汁原味地记录,斑驳时间的描绘,寻得宝物的偶然和必然关联让这些看似艰辛的寻宝之路变得引人瞩目。
作为小说作品,其中的真实性与否我其实并非十分关注。身为读者,我更热衷的是读书中那些寻宝中的偶然和必然,那些印刻时间印痕的古物被认证后精彩绽放的瞬间,以及虽然有幸识得宝物却无奈错过的额手腕细之情。写的是古物的寻访经历,勾勒的是跑家们寻访过程中心境思想。书中不仅有描写跑家机缘巧合寻觅到珍宝的激动心情,书中也有着某些某些即将到手却又失之交臂得无奈之情,书中还有着觅得宝物且又心存善心的捐赠,书中同样还有着一心收藏却只是被骗的无奈----行行有本难念的经。于跑家的寻访之路上,他们亦有着各种的际遇和心态。从某种层面看,我觉得这本书给我们读的是分享寻访过程的曲折过程。同样地,我觉得跑家们凭借经验的寻访宝物心境也是耐人寻味的看点。
类似于(团圆)这个小故事,我觉得相当让人有触动。身为一线的跑家,书中的我可以那么执着地为着没有壶盖的手炉寻访。任谁可以想象得到居然有那么的偶然让他无意中不花分文地觅得壶盖。只不过真正得团圆又是何等之难。哪怕是故事的结尾,作者还笔锋一转地强调了下铜壶底座下的刻章----也含沙射影地暗示着寻访就是一个过程。跑家的生活就是一直在寻找的过程中。可以有开心,可以有激动,可以有失望,可以有希望-----
走街访巷,寻珍觅宝。艰辛在路上,寻访在慧眼识珠的激动瞬间,阅读在作者妙趣横生的关于跑家们的寻访经历。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读后感(五):现实比历史好玩
陕西是中国文物大省,说它遍地是文物没有太夸张,很多年前就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人骑自行车经过一条田间小路,天晴阳光好,突然被路边的一个东西晃了一下眼,好奇下车去看了看,捡起一个小物件,后来知道原来是“钱范”,还是秦汉的。
所谓“钱范”,就是制钱的模子。
也正因为这样,陕西民间有很多人在大大小小的村里窜着,收各式老物件,然后再拿到大一点的县城或西安,以翻几倍的价格脱手,这些人就称为“跑家”。中国汉字很有趣,这里的“家”字有多种解释,既可指一种职业,代表什么什么样的人;也可以说这样的人是专门跑到人家家里去找物件讨生活的。
据介绍,作者许海涛就是个职业“跑家”,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走遍关中,各地寻宝。既然靠此为生,那淘出来的宝贝肯定很多,而且真正做“淘宝”这一行,人脉很重要,于是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物出场,处理“我”之外,别的人基本都没有第二次亮相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有人贪有人奸,有人忠厚老实,有人表面上忠厚老实……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礼佛图》里的老苏,人脾气很怪,自己跑一线得来的宝贝,别人可以看,但绝不能拍照,不管你金主爸爸有多牛,怼起你来针针见血,又痛又麻。一个祈福塔的石制塔尖,报价三十万,一分不让。等人家凑够钱了,却发现老苏将之卖给博物馆了,15万,“人家货到付款,你帮我数数,十五万以上,全是你的!”
