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21天线上成长营(第1期)回顾

  过去一年多,“渡过”一直在探索从“社会支持”角度,为陷入抑郁困境的青少年家庭提供支持。建立家长社群、开展线下亲子成长营、开设家长陪伴课程、推进线上陪伴计划……这些尝试,给青少年家庭尤其是家长带来了很大的支持。这个过程中,“渡过”团队一直在思考:

  如何为青少年家庭建立更全面、有针对性、贯穿全病程的社会支持?

  在现有支持体系中:

  1)线上社群为家长提供情感与经验交流的平台,帮助家长抱团取暖,获得信心;

  2)线下营地帮助青少年家庭播下改变的种子,为家长提供心理、医学和家庭教育的科普,帮孩子重新建立社会链接,重启生活动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提供更长程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渡过”团队从2019年底着手设计,并于2020年1月针对第9期厦门线下营的家长和孩子同步开展了第1期21天线上营实验,共26位家长和11个孩子参加了首期线上营。

  在结营反馈中:100%家长反馈符合预期,其中 37%认为超出预期。 100%青少年反馈符合预期,其中 83.3%认为超出预期。

  这个尝试,给了“渡过”团队很大的信心,我们要把这个实践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

  为什么是21天?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 21天效应。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线上家长营简介

  一、核心设计理念

  “如何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长们普遍遇到的首要问题。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给孩子的康复助力,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是给孩子的康复阻力。青春期是亲子关系的重构期,而孩子患病期又恰恰是亲子关系的修复期。家长们虽然学习了很多,可是亲子关系的僵化却成了最大的障碍,技术再多也显得无用。

  沟通不畅是亲子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在生病的孩子中,每一个孩子都是曾经受过创伤的孩子,这些创伤或许不是大人们能够理解的。家长们也感到很无辜,从小呵护孩子长大,从来没有打过孩子,为什么亲子关系却越来越恶化。

  这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亲子关系沟通不畅造成的,暴力的语言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明明很爱孩子,说出来的话却无意中一次次地伤了孩子的心。为何我们会词不达意,其实我们是缺乏能够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基于这个考虑,由“渡过”家长营人气老师,擅长青少年情感障碍康复指导及家庭亲子关系的华老师担任课程总设计,以她在厦门营所做的“沟通的艺术”作为课程主体部分,匹配带领人与小组互助机制,搭建长期线上训练课程体系。华老师强调:“说和听”是一个健康人的本能,而“会听会说”却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

  21天线上成长营,以《非暴力沟通》作为载体和工具,形成线上互助小团体,家长之间相互温暖,相互练习,学会运用技巧和方法让语言成为传递爱的工具,让爱在家里流动起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第一期家长营回顾

  家长营涵盖“入营准备-开营会-日任务-周主题会-结营会-出营评估”6个主要环节:

  入营准备包括入群check-in,sas焦虑量表自评及相关软硬件的准备。

  开营会由带领人主持,每个人介绍自已情况及入营期待,并由课程总设计老师及指导老师介绍整体理念和全程安排,实现“认识彼此、建立信任、树立信心”的核心目标。开营使用双向视频软件,全员彼此可见,打破了传统模式中线上不能见面的局限,从开营起并建立起亲切温暖的团队氛围。

  每日任务每天一早班助理老师发布当日任务,涵盖运动打卡、班内共读、感悟日志与每日感恩四个部分。每天结束,由小组长发布本组打卡统计情况,对于没能准时完成任务的伙伴,小组长进行跟进帮扶,确保组员不掉队。

  (小组长在每日跟进组员打卡情况)

  (学员每日在生活中的感悟分享)

  主题周会每周一次主题讨论,由组员根据指定的专题进行讨论分享,专业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确保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

  其中一周主题为《觉知自我:原来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每个家长都分享了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觉察,我们看到陪伴孩子的这段特殊时光,让家长更多去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结营会由带领人引导每个成员提炼未来一年的关键词,并在结营会中进行分享。

  出营评估21天设计中,线上营关注家长自身焦虑指数的缓解,通过每天运动、同伴分享及有针对性的练习,持续地改善自我焦虑状态。在出营测试中,我们发现26位成员的整体sas均值由31.81分降至30.80分。

