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银爪》观后感100字

  《魔鬼银爪》是一部由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费德里科·路皮 / 朗·普尔曼 / 克劳迪奥·布鲁克主演的一部悬疑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鬼银爪》精选点评:

  ●还是比较有意思

  ●看,基本上没啥,和现在的片子也没有可比性,主要指特效,道具什么的!但当时来讲应该是挺不错的了,故事情节说不上引人入胜,却也津津有味!小女孩长得太可爱了,还居然懂得牺牲自己,原以为是个哑女,最后迸出两个字“爷爷”!嗯有意思!

  ●小女孩很惊艳

  ●豆友介绍看的,寓意很好,亲情战胜了贪婪

  ●处女作就展现了陀螺后来所有片子的特点 暗黑童话 可是无论表层是多么黑暗恐怖 血腥暴力 内核永远是一个简单关于爱或是纯真的故事 有趣的是男主的名字英文发音是耶稣 所以也可以看成一个宗教故事

  ●50非一般的难看。虽然是处女作,但能看出来,这个导演对电影的某些追求实在太乏味。当初看他的《Mimic》时,还觉得这位导演挺有水平的。不过《Mimic》是Miramax主导的,当初温斯坦就非常不满意导演,还是昆汀挺他才能接着完成了影片。基于这样的处女作,实在看不出导演会有什么大成

  ●西班牙语恐怖片的特点就是足够的人文关怀

  ●为啥叫魔鬼银爪呢?明明是金爪啊喂!这样叫金角大王会不高兴的啊喂!好喜欢入殓师哦,有种淡淡的弯的味道= =小萝莉真是又美又萌又乖巧啊啊啊啊啊~

  ●直执着于对神话,魔幻与现实之间的交织。永生之梦、吞噬人的欲望、爱。

  ●陀螺就是那个小女孩。悲伤的我想哭。

  《魔鬼银爪》观后感(一):哪里有那么多的隐喻呢?请回归对恐怖片的传统理解

  雅各布斯的《猴爪》,一个可以实现愿望的猴爪,围绕猴爪讲的是因为人的贪婪引发所谓命运的不可抗争。说所谓是因为这也是人自己一手促成的。

  魔鬼银爪是另一个故事,老人无意中触碰了一个装置,越发无法控制自己,虽然他会长生但身体心智会完全变化。陀螺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在意志左右摇摆挣扎抗争的时候,面前出现的是爱着的面孔,在小孙女的一声“grandfather”中爷爷自愈了,他意识到了什么做出了选择,砸碎了cronos后坦然面对死亡。没有cronos老人生命迅速流失,但比起拥有过和想得到cronos却遭遇必死命运的那些人,老人是得救和重生了(虽然道理不新鲜也确实是这样)。

  《魔鬼银爪》观后感(二):吉尔莫处女作仅是小试牛刀

  用神秘学的背景包装一个亲情故事,是这部姑且可以称作恐怖类型的电影的本来面目。我不得不承认对于这部电影的期待,主要凝聚在了电影的前半部分。墨西哥小胖吉尔莫对于神秘文化的创意和想法,是我在这部电影中所看到的出彩之处。对于魔鬼银爪的运作机制是一个奇异的昆虫(电影并未具体描述是什么东西?),将血液过滤成拥有永生能力的胶质,并且让使用者本身体制发生本质性改变(吸血鬼)的功能。我是非常赞的!太有想象力了。

  这个神秘的装置,被放置在大天使雕像之中,是否也有着某种象征或隐喻?我不得而知。吸血鬼雪白的面庞这种具有德国表现主义的造型是否是某种风格的延续?我不得而知。那位炼金术士所写装置说明书中到底警告了什么?我也不得而知。然而,这些本来很有想象力的部分,却被一个蹩脚的故事所牵引。这个故事几乎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但你又不得承认这个故事对于吸血鬼电影而言是有新意的,另类的,与众不同的。然后这个与众不同仅仅停留在了设定这种肤浅的层面。故事本身的魅力却并不大。这一点是硬伤。

  《魔鬼银爪》作为导演吉尔莫的处女作,只能仅仅算个及格的水平,想象力和创意是他的长处,然后这个故事,还得再三斟酌...另外,画面风格如复古油画风,略喜欢。

  《魔鬼银爪》观后感(三):深刻的题材

  看到后面才知道为什么CC会收这部影片。魔鬼银爪像是一个魔戒一样的存在,很多人想拥有它,用过它的人会依赖它,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发现这种依赖是一种诅咒,当生命被无限延长所得到的只有痛苦。