人物多,故事也就多,对于淘来的宝贝,除了宝贝本身的成色,附加上在宝贝身上的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玉雕工再好,也只是一块玉,但如果说是周文王佩戴过的,那就不是玉了,是“国之重器”。
有人把故事往好的方向讲,当然是为了多卖钱;有人把故事往坏的方面的讲,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捡漏。表面忠厚见人一口“叔”的小王,对着老王的一个瓦当,讲得非常诚恳:“…中间用十字线分开…还有中间一条横线隔开…”最终确定这个“永受嘉福”的瓦当是个赝品。收了不少货,临了说这个就当工艺品,按人家的成本价收了,结果大家都知道,赝品原来是精品。
这也是跑家们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你不识宝,被别人拾漏了也没话好说,你打了眼,假货当真货了,按照行规,一般是不能退的,自己当缴学费了,而有些跑家对一些老主顾,客气一点,退一半。
所以在跑家的圈子里,说一些留一些,这些老司机们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不仅专业知识高,做人情商也高,对付一些凯子,你可以说他们是奸商,至于他们被别人当凯子鞭时,也只能自叹一句“活该”。
当然,这一行里也有很多有情有义的人,遇到大件互相帮衬,遇到疑问互相掌眼,也有些人对于藏品的痴恋和对故人的一往情深,比如清风子的夫人守着亡夫六年,对于亡夫的遗留的奇石,守若珍宝,一个不卖,读来也不由让人感叹。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读后感(六):古董背后的故事
——读《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
文/蓦烟如雪
在闽北有不少古玩店,近年还有建盏一条街,闽北人杰地灵,埋藏着历代精品,如陶瓷、古钱币、玉器、字画、木古雕等等,但多数爱好者并非爱去古玩店淘货,他们更喜欢去乡野,而这类人,我们常常说是“淘古货的”“铲地皮的”,而看了《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这本书,发现他们还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叫“跑家”。
所谓“跑家”泛指一些收集散落民间古董的群体,一部分是为了赢得变卖的差价,一部分是留住先人的念想。就像本书作者徐海涛他专注民间古董收藏近三十年,走遍关中,探古寻宝,经见、过手各类藏品和老物件数万件,与近百位一线跑家相交,在书中能感受到人情味和热爱的温度。徐海涛说:“我在记录乡愁。是的,是乡愁,但不仅仅是乡愁,更有先人通过一对柱础、一件佩玉、一函古书、一根银簪告诉我们时间的斑驳、流传的艰辛、得到的偶然和必然……”。
这本《跑家》以“我在乡下收古董”为主题,用世情小说的笔法,描摹了“跑一线”过程中的一物、一人、一事,展现了好物被发现、被交易、闪亮面世的曲折过程,以故事的原貌还原出他跑一线寻宝的经历。此书讲述古董也并非一板一眼地介绍来由,它注入了民间故事,注入了历史,以此道出了一幕幕由寻宝而引发的故事与传奇,甚至是斗智斗勇的淘宝智慧,这一来一往的较量,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书上说:“匠人们在故宫里修文物,跑家们在市井乡间寻珍宝”。说起跑家这个职业并非人人可当,真正的一线跑家人脉很重要,专业知识也很重要,甚至是财力,如何透过老旧、脏污的外表窥视到老物件的原貌;如何按捺住心情去气定神闲地去讨价还价;如何与城市来“客“讨价还价,甚至没看透老物件,开价太低而追悔莫及……这些都是他们的经历,作者用52段经历,道出了这个职业在面对良知以及利益上,如何取舍,如何坚持,他们并非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如挖到凤凰的念龙、如鉴别了先秦铁半两的年教授、如发现了装有骨舍利石函的崔老师……他们都在利益与权衡中选择把文物选择交给了文物局亦或者是博物馆,因为他们深知老物件的历史价值以及文物价值。
历史是有温度的,她能让一件件老物历经岁月的洗礼,再以古文明的姿态重新示人,它们不言不语,却能尽情道出自身的密码,与其说是品鉴古董,不如说是与古人对话。就像书中的《望天犼》,它是“一尊蹲狮,脖劲高耸,双眼圆睁,鬃毛飞散,胸脯凸耸,前腿挺立如剑,后腿蹲踞如弓,仰首向天,气势磅礴,震撼得我后腿几步。”在普通人眼中,会说“可惜是麻石的。”可在作者眼中,他说“唯有麻石才更沧桑,更显拙朴,更显野性,比青石更有那么一股子诘问上苍不屈不挠的犟劲儿……”。
这或许,就是老物件能保留下来的可能,因为惺惺相惜,因为他们珍惜这份艺术。而在看《缂丝凤鸟》时更是跌宕起伏,内文讲述了一个老板得了幅名人字画,碰巧约了专家来看,而专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单面画框,老板无所谓地说拿去拿去,可当专家说,这个是唐代的缂丝凤鸟时,买家从丢白菜一样的心态,辗转变得像惜宝。看完书,我犹记得专家的感慨:“收藏是赶时髦吗?藏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淬炼啊!”