  我们坚信21天是改变的开始,当将学会良好的沟通模式并形成运动的习惯,家长们自已的状态会越来越好。

  学员反馈摘要

  1)能定期交流相互启发有利推动进步;2)每天读书写日记分享感受有利提升自我;3)学习和培养非暴力沟通方式方法有利改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大家互相帮助、借鉴。又有老师的引导,犹如在黑暗中,前方有盏灯塔指引前进。

  讨论会时针对各个家庭日常沟通的情境,老师予以点评指导,特别有帮助。家长有困惑分享出来大家讨论帮忙也很好。

  有专业老师引领正确的方向,对于困惑指点迷津。有相同情况的家长互相鼓励,分享,成长。不再迷茫,不再害怕。

  1)《非暴力沟通》书选的好、读书收获方法,可以反复读;2)每周有周会形式很好;3)每次周会老师点评很到位,给力;4)运动打卡改善家长习惯;5)每天写分享,改变从心开始。

  线上营结束后,每个成员都获得一张写着自已2020展望的见证卡片:

  26个家庭将带着信心、同伴祝福和自已对新一年的展望出发,开启一段新的旅程。而同时,针对第1期线上营家长,"渡过”已启动进阶营实验,帮助家长将理论进一步深入到实践中。同时,第2期线上家长营也即将启动招募。

  

  三、线上青少年营简介

  核心设计理念

  "孩子休学在家,终日与游戏作伴,没有同伴总是喊着无聊。"

  "孩子作息紊乱,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

  "孩子学习学不进,事情不想做,有了念头却迟迟没有行动,”

  这些都是在“渡过”家长社群中常见的留言。青少年患病过程中,自我评价低、社会链接阻断、自我动力低,面对这些课题,我们如何将线下亲子营中建立的改变因素持续下去?面对这些痛点,由“渡过”团队的青少年内容老师,资深青少年陪伴者及创新教育实践者--瓶子老师担任课程总设计,她将青少年陪伴实践及在创新学校中的教学经验相结合,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内容:

  建立链接通过每周周会将原本在营地期间就已熟悉的伙伴联系起来,一起玩游戏,一起分享,也一起讨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启发思考21天里,我们每日在群内发布打卡话题,帮助启发营员思考和行动,话题指向认识自我、厘清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提升行动力。设置复活机制,小组带领方式,三位驻群老师轮番互动,鼓励营员中途不要轻易放弃。

  激活动力在这21天里,我们将那些自己一直想要坚持,却迟迟没有行动的事情从记忆里调动出来,自发选择想要坚持的一件美好的事:有人选择做手账、写小说、写日记;也有人选择运动健身、烹饪、合理饮食、打坐、早起早睡;也有人选择阅读和看电影......结果显示,63.6%的营员完成了所有任务打卡,在除夕之夜获得100元现金奖励,27%坚持完成绝大多数任务,1%抵触参与。

  同伴支持在这21天里,我们共同经历情绪的过山车,分享喜悦,也互相慰藉,在群里形成一个治愈的能量场,互相给予支持和力量。

  

  第一期青少年营回顾

  周会内容:

  

  NO.1 开营破冰

  群内公约、断指游戏、一件美好的事、夸夸环节

  NO.2 洞察:我与他人

  夸夸总结、绘本《爱心树》共读、房树人

  NO.3 分享:行动力提升方法

  成功日记、消极思维日志、恐惧盒子、爱的五种语言

  NO.4 结营总结

  自我评价与展望

  (图:营会合照)

  每日打卡任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3

  1.4

  1.5

  开营

  开心的事

  发现内在品德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骄傲的事

  阻碍我行动的原因

  感恩他人

  房树人

  周会

  推荐书影音

  爱的表达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利他的行动

  渴望突破的点

  大问题

  周会

  成功日记

  消极思维日志

  恐惧盒子

  1.20

  1.21

  1.22

  1.23

  爱的五种语言

  非暴力沟通

  理想的我

  结营

  2坚持一件美好的事:

  1.写作:日记、手账、小说

  2.生活:运动健身、烹饪、合理饮食、打坐、早起早睡

  3.休闲娱乐:电影、阅读

  (图:坚持一件美好的事21天打卡)

  (四)群内互动

  (图:共读《非暴力沟通》)

  (图:群内互动分享——我如何看待生病这场经历)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我们因一场疾病曾经孤立自己,以为自己成为了一座孤岛;也因这场疾病,在这里相遇,抱团取暖,寻找属于自己的陆地。

  在这一个21天里,或许下一个21天里,慢慢回归,开始行动,然后相信未来。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

  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

  投稿信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