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是一本由[加]斯图尔特·尚卡尔(Stuart Shanker) / 特雷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18-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读后感(一):一个孩子不听话,有可能是压力造成的
去年我准备考初级会计职称,作为一个一岁多孩子的妈妈看起来有点难,白天上班晚上带娃有限的学习时间就是孩子晚上睡觉后我熬夜学一会。而我的娃那段时间是一个睡渣,也许是白天睡多了,总之晚上睡觉前那段时间非常难熬,越来越兴奋。而我每天还给自己定了学习任务,所以一到晚上九点半我就开始焦虑,因为我的焦虑也许感染了孩子她更加兴奋不睡而且不在卧室里待着,一直嚷嚷着要出去还要抱着。这时候我就越发的着急就开始吼她,想让她睡觉,最后很肯定她开始哭闹不肯睡觉。 自从我读了《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这本书明白了我的孩子在那段时间每天很晚不睡觉是感受到了我的过度唤醒给她带来了压力。也渐渐的理解了身边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当一个人处于高度紧张压力的状态下,就会不断的想要通过一些行为去释放这些压力,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疏导这些被释放的压力有可能会产生让长辈生气愤怒的不良行为。 当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大部分家长第一时间会做的就是通过控制孩子的行为来达到孩子终止不良行为的目的。控制对于压力相当于堵,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暂时的,而疏通才是治本的手段。所以控制也很重要,但是自我调节才能解决压力的根本,自我调节是一种有力量的工具,可以取得积极且持久的功效。当孩子面对压力的时候,自我调节会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哲学和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曾经在早期儿童发展理事会任职,所以对于儿童的压力自我调节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所以在本书中作者通过真实的案例和专业的科学理论向读者阐述了儿童自我调节的概念、方法及作用。 这本书一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对于儿童阶段来说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生存和学习,所以自我调节是生存和学习的压力。第二部分通过真实案例和专业的科学解释阐述儿童自我调节的五大领域。第三部分是详细的阐述了压力下的青少年、诱惑和父母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这本书通俗易懂,适合大众父母阅读。我在读完这本书对于孩子经常有的不良行为的认识更加科学与理性。通过这本书对于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释放压力处理压力,让孩子养成一个更好的性格与品质。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读后感(二):帮助孩子找回自我,学会真正的自控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感觉学习变得力不从心。懒惰的孩子、顽皮的孩子、迟钝的孩子,可能都是压力过大的孩子!在我们没有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分析,常常会被大人给误解,认为他们是坏孩子。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每个孩子面对父母、学校的压力,承受力是不同的,表现出的态度也是多样的。努力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做的真正的“自控”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大人最想解决的棘手问题。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来自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的著作,为父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养工具——“自我调节”。本书分为三大部分:自我调节:生存和学习的基础,五大领域:生物、情绪、认知、社会、共情和亲社会,在压力之下的青少年、诱惑与父母。他用数十年的研究来告诉我们孩子教育方面全新的理念,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做到真正的自控。
意识到自己何时压力过大,并知道如何打破这个讨厌的循环,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自我调节;换言之,更好地管理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自我调节的真正力量在于认识和理解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唤醒状态,以及如何释放我们的紧张情绪。如果不是我们终于有足够的实力战胜我们内部的恶魔,而是紧张的强度减轻,继而自然消失。想要减轻压力,我们必须找到压力的源头,积极主动去面对压力,不要畏惧,相信自己可以慢慢释放压力。同时放松心情,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很多,压力自然而然就会慢慢退去。
想要轻松调节孩子的压力,父母必须积极配合,成为最好的陪伴者。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遭遇各种压力,相信化解压力的办法是相通的。很多时候,遇到事情我们过度紧张,压力得不到缓解,日积月累也就很难化解。想要改变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遇事冷静,学会反思,从而找到问题的源头。寻找合适的压力方式,让自己放松心情,压力自然会变小。我觉得大人和孩子是一样的,只要方法对了,自我调节也会变得容易些。
读了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的对教育的理念,发现面对孩子的种种压力,其实有好的方法。只要你用对了,我们的孩子也能学会缓解压力,慢慢好起来。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让我们棘手的孩子教育问题,自然而然会得到良方。正确对待孩子,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并且发挥最大潜能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可以做的很好。加油!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读后感(三):怎样帮助孩子应对压力
这本书从心理学、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坏孩子”产生问题的心理学因素,并从家长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是非常实用的。