  吸血鬼题材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一是无涯的生命到底是怎样的,二是面对本性中的饥渴到底会做出一个怎样的抉择。这部片子的闪光就在于小女孩的设定,这个挚爱的存在让耶稣终结了欲望的循环,并且一步步帮助这个被引诱的善人战胜了邪恶。

  凡人真的是很容易被永生这样的词汇所引诱啊,有两个神像的隐喻。一是那个老神像的眼睛里爬出了很多只虫子,当神看到凡人会为了这样一个所谓的神器做出愚蠢的事,站在上帝的角度他空洞的眼神里虫子会像泪水一般涌出。二是老头房间里一个个被塑料包住的神像,这个走火入魔一心想要永生的人就像被塑料包住了灵魂模糊了真正的人性。

  这是一部处女作,镜头和故事肯定是不到位的。但是从用光和色调的方面来看德托罗已经显露出日后《潘神的迷宫》的特色了。我觉得现在很多有想法的人都面临这样一个困境——总有一些不错的点子还有略深刻的创意,但是怎么用一个具体完整的故事表达出来就是严重的问题了。这部电影有想法,也算是完整,但是细节做的还是不到位。站在评论的角度上很容易看到这些问题并且轻描淡写的说出来,但是站在创作的角度上就会困难很多。

  哎忍不住再感叹下CC的封面真的是很好看……

  《魔鬼银爪》观后感(四):魔鬼银爪为什么是Cronos?

  在影片开始的背景介绍中,我们得知所谓的魔鬼银爪是16世纪的一个炼金术士所发明的能获得永生的魔法机械装置。但究竟为什么魔鬼银爪在原文中被称之为Cronos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Cronos指的是什么。

  Cronos事实上指的是克洛诺斯,他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二代天神,同时也是宙斯的父亲。不过注意,这里的克洛诺斯并不是罗马神话中的农神萨图尔努斯(Saturnus),从3世纪开始,两个神经常被弄混。

  克洛诺斯的父亲是尤拉诺斯,他是大地之母盖亚的儿子兼丈夫(比起希腊神话,天涯狗血直播贴弱爆了),在当上天神以后克洛诺斯变得骄傲、暴躁起来,对自己的母亲兼妻子甚至不敬,这导致了盖亚的不满,盖亚决定杀死他另立天神。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和共枕夫君,她下不了手,只好找来自己的小儿子克洛诺斯来替她下此毒手。

  尤拉诺斯被盖亚灌醉后,等待已久的克洛诺斯便提着镰刀将昏睡中的父亲的头颅割了下来,然后再将其肢解(有一股中国大案要案纪实的即视感……),但阴的来了,尤拉诺斯的头颅张开了眼,对克洛诺斯一阵痛骂,并预言他以后也会被自己的儿子谋反。

  当上天神的克洛诺斯对此预言忧心忡忡,为了以除后患,于是他便吃掉了自己的六个孩子:哈迪斯、宙斯、得墨忒耳、波塞冬、赫拉、赫斯提亚。这一则神话故事被鲁本斯画成了名画“克洛诺斯吞噬其子之一,波塞冬”(Cronus devouring one of his children, Poseidon.),戈雅也以农神为名画了同样情节的“农神吞噬其子”(Saturno devorando a un hijo),而在一次采访中,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明确表示,此片的来源正是“农神吞噬其子”这幅画:

  记者:I love that Saturn Devouring His Son was painted on the wall in his dining room. The juxtaposition is just ridiculous, and kind of brilliant.

  托罗:Yeah! That was the base for Cronos! Because Cronos is Saturn, of course.

  大家可以google一下两幅名画。

  然而,宙斯并没有被克洛诺斯吃掉,而是被他的母亲瑞亚非所救。在经历了一番卧薪尝胆暗度陈仓后,宙斯成为了克洛诺斯的酒童,他通过在酒里下药的方式让克洛诺斯呕吐,五个兄妹就得救了,克洛诺斯被赶到山下,果真应验了那个预言。

  结局真的那么简单吗?不,因为在这个时候新的预言诞生了:宙斯以后将会被另一个更强大的亲生骨肉所赶下奥林匹斯山……

  这个希腊神话故事非常像一个重复上演的循环式故事,永不停歇。在《魔鬼银爪》这部电影里,我们也发现了吉尔莫·德尔·托罗在有意为之强调的“循环”。

  首先,男主角耶稣将魔鬼银爪不断刺进身体以求年轻活力是一种循环;其次,孙女欧若拉把魔鬼银爪藏起来耶稣跟她说你和你爸爸当年小时候把我的烟藏起来是一样的(注意:这里耶稣的儿子已经死去的事实和克洛诺斯神话中的故事是吻合的),也是循环;再次,耶稣和妻子在新年舞会上听到熟悉的爱情歌曲重温情怀也是循环;然后,地狱男爵(人家叫Ron Perlman啦!)的舅舅瓜迪亚的手杖先后两次打到他也是循环;最后。耶稣的死去、复生再死去还是毅种循环……

