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原本打算陪着父母和公婆近距离的游玩一次,他们都年纪大了,平时出门较少,赶上节日想带他们四下转转,散散心,但天不作美,雨下不停,只好作罢。给父母打个电话,聊几句闲天,关心一下他们的身体和生活。下午带婆婆去逛逛街,买点可心的物品,算是尽儿女的一份孝心。
昨天,去公婆家,顺路看望患病的姑婆。一个多月前,姑婆被诊断胆总管癌,在市癌症专科医院做了治疗,现在回家休养。看上去面色枯黄,人瘦了一大圈。我坐在她身边,一面帮她揉背,一面听姑婆讲述她住院治疗这段时间身体所承受的痛苦。除了同情与安慰,我并不能给予他更多的帮助。生病前的姑婆身体很胖,饮食上不大注意,又不喜劳作,几年前已经做了一次大的手术,一直用药物维持,现在又得了癌症,不知道屡经磨难的身体还能坚持多久。由此,我又想到前几天去看望的患乳腺癌的老同学亚红和这次同来的处于癌症治疗恢复阶段的小姑、表姐,眼见着身边熟悉的亲人和朋友一个个被癌症夺走健康,一个个曾经那么生动、活泼的生命变得柔弱而枯萎,我真切地感受到生命之无常与宝贵。珍爱生命,善待身体,敏思笃行,以有生之年完成未尽的梦想。
又读到若熹的三篇日记,可喜之处:不仅增加了生动的描写性语句, 而且每一篇的结尾都出现了一句抒发主观感情的句子点题。他终于开始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了——这也就意味着他内在的自我意识苏醒了。真为他感到高兴!但妈妈对若熹的标准显然也越来越高了,她不知道,这个时候的若熹更需要的是鼓励和肯定做支持。再次想到张文质先生的那句宝典级名言:教育是慢的艺术。
昨晚,与马在公园里散步,聊天。谈到心理学和教育,我提起若熹、秋桐、珊珊和公园里遇见的那个自闭症男孩儿,感觉一个人生命早期的关注与陪伴对他一生的影响会更加重要。切实地说,成人阶段的任何一种心理疾病都是早期生长阻滞与精神创伤的呈现和延续。在成人心理治疗中,彻底疗愈的概率是极低的;但如果早期给予关注和疏导,就会极大降低成年后发病的可能性。因此,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对心理工作者而言则是更有效的契机。马很支持我的看法。其实,每一种生命状态都是自然的绽放。每一种结果,都事出有因。倘若我们不去以“病”来定义,而是给予更多善意的包容、引导和扶助,或许我们的社会就会减少那么多自残与砍杀的暴戾之气 !
雨一直在下,我的思绪也由此及彼,淋漓一地。一个电话,一份母亲节的问候,温暖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