每个人从出生离开母体开始,就需要接受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有对自身成长发展的困扰,有对情绪的调控,有应对父母兄弟姐妹及社会的社交压力,有对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我们每个人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中都避无可避。所以,掌握自我调节的能力十分重要。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在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帮助下,习得自我调节压力的能力和养成自我调节的习惯,才能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在婴儿到青少年时期,如果监护人能敏锐地辨识出孩子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无法应对,并帮助孩子掌握自我调节的能力,孩子就能健康顺利地成长;反之,如果监护人将孩子在压力过大时的表现理解成是“不良孩子”的问题,也没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压力过大时学会自我调节,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生理问题,甚至危害自身和他人。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中,胎儿通过脐带获得营养得以成长;婴儿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依靠成年人的照顾;心智健全的人需要通过与人交流来获得情感能量,也正因为这样,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即人在社会交往中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和社会所需要,有存在的价值。在婴幼儿阶段,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对婴儿的态度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婴儿自我调节能力的习得。婴儿需要感觉到自己的各种需求是能及时得到满足的、是受欢迎的,这样才不会压力过大。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也是如此,按照脑间联结理论,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会相互影响的,情绪是会传递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人与人之间一旦吵起来,总是越吵越凶,各种伤感情戳痛处的话不经大脑喷涌而出,伤了感情,甚至不可挽回。这就是脑间联结的负面例子。所以,一旦孩子出现了压力过大的表现,父母察觉出孩子的负面情绪,一定不能在孩子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怼回去”,而要冷静下来,分析思考孩子行为出现的原因,待孩子平静下来的时候,再沟通解决。
在识别孩子压力过大的表现中,难度最大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主要压力来源不同,对于压力过大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作者在书中就用自己的两个孩子举例,同样的外部刺激对于两个孩子的影响各有不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压力来源的事物,对于另一个孩子,可能是能让他释放紧张情绪的源泉。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通过细心观察、不断试错、耐心沟通,才能发现孩子压力过大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压力来源,并找出适合的解决办法。
作者在书中将压力来源分为五大领域:生物域、情绪域、认知域、社会域、共情和亲社会域。一般来说,这五大领域会相互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产生压力叠加的效果,每一方面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婴幼儿时期,父母需要识别出孩子的压力来源,并移除压力,让孩子健康成长;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父母则需要帮助孩子识别出自身存在的压力过大的情绪,找出产生压力的事物,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自我调节的能力。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读后感(四):你为什么对孩子发脾气?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作者是美国斯图特尔.尚卡尔博士,是约克大学哲学和心理学研究教授,自我调节中心科学主管。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家长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什么是孩子的“不良”行为?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大家都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这样说:我叫你吃饭为什么不赶快来?为什么让你洗澡就这么难你怎么能这么对妈妈说话?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是总用这样带着抱怨的语气,而是真正去关心问题的本身原因,或许事情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家的夏夏小朋友每次洗澡都很抗拒,有段时间也很苦恼,后来和他深聊过,发现他是讨厌洗头才连并讨厌洗澡(一般洗澡前我们会给他洗头),我们给他洗头的时候都是躺在大人腿上,半悬着给他洗头,所以他讨厌这样的半悬着洗头的感觉,大概是觉得酸和累吧!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和他商量。洗头 前先沾湿头发,干洗,冲水的时候只要倒计时15秒就OK了,这么短时间忍忍就过去了。他似乎听明白了也同意了我的做法!现在给他洗澡再也不是难事! 无论针对何事?每个孩子表现的抗拒不安,核心问题就是他的行为很明显地表明了他压力过大。父母如果一直警告他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可是,父母越控制,孩子越反抗,而父母越无奈。久而久之,就会对着孩子发脾气了! 如何重新定义孩子的“不良” 行为? 当你意识到是太多的压力造成孩子行为不正常的时候,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在自我调节的体系中,这种现象就是重新定义孩子的行为。一旦你的观念改变了,可以区分不良行为和压力行为,你就会发现在孩子淘气、不听话的时候,你可以暂时停下来反思,而不是立即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这时候,你就不再生气,而是变得好奇,一心想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就在前不久,某天傍晚夏夏奶奶还在烧菜,夏夏说饿了先吃饭,我就给他盛了饭,他闹脾气哭着说要奶奶盛饭,一定要她盛,我一听怒火就来了,也对着他发脾气,大声吼着:“奶奶在烧菜,腾不出空,妈妈给你盛饭怎么了?怎么了?”他依旧不依不饶,大哭大闹,我也觉得生气委屈,就和他杠上了,战火持续了十几分钟,最后还是他爸爸回来收场。当天晚上我就在反思,到底是怎么回事?让他闹成这样?后来我总结了两点,一是平时我都上班,奶奶陪他的时间多,对奶奶多依赖些也无可厚非。二是自尊心作祟,谁说只有大人好面子?小孩子的自尊心其实从小也就显现了,他最开始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后面要跟我一争输赢到底,其实还是在维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当时我还没有看到这本书,不过庆幸的是,每每出现问题,我都会去寻根究底找原因,尽量当一个讲道理的妈妈,后面如果再有类似的情况,我一定会让夏夏赢,毕竟他的自尊心才刚刚建立,不能让他在妈妈面前秒秒钟分崩离析。 感恩每本育儿书带给我心理和精神上的共鸣,也让我在当家长的路上越来越睿智明理!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读后感(五):从来都没有绝对的问题孩子,只有不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家长
