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读后感100字

  《三个女人》是一本由罗伯特·穆齐尔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个女人》读后感(一):女人们的故事

  《三个女人》这本书让人真的是忍不住感叹,原来短篇小说也可以如此精彩!

  首先必须表扬一下漓江出版社,这种小本子,而且薄厚适中特别适合我们这些上班族,在地铁上消磨时间,而且方便携带,就重量而言也非常适合上下班带着,尤其书的封面非常的简洁,颜色也非常的简单、干练,用同事的话就是——最适合眼睛接受的色彩。书籍是硬壳的,非常适合在背包中,还不用担心被挤压受损,封面还是喜欢的,象征女人的神秘紫色,优雅、高贵、富有神秘的气息。

  作者的笔触非常的细腻,而且对于细节的描绘相当的细致,可以看到很多对于人物内心的描绘以及对于周遭环境和精致的描写,更容易让读者进入到书中的情感,同时能够和小说的主人公产生共情;作者应该也是一个内心非常温暖的人,让人从他的笔下感受到一种暖融融,很亲切的感觉,像同事说,其中有一些对于情爱的描写,让她真正地感受到了真实;虽然读的是引进版本,翻译过来的,但是也能够感受得到作者也是一位对自己文学要求非常高,非常严肃的以为作家,并对人生有着超多的感悟,同时这种在生活中的感悟,往往会非常容易产生共鸣,“人生之年,有时候生命明显放缓了脚步,仿佛它踟蹰不前,或想改变方向。一个人这时候更容易遭遇灾难。”这种带有着预言性质的语言,当真是让人细思极恐!“爱像打前站者那样先行一步,它像一张洁净的客床那样到处准备好了,人们眼神中包含着赠送迎宾礼物之意。”也许真的应对了那句,对了的人,对了的书,总会让你得到惊喜或警铃。三篇短篇小说,三个故事,虽然是同一位作者,但是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然而在期中却又感觉冥冥之中又有着细密且微妙的牵绊,总让人忍不住再去翻看前面的内容,难怪有人说罗伯特·穆启尔的作品是有着严密且精致的美学整体,所言非虚。作者是奥地利作假罗伯特·穆启尔,是20世纪组重要的现代派作家之一。是名列世界百位文学大师排行榜的第79位,在他之前是智利的著名诗人巴勃鲁·聂鲁达,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位列罗伯特·穆启尔之后的则是有着英国桂冠诗人之称的丁尼生。

  短短的100多页的书,剧情紧紧地抓住人,并且内容也非常的具有深度,非常的令人着迷的一部作品,可以说是开年以来,应该算是比较理想,同时比较适合自己的一部作品。

  《三个女人》读后感(二):《三个女人》压抑的人生百态

  读这本书,凭着一种女性的直觉,读之前对内容一无所知,甚至是作者罗伯特·穆齐尔,也从来不存在于我浅薄的文库。书封上这样介绍着他:文学巨匠X现代文学拓荒者,与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并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这三位被介绍到的“重要作家”,容我才疏学浅,只听过卡夫卡,也并未对其作品有所了解。不管什么样的书籍,总有它存在的道理,何况我还十分好奇《三个女人》究竟如何谱写着女性的故事呢?兴趣便从这里开始。

  周末午后的时间,一边做着养生艾灸,一边开始读起来。说实话没有朗朗上口,以致于读得略显费解,也许是因为外国文学涉猎得少之又少,对翻译风格略显生涩,张荣昌老师的译本从第一个故事开始时,我几乎全程不在状态,但随着对内容的不断熟悉,后面的故事开始变得顺理成章。

  关于三个女人的三个故事让人很意外却又自然的是,都是从男人的视角出发,将女性的善良、压抑、无所适从、以男人为天、渴望自由的种种通过三段不同的故事串联起来,看似毫无关联,却又紧紧相依。

  《格丽吉亚》中,霍莫不顾儿子的久病,妻子的感受,获得地质开采工程的邀请犹如重获自由与解脱,于他,并不是对新的工作的欣然向往, 而是一种对固有的索然无味的解脱。在与格里吉亚的爱欲纠缠中,最终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本以为生活充满着诗和远方,其实也只是眼前的苟且。早知道结果如此,为何不珍惜眼前的家人与幸福,在每一个自以为孤独无依的日子里,多点爱给身边人,也许人生结局会逆转。

