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是一部由卢奎西亚·马特尔执导,梅赛黛斯·莫朗 / 格拉谢拉·博尔赫斯 / 马丁·艾德赫米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沼泽》影评(一):沼泽
生活就想沼泽一样,一旦踏入,就不能自拔,只能慢慢往下陷,直到没顶的那一天,就是你的终结之日。人人都希望有人来拉自己一把,人人都期望得到帮助,可是总是极少有人得到解脱。
《沼泽》影评(二):阿根廷的《狗日子》
和奥地利的《狗日子》一样,都是发生在酷热天气的人物群像,不同的是,本片更内化,将镜头对准的是家庭内部。原本应该亲密无间的夫妻却像路人一样冷漠,妻子割伤,丈夫无动于衷,他们每天酗酒,让孩子们自生自灭;十来岁的小儿子们整天拿着真正的猎枪,在丛林中打猎;大儿子跟母亲很亲密,跟妹妹更加亲密,甚至有了乱伦的味道,而他的女朋友又是父亲的前情人,年纪上可以做他妈了;另外一个女儿老是黏着他们家的女佣人,有点同性恋的味道,尽管女佣已经有男朋友了。在我这个中国观众看来,一切都不对味,一切都乱了套。不知道阿根廷观众会怎么看这部电影。
《沼泽》影评(三):课堂笔记
人物关系梳理:
夫妻:tali/raphael
孩子:luchi,augustina,mariana
夫妻:mecha(tali的cousin)/bregorio
孩子:momi/vero(nice,洗澡)/joaquin(独眼)
jose(情人:mercedes,也是父亲bregorio的情人)
仆人:isabel(momi粘着她,男友perro,和jose打架)
电视:神迹the virgin
intimacy:camera-charater/heat,nude,
ound design:噪音,party声音,苍蝇
injury/danger:互相打闹,打架,受伤。。。
water/dirty pool:clean - dirty
ace:interior,domestic/rurual vs city/swamp,woods vs home
darkness/clarity
odies/animals (african rat dog/cow in the swamp/indians)
《沼泽》影评(四):生活
所有的人物都像陷在沼泽里的那头牛一样,企图逃脱自己的生活,但却丝毫无法动弹,这也是片名《沼泽》的含义。
全片没有一个明确的故事线,没有明确的发展,没有明确的叙述方式,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人公,所有片段式的故事看起来毫无意义,更多的是在表示真正的生活——琐碎,又似乎没有任何明确的发展方向,但事情都在缓慢地发生中。主要场景为一幢山中的别墅,但从头到尾都没有明确表现过别墅内部的空间,很有可能看完整部电影也不知道房子到底内部是什么构造,同样,对出场人物没有必要的说明与塑造,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没有仔细的介绍,很有可能看完整部电影也分不清楚谁是谁、谁与谁是什么关系,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导演的烟雾弹,作为一个观众,我们非但没有上帝视角,反而知道的可能比片中的人物还要少。一切看起来都更像是几个家庭真正的生活。