  直到影片的末尾,耶稣看到欧若拉手上的鲜血,他忍不住想要去吃掉她,这样他就可以恢复年轻甚至得到永生,这里的桥段事实上就是克洛诺斯吃掉自己亲生骨肉的变体,两人都是为了某种利益、私欲的渴求而变得极端,甚至失去自己。

  导演为了加深两者的重叠,甚至还埋藏了一个很深的设计。耶稣的孙女叫做欧若拉Aurora,而这个名字事实上就是克洛诺斯的六个孩子名字单字母的重新排列组合:

  哈迪斯——h[A]des

  宙斯——ze[U]s

  得墨忒耳——demete[R]

  波塞冬——poseid[O]n

  赫拉——he[R]a

  赫斯提亚——hesti[A]

  所以如果电影的译名不是这个港味浓郁的《魔鬼银爪》而是《克洛诺斯》的话,我相信大家可能会有机会察觉到电影的内部主题(我也被标题蒙蔽了,是后来查Cronos时无意间看到戈雅的画才领悟到的),不会把它当做一部单纯有些感人的恐怖片来看,毕竟本片在94年戛纳电影节上拿下了影评人周单元的梅赛德斯-奔驰奖,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我不得不佩服吉尔莫·德尔·托罗的这部处女作里有着如此深刻的隐喻和对于神话故事重新加工、改造的能力(当时他才29岁),而跟大多数顶尖的导演一样,他们大多都在重复同一个题材或主题。吉尔莫·德尔·托罗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导演,除了少数好莱坞工业体系内的商业片外,他的西班牙语作品都是通过神话、童话故事的再创作和包装对死亡(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此)这一类内在主题的探讨。在后来可以视作此作升级版的《鬼童院》中,我们可以看到更深刻和更视觉化的西班牙内战隐喻。或许我们也可以把《魔鬼银爪》、《鬼童院》和《潘神的迷宫》看做是他的成人童(神)话三部曲?

  我认为一个创作者拥有善于再创造原有故事素材,与知道如何用视觉元素、故事氛围来展现电影内在主题、思想的能力,是将其与匠人与艺术家区别开来的标准。

  所以,请让我再次为这个墨西哥的胖蜀黍欢呼吧!

  《魔鬼银爪》观后感(五):吉尔莫·德尔·托罗,非恐怖影迷的选择

  “用轻松的方式拍一部严肃的题材,要比用严肃的方式拍一部轻松的题材容易得多。”

  ——法国某不知名导演

  一般来说,如果我看了一部电影后,发现导演对电影的理念和我的完全是两个方向的话,那这个导演的其他作品就很难再激起我的兴趣了,但是,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除外。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是一个恐怖片影迷,而德尔·托罗又作为当今恐怖片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导演的时候,你想忽略他就和一个中国大学生想不学毛邓论一样难。而影迷幸运的是,德尔·托罗的东西至少还是比后两者有趣。

  我看过他四部作品中,除了《地狱男爵》是漫画改编的动作类影片之外,其他三部都还是具有一贯德尔·托罗特质的恐怖奇幻类影片。尤其是题材背景人物内容都极其类似的《鬼童院》和《潘神的迷宫》,这也难怪,因为这两个故事都是从《蜂巢的精灵》这部70年代电影中抠出来的,简略地来说,就是通过鬼魂的联系,以儿童的视角来反映西班牙的内战史。当然《鬼》和《潘》除了具有很多相同的“蜂巢”元素之外,他们还同时具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德尔·托罗特质,那就是——以希区柯克开头,以小兵张嘎结尾。德尔·托罗每次都会设置一个十分精美充满迷幻悬念的开头,而当你要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导演不知何时突然失去了对恐怖和悬疑元素继续挖掘的兴趣,使这些元素的深度永远停留在片子前半小时以内(或者可以说前2分钟内,因为这两部电影的片头旁白时都不约而同闪过主角之后悲惨命运的关键提示性画面,产生的效果类似看预告片一样),转而开始向观众讲述一个非黑即白的正义立场和邪恶立场之间的斗争,在这两部电影中具体表现为民间平民英雄抵抗法西斯残暴专政的英勇事迹。然后邪恶的一方罪有应得,而另一方也为了正义而付出惨重代价。在结尾处,套上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精神的画面和情节,大功告成。他这样的做法让他的作品在《蜂巢》前显得幼稚可笑同时又使恐怖影迷失望的时候,赢取了更大量的主流影迷的芳心,或者说,主流影评。

