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俊华(心理咨询师) 编辑:龙方媛
图片:摄图网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01
疫情当前,前线的人奋勇抗战,小家也在人人尽责,家家防护,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这其中弥漫的害怕和焦虑的情绪也不容易忽视。
昨天,我们家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早饭桌上,儿子沉着脸说:“你俩从今天开始不要再下楼了。”
然后,和他爸一呼一应:家里没有84消毒液,没有足够的酒精消毒液(75%消毒乙醇),没有防护手套,没有足够的口罩(40来个)……
说到这里,儿子有点急了:“甚至连干的挂面条都没有,”然后话锋一转,“为什么不提前把这些准备好?”
我听出了指责,一股无名火就要被点燃:“不可能样样儿都准备得那么好,大米有的是,白面有的是,没有干面条,我给你擀湿面条,你怕什么?”
我们家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过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了。
我需要首先反思。
饭后收拾停当,我坐下来,拿出日记本,写道:“我有点生气,我觉得儿子在指责我。”
本想继续写“我觉得我最近对家里的事很上心”,但写出“指责”两个字时,经过多年专业的训练的我马上意识到:指责的背后是害怕!
是啊,这么严重的疫情,孩子没经历过,心里没底啊。
那么,除了儿子的话,我的情绪还有别的原因吗?
当然有啊:
一早醒来就是手机一阵刷屏,各种疫情相关的新闻;
实时更新的疫情攀升数字,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还有他们的家庭啊;
疫情背后更多的新闻曝光,不负责的领导,一问三不知的主任;
……
是的,我的情绪也需要沉淀。
我决定:
最近每次刷屏关注疫情之后,都要和自己待一会儿,平静下来。
这要成为最近的一条原则。
02
反省完自己后,我觉得还需要听听儿子的真实想法。
于是,走进儿子房间,我拉着他坐下来。
我真诚地道了歉,如实分享我对自己的觉察和决定,并提出希望:“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之间都不要相互指责。”
他的态度也好多了,也很认可我的这两点。
我问:“儿子,心里有恐惧,是吗?”
儿子说:“嗯,好像更多的是焦虑。”
我说:“焦虑,说来听听?”
他告诉我,他有一个女同学,他们俩都喜欢音乐、喜欢电影,他们的爸爸也都超级喜欢电影……
本以为两家很相似,昨晚聊天才发现差别大着呢:
人家托朋友从国外寄来了口罩、面罩、护目镜、防护服……一应俱全,好几天了,一家三口宅在家里不出门。
可我们家呢,这太危险了!
可以理解,比较之下,他的焦虑加重了很多。
等他说得差不多了,我问他:“你觉得我们现在怎么办才好呢?”
是啊,需要的东西网上最近要么没有,要么近几天不发货,去超市买就得外出。
担心、焦虑说出去了,平静了,办法就有了。
儿子说:“其实,如果我们仨目前还没感染上的话,只要我们不出门,病毒也拿我们没办法。”
然后,他提出:更多地开窗通风,更多地房间卫生,我俩不下楼,改成室内跑步机上走。
一家人,有人乐观,有人谨慎,需要相互尊重,这些都不是问题。
事实上,之后这两天,我俩偶有下楼,征求儿子意见,他也没有反对。
03
聊得差不多之后,我再问儿子:“现在感觉怎么样?”
儿子说好多了,但想和我谈谈另外的一种感觉“无力感”。
“说说看,什么样的无力感?”我问。
儿子说,
也许一部分源于目前的疫情,一部分源于昨晚看的电影《卢旺达饭店》,“那么多人被屠杀,却真的有人看后说‘天啊,太可怕了!’然后继续喝自己的饮料。妈妈,这样的现实难道也要接纳吗?什么样的现实我们都需要接纳吗?”
我表达了欣赏和我的解读:“特别好的问题!我的理解是,你想为改变现实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多的努力,是这样吗?”
即将上大学的年轻人,有社会责任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儿子点点头,
说这正是他感到无力的地方。他既不是医护人员,也不是记者,也不能解决疫情背后的那些问题……这些现实都能接纳,好像自己很窝囊,不是一个有进取心、责任感的人。
我以《卢旺达饭店》中的保罗为例,
他呼吁过、奔走过,寄希望于外援,有人出面干涉,但当他确认联合国维和部队撤离不管时,他承认、接纳了。
而这就是现实,哪怕很残酷。
于是,他劝导那些无助的人们:“都进饭店,我来保护你们。”后来,他一直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
所以,
接纳不等于认同,
不等于喜欢,
只是不再与外在对抗——
“为什么是这样?怎么能够这样……”
这样做只是白白消耗自己。
接纳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转向。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
我可以做些什么?就是所谓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当然,放下对外在的期待会有失落、无奈,这是作为人需要面对和承担的痛苦。
看他若有所思,
我决定打住,问他: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试想,过一段时间疫情过去了,你希望自己这一段时间是怎么度过的?”
儿子想想,说:“做好防护,好好学习。”
是的,我们都做好防护,然后,该做什么做什么。
04
经历了这次“风波”,我也总结了陪伴情绪时需要注意的几点,谨供需要的人参考:
目前疫情严重,每个人包括自己都会产生压力,出现一些情绪,很正常,需要接纳这一点。
觉察、处理和稳定自己的情绪,这是陪伴家人、别人的前提,即搞明白我怎么了。
可以找合适的人讲出来、写出来、适合的地方喊出来、通过运动释放出来,等等,还有一些自我纾解情绪的方法可以网上找,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倾听、鼓励家人讲出他的感受和情绪,问他:“你的情绪是什么?”
一般来说,他会连带讲出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这个讲的过程非常重要,让你也让他明白他怎么了。
如果把情绪比作一团乌云或一滩积水,那么顺畅地讲出来,就像乌云被风吹散,积水缓缓流走,自然就会缓解。
重点是不受阻隔,比如过程中不要有是非对错的评判、不要有指导甚至不要有建议,就是倾听,可以“嗯嗯”“哦哦”“是啊”地回应,鼓励他讲更多。
情绪缓解后,可以问:“那怎么办呢?”或者“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呢?”只要情绪缓解了,选择都会有的,方法总比困难多。
最后可以问:“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吗?”
这是在表达自己的关系和支持,也给更多的选择提供一个机会,比如有时他愿意听听你的看法,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他不需要,就不必讲,这也是一种相信和尊重。
关于作者:王俊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那一刻,我看见了自己》作者。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维护。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01.“硬核男神”钟南山,其人其家
02.门外是疫情,家里有温暖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亲密关系|沟通|婆媳
自我成长|安全感|渣男|前任
心理测试|出轨|男人说|离婚
亲子|家暴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投稿
转载及商
扫码听课,共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