我高考的那年,有一次不记得为什么突然跟爸爸发了火说了不该说的话,当时妈妈很生气对我劈头盖脸的猛凶一顿,而爸爸只说了一句:“你最近肝火有点大,我去给你煮点绿豆汤吧”。妈妈的凶巴巴的脸,和爸爸的那句温暖的话,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和爸爸的感情会那么那么好,而我再也没有对爸爸说过不敬的话,好像就是有种生不起气来的感觉。在那以后,哪怕心里有了不悦,只要想到那个场景,想到爸爸对我说的那句话,心就暖了,话就软了。这想想有点奇妙。不过最近看完一本书《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我一下子想通了。爸爸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无私的毫无要求的包容和爱,爸爸也是懂得爱的好爸爸,他摸到了我情绪的命门,我被一下子疗愈了。 在《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这本书里,作者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介绍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告诉我们:面对“不对劲儿”和“有问题”的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认知,而不要简单归结于坏脾气,差劲品格,乃至于因此就给他们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更多的时候,他们和我们都只是不自知自己压力过大,只要用对一些方法找到压力源,我们都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管理好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难搞”的气质类型从胎儿期就已经存在了,当一个婴儿没有给到好的有充足爱和保持的养育照料时,仅仅用哭闹表达也不足以引起重视或者被理解时,压力的负荷已经在体内累积了。通常来说,压力源有五大领域:生物域、情绪域、认知域、认知域、社会域以及亲社会域,分别代表不同类别的潜在压力来源。当孩子表现出能量耗尽或者高度紧张状态时,行为上就会出现易怒、注意力缺乏。退缩、狂躁、侵犯他人等问题,而作为父母来说,好的父母首先是好的观察者,体察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识别他此时的压力会来自哪一个压力领域。一旦你帮孩子识别出压力源,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怒吼或者对着孩子吼回去,只能让孩子的压力负荷继续升高,一旦系统平衡被打破,孩子就会出现两种极端可能,要么自我封闭,要么自我放弃乃至反社会行为出现。帮助孩子排解压力除了自己用平和平静地态度帮孩子找回自己的平静,在孩子出现高紧张状态时轻柔地搂住孩子,抚摸后背,帮孩子平复。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会耐心。书里面讲述了一些正念的练习方法。不管对于大人还是孩子来说,情绪的成长只能由本人自己去体验,融合了心理和生理的发自内心的体验,也会触发大量的神经化学物质,塑造着我们的情绪体验和行为。 如何用“积极倾向”取代“消极倾向”,不仅仅要求家长懂得压力和情绪联结的这回事,还要学会帮孩子厘清情绪平复情绪的调节方法。当然,首先家长要先学会自己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作为人际关系里的最弱端的儿童来说,大人的负面情绪最终都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不得不在背负着自身的压力源之余,还要吸收、被迫接受大人传导过去的情绪垃圾。所以,成人自己用自我调节的方法首先调节好自己心态情绪以及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养育者,我们需要牢记身体和情绪的联结关系。当孩子面对一个压倒性的情绪时,他们会出现高度唤醒状态。首先要做到减轻孩子的紧张感,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提到一个“3R策略”,即识别压力、减少压力、恢复能量三步骤。此外,垃圾食品,睡眠缺失也是容易产生压力的原因所在。照顾好孩子的衣食起居,温柔地讲话,拥抱抚摸亲密感传递,还有信任和鼓励,都可以有效地消除压力,调节情绪,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打败情绪小怪兽,成为真实的平和的自己。 从来都没有绝对的问题孩子,只有不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家长。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读后感(六):在焦虑的教育现状下,如何帮孩子减压
印度国宝级演员导演阿米尔汗,导演的两部电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在中国引起观影热潮,让我们得以一窥印度社会女性生存状况的一角。阿米尔的电影在积极探索当前印度现状,除了女性生存,还有教育。印度的教育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与当前中国的现状类似:课堂填鸭式教学,兴趣爱好都是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为了出成绩,考上好大学,家长都不自主进入焦虑状态,并将这种状态传导给孩子。 在10年前,阿米尔汗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就是关于教育的。 在这部电影中讲述了一个10岁的印度小男孩伊夏,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严厉的父亲忙于工作挣钱养家,慈爱的母亲负责照顾一家的生活,聪明的哥哥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代表,成绩好性格好,体育好…… 伊夏的家庭让他衣食无忧,母亲和兄长的关爱让他成长于爱的环境中。 但是伊夏表现出的是一个十足不良少年:讨厌学习,逃课,跟同学打架,让哥哥仿冒父母签名欺骗老师…… 强势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对伊夏的教育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严苛的寄宿学校。小小的伊夏感觉被父母和整个世界都抛弃了,在寄宿学校中落落寡欢,封闭自我。 阿米尔汗饰演的美术老师尼克以小丑的方式出场,所有的孩子在看到小丑的表演时非常兴奋激动,唯有伊夏毫无兴趣。尼克很奇怪,他去寻找伊夏孤独落寞背后的原因。因为认知障碍,简单的单词拼写和数学计算,对伊夏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父母、老师都没有意识到伊夏本身的认知问题导致了他学习上的问题。