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是一部由亚历山大·克鲁格执导,Hannelore Hoger / Sigi Graue / Alfred Edel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精选点评:
●强烈的表达欲和表现力,压抑了一个时代的迸发。
●1997.04.06
●做出来是一个坑,看下去是一个笑话。
●真是好没剧情哦……
●更无聊了
●一直在神游天外并思考着剧情片如何完全伪装成纪录片
●7。他爬到了篷顶,却不知道干什么
●0504 法律出身搞电影人士箴言录:拍电影切忌(所谓)严谨
●前半段愣是没看明白,叙事被旁白冲得很淡,时而忽左时而忽右地提这个人提那个人,一会儿一会儿的分不清谁是谁,半饷没弄懂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后段好些。但前面贴片的希特勒又是啥情况?
●i can't get it!!!
《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观后感(一):观影日记
二战战败后,德国需要重新建国,但东西德仍有着意识形态的差异。佩克特尝试着接触着苏联、美国这两大不同阵营,观看不同的电影,听不同的音乐,但现实并不能如他所愿。佩克特好像和《故乡2》里面赫尔曼这类年轻人据点的房主是一个演员。《第七大陆》也有一段马桶冲钱的镜头。有一天,对事业的爱,小说的爱,媒体的爱会统一。
《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观后感(二):台词,台词
老板的节目草案: 第一部分:小丑 1)小丑登场 2)唱片音乐会 3)马克西米利安皇帝的枪决 4)与有理智的生物相遇,由海豚表演 大炮就位 第二部分:动物 1)老鼠在工作 2)一头非洲象闯过三个栅栏,冲向观众。它看起来很凶恶 演出场的顶部悬挂着一架日本自杀式飞机的仿制品,这个威胁能吓住凶恶的厚皮动物吗? 3) 4)派克尔特的象群,寻找希腊的灵魂,象群的曼陀林音乐会 1)演出场转暗,风暴,打雷,闪电。北极熊在顶上,一架飞机降落。 2)七只老虎阻挡六十只老鼠,却挡不住。这时,老虎组成一个金字塔。 3)北极熊在顶上点火取暖。 4)身穿消防警察制服的演员发现…… 6)所有的都被消灭,却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小丑们为失去荣誉伤心 7)所有演员快乐地下场。 结束
全是隐喻,荒诞的主体置换啊
《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观后感(三):《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Die Artisten in der Zirkuskuppel: Ratlos)》:马戏团痴狂证患者【第3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12/die-artisten-in-der-zirkuskuppel.html
7024471.5
本片获得1968年第3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电影记录了一个女艺人经营马戏团的经历。女主角是一个马戏团表演者,一心想要经营自己的马戏团。于是,女主角经过一段时间筹备后开始经营,但是没多久女主角就破产了。之后,女主角再次得到资金,继续经营一个新马戏团,但一段时间后还是破产了。最后,女主角只好在电视台打工。以上是电影的大致情节。除此之外,影片还穿插着女主角的个人生活、一些马戏表演者的自白,以及与马戏并不相关的一系列小故事。
对于本片我无话可说,因为我没看懂!因为这部电影根本称不上是传统的故事片,即没有情节、也没有主题,更没有完整的叙事结构。电影只有一个主人公——一个对马戏痴狂的女人,她总想着经营自己的马戏团事业,可是却没有商人的头脑,使得自己每次都破产。所以,可以这样形容女主角:一个马戏团痴狂症患者!这样的电影,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观众是接受不了,在我来看它就是一部烂片。
我虽然是一个普通观众,但我的看片量也不小了,至少也有几千部电影了。在这些看过的电影中,只有两部电影是我无能接受的,一部是本片,一部是《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它们真可谓是“神片”啊,不是普通大众可以欣赏的!因此,这部电影我也就只能说到这里了。
本片演员同样无法评说,因为我分不清本片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所以不知道演员们是本色演出,还是在演绎他人。这样的电影,让我从何说起呢?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普通大众看不懂、也欣赏不了的电影,看它完全是浪费时间。当然,通过本片获奖,可以知道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多么先锋!
序列:0971
2012-12-06
《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观后感(四):《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我不能让动物站着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3733.html
不能让动物站着,是让一匹马躺在床上,然后用它的嘴巴盖上被子?不能让动物站着,是用气球将一头大象运到帐篷的顶上?不能让动物站着,是让海豚与观众一起共舞?不能让动物站着,是让演员们带着动物面具表演马克西利安皇帝的枪决?对于一个马戏团来说,是动物重要还是演员重要?是创新实践把马戏团改编成一部小说,还是延续传统让观众永远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实不管是动物站着还是观众坐着,不管是马戏团节目是创新还是传统,不管是经营者倾注多少爱注入多少自由,难以逃脱的现实却只有四个字:无可奈何——“他们到达了顶部,但他们不知道接下去该干什么,光靠辛苦是没有用的,马戏团演员在帐篷顶上的命运是:无可奈何。
“我们不能让动物站着。”一句引语,它的前提是:经历了战争。经历了战争,就是经历了苦痛,就是经历了生死,就是经历了悲惨,就是经历了分裂,而在经历了这些之后,让动物们告别被奴役、被鞭笞、被控制的生活,唯有给它们人道主义关怀,给它们爱和自由,它和下一句话构成了启示录的整体:“我想见阻止我们去奥斯维辛的人。”一种是离开甚至是躲避战争,另一种则是反思战争,奥斯维辛是战争的象征,“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的这句话是带着伤痛在说的,它的反思是否定和拒绝,但是当德国经历了战争,当战争告别了奥斯维辛,当奥斯维辛关上诗歌的门,是不是就可以忘掉历史,是不是就可以不做诗人?
