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私人频道》影评精选

  《艾德私人频道》是一部由朗·霍华德执导,马修·麦康纳 / 珍娜·艾夫曼 / 伍迪·哈里森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艾德私人频道》精选点评:

  ●每个人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 也都有被偷窥的欲望。扩大化后的讽刺。我觉得默默无闻过自己的小日子 最好。

  ●寫實版的《楚門的世界》,關於媒體的後設佳作。

  ●没印象了

  ●嫩的麦康纳. 话说这片蛮好看的.

  ●我是来看马修和伍迪的三生三世的。

  ●10星儿都不够,太棒了。第一次见识到ron howard的功力。 matthew这小子现在怎么没这么帅。

  ●马修麦康纳当年还真是偶像派,现在瘦脱型真心看不出来

  ●哦哦哦好看!最后结局虽然lame但是大快人心~马修麦康纳好嫩啊!伍迪哈里森也是...女主有点像瑞妮齐薇格。原声里面那个有点funky的调调我总觉得是Steve Wonder的Superstition

  ●"Edtv"算是一部老片了,最近刚看,觉得编剧的主旨是好的,最终没有绕过影片落入俗套,虽然一直都徘徊在俗套边缘。影片的主角确实很可爱,很适合真人秀的主角,而且他又如此平凡有很多小缺点,就是这样的普通反而才成就了"Edtv"的特殊。

  ●【重看】。意外的好笑,帆布鞋+牛仔褲+紫色無袖汗衫+短睡褲....真的可以再邋遢和local一點,而且兄弟倆撕破臉後再見面沒有大打出手,只是鬥嘴互相擊掌而已...這才是親戚不計較嘛!我覺得朗霍華就是特地要拍一部草根性很強的cult來和高貴冷豔的《楚門的世界》作對比。

  《艾德私人频道》影评(一):Edtv

  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突然间成了明星,走在大街上会有人尖叫,还来不及好好享受当明星的感觉,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人就发生了变化,受伤的是自己爱的人和自己的家人,当想去挽回时却发现刹不了车,因为还有些人需要继续利用自己利用自己和家人的隐私。所以也玩了高层一把,好在最后大家终于找回了原先平静的生活。

  《艾德私人频道》影评(二):满足观众意淫之乐的电视节目

  故事不错,但编剧过于套路化,缺乏对人性的挖掘,结果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视肥皂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片名起的很有水准。ED是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 TV》无疑是对当今电视娱乐节目的嘲讽,影片最后那个被揭了老底的电视台台长一脸难堪尴尬的表情,恰恰呼应了做秀或者选秀节目只为满足观众意淫之乐的观点。纵观全片有点戏中戏的感觉,究竟我们看到的是电影?还是电视节目呢?

  《艾德私人频道》影评(三):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you.

  艾德的私人频道(前半小时蜜汁尴尬) 总体来说,一部还算尚可的爆米花电影 但全程突出节目吸引力的只是路人蜜汁出戏的注意力丢失,导演这一点做得太差劲了。(因为本来就没有感到节目如何有趣,特别是总统的那一段,过于荒诞) 男人不能说不行,也不能被说不行。 女人都想要被追求。 (but要分清这是喜欢还是享受) 中途沙丽和吉安被观众对比,可以说是物化女性的体现了。(男主本人都没有丝毫不适,需要别人瞎操心?) 没有隐私就没有尊严。这是全片一直要突出的主题, 从男主和雷冷战到他和沙丽吵架分开,还有其父母分居,无非都因为没有个人的空间。 生活也是,像三毛说,朋友再怎么亲密,也要保持一杯水的距离也大概是这个意思。 我们必须尊重个人的隐私并为彼此的个人空间留有余地。不想说就不去问,想倾诉便倾听。这种渡边式的默契交友是比较理想的相处方式。就比如我和徐兴卓。 全片影响最深的也是最喜欢的那就话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you. 还有比较喜欢男主对女主说 (告白片段) 听着 我想要你 沙丽 只要你 我不要其他人, 我要的是你。 和最后男主那句 我还想拿回最后的一点尊严,我选择退出。 算是引动全片的最后高潮吧。

  《艾德私人频道》影评(四):解决反转很高明 自圆其说

  最近我看了一部97年的“老”电影叫做《艾德私人频道》,讲的是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开创了一个真人秀节目,而这个idea的开创者-电视台制片人由艾伦主演,哇。真人秀栏目的主角是她万里挑一的一位普通音像店店员,由马修麦康纳主演(年轻时候的他简直性感到炸裂)。这让我想到了卡戴珊一家的真人秀,不知不觉都12年+,一家人也全靠贩卖自己的私生活而走上了发财致富的人生巅峰。虽然感觉这部电影拍摄于20年前,但题材和内容在今天看来非常超前。谁能想到20年后的今天,我们早就以各种直播平台出卖大众的虚实生活而遍地开花,泛滥成灾呢?