  但我始终一厢情愿的相信德尔·托罗也许在早年时候是一个骨灰恐怖片粉丝,只不过之后便向主流体制妥协了,就像是蒂姆·波顿那样。于是《魔鬼银爪》刚一出碟,我还是迫不及待的看了,然后发现德尔·托罗的很多日后惯用手法在这部他的处女作中已经初具端倪。比如,在一部以中老年人为主角的电影中,加入一条由小孩的视角发展成的副线;比如,以深沉的男低音的旁白为开场,并把一切能提示的东西全部提示了。但《魔》拥有我看过的德尔·托罗电影中最出色的开头,十分协调地把evil cult用希区柯克(这次是真的希味)的方式表现出来,尤其是蟑螂从天使像中爬出来的那一幕拍得惊心动魄,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接着,片子进入了一个变蝇人加上吸血鬼的情节之中。把巫术装置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倒是一种很独创的想法。但就在你被德尔·托罗成功引导以为这原来是一部关于吸血鬼的电影的时候,德尔·托罗却及时让那句老话印证了——该来的还是会来的。不再讲巫术,不再讲吸血,而是让已经变身吸血鬼的主人公化身成代表人性善良主义的受害者,与无恶不作的,亿万身价但是拥有即将消亡的身体,企图通过自己的权力达到肉体永生这种卑劣目的美国剥削资本家进行斗争的光辉事迹。最后主人公不仅成功击败美帝国资本家,同时战胜了自己人性的弱点,像董存瑞一样牺牲了自己的肉体成全了他人的幸福。看到这一段描述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是啊,只是西班牙法西斯变成了沃伦巴菲特 ,游击队战士变成了诺斯费拉图而已。天啊,看到全世界人民在看这样的恐怖片,觉得我朝规定小学生看动画只能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已经是很仁慈的了。 饰演美帝的侄子的朗·普尔曼(后来出演地狱男爵一角色)拥有德尔·托罗电影中最有深度的反派表演了,就算是这样,也救不了这个本子的一丝一厘。当他硬生生地在结尾嵌入他躺在围着亲人的床上死去的那2秒钟画面时,我吐了,吐得比看到《潘神》中小女孩和地王爸爸妈妈大团结这一幕还厉害。

  不过我们至少可以庆幸德尔·托罗没有早出生几十年,所以还没有机会去毁掉那些恐怖片杰作。试想一下,如果魔鬼圣婴的本子拿给他拍会怎么样?陷入绝望的Rosemary最终终于醒悟,并开始和所有的邪教人物进行打斗,努力捍卫自己作为妇女的自由生育权。最终干掉一票老恶棍的Rosemary思想境界上升,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大义灭情,董存瑞上身,举起一块大石头,狠狠砸向了自己隆起的腹部。当然少不了最后加一个人道主义关怀的画面:人们自发抬起了Rosemary的尸体,扛着她向远处的自由女神像走去。。。。。。就算是这样,我也敢保证这个结尾远远比德尔·托罗的所有电影的结局强。

  我发现我刚刚写的东西有可能会产生误解,让大家认为德尔·托罗的罪行是在一部恐怖片中强行加入红色抗战故事情节。但这分明不是我要表达的,我想表达的是,德尔·托罗明明是在往红色抗战故事中强行加入恐怖元素的噱头。这个年头除了在中国,红色电影不会有任何的市场,而贴了恐怖奇幻标签的德尔·托罗电影却名利口碑三收,让人不觉怀疑这一切都是由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来操纵,从始至终。所以哪怕德尔·托罗对着镜头说自己喜欢的导演是马里奥·巴瓦和卢西奥·弗尔兹,你都不禁觉得要不就是德尔·托罗在撒谎,要不就是镜头在撒谎。所以尽管他的片名都是诸如《魔鬼银爪》,《鬼童院》和《潘神的迷宫》此类,但结果你却发现,这一切都是在装神弄鬼。 讽刺的是,当你看了德尔·托罗带你参观他那幢每个恐怖片影迷都梦寐以求的收藏馆的短片之后,你还是会觉得应该告诉自己,德尔·托罗不是急功近利,他只是太单纯,太童真了,50年都不变。

  德尔·托罗下部个人作品将是改编自H.P.Lovecraft同名小说的《疯狂的山》,我只希望这次借助Lovecraft的名义,德尔·托罗能够真正地纯粹一次。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