每一段真实的小故事都有一段曲折的经历,或辛酸、或苦辣,还有一点甜,但更多是质朴的人情和对老物件的敬仰。
�}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读后感(七):一件老物,一个故事,一场遇见
说到古董,我相信,有很多人喜欢收藏古董。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是一个非常喜欢收藏古老东西的人。迄今为止,在我家里面,我收集的最宝贵的一样东西就是爷爷留给我的一枚勋章——抗美援朝勋章。在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就不在了,爷爷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那一枚勋章。小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的爷爷肯定是一个大英雄,他上过战场。如果他在世的话,他一定会跟我讲他所经历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为什么要在开头讲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呢?其实我是想和你分享一下收藏东西的意义。在现代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主张断舍离将,很多旧的东西都舍去。在这里我并不是说,断舍离不好,其实断舍离是一种很好的观念,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样让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判断会做得更好。最想跟大家分享的还是当我们发现了一样旧的东西的时候,我们顺带也可以去知晓这个东西背后说蕴藏着的故事,这就是收藏的意义。
说到收藏,肯定大家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就是博物馆。是的,博物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去见一见以前旧的东西。可是其实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被遗留在了民间,而未被发现。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跑家”这一个热潮。
《跑家》通过一线视角,以“我”在乡下收古董为主题,用世情小说的笔法,描摹了跑一线过程中的一物,一人,一事,展现了好物被发现,被交易,闪亮而世的曲折过程。当你发现一样东西的时候,并且你也见证了这一项东西的成长轨迹,你会发现你很有成就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我感觉,成就感就是跑家的意义。
《跑家》彰显了一线跑家充满奇趣的民间智慧,也道出一幕幕由寻宝引发的,饶有趣味的故事与传奇,读来妙趣横生,意味深长。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我被背后的故事更加的吸引,而不是只停留在旧的物品的身上。有的时候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样东西,在它背后却隐含着一个令人感动不已的故事。故事阅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感受是非常震惊的——心跳如过山车、如飞瀑直下、如命悬一线,又峰回路转,又奇兵突现,跌宕起伏,飞浪如雪。
在我眼里,《跑家》很像一部关于民间文化描写的作品。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跑家》的故事来源于民间,他就用民间的语言来进行描写,向大众呈现一个真真正正的民间生活。更重要的是,《跑家》写了无人写过的跑家这个群体,让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当下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喜怒哀乐,也让他们以整体的风貌浮出水面。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我们又接触到了一个新的人群。
《跑家》来自关中,醇香味浓,劲道有嚼头,一日不咥一碗,生活没有滋味!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读后感(八):市井乡间原汁原味的乡愁
“匠人们在故宫里修文物,跑家们在市井乡间寻珍宝”。许海涛的《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带给读者多样的生活场景,真实而辛酸。一件件老物,一件件本有精涵却埋没在时间长河里的无价之物,随着许海涛先生的《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而带给世人人性的思索与过往来生。