为了逃避现实的压力,伊夏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而这一点也是被家长和老师诟病的地方。伊夏被父母和老师当做坏孩子。 尼克找出伊夏所有行为背后的原因后,开始帮助伊夏克服阅读障碍,让伊夏可以像正常孩子那样学习。为重新建立伊夏的信心,张罗全校师生,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画比赛,让伊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一展才能。 因为阅读障碍这个客观的原因,让伊夏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学习,且承受巨大压力,表现得像个坏孩子。家长以为是孩子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实际是他没有自我调节能力,不会自我解压。 在我国的当前教育环境下,分数和学习成绩成了衡量孩子优秀唯一的标准。好的成绩才可以进好中学,从好的中学才能考入好的大学 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家长为了让自己家孩子不落在别人后面,拼财力,拼精力,任何风吹草动都成了焦虑的根源。学生学完这个补习班又去参加那个兴趣班,除了生理上承受各样压力,在情绪上也是不能正确疏解压力,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平静。孩子在多重压力下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情绪,会让家长深受打击,认为自己养了一个坏孩子。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将告诉家长们,我们的孩子不是坏孩子,他们只是压力大,他们身体的能量被耗尽,没有办法进行自我调节。这本书由加拿大作家斯图尔特·尚卡尔和特蕾莎·巴克尔共同完成。 本书将向家长提供方法,告诉家长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如何关注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反应,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是约克大学哲学和心理学杰出荣休研究教授,美利德中心创立者,自我调节中心科学主管。尚卡尔博士是儿童发展领域的世界领先专家。 作者反复讲到一个名次: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开始于重新定义孩子的行为,也包括我们自己的行为,这意味着要深刻理解孩子行为的意义。 自我调节是一个“五步法”: 1.认识到何时孩子压力过大 2.识别他的压力 3.减少他的压力 4.帮助他意识到何时需要自己做到这一点 5.帮助他发展自我调节策略 更多地意识到自己何时压力大,并知道如何打破这个循环,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自我调节。 有个很著名的自我控制的实验:将几个孩子放到一个封闭的房间里。每个孩子前面放上糖果,如果孩子能控制住不吃,那么实验结束后会得更多的糖果。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那些能控制自己,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在将来的发展中会更好。所以对于自我控制,包括自律等都当做一个成功人士的标配,对于孩子我们也是希望他能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不吃太多零食,不长时间玩游戏,专注力要强,可以团结同学,对家长和老师的谆谆教导要积极回应…… 在这本书里,我们首先要学到的是去区别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因为自我控制问题还是压力问题导致的。 当一个孩子暴躁不安,不能专注学习时,有可能是他的睡眠不足导致,也可能是肚子饥饿导致,也有可能是周围的环境刺激,让他不能平静下来。所以,家长,首要就是要识别什么时候孩子情绪不平静,并有恶化趋势。这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减轻压力,找到产生压力的压力源,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涉及五大领域: 1.生物域:吃、玩、睡 2.情绪域 3.认知域:冷静、警觉、学习 4.社会域 5.共情和亲社会域 作者将5大领域的自我调节分章节进行了详细举例说明。家长对五大领域的自我调节有了了解之后,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实现自我调节。 在压力之下,青少年会如何表现?父母又该何处何从呢? 作者在后面的章节中说明,青少年为什么越沉迷游戏越觉得无聊。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如果不能正确减轻自己的压力,会将压力传导给孩子,成为孩子的另一个压力源。 在焦虑流行的教育现状下,家长除了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调节,自身也需要自我调节,减轻自身的压力,确保自己不是孩子的一个压力源。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读后感(七):改变思维,熊孩子的“问题行为”自然消失
身为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同时也是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熊孩子总能花样百出地触动家长的神经,逼他们时不时上演从温和到着急再到愤怒甚至崩溃的戏码。如果再有“不良”行为,被老师评价成“问题”孩子,就更加寝食难安。有什么办法能让父母跳出“越控制越反抗越无奈”的循环?《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一书提供了全新的教养工具——“自我调节”。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的作者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是约克大学哲学和心理学研究教授,美利德中心创立者,自我调节中心科学主管,儿童发展领域的世界领先专家,曾任早期儿童发展理事会主席和人类发展理事会主席,以顾问身份为全加拿大和美国的政府机构提供相关建议。
通常当孩子出现有问题的言行时,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制止、指责或说教,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本可以不这么做,或者明知不应该却依然这么做。而事实上,孩子的不正常行为是由于压力过大而非自主选择。改变观念,意识到“不良行为”其实是“压力行为”,是帮孩子学会自我调节的第一步。
与侧重于行为管理,要求抑制冲动的自我控制不同,自我调节是识别原因并减少冲动的强度,并在必要时,拥有抵抗冲动的能量。自我控制注重自上而下的管教与顺从,家长总是想当然地试图去遏制孩子的“问题”行为,而自我调节强调“肩并肩”,通过识别和减轻压力源,让问题行为自然消失。
十岁的西西对妈妈的说教越来越不耐烦,时常大发脾气并生闷气好几个小时,最大的战斗总是发生在睡觉前,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让母女俩陷入愤怒的对峙。这天,西西告诉妈妈,她想要一件班上其他女孩都有的红色运动衫。但当妈妈去了商场,没找到西西的尺码,就买了件可爱的灰色运动衫。放学回家,看到妈妈拿过来的运动衫,西西什么都没说。几个小时后,她准备睡觉时,朝妈妈大叫:“你怎么能给我买件灰色运动衫,太难看了!我永远不会穿它。你从来不按我说的做,我讨厌你!”
