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的启示

  作者刘泽见

  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中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她有一个天蛾的茧,这个茧的形状有点怪,其中一头有一条细管,连着另外一头的一个大囊。直到天蛾死去那时,考门夫人才明白天蛾茧为什么形状这样奇特。在天蛾出茧的那天,考门夫人坐在旁边仔细观察天蛾出茧。天蛾臃肿的身子在细管里努力挣扎,半天都爬不动,考门夫人忍不住用剪刀把管子剪薄了些。天蛾一下轻松了,毫不费力地爬了出来,却蠕动一会儿就死了。天蛾是没有翅膀的雍肿的大虫,它需要细管的挤压让自己变细,并压缩出分泌物。这只不幸的天蛾在考门夫人的好心的帮助下,未经细管的挤压,不能适应外界的环境,终被毁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多少孩子由于没有经历自我挣扎,自我成长,最终被家长和老师的“温柔”和“慈悲”毁掉了。

  家长溺爱毁掉孩子的例子不用多说,学校教育毁掉学生创造性的例子也不少。

  教师凭着天然的优势和职业的习惯,在教育教学中总是急着灌输给学生相关知识,总是急着用自己的问题代替学生的问题,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用自己的答案代替学生的答案。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一时不能理解,不能回答,掐掉了学生思考与寻找的过程,给出了所谓的答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没有创造力,迷信权威,甚至没有独立人格。这种教育“替代”造就的是教育的悲剧。

  一个人有多少主动性,就有多少存在和发展的可能。丧失了主动性,就失去了更多存在和发展的可能。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会等待,引导学生自己学着,自己去活着,而不是替代,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艰辛,生活的艰辛,他们才会有触动,变压力为动力去主动学习,去认真生活!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