  像这类型一开场就不断像滚雪球一样矛盾越积越多,冲突越来越激烈,“战争”一触即发的杜撰事件类电影,最怕的就是不能自圆其说,一不小心就会变得头重脚轻,虎头蛇尾。《艾德私人电影》的结尾处理还真的是比较高明。我每次看到这种因为设定某种特定场景,人物和情节冲突的电影到结尾一触即发时都特别紧张,因为连观影者都不得不发出“天啊,如果是我,该怎么解决呢?“的感叹,都会为里面的主角捏一把汗,导演和编剧如果没有一点功力,这部电影真的就彻底败了。《艾德私人频道》的结尾反转就让我比较佩服,让整部影片一下子就能够让人信服,而成为一部还不错的中上乘爆米花之作。在这里我不想做剧透,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欣赏影片。

  《艾德私人频道》影评(五):我们一直在看着你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有镜头如影随形,不管你在吃饭,工作,睡觉,甚至上厕所都会有人通过电视观看,你成为了公众的焦点,全世界人们都在对你的生活品头论足,你失去了最基本的隐私,但你成为了明星,获得的金钱,爱情,那时你会怎样,是苦恼,喜悦还是愤怒?在电影《艾德私人频道》中,导演罗恩•霍华德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命题。

  故事的主人公艾德是一个普通人。然而有一天,NWBC广播公司真实频道的节目监督辛西娅找到了艾德,邀请他参加一个节目,专门为他开辟一个频道,24小时实况拍摄他的生活,将他的每时每刻毫无剪辑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艾德在高额演出费的诱惑下毫不犹豫的签下了合同,于是一天醒来,艾德睁开眼发现镜头正面对着自己,自己睡醒时的丑态在观众面前一览无遗,艾德私人频道正式开播。

  节目的第一天,艾德和周围的人面对镜头显出十分好奇,艾德在镜头前吃饭,展出他的收藏品,介绍他如何剪指甲,上厕所,甚至在电视机前观摩自己的屁股,这样的节目显然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引来一阵恶评,可怜的收视率更是使监督辛西娅十分难堪,但是谁也难以预料以后会发生什么,在辛西娅的再三要求下,节目得已继续播映。

  在第三天,故事发生了转折,艾德去探望他的哥哥雷,却意外的发现雷在背着女友莎莉和别的女人偷情,这景象都被跟着艾德的摄像机记录了下来,莎莉通过电视看到了一切,打电话像雷大发脾气,雷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恳求艾德替他向莎莉道歉,艾德找到莎莉,莎莉向艾德大诉苦水,说到最后两人情绪激动,互吐衷肠表达了长久以来对对方的好感,两人抱在一起接吻,这样的场景依旧被摄影机记录了下来,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了这些,突忽其来的三角恋情吊起了他们的胃口,收视率一夜间得到飙升。艾德一夜成名,无论走在哪里都受到拥簇,影迷找他签名合影,从前冷落他的人对他格外热情,他和莎莉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情侣,在镜头前看两人约会成为了观众茶余饭后的甜点。

  艾德享受到了成名的快感,在镜头前越加自然,而莎莉却因为无处不在的摄影机感到苦恼,观众也开始对莎莉感到厌倦,对莎莉打发指责,关于莎莉是否配得上的艾德的民意调查甚至上了今日美国的头条,在镜头面前莎莉失去了隐私,在舆论面前莎莉丧失了尊重,这样的处境使她濒临崩溃。她要求暂时远离艾德,艾德再三恳求莎莉留下,莎莉决定顺从艾德,选择默默忍受。但在一次约会中,艾德和莎莉逃离摄影机的跟随,躲到一辆汽车里缠绵,但追踪而来的摄影机把这一切都拍了下来,莎莉的裸体通过电视展现在所有人眼前,这样的打击最终使莎莉离开了艾德,去了另外的城市。