  《葡萄牙女人》中,关于克滕老爷和妻子的感情,似懂非懂,有太多的封建思想的束缚,简单来说大男子主义太足,娶个漂亮女人,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后代容貌出众,更有利于巩固在族群的地位。而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情谊有几分?可笑可悲甚至扭曲的家庭关系,读来也为克滕老爷和葡萄牙女人的各自为阵捏一把汗。这种不健康不健全的关系注定结局也蒙上阴影。

  《佟卡》是我认为在这三个短篇中翻译更适合我们阅读逻辑的篇章,看完近一个星期,不用做任何读书笔记,仍然对故事里描述的细节记忆犹新。只是,这篇同样也是悲剧结尾。说它是悲剧,仅仅是从佟卡的人生进程来判定,其实对于佟卡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与新生。当信任变得越来越艰难,刻薄越来越痛彻心扉,两颗心变得越来越疏远,天壤之别的教育程度,差距极大的家庭背景,仅凭青春期的荷尔蒙吸引,当面对赤裸裸的生活时,人性的劣根性总是不经意间就能将彼此伤害。

  三个不同的短篇,却有相似的结局,感情的畸形注定悲剧的结尾。是悲是喜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说喜也好,说悲也罢,总之,再也回不去了。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以上一家之言仅做阅读参考。

  《三个女人》读后感(三):被忽视的德语文学大师穆齐尔

  读到德语翻译文学作品,首先被推崇的一定是卡夫卡,这个“改变了德意志语言”的人(并非违背,而是话语方式的改变,即思维与审美惯性)成为了左右20世纪文学主潮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而与之同时代出生的穆齐尔并没有像卡夫卡一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仅在1906年出版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获得业界关注,很快便遁隐,潜心投入那部伟大的却未完成的著作《没有个性的人》。

  谁会想到在穆齐尔死后多年,1999年在德国由作家、评论家和日耳曼文学家各33名组成的评委会,提出了一份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排名表中获得最高票数35票第一名的就是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然而卡夫卡的《审判》只能在第二位。在穆齐尔生前一直怨愤自己的境遇,但如今证实了他的伟大,他所预见的时代被当今有幸阅读过他文字的人所深深震撼,他可称是并肩卡夫卡的现代主义小说大家。

穆齐尔

  《三个女人》这本小说是三个短篇组成,分别讲述了三个女人的境遇(而大多篇幅都在讲三个男人)。看起来是很陪衬的角色却作为了文章的主角,不难发现在阅读穆齐尔的语句中你会得到很多与故事并非有实质关系的事物一并有简洁明达的描述,他所能在文字里阐释的是一切的事物,《格丽吉娅》中的山谷、山谷中的鲜花、羊群、长期离家的农民、留守的农妇、还有格丽吉娅的牛,眼前的一切都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他们并非背景板,他们在小说中有趣并承接故事,但文学性的表达终会带来阅读的非流畅性(翻译的准确且表达严肃),这也在反复的阅读中有所洞悟或是窥探到穆齐尔落笔与修改时的意境,很难形容你能在其中得到的满足是什么,无法言表的状态或许只能通过那生动准确描绘的场景来定义,这自然也是更高级。

《三个女人》

  如果再说为什么是《三个女人》,是因为三个女人都活出真实感(人类能够往前发展并存活的力量),而男人却在自己的禁锢甚至可以说是无意义的挣扎中走向黑暗,他们的命运被写进了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却显得并不重要,这听起来很搞笑但确实如此。如此篇幅的落差感表达却明晰深刻。带有对男权世界的挑衅与讽刺和欲望无度摇摆扭捏的姿态,和对女性视角鲜明地洞察以及透彻理解。

《格丽吉娅》

  有幸读到《三个女人》这本短篇小说集,在我理解有些书看一遍不够还需要再看多几遍的书一定是存在于我内心认知这个世界途径中还未经历或者说未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如果是在不久的将来我读穆齐尔会有新的感悟或者别的什么,很开心能在时间里成长,而有穆齐尔的文字见证。

  《三个女人》读后感(四):三个女人,三种命运,揭露不同的人性。

  简单的情节,反映的却是不简单的人性。珍惜当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生活可以更美好的!