这喊叫让妈妈几乎崩溃,但她没有立即做出反应,而是慢慢做些深深的腹式呼吸,也不再试图解释什么,待平静后去给西西掖了掖被子,并在女儿身边躺下,以她喜欢的方式轻轻给她揉背。很快,西西平静下来,迷迷糊糊入睡前,她喃喃道:“妈妈,我爱你。”
第二天早上,当妈妈想告诉西西,放学后会带她去其它地方看看时,发现她已经穿上了灰色运动衫。
在愤怒的孩子面前,保持冷静温和似乎颇具挑战,按照自我调节的观念,只要想着“孩子此刻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说什么,他只是在以这种方式表明,他现在心情很糟。”就能暂时抛开他说的内容,而只是听听他的说话方式,从抚慰开始,帮助他恢复平静进而找出压力的来源,采取措施减轻压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各种各样的压力,尤其是城市化生活,明亮的灯光,拥挤的环境,车流和工业噪声,“永远在线”的社会媒体和网络生活都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书的第二部分结合实际案例对压力源的五大领域,处于压力中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进行了详尽阐述。
这五大领域分别是生物域、情绪域、认知域、社会域、共情和亲社会域。不同的压力源有不同的打破压力循环策略。
比如认知域。认知压力指对内、外刺激的觉察有限,或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信息的认知感到困难。认知压力的表现为注意力问题、学习困难、自我意识缺乏等。有认知压力的孩子往往在生物域和情绪域也同样有压力。
按照自我调节的方法,对有学习困难的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通过加强练习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而是慢下来,通过简单游戏,培养他的身体觉察能力。如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蒙上眼睛,靠触摸或嗅觉识别物体或味道。游戏的关键在于帮助孩子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感觉。因为觉察能力是专注能力的开始。
每当孩子对学习任务注意力不足时,不去迫使他更加努力,而是开启“休息时刻”,让他做些可以帮他集中精神的事情,如“走一走”,“闭上你的眼睛”等。让孩子体验到平静、放松和安全,才能使大脑从“生存”模式转向“学习”模式。
书的第三部分“压力下的青少年、诱惑与父母”阐述了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焦虑、无聊、沉溺网络游戏等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青少年都处于低能量、高紧张度的状态,过度的社会、情绪和学习压力耗尽了他们的能量储备。帮助他找到能让自己放松下来,增加能量的方式,发展出适合的自我调节策略,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换个角度看待消极的情绪、思想和行为,把它们当成压力过大或自身能量已耗尽的信号,就好比汽车仪表盘上提醒发动机过热或油箱油量不足的指示灯,就不会过于焦虑和紧张,执着于“行为控制和纠正”。
上善若水,显示了平和,包容、随外界需求的改变而改变的力量和智慧,养育孩子需要的正是水的耐心与智慧。而《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一书为父母们提供了耐心和智慧永远在线的方法,帮助亲子共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读后感(八):孩子压力大难管教,只要重视这几点轻松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
接到女儿班主任得电话,告知孩子课上不够认真。
开学已经两周多一点,可可仍然没有进入状态,现在升初中关键的半年,可是她却一点都不放心上,每天晚上放学很晚回来,回来后也不吃晚餐,特别是没有做完作业就开始玩起了ipad,让我很是头疼。
彼此之间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我和可可最大的战斗发生在睡觉前,而且都是一些小事情,我整理可可的房间,她斥责我没有把她的东西放回原位,可是,我根本就没有动过,关于她房间的任何一个角落。
每当她无理取闹的时候,我就大声的说:“你再喊,我就没收你的ipad一个星期,你喊得越久,我没收得越久。”而且好几次我都照做了,孩子就会表现好一点,然后要回ipad。
事实上,我并没有真的拿走她的ipad,可可知道我没有实现诺言,所以每一次都变本加厉,让人更是头疼。
周末看完《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里面提到:遇到孩子压力行为问题时,是因为神经系统受到了威胁,进而转换到战或逃的状态了,因此在处理西西的问题,可以试着与西西一起做放松训练,到第二天再找时间和孩子说说前一天最想说的,效果会好上百倍。
亲自尝试了这个方法后,不仅仅让我和西西的关系得到了缓和,我发现书中最大的优点在于使孩子拥有不一样的心情、专注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让他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给予别人同情,培养出更高的价值和美德,这对孩子的长期幸福至关重要,而这正是所有父母乐见的,而最重要的概念在于自我调节。