莱尼·派克尔特的回答是否定的,当她面对马戏团,面对动物,不是从此不再作诗,不是拒绝历史,而是让马戏团这个小社会充满一种爱,充满自由,而是不要让动物们站着表演,而是要重新去见一次奥斯维辛。她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战争的伤害似乎从来没有从他的生活中去除掉,因为她的父亲曼弗雷德·派克尔特曾经就是纳粹帝国马戏团的演员,就经历了关于身体和思想的奥斯维辛拷问。1939年的法国艺术日,那场哀悼活动却是一次典礼,元首、军人、纳粹礼组成了历史的片段,作为其中的马戏团似乎也被命运带向了无情的战争,而即使他在1945年来到澳大利亚,进入马戏团,也无法摆脱那种战争带来的伤害。
“不去玩命的人是永远也赢不了的。”这是马戏团的一个规则,玩命意味着在动物世界里面临危险,甚至是死亡。雷欧·多弗兰用了14年的时间准备他的宇航员节目,这是一种玩命,但是知道死去也没有人知道他留下的那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索科夫斯基训练了20条毒蛇和一条大蟒蛇,这是一种玩命,最后却在体会蟒蛇缠绕那种感觉的时候,把自己的头套在铁链里做悬挂表演,踢掉了凳子,两分钟之后当人们把他放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生命;而曼弗雷德·派克尔特在和同伴做空中单杠的时候,因为失手没有拉住手,导致同伴扭断了脖子。成为马戏团的小丑,为了玩命让他成为男人,但是却把自己的命搭了进去。
意外身亡或者只是身体遭受痛楚,真正的伤害是精神上的,他建议用气球将大象吊到马戏圆篷顶上,就像人生走向某一个玩命的顶部,而经理说这个主意不错,却加上了另外一个词:荒诞,而荒诞之后则是谩骂,则是歧视,那个马戏团圆篷顶上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当圆顶篷被拆掉的时候,它只留下那个空空的架子。荒诞、谩骂和歧视,在1945年来说,其实是带着战争的伤痕,而这种伤痕最终变成了敌视,就像在芝加哥的那个马戏团里,有人放了一把火把马戏团毁灭了,事后发现纵火者是一个纳粹份子,所以人们抓住他之后,把他关进了木箱子,然后扔到了大海里。把纳粹分子关进箱子扔进大海,看起来是把战争的伤痛关进箱子扔进大海,而其实,这无非是另一场战争,无非是另一种暴力,大火和大海,就像事物的两面,永远无法指向宽恕。
纳粹之后,活着的人是幸福的。他们曾经这么说,可是那种荒诞、谩骂、歧视甚至玩命,那种关进箱子扔进大海,依然无法迎来所谓的幸福,甚至是对自由的背叛,他们说:“自由就是冒险,人类的自由是人与人之间消极关系确立的。”所以对于经历了战争还活着的曼弗雷德·派克尔特来说,无法获得自由,无法迎来幸福。而作为继承人的莱尼,似乎想要从这种恶性循环中寻找出路,想要给马戏团的世界带来爱和自由,曾经作为演员,经历了某种没有死去的玩命生活,而她更想自己成立一个马戏团,自己经营,自己设计,自己让马戏团变成告别战争的阴影。
要想成为经营者,必须有资本,必须有演员,必须有节目。对于莱尼来说,似乎存在着太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她没有足够的钱,她向作家吕普托借,向大财团老板借,可是很快她花完了所有积蓄,那八千马克的欠款终于无法再拖延半年,大财团的老板说:“再过半年,我等不到那一天,你那时可能已经死了。”在那个夜里,她买来的骆驼、大象被抓走,她破产了。而对于演员,在未破产之前,她也去其他马戏团考察,而他们的演员标准是:必须有扎实的工地,必须为军队服务,必须做精神奉献——那从马戏团顶上散发下来的传单上写着“和平”两个字,其实无非是一种虚伪,一种作秀,就如在战争期间那位苏联马戏团的官员所说,那个跳脱衣舞的女郎,竟然在1917年的时候加入了共产党。
对于莱尼来说,马戏团的生存绝不仅仅是金钱问题,资本是摆在她面前的难题,但是那些金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爱和自由,那个和老板发生矛盾的会计为什么会在不妥协的情况下,将一张张纸币扔进了马桶里,看着它们被水冲走,就是在反抗一种规则,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在莱尼那里就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自由不是被环境所囿,不是无奈的妥协,不是丧失自我,14岁的时候莱尼以一个苹果的代价被布什博士所引诱,但是那种身体的伤害在她看来仅仅是一时的痛苦,在马戏团的事业中,她反而和布什博士坐在了一起,听他关于观众群的分析,听他关于节目的设计,听他关于自由的定义。被引诱的身体看起来是失去了自由,但是却意味着另一种把握命运的自由的开始,在那间卫生间里,布什坐在放满水的浴缸里,他的前面放着点心和酒,再前面则是正在播放节目的电视机,而莱尼却坐在他旁边,默默看着他。