  与此同时,艾德的生父找到了艾德,要求艾德在电视上为他找到一份工作。原来多年前艾德的父亲喜欢上别的女人离家出走,对此艾德一直耿耿于怀,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艾德的母亲告诉他的那样,他生父告诉他是她母亲有了新的情人,将他赶出了家门。家里的丑闻在电视上曝光,成了观众的谈资,艾德一家陷入了窘境。艾德母亲为了表示歉意与前夫私会,却导致前夫心脏病突发逝世,艾德意识到一切都是由于他造成的,更加苦恼。

  电视台为了增加节目看点,派一个模特女郎去勾引艾德,艾德知道真相后十分气愤,他觉得自己成了电视台玩弄的商品。他要求退出,但却受到电视台高额违约金的威胁。电视台派人24小时跟拍艾德的亲人,艾德家的遭遇终于唤醒了观众的良知,纷纷开始声援艾德。这时莎莉又回到了艾德身边,艾德和家人开始谋划以彼之道还之彼深,威协要征集电视台高层的的丑闻在电视上公开,最终迫使节目停播。

  电影以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但它给我们的思考却并未结束,导演霍华德以一种夸张荒诞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一个真人秀节目从创意到停播的全过程,博得观众笑声的同时对当今真人秀节目进行了一次辛辣的讽刺。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人们在茶余饭后百无聊赖之时,总是对各种花边新闻小道消息抱有浓厚的兴趣,从张家长李家短的邻里琐事到明星闻到各种事件的黑幕,越是私密越是感兴趣,人们的隐私成为了一种供人谈资的展览品。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偷窥欲,而真人秀节目正是把人作为一种展品经过包装再剥离后将其隐秘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满足人们的这种欲望。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别人出丑时我们幸灾乐祸,当然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自己的隐私谁都不希望被人了解,但一旦自己的隐私被暴露在公众的眼前时自己的反应会怎样,这是我们值得反思的。让我们看看电影中人物是如何反应的。

  主人公艾德31岁仍然只是一个录影带出租店的小职员,人生一事无成,唯一的才能是跳小鸡舞,他的人生似乎是毫无前途的,他去参加这个真人秀节目,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他最初是主动出卖自己隐私的,因此换来了荣誉,金钱和爱情。他得意洋洋,但随着剧情的进展时出卖隐私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女友因为不堪别人的监视离他而去,家庭变故被曝光间接害死了他的亲生父亲,他的亲人都由于他受到伤害,当艾德意识这一切都是由他带来的,他的生活再也不能平静,他要求退出,却受到了电视台的威胁,此时他继续出卖隐私是被迫的。他变得消极,悔恨。从某种意义上艾德成了电视台的帮凶,他受到良心上的谴责,是故事中最大的受害者。

  艾德的女友莎莉最初是艾德哥哥的女友,当她在通过电视了解到雷和别的女人偷情后,心理受到打击,这是她受到的第一次伤害。当观众对莎莉厌倦后对她大加指责,对她的批评铺天盖地,直到最后裸体在镜头前曝光,失去了隐私的莎莉为了保护最后的尊严选择离开,从始至终她都是事件的受害者。

  艾德的哥哥雷因为和别的女人偷情被曝光,被迫和女友分手,同时和弟弟结仇。但是沾弟弟的光,出书成名,他通过出卖弟弟和自己的隐私多少获得了回报,但是随后媒体对他的嘲讽也使他有些苦恼。

  艾德的父母本来都有平静的生活,但艾德成名后他的生父找到他,从前的家庭丑事在媒体曝光,艾德母亲为了表达对前夫的歉意私下与其幽会,却害死了前夫。随后又受到摄像机24小时的跟踪,正常的生活无法继续。他们是连带的受害者。