  本书是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的短篇小说作品集,他的文字洗练,文章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拾珍译从 《三个女人》

  本书集结的三部短篇,讲述了三个男人的命运的重大转折,而他们的命运转折分别被三个女人左右。每个故事的字都不多,但内容并不因为文字的精简而简略,相反,对于人物心态描写非常到位,让行为在作者笔下得发生的顺理成章。

  在这三个故事中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名为《格丽吉亚》,这也是一个牧牛的村妇的名字。

第一个故事 《格丽吉娅》

  它很具讽刺意味,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恐怕没有什么比“精虫上脑,毁掉了一个男人。”更为合适的了。

  本故事的男主人公霍莫,出于严肃可靠的目的——采矿,到了深山老林,认识了格丽吉娅,并深深为她吸引。

  在放飞道德的淘金生活中,霍莫放纵了两性关系,和格丽吉娅产生了不道德的感情。这两个人相互试探,一拍即合,到处滚草堆,最后跑到废弃的矿井里幽会,结果被格丽吉娅的丈夫发现,被大石头堵在矿洞里出不去。

  饿了几天后,他们发现了一个狭窄的通道,格丽吉娅由于身材纤细挤出去了,走时丢下了霍莫。霍莫虽然也发现了这个通道,却因为饥饿过度,无力逃脱,被矿洞留下了生命。

  人是有自私的属性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夫妻在现实面前尚且可能把对方抛弃,更何况露水情缘。

  贪图享乐和一时的刺激,最终毁掉了一个原本还拥有更长生命的男人。这个故事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个故事《葡萄牙女人》,情节相对比较平淡,并没有那么多波折。此处略过不提。

  第三个故事《佟卡》里的女孩,是一个出生于底层的姑娘,她短暂生命,成为一个挺出色的男子的生命过客。

第三个故事 《佟卡》

  因为佟卡的身份背景并不光彩,所以她和男子的恋情不是那么顺利,男子为了和佟卡在一起,煞费苦心,虽然后来的日子过的并不宽裕,但两人还是度过了一段相对幸福的时光,然而因为佟卡怀孕的日子和他在家的日子对不上号,在他内心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加上佟卡怀孕后奇怪的病症,更是加重了这种怀疑。当男子想通,决定选择信任佟卡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候,佟卡死了。留下男子一个人,留在世上缅怀佟卡曾经带给他的美好。

  周星驰曾说过:“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因为当时还年轻,心里总是抹不直,意难平。生生错过,只剩遗憾。

  三个女人,三种不同的命运。

  这几个故事通过简单的情节,反映的却是不简单的人性。

  珍惜当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生活可以更美好的!

  《三个女人》读后感(五):有生之年,要活的像个女人,主宰自己的人生

  我花了十几年时间来理解“人生”和“女人”两个词,似乎在跟自己较劲,总想其中必定有着高深莫测的内涵,漫漫人生路,多了些平静与淡然,原来都是时光愁思堆积后的伤感。

  时代赋予了女性更多的自由,但是事实如何只能自身体会,好在无需被迫勉强自己了。闲来无事,心中的烦躁也就寄托在书籍中了,《三个女人》这本书薄而精悍,一两个小时的阅读,让我心中犹如万马奔腾般澎湃,让坏男人痛苦的女人才是好女人。拾珍译丛的系列书籍,曾经一本《不祥的蛋》让我看完甚是诧异如此薄的书籍里面内容却如此丰富,此本更是如此。

  三个女人,三种卡夫卡式的短篇小说,道理谁都懂,但是文字内涵里面表现的更震撼。第一篇《格丽吉娅》正是给了爱找外遇的男人的一个警戒。曾经有人问过我:心中有出轨对象吗?我心里纳闷为什么要问是否有这种想法呢?是因为已婚这个事实,还是因为出轨已经是个不用介怀的话题了?我的想法是:过得幸福何来心思想出轨呢。现实生活中男人可能就没有女人那么思前想后了,也许就只是一个又一次心动罢了。

