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是一本由康辉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19-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均分》读后感(一):足够真诚
赶在二零一九年最后一天读完此书,就不让它跨年了书。
书是一些回忆加随笔式的集子。诚如作者后记所言,它给人最大的感受是真诚。比如他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小时候内心的那些不是很光明的想法,以及暗地里做的可能很多人都做过的小伎俩,其实,他也并没有外界看起来的那么“别人家的孩子”。再如,直接的揭露自己这么多年的播音失误,也许这些失误我们都没有发现。这类书,真诚应当是最宝贵的品质了。不足之处是内涵上没有白岩松的那么深刻。积淀的厚度在文字中还是很容易辨别的。
我很感慨的是像作者那么成功的人士把自己全部交付给了工作,以至于愧对父母,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均没有陪伴在身边。这种割舍人情却全力为工作的成功,我们普通人可能难以苟同。也许人与人的价值选择差别太大吧,所以幸福、成功,这些定义从来不在于外界的看到的那些,更在于对我们所拥有的东西的感知,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选择了什么,可能就会失去了什么,所以读读这样的书,读读他们的经历与心路,会促使我们思考成功的定义、幸福的定义,尤其是在我们盲目羡慕别人的时候。
《平均分》读后感(二):平均高分
平均分
主持人大赛康辉,网红康辉,新闻联播康辉,春晚的主持人康辉,这本康辉的书,可以说在他热度最高的时候,应运而生。
买这样一本书看,有跟风的成分,也有对康辉的欣赏,如果自己不感冒的人断然是不会看他的东西的,从买来到接近看完,也就是断断续续三五天的时间。
就如康辉所说,这是不像书的一本书,就是个人成长经历及感悟的一点分享。然而也如他后面说道的那样,说不定有一句话会对某个人有一点用处,那么这书也就有意义了。
我赞同这样的观点。
这样一个人,这样一本书,让我对于康辉的认识就是“好好先生”,从小品学兼优,一路稳中上升,到如今大家所认可得一位实力主持人,书中写到的就如同大家看到的康辉一样,正气,端庄,优秀。
其实看完这样一本书,谈不上有多少感悟,只是有一种想法,浮于脑海中,原来一个成功的男人不一定就是几起几落,历经了多少的艰难险阻,也可以从小一直优秀一直优秀到现在,就像康辉这样,平均分一直就在前面,原来这样也可以。
也忘了,听谁说过一句话,我们很难接触到这么优秀的人,去了解他们的真实的经历,
我们通过看这些书去了解优秀人们的经历。绝对是有好处的。
《平均分》读后感(三):松鼠主持人的自传
该你做的功课提前做也是做,拖到最后做也是做;该你做的事,随手做也是做、集中到最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气急败坏地做也是做。随时看一眼功课就不用到期末考试时挑灯夜战了,随手把东西整理好就不用为找个小东西翻箱倒柜了,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合理的话,你就很主动,很少惊慌失措,其实这オ是最省力气的办法”。这时我想,是了,康辉身上最优秀的地方之一,就在于他有好习慣,一个人所有的言行都是由习惯支配的。正是这些习惯让我们觉得他这人特别踏实、从容。 这是豆瓣里关于这本书大家摘抄最多的一段话,也算是我深深认同的一段话。
这是春节回家提前到机场大熊推荐给我的书,机场书店没有卖,但是我回家买到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对康辉路转粉,之前他给我的印象是长得像松鼠的一位央视主持人,现在他在我心中是一座小小的灯塔,他让我知道并确认了,人到中年不是一定会发福和油腻,不是一定会俗气和世俗,只要你能一直保持赤诚的心肠和优秀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处境,都会一直优雅从容淡定。
这本书从他小的时候一直记录到现在的他,小时候他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父母经常被问到,怎么教育孩子的,他爸妈也是谦虚的摆摆手说没有没有。他也是一个谦虚的孩子,但是从小到大一直有着很好的习惯,对自己热爱的事情都是一直投入并且勤奋地在努力。
书中还有很多他对当时经历的国家大事的感受记录,还有采访稿,还有他自己的心情随笔。整体感受就是这是一个认真,努力,真诚的人。热爱生活的人不会被生活辜负。以后会我会对自传类的书更加地感兴趣,看看别人眼里的他和他自己眼中的自己有何区别。
看书的花费是个要考虑的事情,京东买完书之后发现当当更便宜,那直接去书店看书会更便宜。以后得多去书店吸收营养,嗯!
