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快车》的观后感大全

  《上海快车》是一部由约瑟夫·冯·斯登堡执导,玛琳·黛德丽 / 克里夫·布洛克 / 黄柳霜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快车》精选点评:

  ●剧本简直狗屎,同类片貌似就是经典的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能看一看,其他的都差强人意。但是实事求是来说,摄影真好,特别是戴德丽和黄柳霜的特写,真是拍的神乎其神,但是完美的摄影还是被剧本和剪辑拖了后腿,非常可惜。黄柳霜几近默片式的表演完美的诠释了一个饱受压抑华裔女子的性格,可见其功力

  ●这一片要比摩洛哥强大得多!摩洛哥里的镜头语言实验已经基本成熟。背后站着的显然又是表现主义。而最最厉害的当然斯登堡对马琳戴德丽的神化。另外没想到的是这一片政治如此正确,用黄柳霜的妓女角色和金陵13点对比,中国(当代)作者对女性的去人格化暴露无遗。羊脂球的故事中国创作人到现在都不能掌握

  ●里面的中国人基本都说广东话,我还听到有东莞口音的(´Д`)黄柳霜的角色好帅!玛琳黛德丽美~

  ●情節是有可吐槽的地方,順德口音的粵語在北京到上海的路上也很奇怪。但台詞一流,演員的表演藝術一流。看瑪琳·黛德丽啊,多麼的風情萬種,眼波盪漾,一顰一笑都讓人心撲撲跳!(是的,我是沖兩個美顏女人long看這戲的)

  ●第一次看黛德丽的片子,庆幸自己选了这部!芳华绝代神马的,好喜欢她的声音

  ●第三幕没必要地拖太长了,除了黛德丽都拍得太草率

  ●东西方美的碰撞 优雅与妖艳

  ●一个概念简洁的爱情片其实...不过情节过于“简洁”了...

  ●老电影就是偶像剧,情节老套,但是女主角光彩照人,摄影让很多场景根本就成了女主的写真

  ●演得太赞了,傲娇的医生还想装冷酷,3分钟内被Lily拿下。窗帘运用得出神入化。

  《上海快车》观后感(一):感觉和中国联系不大

  以前看评论 说黄柳霜在里面弹古筝唱歌颇为抢戏 但我从头看到尾都没看到她唱歌 相反的她出场很少 台词也不多 好像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 影片只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好像与中国联系并不大 里面的人明明在上海一带 却说粤语

  《上海快车》观后感(二):上海快车

  虽然号称是个犯罪片,不过就是披着件外袍而已。简单的剧本讲述的是个可爱的爱情故事,肉麻又甜蜜。黄柳霜比唐人街繁华梦里漂亮了点,这里她就是个女配罢了,不怎么起眼。但是,玛琳大美女啊!这么美这么美,烟雾缭绕半明半灭的灯光里,羽毛和纱裙环绕,稀世俊美的脸蛋也罢了,风流婀娜的体态也罢了,一张口,那把又嗲又软又娇还带点低沉沙哑的嗓子迷死个人,我骨头都酥了半边。片子里从头到底她都穿着黑袍,美艳无伦。上座率大概也就是六成左右,略低。

  《上海快车》观后感(三):简直是垃圾

  每次黛德丽都会完成她鸡的角色,这次也不例外。这部苍白的电影,除了画面之外,一无是处。说中国人想染指一个外国女人,简直是太失实了。也难怪,斯登堡自己也承认,他所有的电影都是在制片场完成的,没有一毫考证的成分,他只要呼悠就行了,反正外国也搞不清真实的上海是什么样的,于是中国被越来越妖魔化,我们就是强抢美女的种族吗?自从斯登堡发现黛德丽以后,他就完全堕落到恶俗剧的水平,即使他包办一切布景、摄影、道具等等,也无法否认斯登堡的拙劣,以及他开启的庸俗之风。Shanghai Gesture尤甚。

  《上海快车》观后感(四):看上去很美

  斯坦伯格镜头下的玛琳.黛德丽是最美的,古典中不乏性感与冷艳,即便是在爱意绽放的那一瞬间,也是高傲的。这部片子俨然成了黛德丽的个人秀,不同服装、不同饰品,轮番上阵,于是,神秘、孤傲、委屈、哀怨、俏皮、倔强......

  仿佛把黛德丽置于一个摄影棚,变化着场景、变换着造型,变换着性格,最终,却都是美的。因此,影片中每一个黛德丽的特写都宛若一幅古典照片。

  除此之外,最有意思的是斯坦伯格对场景中道具的利用,火车里的窗和帘子像变戏法似地启启合合,人也随之被遮来遮去,简单的一点设计,就使的影片与众不同。

  尽管,这故事如今看来,难免有点差强人意。

  《上海快车》观后感(五):婊子无情乎

  片中的妓女上海lily为了旧情人不惜委身于小军阀,现实中无数的女人为了自己的男人委身于很多男人。不是说婊子无情吗?

  梁遇春先生说:最可爱的女子是像卖解、女优、歌女等这班风尘人物里面的痴心人;她们流落半生,看透了一切世态,学会了万般敷衍的办法,跟人们好似是绝不会有情的,可是若使她们真真爱上了一个情人,她们的爱情比一般的女子是强万万倍的。

  看惯了男人丑恶动却依然选择相信爱情,这样的情怀是何等的让人感佩。这是杜十娘芳名千古的原委。只是,绝大部分男人都是李甲李乙。所以,上海lily的结局,我相信,只是现实中的异类。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