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猎人》观后感----源头、起点、人性

  毕淑敏曾在《花冠病毒》一书中写道:“20NN年,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必将多次交锋,谁胜胜负,尚是未知之数。”没想到,毕淑敏的预言如此快速地得到了应验。2020,新型冠状病毒,风雨飘摇,人心惶惶。

  于此特殊之时期,观看《病毒猎人》这一纪录片,是痛中思痛,疫中思疫。2003年非典期间,我还很小,根本没有记忆;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时期,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直到这一次的病疫,才在清醒的年龄有着较深的感触。

  影片中主要纪录对象是埃博拉病毒,当时的情形比如今的中国严重许多。尽管病毒会出现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种身上,但却关系到全人类,因为人类在生物圈内,动物也在,病毒也在,病毒与动物人类共生,一切又都遵循着自然法则。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分界线越发的模糊,人类共享了动物的领土,而动物又将病毒传给人类,或者说是人主动去找病毒。病毒终于爆发了,于是人们火急火燎地去寻找病毒的源头,寻找带病毒抗体的动物,殊不知,绝大多数的病毒源头是“一不小心”“毫不在意”“大胆无畏”的人性。这样想来,不是有些可笑吗?疫情过后,人们便恨起了动物,说动物是病毒的源头,为何不弄死它们?于是片中的专家说道:“我们无法承担这样的后果,这样会影响到生态系统,自身健康。”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对丑陋的蝙蝠等动物心生厌恶,对它们携带的病毒深恶痛绝,可是痛定思痛,这一切真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淘汰?还是人类根本没有从一次次的瘟疫中吸取教训,自己对自己的淘汰?倘若真的灭绝了那些动物,人类是否便不会受到病毒的侵扰?还是彻底的破坏了平衡,人类自戕?

  影片中,一个非洲男子,拿着把破木吉他,甩着头,用古怪的音调唱着“我们仍有希望”。似乎每当到了这种危机关头,“希望”又重新登上了舞台。我们没有了办法,甚至有些敏感的人发现自己的心似乎也得了瘟疫,变得恐惧、焦虑、抑郁等等。闷在家里,在相对小的环境中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但是一点开网络,看到攀升的数字,死亡的医生,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共情、怀疑。到了最后,实在喘不过气了,只好被逼无奈,相信“希望”了,可是这“希望”也只是个空壳而已。不过“希望”总比“绝望”好,“希望”至少是和病毒为敌,“绝望”则是与病毒为伍,而最可怕的是《鼠疫》中写到的:“恐慌转为渐渐适应,鼠疫本身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熊培云哀悼李文亮医生时写道:“一个在场者的离去,会召唤更多的失踪者归来。”我们称逝去的医生为英雄,可英雄不想成为英雄,他们只想活着。

  愿此时、今后,别再有“英雄”的出现。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