当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不同唤醒状态之间的过渡,如果你处于深度睡眠时处于最低唤醒状态,遇到孩子发脾气,你就会立即转变成唤醒状态。在长期的低唤醒或高唤醒状态中,大脑也会有重大转变,彼此想关注感受就不太可能,身体和心理都很容易被触怒。那些精神恍惚,并不是因为孩子不懂事,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可能他们的身心正处在高度紧张的压力之下。
作为一名成熟的成年人,为了生活和工作,我们会自动调节到恍惚到清醒状态,从松散的状态调整到注意力集中,进行工作,但是孩子在自由调节远不能做到这点,所以需要学习自我调节。
造成我们压力源的种类很多,斯图尔特.尚卡尔提到五种基本领域,当我们认识问题所在,就可以开始专注处理孩子的周围的压力,这五种领域分别是:
第一:生物领域,如孩子营养缺失,睡眠不足或者缺少锻炼,有时候还需要手扶栏杆才可以走上楼梯,导致我对学习提不起劲,我害怕听到噪音,我静不下来,我担心自己会经不住压力。
第二、情绪领域,包括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学习过于强烈,造成的压力等,如今天下雨了,我很难过,我越来越没用了,总是做不好一件事情,我今天莫名对妈妈发火了。紧张、不安、疼痛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其他身体感觉引发的情绪,会塑造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连接情绪与身体本身才显得更加重要。
第三、认知领域,认知压力主要是是记忆、信息加工、推理等问题形成过程,常常会有的孩子因为自己的注意不能集中而愧疚,或者学习遇到困难,自我意识缺失,却没有办法更好改变,而更多的是,有认知压力的孩子,往往情绪压力也会伴随其中。
第四、社会领域,社会对孩子来说本身就充满各种挑战,不管是建立和维持友谊,孩子小组合作学习,合群和不合群等行为,从而造成压力的根本来源。
第五、亲社会域,主要包括共情、无私、重视内在标准与价值观,参与集体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等品质,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方面感到有压力的话,就可能面临不合群,甚至风不自己,集体无法融入等压力问题。
以上任何一个压力源都有可能引发另一个压力的产生,当孩子出现压力情况时,父母可以从五个方面,引导孩子应付压力过载,分别是:1、识别迹象,并重新定义行为。2、识别压力源。3、减少压力。4、反思,意识到何时自己处于压力过度的状态。5、做出反应,发现什么可以帮助你平静、放松和恢复体力。
自我调节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态,防止他们出现能量消耗过大,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引导孩子,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压力源。而后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处理好学习,处理好各种压力问题。
孩子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重视孩子的压力,总觉得孩子应该是天真烂漫的,事实上,孩子的自我调节,需要得到父母更好地帮助,才会在后面的路走得更加轻松自由。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读后感(九):没有问题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我女儿今年4岁,小便还老是尿裤子上,而同小区的一个小朋友比我们小3个月已经早早地学会了。只要有比较,就有伤害,刚开始全家人看着尿完裤子趴开腿走路还笑眯眯的孩子还只是哭笑不得。有一天,我下班回来,我妈跟我说小区的一个奶奶跟她说小孩子尿裤子只要多打几次就好了,从这以后,我妈对我女儿严厉了不少。女儿也会像我告状,奶奶打我,屁股好痛,但我也没觉得有什么。直到最近,我发现女儿尿湿了裤子还不敢跟我说,闪躲着眼神,低着头趴开腿走路,一声不吭……我这才意识到了问题,女儿对这件事情已经感到害怕。
正好我最近在看《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这本书,它讲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调节压力、管理情绪的。很多大人所认为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实际上是压力行为。本书会告诉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如何关注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反应,帮助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将改善你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就像我女儿死活不听我们话,提醒她上厕所她非常反感,对于尿裤子又感到害怕,看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找自己的原因,我相信是我自己有些地方做错了,我要用另外一个方式来帮助她。