  霍莫,一个有妻有儿的中年男人,格丽吉娅,一个也已嫁为人妇的中年村妇,一次偶然机会,让二者产生了性的火花。都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诚然未知的也是最诱惑人的,二人在对对方充满好奇,被各自身上散发出来的荷尔蒙深深吸引住时,激情的火苗漫游到一个矿井里,被恰巧回来的格丽吉娅丈夫抓奸在场。故事的情节应该按照马氏事件正常进行,奈何却在她丈夫羞愤至极想要毁尸灭迹时,故事一转锋芒,格丽吉娅由于身材纤细逃脱了,而霍莫最终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矿洞,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经典案例,令人可笑。所以时常我跟我爱人开玩笑说:别找外遇,现在人要求高,没人愿意陪你吃苦受累还受你各种毛病,别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葡萄牙女人》我看完其实感觉就跟如今上门女婿的情形一样,只是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们无需上门而已。历史再怎么变化,时代再怎么变迁,都改变不了男权世界的现实。我很能理解为何男人要那样的控制自己妻子的一切,哪怕一个眼神,哪怕一个宠物,因为体内的控制欲望与身俱来。就像我爱人可以做很多事情,譬如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哪怕我主外他主内,也都可以,然而要让我小闺女随我姓,坚决不同意。好在如今女性很少有跟葡萄牙女人那样即使原生家庭很好,但却被丈夫如此控制,回头出轨还得被判个不守妇道罪名的结局。

  《佟卡》这个故事让我很伤感,如果佟卡的丈夫一直对妻子信任,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还会出现这种天地相隔的遗憾吗?确实如果对妻子的怀孕日子有所怀疑,首先想到的就是妻子的忠贞程度,但是会有万一的啊。万一你记错了你在家的日子,万一你妻子记错了怀孕的日子呢?生命的终结,留下的只能是遗憾,我不喜欢佟卡的这个故事,即使她的丈夫会痛苦一生,然而佟卡的生命再难重复。

  《三个女人》三种结局,通过男人的视角讲诉女人的命运,我时常在想,女人何必要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男人手中,不管你是否出轨与我,亦或是埋怨我,控制我,怀疑我,我就是我,人生短短数十年,自己好就是好。

  《三个女人》读后感(六):把你的思考化作阳光雨露浇灌它

  看完这三个女人的故事,我觉得自己每个故事情节大致都知道,但也觉得自己一个故事都没有读懂,于是就去百度查阅了一些资料,在查阅的过程中,看到了下面这篇文章,觉得分析的非常的透彻,让人瞬间就能在另外一个层次上理解穆齐尔赋予这三个故事的意义。在此,借花献佛,让更多有缘人能看到这篇文章,对这个小说故事集有更深刻的理解。

  摘抄的 《文汇读书周报》 刘宁宁

  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生前不受重视,死后名声如日中天,被称为与乔伊斯和普鲁斯特齐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没有个性的人》 在由德国九十九位文学界著名人士评选的二十世纪最重要德语长篇小说中,战胜卡夫卡的《诉讼》和托马斯·曼的《魔山》,摘得桂冠。最近被引进出版的《三个女人》是穆齐尔发表于1924年的小说集,共收录了三个中篇《格里吉娅》《葡萄牙女人》《佟卡》。在这三篇小说中,穆齐尔如老顽童般埋下很多模糊的引线,每一根都能牵出无限的可能性,在读者百思不解的瞳仁里映出他深邃的思想者的坐姿。