生活感是这部电影的中心。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不断发生,而意外又常常在意料之外时出现。在沼泽看到牛时,小男孩Luchi不顾拿着猎枪的同伴的叫嚷,一直站在牛的前方,随后镜头切开,只能听见两声枪响,发生了什么?他被击中了吗?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个镜头,观众可能认为Luchi负伤,然而他却好端端地出现了。就在把这一切都忘记的时候,片尾他却毫无征兆地从梯子上摔下。意外发生与否根本无迹可寻,也许这正是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影片中把这种种的事件刻画为意外,但实际上具有紧张感的气息却时时存在,最后Luchi的意外也早有许多伏笔,如他之前曾爬过一次梯子,曾屏住呼吸直到所有人都叫嚷着让他呼吸,曾提到过隔壁的狗,曾不小心膝盖受伤,曾在同邻家小女孩玩耍时提及过装死的游戏,以及前文曾提到的,站在枪口前。
除了意外,人物的多面性也是生活感的一部分。在Momi与Isabel的关系中,Momi作为主人家的女儿似乎更有地位,然而很明显Momi却更依赖Isabel,因此Momi实际身处弱势;男孩曾表示只有印第安人才会吃鱼,然而转头却在餐桌上称赞鱼肉料理好吃;但有意思的是,即使这样的多面刻画层出不穷,却缺少鲜明的性格刻画,人物立体性的塑造似乎毫无进展,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导演的用意之在。
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则是生命的轮回。出场人物可按年龄分为两组,熙熙攘攘亲密无间的年轻人,以及互不关心冷漠无言的中年人,然而孩子们却似乎慢慢在成为父母一样的人。女儿Momi曾经讽刺过自己的母亲会成天躺在床上,最后自己却也购买了一个可放于床边的小型冰箱;儿子Jose与一个中年女人同居,而这个女人正是自己父亲往年的情人;女佣Isabel借口要去同自己的姐妹生活离开了主人家,然而最后却同一个年轻男子离开,其中很有可能是因为她同自己的母亲一样会成为一个年轻妈妈。人物命运的轮回即生命的轮回,影片开头与结尾均以意外装饰也意味着生活的轮回。每一个人都希望从这种无止境的循环中逃脱,却像落入沼泽一样无法自拔。
《沼泽》影评(五):声音。
正如语言学中所说的, 如果语篇在情景语境中行使适当的功能, 它就是连贯的, 它意味着语篇与情景语境的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二者之间的流动互生性已经被构建。声音,这一马特尔电影中的灵媒,是如何进行情境的构造与联系,同时唤起观者的知觉的?
一组手持摄影,摇晃的镜头下,我们“代入”了人物,知觉初步产生,但并没有完整地“生成”,情境初步构建。
声音产生,我们的听觉被唤醒,知觉的构建更进一步
镜头快速切换到角色的脸部,一个“身体”。于是,我们“感知”了整个过程,一个完整的情境构造完成。
再来看看声音这一灵媒如何“衔接”场景
在上一个情境结束后,镜头切换到了屋内,玻璃打碎的声音先验一般地“延续”了下去,唤醒了屋内的少女。于是,情境成功地得以延续。
在上一场景的声音在这一个场景中先验般地产生重叠,但广义的“重叠”意味着无效的重复。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在这一声“啪”的玻璃碎声下,新的场景得以生成,同时完成了我们所尊崇的“流动性”的连接。
《沼泽》影评(六):经典光影‖阿根廷女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的《沼泽》:女人主宰着这片天 方汉君
1
如同沼泽是大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中有机的一部分,人生的某个阶段,也总会陷入无以自拔的沼泽。这未必是坏事,关键是如何面对。但自然界的沼泽,热带雨林的大雨,让人只能滞于屋中。睡眠成了人子唯一的祈祷。牛深陷于沼泽的泥潭之中,只能听之任之。孩子们跑进滴水又危险的森林打猎,夹杂着蒸腾的热气和瘴气。他们的好奇让死寂的沼泽有了一丝生气。