本书的目的是使孩子拥有不一样的心情、专注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让他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给予别人同情,培养出更高的价值和美德,这对孩子的长期幸福至关重要,而这正是所有父母乐见的,所以我是由衷地认同这本书的价值。要做到这些,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自我调节”,全书就是围绕怎么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展开。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告诉我们自控能力好的孩子更有可能成功,自我控制是一个优秀的品质,要求我们能抗住压力,抑制冲动,这会消耗掉我们很多的能量。但自我调节不同,它强调识别原因并减少冲动的强度,并在必要时,拥有抵抗冲动的能量。那对于抗压能力没有那么强的人来说,懂得自我调节是不二之选,达到目的又不会消耗掉过多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不同唤醒状态之间的过渡,人们处于深度睡眠时处于最低唤醒状态,在孩子发脾气时,你则会处于最高度的唤醒状态。在长期的低唤醒或高唤醒状态中,大脑经历了重大转变,此时孩子关注和处理自己身体内部和身边的事情是非常困难的。长期精神恍惚或多动的孩子不是性格上有些许程度的“软弱”,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是他们正在经受着太多的压力。
我们需要唤醒来维持生活和工作,我们需要从熟睡转换到清醒,从做白日梦转换到注意力集中,从玩耍转换到工作,所以需要依赖唤醒来调节能量。如果孩子能做到自由切换,那就不需要学习自我调节了,但实际上这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也未必能做得很好,所以在自我调节这条路上,父母如果能提供帮助,那无疑是更好的了。
应付压力过载,一般使用这五个步骤:
1、识别迹象,并重新定义行为。我没有那么聪明,总是尿裤子,这让我感觉很失败。我不想让妈妈失望,但我确实做不到,而且对尿裤子这件事越来越害怕。但我应该平静下来,仔细想想我的行为。
2、识别压力源。我想是妈妈对我的要求太高了,就像走路有早晚,自己解决小便也有早晚,说不定再过一段时间我就能做到了。但是现在我已经害怕责骂,害怕看到失望的眼神,这让我紧张和心急,但却又无能为力。而且妈妈催我小便的次数太频繁了,这让我反感,不想照做。
3、减少压力。我希望妈妈不要老是催我小便,万一我尿裤子了,不要苛责,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对我流露出失望的表情。我相信如果有妈妈的耐心和信任,我很快能做到。
4、反思,意识到何时自己处于压力过度的状态。小便本身并不会对我造成压力,但我尿裤子后大人的反应对我造成了压力,让我内心不再平静。
5、做出反应,发现什么可以帮助你平静、放松和恢复体力。如果大人们不能对我宽容,帮我减轻压力,那我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比如吃颗糖、喝口水、做做深呼吸、或者拥抱一下玩偶。虽然我还小,但妈妈已经开始教我学习自我调节啦,虽然似懂非懂,但我跟着妈妈照做过一次,发现有所帮助。
自我调节的关键是找出压力源,而压力源一般可以从这五大领域中找:1、生物域:吃、玩、睡;2、情绪域;3、认知域:冷静、警觉、学习;4、社会域:观察社会性发展的新透镜;5、共情和亲社会域:更好的自我。
有时候,孩子的压力明显是来自于其中一个领域,比较容易识别,一旦你识别出压力源,一切就会豁然开朗;但有些时候就比较复杂,涉及好几个领域,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自我调节可以帮助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心态变得平静,防止他们消耗能量的速度超过恢复能量的速度。作为父母,要学习很多东西,自己学会了再去教会和帮助孩子。就像自我调节,我们要教孩子识别压力源,调整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处理压力的能力,面对压力的时候不再感到躁动和愤怒,而是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去学习处理压力。
没有问题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带领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一本很好的家庭教育书籍。有了它的帮助,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成长之路势必能走得更远更轻松。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读后感(十):为人父母耐心是最大的挑战
自从家有小学生,我常常觉得身心疲惫,为找不到有效的办法辅导孩子而焦虑过,为找到有效的办法,却得不到有效坚持而沮丧过,为这样配合学校教育而质疑过,也为孩子脸上疲惫的表情而心疼过,但始终不敢放松。隐隐的,觉得孩子看我的眼神变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信赖我的建议。我知道他不是坏孩子,但是我偶尔搞不定他,就会质疑我这样坚持的所谓教育是不是错了。我忽略的是,孩子在我的建议里,得到的不完全是选择项,更多的还有压力。这是我读《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这本书得到的认知。这是一本有心理学专业深度的作品,作者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心理学专家,儿童发展领域的世界领先专家,因此书中内容是情绪的专业心理分析和案例对比,所以读的时候需要一些耐心,但作者一直紧扣家长的困惑,所以阅读专业分析并不抗拒。我比较关注的书里提到关于孩子的困惑有:比如难搞的孩子是问题孩子吗;什么状态的情绪已经代表压力过大;孩子情绪激烈时家长该怎么办;人的压力反应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家长该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