  《格里吉娅》写采矿工程师霍莫离开爱妻和病儿来到一个史前村落开采金矿,在伤感空虚的生活中淫欲滋生,与野性自然的年轻主妇格里吉娅成为情人。当霍莫和格里吉娅不顾流言在矿洞中完成结合时,格里吉娅的丈夫突然出现,出于报复心理用一块巨石堵住了山洞。格里吉娅趁霍莫熟睡之际从石缝中逃出,本可同样逃生的霍莫却不能也不想返回生活中去了。格里吉娅本叫做丽娜·玛丽娅·伦养,霍莫以一头灰牛的名字“格里吉娅”称呼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宙斯变作公牛俘获腓尼基公主建立了欧洲的神话传说。小说中霍莫带有“欧罗巴”的灵魂,当初拒绝陪妻儿疗养“或许是种自我解脱”。格里吉娅“自然可爱”、“像修长的毒菌”、“像头猪”、“摆脱了一切俗念”,充满着野性神奇的力量; 即便奸情昭然若揭,她也表情傲慢地说“他人议论,小溪流淌,听其自然”。两人的结合或许可看作欧洲文明与野蛮文明的邂逅。奇怪的是幽合之后的霍莫却预感到自己快要死了,“他的旧生活变得无力了”,所以面临困死石洞的绝境时,他任凭格里吉娅哭嚎什么也不做。野蛮的生命力旺盛至极,本能地追求性的快乐和生的可能; 发达的文明却虚弱下来,自断生路。霍莫的身份是采矿工程师,意欲征服自然,却被自然所折服和抛弃了。穆齐尔在此似乎穿越到了百年之后,让我们看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困境。而从男女两性角度来看,男性的主宰地位显然受到了挑战,文明其表,虚弱其里,无法自我救赎。

  《葡萄牙女人》中小说背景回到了欧洲中世纪,以凯腾老爷的戎马生涯和病弱体虚对称式结构全篇,葡萄牙女人似乎是个若有若无的点缀。荒谬的是,戎马倥偬的凯腾老爷打了十一年的仗却因敌人头目的病逝不战而胜。凯旋之际,凯腾老爷被一只毒蝇蜇了一下,当场全身浮肿,疲乏无力。之后的日子里,他的头变小了,狼性消失了,像只猫一样虚弱得要命。凯腾那不屈的灵魂和说不出的壮美在与死亡的搏斗中完全坍塌。后来一只患有疥廯的猫死后他奇迹般地好了,力量、健康、野性、荣誉都回来了。葡萄牙女人是凯腾老爷从外邦掳来的妻子,“年轻貌美”、“像玫瑰花无声地绽放”、“自然又大方”。她等了丈夫十一年,在他虚弱得不成人形时与同乡人发生过模糊的恋情,但是在凯腾恢复那夜,她的情人悄然离开,她则安然熟睡。“上帝既能成为人也就能成为猫”———葡萄牙女人大概是不信神灵的,她身上带有异域神奇的色彩。凯腾老爷灵魂本质的消逝与重生的那段时间,仿佛是场梦境,强大的人总被微小的物打败,病痛的折磨幻化为对死亡温柔的恐惧,真正的敌人不在战场上而在人的内心中,人性的虚弱与无助都在凯腾老爷的精神炼狱中若隐若现,命运何其变幻不定,死亡又是如此恐怖荒唐。

  《佟卡》 是穆齐尔着墨最多的中篇,也是最能体现其非理性思想的作品。小说写了“他”与纯洁朴实的少女佟卡的相识、相知、相恋、相守的过程。穆齐尔对佟卡倾注了极大的喜爱,把她描写为“自然”、“深刻的童话”、“圣者的世界”、“夏日孤独的雪花”,但这样的美却是“早产的神话”———佟卡意外怀孕,孩子的父亲不知是谁,她很快衰老憔悴下去,最后死在了病床上。“他”是从事自然科学的博士,有思想,爱钻研,与佟卡的世界难以交融,但善良的本性使他们走在一起,而对于佟卡的莫名怀孕“他”却始终未能对佟卡说出“我相信你”。文中大段大段地描写“他”的心理挣扎:理性与非理性、概念性与无限性、科学与自然……“思考意味着莫思考太过,不对创造才能的无限性有所放弃,就不会有发明创造”。“他”永远在思考着,佟卡却依然是那粒孤独的雪花,童话般消亡了。

  穆齐尔曾说:“诗人的家园是他的理性的统治领域,在这里,未知数、方程式及其可能的解从一开始就没有尽头。诗人的任务是要不断发现新的解、关联、情况、变体,提出事件进程的范例,诱人的榜样,教人怎样才能成为人,发明内在的人。”《三个女人》虽以女人为名,实则也是通过男人和女人写内在的人,并且因诗人思维的写法具有无限的阐释空间。穆齐尔的书向来不好读,那是一块哲思的泥土,每一寸都能孕育出发光的花。读者若要看到美丽的花,必需捧起这本小书细细地读,把你的思考化作阳光雨露浇灌它。