这是一种自由,不被某种东西囚禁,而要获得这种自由,他们所要突破的便是生存的现实。一个比喻是,一条鳄鱼很小的时候被养在水池里,再后来换了一个更大的水池,但是最后,水池的大小变化并不能改变鳄鱼真正的生存空间,它变成了一条四方形的鳄鱼。四方形的鳄鱼就是不自由的生命,而莱尼裸体躺在沙发上,当那些坐垫包围她的身体的时候,她就像一条四方形的鳄鱼,而她学着布什博士,将身体浸没在浴缸里,拿着一本书享受着彻底自由的状态,即使一杯咖啡不小心洒在浴缸里,也不会改变自由的心情。
马戏团必须告别“不会玩命的人永远也赢不了”的自我戕害,必须告别“非人状况下,马戏团只能提高表演难度”的生存现实,必须告别四方形鳄鱼的囚禁状态,所以当朋友吉提的父亲在美国逝世之后,莱尼成为继承人的时候,她的马戏团终于迎来了一次新生。而这次新生对她的意义就是要改变传统,要突破观念,要冲破束缚,在一种爱和自由中让动物告别站着的状态。“自由意味着把一切都给观众。”这是她的理念,把一切给观众意味着观众是演员,意味着舞台不再单一,意味着观众加入演出,意味着马戏团就是一部自由写作的小说。
所以,在招募表演人员的时候,她强调戏剧性,那个老头经历过战争,他从战俘营出来,但是视力受到了影响,现在只能依靠一个拉环来固定单镜,这是他的戏剧人生,所以莱尼需要他;那个男人说起曾经当面要求一个女人摘下胸罩,但是当接下来的时候又没有了太大的兴趣,这是他的戏剧人生,所以莱尼也需要他。戏剧性除了演员本身具有经历,更需要对节目进行大胆变革,让观众参与进来,意味着舞台可能就是一个养着海豚的水池;让观众参与进来,意味着他们会和有理智的动物相遇;让观众参与进来,意味着大象会冲过三重栅栏冲向他们;而自由的世界里,北极熊会在圆顶篷上点火取暖,7只老虎会阻止60只老鼠,所有人会戴着动物的面具表演著名的“马克西利安的枪决”——有人不断地摔倒,有人不断地死去,有人却在不断地复活。
“人希望有一个真正存在的肥皂泡,而吹这个动作本身没有了意义。”自由意味着希望,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出现一个彩色的肥皂泡,意味着告别四边形鳄鱼的生存,这是莱尼赋予的马戏团思想。但是这样的突围却并没有带来成功,那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才是阻碍一切的理由,她的计划有人反对有人质疑,甚至战争带来的极端思想还在影响着这个世界,“能够忘记过去的人是幸福的。”这种忘记不是否定,而是新生,但是被反驳的一句话是:“大象成熟的标志是记得它的敌人。”因为记得它的敌人,所以曼弗雷德·派克尔特被骂成是一个荒诞的人,因为记得它的敌人,所以纵火者会被关进木箱扔进大海,因为记得它的敌人,所以跳脱衣舞的女郎决不能在1917年加入共产党;也因为记得它的敌人,所以莱尼会最后被捕最后破产。
把马戏团看成是一部自由创作的小说,而其实更多的人把马戏团看成是一部守旧的历史,两次遭遇破产看起来是因为“资本家没有做有用的事,而只是做爱的事”,所以对于莱尼来说,遭受打击之后只能逃离,引用杜拉斯的那句话就是:“你在哪里不能得到爱,那么就离开那里。”离开失败的马戏团,离开没有爱和自由的世界,离开四方形鳄鱼的生存,她在电视台找到了一份工作,而这仅仅是另一个追求爱和自由的开端,她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电波的发射和接受技术,研究视觉图像的意义,白天工作,晚上编写另一部关于自由的小说。
自由的小说并非是莱尼一个作者,考提,这个生活在另一个自由世界里的人,仿佛就是她的另一部小说,他的灵魂在美好的事物间漫步,他的食物是一盘被新鲜蔬菜包围的猪耳朵,而新鲜蔬菜是空运而来的。这是一种变革的生活,“莱尼迟早会因她在世界上的变革和考提打交道。”因为自由是相通的,爱是相通的,就如那个行吟诗人所说,故事从序幕开始,会回到先前发生的故事里,而直到剧终,人们才发现,里面的人物都有着相同的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