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观后感100字

  《十二怒汉》是一部由威廉·弗莱德金执导,杰克·莱蒙 / 乔治·C·斯科特 / 休姆·克罗宁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二怒汉》精选点评:

  ●我对结局12个人做的选择很有疑问:是逃避责任以至于要让男孩自生自灭还是为了给男孩一个清白……

  ●1997版,手持摄影相较57版更动荡,添加了不少黑人角色、年龄整体偏大,最为特殊的是强化了一个穆斯林角色(这个移民对新移民的仇恨、对穷人的歧视)。最后达成共识的其实是十一人。看这版时想到那个犹太老者最开始动摇两个证人证词的理由其实是穷人/底层人不可信,可以深想。

  ●Life is in their hands,Death is on their minds

  ●估计是我深度不够,实在没懂为什么这片星评这么高。。。

  ●不得不看

  ●97版也很精彩,且现在看来也非常政治正确。融入了黑人和穆斯林角色,表演同样精彩,但整体上和原版相比较弱。

  ●法律还是挺复杂的。想不到12个人的一个会议会变成一个这么经典的法律电影

  ●1997年版,依然精彩,在这个经典剧本下,不同的翻版其实都是在看不同的表演和诠释了。

  ●就是12个美国人关一房间里不停讲话…各种肤色种族阶层…居然大致听懂了!为啥妇联里面的美国人就一句话都没听懂!能不能听懂和想不想听懂的关联性可能比我想象的还要高…这种片更像话剧,纯看表演,还挺好看的,虽然没看过57年老版没法对比…

  ●虽然此版本并不是特别有名,但是仍然很精彩。当然这样的情节和戏剧冲突深入人心完全仰仗出色的剧本。杰克莱蒙与乔治C斯科特的彪戏也很过瘾~

  《十二怒汉》观后感(一):正义与偏见的博弈

  一个个的改判,一个个的被推翻,或许是正义与偏见之间的博弈,每个人作出的主观臆断都与其成长经历有关,这造成了影响个人进行理性判断的绊脚石,我们的心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即是我们经历过的世界对未知世界的侵蚀和占领,但说是“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这属于自己的未来怎样去把握却黑色幽默般成了困扰我们的难题。

  《十二怒汉》观后感(二):零碎的随想

  我是怎样做决定的,朝令夕改

  法与情,人是情绪的动物,人自私的,嫉妒+

  人性的高贵、责任、正直,同时也无情地的鞭挞了人性的脆弱、阴暗和自私。

  宁可放走一万,不可错杀一个

  两种分段的方式:一种是演员的身体活动状况,另一种是整个案件的思维活动状况。

  一个有关司法体系、法律制度、人性对于合理与真理不懈追求与坚持的故事

  《十二怒汉》观后感(三):学习范本

  前两年看《电话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回想起《十二怒汉》。并翻出碟片重看。

  除了被亨利·方达的传统式表演手法征服,这部将所有情节压迫在一个密封房间里的电影,应该被大多数的电影导演与编剧拿来好好学习一下。

  《电话亭》有更多的机位设计,但是相对于陪审团房间的设计,还是稍弱了一点——后者在整整120分钟的电影里,不允许任何一个角色的增减,这样的限定让导演与演员,包括摄影、灯光美术等每一个分工,都多了更多的挑战性。

  《十二怒汉》观后感(四):没看过57版,只是818观后感

  节奏感非常强,情节设计非常巧妙,电影很有深度!从第一次投票11:1开始,真正开始静下来进入电影中去,当然不是说开头的描述毫无意义,反而在此处的氛围差异,能使人瞬间神经紧绷。中间一段通过12个人各自经历以及现场推理,使得剧情跌宕起伏,也使故事越来越走入人心。另一方面,乌玛的故事作为另外一条线逐渐展开,使影片内容展现的更完全。最后1:11时候,更将电影的深度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整个电影情节紧凑起伏,12个演员的表现都非常出彩。为数不多的四五个场景展现出的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故事。非常精彩!

  《十二怒汉》观后感(五):简介

  根据1957年同名黑白电影改编而成的电影。名气不大,口碑也不如旧版。在1957年由悉尼.卢曼特执导的《十二怒汉》是探讨美国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作,本片则是由威廉.弗里德金重新拍摄的电视版,由杰克.莱蒙取代亨利.方达演男主角,其他合演者包括金像奖影帝乔治.C.斯科 特。 该片描述一名纽约青年被控杀父,将被判处一级谋杀的死刑。已经有十一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觉得事态可疑,坚持已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推翻原意,终于为这一宗几乎已成冤案的判决平反。全片大部分时间处于狭窄的房间内进行,但凭精彩的对白和演出,仍能创造出紧扣观众的剧力。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