这部书里五十二段心路历程,许海涛真实的将公道良知与利益的权衡取舍尽情道出。黄金有价玉无价,首页第一篇便是《玉祖》,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许海涛先生在书里转引了许多古诗词,“沧海月明珠看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种闲适坦然自在的意境由此而生。这本书里一篇篇文章的选取,何尝不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
历史无情,创造历史的人早已烟消云散,老物件却留了下来,历经千万种磨难能保存完好的不易,形形色色的跑家能真正珍惜这些老物件,对那人性里的丑恶更加摒弃痛恨,而对人性里难得的美好更是倍感不易。
《玉祖》一篇里的对话虽看起来有点粗陋但却透着鲜活的生气。一件器物,引出亘古的文化内涵,也将遥远的历史再现今人眼前,摒弃浮躁留下韵味深远的生命本真。 篇篇故事透出浓浓的人味儿,而这充满酸甜苦的辣儿,构成丰富多彩的各类人生故事,这故事又让身处苦难困顿里的人看到了生之希望和乐趣。 许海涛的文笔并非多么精妙华丽,相反,处处是朴实无华的乡村俗语,看似大俗,实则人生的本真尽在其间。
来来往往间,日子静静走过,于生死,死者留下物件留念。许海涛说:“我的梦想和愿望就是把这些故事原汁原味记录下来,定格那些精彩动人的瞬间,尽管这些瞬间跟宏大叙事比较起来那么渺小,微不足道。就像我那位年长的一线朋友说的,我在记录乡愁。”尘俗之人大多讲求知善因,生善里,念念无间是功,而社会风气日坏,道德规则日益沦丧之下,这样恪守准则的反而是许海涛笔下众多深入乡下,挨门进户地奔波在探古,寻宝,捡漏儿收物件的一线底层人物身上,这是悲还是希望?罗曼·罗兰曾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的人。不知如我一样的读者是否身具英雄情结,又是否在余生对得起逝去的亲人和所爱之人。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读后感(九):江湖之中,有鲜活的学问
学问这东西,不仅仅存在于学院内,也存在于学院外的庙堂、商场与江湖,只不过学院内的学问成体系、成系统,有格式、有纸张成果,学院外的学问则多是零散的,但确实实战的、鲜活的,学院内外的学问都很重要,融会贯通,才是好东西,所以,我对于学院外的学问,向来保有一种敬意,最近也越来越爱读一线人员写的书,虽然这些书可能理论性不强,片面性很强,但毕竟是鲜活的,而非学院内的腌制品。最近读这本《跑家》,就是这样一本鲜活的学问之书。所谓跑家,就是指是收集整理历史文物的那批人中的一部分,他们或骑着摩托车,或驾驶着“蹦蹦车”,进入村庄,扯开喇叭,搜寻散落在民间的古董。而作者许海涛,就是这样一位跑家,与近百位一线跑家相交,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了这本《跑家》,这种写作方式有些像蒲松龄写聊斋,素材极其鲜活,读来饶有趣味。读这本书,对于那些“捡漏”的奇闻异事到没怎么有感觉,第一感觉反倒是“无商不奸”“商场无父子”,跑家为了以低价获得古董,指东打西、忽忽悠悠,真是用足了演技,很适合做商业心理学的案例,比如,徒弟在老师那里见到一份路遥的《人生》手稿,而老师不知道这是路遥的手稿,还以为是其他导演的改写,结果被学生低价骗取,追悔莫及,这里面是没有半点师生情谊的;还有指东打西,为了买书中夹着的一幅条幅,不惜买下来一包书;再如,跑家盯上一位老太太的茶壶,一下子就是几年,甚至在老太太去世后在灵堂磕头,最终感动了老太太后人,这就不止奸了,简直比贼都有耐心,这种种情形,在学术著作里面是见不到的。而农村人因为没有文化和见识,被这些一线跑家顺走了很多东西,也是令人扼腕叹息。总之,这是一本鲜活的学问之书,喜欢古董的朋友,一定要买来读一读,读完之后,相信你想依靠买卖古董发财的念头会被浇一盆冷水,这里面水太深了,一般人还是别玩了,不然很可能买了假货、花了冤枉钱,交了多少学费还入不了门,活生生就成了跑家眼中的“凯子”,那就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a2 af �]x�c/之中,有鲜活的学问
学问这东西,不仅仅存在于学院内,也存在于学院外的庙堂、商场与江湖,只不过学院内的学问成体系、成系统,有格式、有纸张成果,学院外的学问则多是零散的,但确实实战的、鲜活的,学院内外的学问都很重要,融会贯通,才是好东西,所以,我对于学院外的学问,向来保有一种敬意,最近也越来越爱读一线人员写的书,虽然这些书可能理论性不强,片面性很强,但毕竟是鲜活的,而非学院内的腌制品。最近读这本《跑家》,就是这样一本鲜活的学问之书。所谓跑家,就是指是收集整理历史文物的那批人中的一部分,他们或骑着摩托车,或驾驶着“蹦蹦车”,进入村庄,扯开喇叭,搜寻散落在民间的古董。而作者许海涛,就是这样一位跑家,与近百位一线跑家相交,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了这本《跑家》,这种写作方式有些像蒲松龄写聊斋,素材极其鲜活,读来饶有趣味。