  在影片中还有两个人物是不容忽视的,全真频道节目监督辛西娅和制片人怀柯。他们分别代表电视人的两类。辛西娅是节目的策划人,她发现了艾德,并不顾他人反对力挺艾德私人频道,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收视率的一路飙升使她在电视台的名声大振。在节目上半段,辛西娅为了收视率可谓不择手段,她先是支持艾德和莎莉约会,后又安排模特女郎插入勾引艾德,她对艾德行动提出暗示,她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满足观众的热情,制造焦点。但在节目的下半段,当她意识到出卖隐私给艾德一家带来的伤害时,她开始良心发现,要求节目停播,和怀柯发生争执,最后她向艾德揭发电视台高层的丑闻,帮助他战胜了电视台。从这个过程中,辛西娅的职业道德战胜了“收视率是一切”的教条,她依旧是一个合格的电视人。而电视台的制片人怀柯,在影片中则从始至终充当着反面角色。他最初反对艾德私人频道,当收视率高涨时又支持节目,为了收视率他一再要求艾德将节目时间延长,对艾德家的家庭悲剧幸灾乐祸,命人24小时跟踪拍摄艾德的家人,已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最后艾德在电视上揭发他的丑闻,他自己尝到了隐私被出卖的恶果。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隐性的第二主角,就是那些坐在电视机前的每个观众,他们无时无刻得注视在艾德的生活,是他们决定了节目的走向,故事的发展,他们目睹了艾德出卖隐私所造成的悲欢离合。从某种意义上,那些观众才是故事的主角,是观众的趣味造就了艾德私人频道的高收视率,也造就了艾德家的悲剧,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不过是为观众服务。萨特曾说过,他人即是地狱。尽管是无意的,观众給艾德和他的亲人造成了伤害。正是观众的口无遮掩使莎莉失去尊严,艾德失去了自由。观众只是为了娱乐,他们无须考虑言行的后果,电视台一心只为收视率,失去了职业道德,观众和电视台一起编制了一张网将艾德一家套牢。但观众使得行为是无恶意的,当他们意识到艾德一家受到的伤害后,从疯狂中清醒,他们开始支持艾德,对电视台的行为加以谴责。

  电影暗示的是公民隐私和大众传媒间的矛盾,这是在当今传媒极速发展所造成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什么是隐私,有人曾定义隐私是指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暴露欲,如果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我们有时甚至愿意暴露自己的隐私。数字时代日记从纸上搬到了网上,于是有了Blog,大家坦然得暴露自己欣赏他人的隐私,娱乐自己也娱乐了大家,这时传统中所谓隐私的事情已不能称之为隐私。从木子美日记到芙蓉姐姐,许许多多包装出来的绯闻,诸如此类的事情使大家乐此不彼,如果一个明星没有绯闻,那反而是奇怪,我想那是他本人也不愿接受的。隐私成为了一件商品,出卖隐私换取名誉,从前大众鲜见的事情如今通过网络传媒愈演愈烈,我们这些人只要乐意出卖隐私,都有可能像艾德一样一夜成名,但成名的后果我们不得而知,网络传媒成了大家飞黄腾达的催化剂。于是有人说,现在网络是草根时代,只要有勇气张扬个性,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

  还有一些隐私是我们不愿暴露的,那时媒体又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我想起去年议论纷纷的女大学生陈易卖身救母事件。2005年9月15日天涯社区网发了一则女大学生卖身救母的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事件的主人公陈易是西南大学的一名学生,她母亲身患重病,家庭条件无力承受高额医疗费,于是她发帖愿意“卖身”为他人工作筹集医疗费,帖子发出后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回应募集到了大量捐款,这时突然有人发帖自称是陈易同学,说陈易的实际情况并不如她描述那样,她在学校穿着时尚,花销很大,母亲也是公务员有医保,随后引起很大争论,许多网友开始谴责陈易,有网友自费到重庆调查也证明了陈易的实际家庭情况确实和她描述的有偏差。事件最后在众人的舆论下陈母不顾手术的高风险强行要求医院进行手术,手术失败逝世。在整个事件中陈易始终处于舆论焦点,有人说她诈骗,有人原谅她体谅她的孝心。一个女大学生好美爱打扮本无可非议,而陈母有病前的家庭状况也是陈易有资本挥霍的。但陈母的病确实需要很大一笔钱,陈易的做法也许只是想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她稍稍隐瞒家里的实际经济情况也只是想更能引起他人同情,但她没有想到事件会发展到这种程度。家庭情况本是公民的隐私,当陈易的隐私被摆在公民面前,舆论矛头指向了她,最后她成了一个彻底的受害者。这整个时间过程,媒体的大肆渲染加速了陈易家庭的的悲剧。

  崔永元曾批评,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媒体为了收视率可以忽略职业道德,通过出卖他人隐私换取观众的注意。收视率的重要说到底是因为它能带来经济效应。但媒体不仅仅是为了盈利,它更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有时它更是对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起到导向作用。我们想象有一天一觉醒来,发现摄影机正在注视着自己,无论自己在哪里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电视台告诉你,我们一直在注视着你,你已经无路可逃,我们都成了艾德,恐怕我们到时我们都不会像观众那样看着别人的隐私而嘻笑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