这便是位于阿根廷西北部的沼泽,每年2月份雨季就会来临。不下雨时,50多岁的梅塔和家人,都喜欢在水池边晒日光浴。但凡一阵豪雨来袭,她们就会慌不择路往家跑。这次不小心,梅塔被碎玻璃扎了胸口。一家人忙得团团转。这是阿根廷女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的《沼泽》(2000)的开篇。身处沼泽的边缘,这儿不只有清闲,挣扎却是生活的必须和出口。
2
这部电影没什么大事件,全是家长里短的琐碎,零乱而不堪。日常的庸扰,对应着无聊的口水。梅塔和表妹塔丽两家就在这儿经营一家农场。但我们看不到农场耕作的景象。有的只是两家人生活的碎片。两家都有四个孩子,只是梅塔家的孩子都大了,小女儿莫米也有15岁,已婷婷玉立,青春可人。时常的雷声轰鸣,总会让女仆伊莎担心着什么。
电视上的新闻,很是稀奇,说是有人在高高的水塔边看到了圣女。有人就跑过去,期盼一睹圣女荣光。但白人总是瞧不起印第安人,如同梅塔对于印第安女仆伊莎的不待见。莫米说过除了伊莎,我谁都不想见。她喜欢大她几岁的伊莎,但她的妈妈梅塔却想辞退伊莎。梅塔说过印第安人喜欢好吃懒做。这难道不是人类的毛病。伊莎只得忍着屈辱含泪离开了这个家。
3
远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的哥哥乔斯听到母亲意外受伤,告别了不高兴的情人回到家中。其实也不需要他照顾,只是多一个人晃荡和说话而已。表妹塔丽家那些小鬼头更热闹。比如换牙的小儿子卢西。没想到的是,好奇心的卢西,在爬上楼梯不慎摔下身亡,这是影片的结尾。如同水牛深陷沼泽,孩子的不幸也说明在这块神秘沼泽地,总会有些不幸的事发生。
阿根廷是拉美白人占比最高的国家,曾经的主人印第安人反而是少数。片中印第安人遭受歧视也就不足为奇。影片通过沉缓的美学叙事,契诃夫式的戏剧结构,使得影片有某种内在的魔幻之力。女人在片中成了绝对的主角,男人成了可有可无的影子。两个强势女人的老公都软不拉叽。女人在片中成了说一不二的主角。男女之间的疏离与冷漠,感觉多少有点儿荒诞。
4
阿根廷经济一直不景气,90年代末更甚。1982年的马岛战争让阿根廷失去颜面。经济泡沫的阴霾一直挥之不去。与其它拉美国家一样,腐败同样侵蚀着这个国家。身为女导演以女性视角,对于家庭的女性解析,精心而绵密。这与整个电影的看似无序的节奏一脉相承。沼泽是一个难以面对的生存噩梦,但她们却无法舍弃。面对不可捉摸的沼泽,这需要点儿耐心。
圣女的新闻,说明人们总期待美好的事情出现。明知不可能,也会抱以最大的梦想。女人主宰着这片天。日光浴,飘着树叶的水池,咆哮的狗群,慵懒的睡眠,一阵滂沱大雨直天而下,远处隐约的雷鸣,与两个孤僻的家庭相映照。自然与人事的不歇,构成了影片里外形同湍急流逝的光阴,也形成了这部影片独特的而难以言明的质感。
2018、1、31
请关注影评公微“呱呱电影”
《沼泽》影评(七):简单分析《沼泽》叙事文本上的四层空间架构
我们分析电影叙事的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电影形式的空间,一个是电影内容的空间。
大多对于电影空间的学术研究是从摄影、导演角度切入,而本部影片剧作结构看似松散,倒是让我想从叙事内容结构上来入手,简单地分析一下影片的文本空间架构。
就看了一遍,凭着记忆写的,因为感觉挺有意思就想拉拉结构整理下。如有不足请见谅。
电影叙事文本的空间建构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入:地理空间、人物空间、隐喻空间和观影空间。
一、地理空间
真实的地理空间:阿根廷西北部沼泽地旁
沼泽地意喻困境。
从内部环境来看:沼泽地原本的梅塔一家未能离去到玻利维亚,而儿子jose这个原本离开了此地的人,再次回来到最终也未离开。
从外部环境来看:暴雨后的阿根廷。森林里困在沼泽里的牛,最终被枪击。
牛与人之间似有互文的联系。
二、人物空间
人物与自我的情感空间