读这本书,对于那些“捡漏”的奇闻异事到没怎么有感觉,第一感觉反倒是“无商不奸”“商场无父子”,跑家为了以低价获得古董,指东打西、忽忽悠悠,真是用足了演技,很适合做商业心理学的案例,比如,徒弟在老师那里见到一份路遥的《人生》手稿,而老师不知道这是路遥的手稿,还以为是其他导演的改写,结果被学生低价骗取,追悔莫及,这里面是没有半点师生情谊的;还有指东打西,为了买书中夹着的一幅条幅,不惜买下来一包书;再如,跑家盯上一位老太太的茶壶,一下子就是几年,甚至在老太太去世后在灵堂磕头,最终感动了老太太后人,这就不止奸了,简直比贼都有耐心,这种种情形,在学术著作里面是见不到的。而农村人因为没有文化和见识,被这些一线跑家顺走了很多东西,也是令人扼腕叹息。
总之,这是一本鲜活的学问之书,喜欢古董的朋友,一定要买来读一读,读完之后,相信你想依靠买卖古董发财的念头会被浇一盆冷水,这里面水太深了,一般人还是别玩了,不然很可能买了假货、花了冤枉钱,交了多少学费还入不了门,活生生就成了跑家眼中的“凯子”,那就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读后感(十):跑家:与古人对话的那些人
关于历史,我一直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我喜欢听老人讲上一辈的故事,就好像自己亲历过一样。而那些更遥远的故事,感受过那些故事的人已经远去,我们只能从历史博物馆、电影资料等渠道来了解。
所以,我很感谢收集整理历史文物的那批人,是他们,帮我们记录下了历史,让我们能更好地还原历史,了解历史。
而跑家,便是收集整理历史文物的那批人中的一部分,他们或骑着摩托车,或驾驶着“蹦蹦车”,进入村庄,扯开喇叭,收老货喽。
徐海涛的《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记录的就是这些跑家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惊奇,或感动,或心酸,或惊喜,但每个故事都有精彩的瞬间,都有被值得记录的地方。
其实,跑家寻找的并不仅仅是先人留下的那些念想,还有历史的痕迹。就像作者记录的并不仅仅是跑家的故事,还有我们嘴里天天念叨的乡愁,以及先人通过一对柱础、一件佩玉、一函古书、一根银簪告诉我们时间的斑驳、流传的艰辛、得到的偶然和必然……
当时代的变迁透过老旧、脏污的老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当尘封的过往因某个物件的出现而光明、清晰,当先人的足迹、风采完美地还原在后代的眼前,我相信,这是跑家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
或许是因为作者徐海涛本人专注民间古董收藏近30年,不仅走遍了关中,还与近百位一线跑家相交,因而他书中的跑家显得真挚而有温度。
虽然在大众的心中,跑家经常被冠以“跑一线的”“铲地皮的”“日弄人的”“没正事闲混的”名头,他们搜寻物件只是为了赢得变卖的差价,为了蝇头小利出卖不该出卖的东西。
我想,你读过徐海涛的《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这本书后,可能会对跑家的认知有所改变。他们并不是全部唯利是图,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情味,有自己的热爱和坚持。
这本书里最打动我的故事是《夫妻契》这一章节。
民国十八年年馑,有一户男人岳仁贵养不活老婆张氏和娃,于是把老婆卖给了地主王德发。岳仁贵心里难受,当晚悄悄守在王德发屋门口,既没脸进去又不甘心不进去,便绕道后院墙根,结果不知道是冻死还是翻墙摔死,总之他死了。
而岳仁贵卖老婆的契约,在许多年后被老程收走了,老程老婆得知这个夫妻契后,非要打开看看。因为老程老婆是被送到舅舅家的,大家都是说她是岳家庄的女人,她不明白,想揭开自己的身世。
看到这个夫妻契后,她终于找到了结果。
岳仁贵把妻子和儿子卖给地主王德发后,就死去了。但他的小男娃在王德发家长大,并娶亲生子,在六二年困难时期,他养不活太多的娃,就把女儿给了她大舅。而她的女儿就是老程老婆。
这样说来,老程老婆的奶奶就是张氏,而岳仁贵是他的爷爷。
你看,这样一张夹杂在中医书里的夫妻契,就藏着这么曲折的一个故事,被遗落在村庄里的老物那么多,不知道还有多少未被发掘的秘密呢?
这本书里的跑家故事大部分发生在陕西省的一些村庄里,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个地方更加感兴趣了。
我喜欢具有历史底蕴的地方,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因为它会给我带来一种想象,那种想象是关于古人、关于历史、关于时代更迭的,让我觉得脚下的这片土地,每一寸都带有历史的厚度。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品鉴古董,就是与古人对话,有时信号畅通,古人如在眼前,侃侃而谈;有时陷入迷雾,似乎看见了,却隔着奔流的江水,你在此岸,他在彼岸。那江水就是时间,不可回流。
不可回流的除了时间,还有历史。
我们依据古人留下的遗存和线索,探寻历史。几百年后,后人也会依据我们留下的遗存和线索,探寻历史。
一代代,生生不息。
而这就是老物的价值。
也是跑家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