我与孩子共度的小学时光里我觉得我们最难克服的是愤怒情绪,很多方面的问题因为理解的偏差,不能统一导致情绪爆发,尤其是孩子不认可老师和家长的一些做法却不得不坚持执行时,他非常痛苦。就连我自己也会感到矛盾,痛苦,最后只能使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孩子,其实于心不忍中,裹挟着望子成龙的执念,所以会有种身心俱疲时常袭来的沮丧。
因此我也开始关注到情绪调节,我和孩子的情绪我都在反思,可是没有方向,有时逼自己想着自己膜拜的家长榜样,强忍着自己的怒火,力图做到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这更累心。深感的确需要专业的心理指导,却无从请教。读书的习惯让我遇到《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这本书旨在帮助我家长认识压力、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从而帮助孩子学会调节压力和情绪管理。我陪孩子这一路走来,我唯一还确信的是他真的不是个坏孩子,但的确随着长大越来越感到压力在增大,孩子慢慢开始觉得还是不长大才会轻松点,这才是让我焦虑的和不知所措。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内容并不复杂,只有三个部分分别从自我调节,和自我调节的五大领域和压力下的青少年和父母。都是家长比较关注的成长阶段,贴心的是作者关注到了家长情绪。书里很多家长的痛处都有体现,比如家长的控制,虚荣和焦虑。同时我能感到,作者把专业性强的内容尽量通俗化,并附加对应案例,立足帮助认识到我们常常从行为做简单的判断存在武断,不单单是认识孩子存在偏差,连我们自身也未看清,要帮助孩子做到自我调节,需要先认识自我调节,从而积极迎接成长压力,建设正常健康的表达习惯。
书中第一部分就讲到自我调节。自我调节的五大领域,能做到及时调节负面情绪并不容易,因为常常搞不清负面情绪来自哪里,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不及时疏导,会导致积压或回避的方式应对。书中通过对大人和孩子的特殊情绪反应案例分析不同的应对带给他们不同的行为反馈。这让我几乎确信,我也不止一次错解过孩子。
作者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从行为转化的五大步骤分析自我调节的该做哪些努力,其实不知对孩子,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套用这个步骤分析,需找自我调节方向。
1.识别迹象,并重新定义行为。
2.识别压力源。
3.减少压力。
4.反思。意识到何时自己处于压力过度的状态
5.做出反应。发现什么可以帮助你平静,放松和恢复体力。
我套这个步骤套用到我催孩子写作业的情境中,我一直觉得孩子能够自主写作业,才是正常的,但是,目前的状态,通常在假期或周末孩子会选择把作业放到最后一天完成,可是我总希望他能先完成作业再放松,虽然明白存在分歧,但提醒还是我来执行,尤其是作业多的时候。我的每次提醒都会被解读称催,都会被孩子拒绝的态度激怒,进而真正地催他,然后,他从态度反抗到行为反抗,然后再引发我俩之间关于什么时候写作业的辩论,最后因为我深知他怕被老师批评,还是口头上说服了他。每次都是这样的结局,这让他很不爽。其实我也不想这样,毕竟是对一个孩子,说得再有理也谈不上赢,况且没有心服,反而觉得自己很失败,连个孩子都搞不定。
我经过反思才意识到,孩子的压力不仅仅是作业,还有我,我的催促才是压垮他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对于设法减少孩子压力的努力我也一直没停止过,这个过程我觉得我比他还要累,还要委屈,最要命的就是我的这些情绪都影响到了孩子。书中有个案例是靠调节灯光找到减压方向,其实我也用过洗头减压的方式,只是时间长了,效果就不明显了,这让我渐渐淡忘自我调节。我一心想要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但忽略了我自己逐渐疲惫的内心,我的疲惫其实也间接给了孩子压力,我需要调整好自己, 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总结下我的解惑:哪些情绪已经代表压力过?孩子入睡困难或起床困难,易怒暴躁,,情绪反复无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悲伤或焦虑等情况,都是孩子正遭受压力的反应;通过了解压力反应,才会引导家长平时关注到孩子行为表现,进而关注到孩子的情绪。
我的读书解惑:
1.难搞的孩子是问题孩子吗?NO!因为难搞的孩子没有得到真正的帮助,甚至家长把更大的压力再次压给孩子,无助的孩子只有自学逃避。
2.孩子情绪激烈时家长该怎么办?设法让孩子平静下来,如果连自己也被孩子的情绪激怒,那么要先平静自己,在设法平静孩子。
3.人的压力反应模式是怎么形成的,从出生就开始,养育模式会影响孩子的压力反应模式。幼儿期容易受惊吓,这就是对环境的压力反应。
4.家长该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正视育儿竞争,提醒自己孩子学习方面,社会实践或其他方面的表现不要轻易失望,焦虑情绪不是家长的专属,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充满压力,焦虑并不亚于家长,要吧对方当做镜子,尽力做到与孩子分担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