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连苑丨∮ ​八佬

  八佬

  作者丨蒋志明 主播丨李朵

  八佬姓蒋名维厚,是我父亲的堂弟。父亲供爷的兄弟九个,父亲排名老五。

  八佬从小跟父亲一起上私塾,后又在父亲那里学了一些文化知识。长大成人后,一直在村里工作,干了一辈子的村干部。

  八佬因是村干部,辈份在湾邻里也长,所以在村庄里极有威望。哪家有什么事都要找八佬去解决。八佬也是个热心人,不管谁找他办事,他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毫不推三阻四,借故不管。因此,八佬在老家里人缘很好,号召力很强,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八佬性格开朗,为人豪爽,一生耿直,办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说话是从来算数的。因此,八佬在村庄里的威信不树自立。

  八佬门下有七个子女,每个子女都很争气,个个都混出了个模样。七个子女里,有的在县城工作,有的在外务工,有的在家经商,没有一个务农的。

  八佬年轻时,在大队里当保管,后又转为会计。父亲因从省农业银行反右后回到了家乡,先是从事教育事业,后又在公社和大队的力举推荐下,当了生产队长。此后,父亲和八佬打交道的日子特别多。八佬性格外向,父亲性格相对内向,有时因性格问题,对某件事看法不一致,便导致他俩争论不休,往往得经几个回合的辩论,才得以圆满解决,也有各自保留个人意见的时候。

  八佬虽然脾气暴躁些,但八娘脾气性格极好,所以八佬八娘一辈子几乎没有红过脸,家庭关系相当和谐。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此言千真万确,正因家和,八佬一家人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生活虽然过得简朴,但也其乐融融,苦中有乐。

  八佬八娘现如今已过八旬,儿孙满堂。每逢节假日,儿女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儿女,不约而同的回到了老家。几十人团聚一起,仅每餐饭就需要两个人去做。尽管如此,八佬八娘还是乐得合不拢嘴,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每逢灯节,我们兄弟三人携妻带子回到老家,八佬八娘对我们十分热情,关怀倍至。每次都盛邀我们弟兄几家到他们家喝酒。酒正酣时,八佬便给我们讲述一些解放前后的稠密往事,那种大家族的人丁兴旺,是八佬那一代人最为荣耀的事情。如今忆起,八佬仍然激情澎湃,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再三地向我们讲叙那人那情那景,把我们这些晚辈们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

  前些年,父亲因病久治无效而仙逝,在回老家办理后事时,八佬和九佬忙前忙后,细致的注意到每个环节,不辞劳苦的日夜操劳,令我们姊妹五家人非常感动,感恩之情无以言表。

  如今,八佬八娘的大多数子女都居住县城,他们争先恐后地接老人家到城里小住,可八佬八娘过惯了乡村生活,不愿去城里享受清福。他们总嫌城里繁杂,没有老家宁静。有时想出去散散心,他俩就给儿女们电话联系,可没住几天,八佬八娘又急着回老家,怎奈是故土难离,家乡情结太浓。因此,八佬八娘大多数时候还是守侯在老家,过着平淡而祥和的日子。

  八佬始终有一个心愿,就是村庄里将来出一个像模像样的人物,把通往村庄里的沙石路修成水泥路或柏油路,方便祖祖辈辈出出进进的乡民。如今,路在老家姑娘姑爷及全村庄人的共同努力下,如愿以偿的实现了老家几辈人的心愿。只可惜,八佬和父亲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却先后仙逝,没有亲眼目睹村庄水泥路的全程贯通。但愿父亲和八佬在天堂里能够看见或听见这一喜讯,那老人家们在九泉之下也欣慰无比了!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光山县农商银行)。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我们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若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投稿须知

  本刊是综合性读物,常年面向文字爱好者征稿。

  1、作品须授权独家原创,拒绝一稿多投。

  2、稿费按当次作品赞赏的百分之七十发放 ,无赞赏无稿酬,5元以下则免发,从平台发帖七日后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

  3、稿件投稿后十日内,没有刊发或者没有回复的,作者可另投其他平台。

  4、为了方便赞赏发放 请加:

  斋主微信ju15165165708

  主编微信xyz0539720303

  5、已刊发作品除了赞赏的稿酬之外,按照浏览量发放鼓励奖金,1000浏览量以上奖励5元,1500浏览量奖励10元,2000浏览量奖励15元,以后依次类推,100元封顶。

  6、本平台概不负责版权纠纷。

  7、投稿邮箱

  探春的路很长,让我们一起静静聆听文字里花开的声音吧。

  墨海一斋微刊

  2017年12月31日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新页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