本片属于群像,并未以某个具体人物的情感发展作为表现主旨,在推动叙事发展上占比并不大,真正推动叙事似乎的是:人们不断地受伤。人物与自我的情感空间是呈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作为影片的底色。
例如母亲梅塔:总是情绪躁动,躺在床上不愿意动。而由母亲为代表的,就是影片一开头那群躺在椅子上的成年人。再加上男性延伸的即是父亲角色,面对母亲受伤有些漠不关心,以及自身怯懦的形态。
人和人的情感关系空间
一般来说,人和人的情感可以诱发冲突,引起人物的行动。
而这部影片则是通过构建这样几组人组关系的情感空间,来体现如同泥潭般关系
例如:
母亲梅塔——仆人伊萨:想要辞退仆人
女儿莫米——仆人伊萨:有女同性恋的倾向
儿子乔斯——表妹塔丽:有种乱伦的倾向
儿子乔斯——恋人mercedes——父亲bregorio:恋人曾经是父亲的恋人
白人——印第安人:对立
人和外界的情感关系空间
地理空间的建立与人物的表演提供了依据。
影片最为明显两个外界特征:沼泽、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冲突。以及两个隐含的:圣女出现的电视报道、非洲老鼠的故事。
通过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上外部环境带来的压迫感、似乎有出路的希望(实际非常大程度上是妄想),更是影片发展的一个“情节推动”,外界时间的流动即是人物的发展进程。
三、隐喻空间
镜头隐喻
首先,镜头内部:人物的运动、场面的调度、镜头的运动共同完成了镜头内部的空间建构,镜头语言对于空间的建构可以呈现人物和情节,还能够隐喻主题。
例如:
孩子们在猎杀困在沼泽里的牛时,在开枪的声音上配上的却是空镜的画面,以及两次枪声。让人莫名为小儿子的安危担忧。
影片结尾,小儿子卢西跌落。女儿却如影片开头,母亲受伤其余大人漠不关心的状态一般,走到泳池边躺着。
场景隐喻
剧作在选择故事发生的场景时,选择设计在这个场景而不是其他,必然是有背后意图的。
例如:
森林里被困在沼泽里的牛。
情景隐喻
一般来说,故事性强的影片会在故事发展的高潮,给人物的危机时刻设立一个两难的抉择时刻,由此来建立故事中的表达和隐喻。
仆人伊萨:表面说投靠亲戚,实际想跟着男生离开
儿子卢克:长出像鼠狗的牙齿,因为想窥见一直在外吠叫的狗,摔下梯子
女儿莫米:向成人方向,即总是躺着,对世事似乎漠不关心的方向发展
例如:
孩子们去捕捞鱼之后,哥哥在路边丢掉说:这是印第安人才会吃的东西。
而在餐桌上吃到鱼的时候又称赞好吃。
四、观影空间
期待式悬念
当我们所知道的信息比影片里的人物多的时候,这时候观众所产生的担忧和期待的心理机制,就是“期待式悬念”
而在影片结尾时,我们便看到了影片中若以梅塔一家为中心,他们还未发现的:仆人离开的真相、小儿子的遭遇。
而在整部影片到这里时,就产生了对小儿子的担忧,又通过对女儿行为的表现,伊萨的离开,购买便携床头冰箱,仿佛她也成了那些漠不关心生死的成人,毫无生气,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沼泽泥潭,越是挣扎越是容易死亡,而似乎只有躺着才能减缓下沉的速度。
而这样的结局并不是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下展现给观众的,它选择的恰恰就是生活的常态表现,存在于那边地区上生活异常的紧绷感,尤其是影片的声音设计:总是在家外吠叫的野狗、苍蝇声、雷声、雨声、风声的密集化等等。(尤其是声音空间位置,非常好)
特别喜欢开头,拿着玻璃杯的特写镜头,冰块和玻璃杯摇晃碰撞的声音,更是加重了这样的不安焦灼的感觉。
明明似乎是炎热的夏季,但整部影片总是潮湿阴暗,就像他们家落满枯叶的游泳池,臭而腐烂,在其中发酵又再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