《平均分》读后感(四):《平均分》—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努力与辛苦
知道《平均分》这本书起源于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央视主持人大赛,节目中被康辉的理性、胸怀以及情怀所感染,惊讶于这样一位有才华的人,虽然早已熟知,但真正了解到其内心的想法,却是在当下。 另外一点不得不否认的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喜欢读自传类似的书籍。我同样也是如此。越来越喜欢了解不同的人生,反而对剧情类的小说少了一点关注。 每当遇到一位有才华并让我钦佩的人,我便会收集一下,其有没有出新书。于是便知道了《平均分》这本书。书的首页儿有康辉的亲笔签名,写着:努力,不把平凡的人生活成平庸的人生。看完之后,我脑子里想到了另外一句话,我觉得更赞同:努力过好平庸的人生。 虽然书只读了一半,但作者的叙事性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在其语句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基本上是娓娓道来,向潺潺流水来叙述自己从小到大的光阴。平静而令人感动。当然对新闻联播背后中的故事,有了更直接的了解,每位成功人士光鲜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努力与辛苦。
康辉虽然从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他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主要在于自身有一个特点,就是小时候喜欢看电影,好奇心比较强,由于家庭的原因又给予了他足够去探索世界的机会。另外,在同事同学眼中的康辉,又看到了其自身另外一个优点,在上学期间努力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课堂笔记,为了满足自己贪玩求知欲,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功课给学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学习的效率。
这种难能可贵的好习惯对自己今后从事工作,取得优秀的表现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提高效率也一直是成功人士的好习惯,于我而言,效率这回事儿就是我的短板了。上学的时候就喜欢,拖拖拉拉,以至于工作的时候写材料,也需要做很长的铺垫准备工作,比如喝杯咖啡,沏杯茶,上会儿网。这样的习惯,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工作质量。
读到现在,这是这本书对我的最大感悟,我相信继续读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惊喜。
对了,由于这本儿书读起来相比较法律上的枯燥知识,更适合在路上的时候阅读,由于对其喜爱过深,地铁上以及走在路上拿着这本书,都不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或害羞。
《平均分》读后感(五):《平均分》摘录
当然,如果十八岁、我放弃了最初的选择,也许今天会另有一番天地:谁知道呢?人生本来不就该充满各种可能吗?整个中学阶段,甚至上了大学,我都比较自闭,不太喜欢和别人做深入的交流,更多的时候,看了一本书, 会琢磨着众多没有答案的问题,想着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渴望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想象着和现实生活毫无关系的场.....男生的青春期各有各样的表现,我的表现就是皱着眉头想事儿。评:想想那时的我不也是这样么,印像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就突然不爱和外界交流了,尤其是初中那会儿。
直播北京残奥会的过程中,我引用过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的几句话:“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我相信,这不是妥协的无奈,而是满怀悲悯的达观。残疾让我们更真切地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与此同时,残疾人也让我们更真切地知道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每一个存在都有理由,每一个生命都是造物者的光荣。我很想再陪她好好说一会几话,这些年即便回家,能静静地坐下来陪妈妈聊聊天的时间,照样少之又少。再加上我真的遗传了她一半的急脾气,在亲人面前,放松的同时也不免多了放肆。常常两句话没过,我还是会忍不住和妈妈戗起来。大多数时候,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就只做一个听众,听她越来越重复又重复的那些话,也难免一耳进一耳出。评:每个人的生活如此不同,每个人的生活又如此相似
随着年纪渐长,我越来越惊叹于生命基因的强大,在我身上,父亲母亲的特质都越发凸显出来,爸爸的寡言隐忍和妈妈的冲动急躁,如此矛盾又统一地成为我的个性特征。而从他们身上,我亦承接着正直、善良、自尊,不轻易麻烦别人,满怀赤诚却又与他人始终保持着适度距离。而在一些外在特征上,每当我大步流星被旁人一路追赶并抱怨走得太快时,我会蓦地想起小时候,在院门口翘首盼着妈妈下班回家,远远地,会在街道拐角看到妈妈转过来,仿佛瞬间就出现在我面前,那同样大步流星的身影;每当我对着一杯热水或一碗热汤那升腾起的水汽时不由自主发出短促的吸气声,每当我专注和用力时舌尖总下意识地舔上上唇,我眼前都会蓦然闪现妈妈几乎一模一样的神情和姿态…所以,我想,妈妈终究还是没有走,因为她终究在我和姐姐身上、身边都留下了永远的印记。评:感同身受,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也是更好了解自己的一种手段。
回忆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主动的心理活动,人会有意识地把经历过的美好整理、强化,获得心理的满足。所以,爱不爱回忆过去,恐怕不在于年龄,而在于经历过且能拥有的美好有多少。如果非要和年龄拉扯上点关系,那大概是年龄渐长,会越发懂得流光飞舞,能真正握住的终究不多,于是总想把那些存着的美好拿出来检验、再检验。评:美好总是如此短暂、令人难忘,美好也总是在经历后才开始发觉。电影是人类创造的一个梦。 灯熄了,一道光投射在很幕上,又-个梦开始:灯一亮, 就是梦圆时分。可是,怎么梦中的那-道光还是那样清晰、经久不息、如此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