  原文的链接地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4/2014-01-01/186917.html

  《三个女人》读后感(七):三个女人和三个自私男人的故事

  《三个女人》整本书读下来,感觉男人在两性情感里还是相对比较自私的。

  作者罗伯特.穆齐尔在本书三个短篇中描述人性原始的视角比较直接,虽丑陋,但却把人性和两性关系描写的太真实。

书的封面让读者想看

  写的是"三个女人",作者却是以三个男人为主角。翻开书的读者纳闷而又好奇,文中的三个女人在哪里?

  第一篇《格丽吉娅》。男主角用女主角茉妮.玛丽娅.伦齐养的一头奶牛的名字“格丽吉娅”来叫她,而结局恰恰也反映了男人在两性关系中确实属于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他的死应该是咎由自取。

  男主角霍莫在文章开篇时就被描述成了虽爱妻儿却又怕烦琐怕担当的男人。在以工作为正当理由和借口脱离责任时心安理得,甚至连回封信给妻子都觉得没有必要。而在极度贫穷和物质匮乏的环境下,对于塞尔伏特山的女人们,能让她们赚到钱和吃食的外来男人是应该被她们给予爱意的,因为——他们带来了福祉。这是人性的本能,而格丽吉娅和其他的女人们一样,在塞尔伏特山的男人们贫穷又不思进取的基础上,女人们对“外来文明男人”的好色撩拔,回应的直接而大胆,甚至在情人关系中一直占取主动。外来的"文明人"在穷极无聊的环境下,连几个苍蝇的死都能成为他们的看点,在这种环境下的文明人和野蛮落后的人都回到了动物的最初状态。霍莫做为外来男人只是想在这种环境下忘我的释放自己,爱与不爱已经无需大脑思考的。他贪恋性欲带来的快感,他更享受做为男人欲望得到满足给他带来的刺激和征服感,特别是有点野性的美丽女人。而格丽吉娅又何尝不是?贫穷又空虚,让这些女人们原始的野性也大发。如果按照常规惯例,应该是女人得到惩罚,但结局却是霍莫玩火自焚,情人自逃,而他丢失了小命。文中虽没有明确交待,但作者隐约的透露,格丽吉娅是配合着她的丈夫将情人诱至危险处,玩火已经危及到她的性命,再好的情人也得舍弃。因为从始自终,格丽吉娅才是那个真正的玩家。男人们遇到这种女人,一定得小心你的小命保不保。

  第二篇《葡萄牙女人》。通篇没有交待女主的名字,只是从男主封.克滕老爷的视角在描述他看到的。爱情与权力利益争夺斗争相比,在他这个男人眼中是可以视而不见和无足轻重的。对于这类男人,在他坚不可摧时,女人只是他繁衍品质优良后代的工具。而当他病弱无能时,女人也是他的私有财产,甚至连他女人因寂寞而宠养的野狼都不能跟他争夺他女人的目光。而那只猫是作者给葡萄牙女人带来的神奇保护色,在作者和男主眼中,葡萄牙女人与那头奶牛女人相比还算是聪明的,是可以原谅的。尽管她曾背叛了他的男人,或是她的男主人,甚至于亵渎了神灵。说到底,葡萄牙女人还是替男主维护住了自私的,可怜的面子,因为“没有一丝响声会从这些墙壁渗透出去"。

  第三篇《佟卡》。这个是三个女人中最可怜可恨的一个,而男主也是我认为最自私的一个男人。用施舍用怜悯用自私去表达男主高高在上的自以为是的爱情,其实在我看来男主对佟卡既无爱更无情可言。佟卡出生在一个妓女窝里,男主生活在优渥的病态家庭。病态的开始怎么能结出善良的果子,通篇感觉是男主施舍爱又怀疑爱。而佟卡只是可怜的默许一切发生,佟卡如果能敢于说出个"不"字,或许她也不会那么惨死,更或许能拯救男主既自私又病态向善的内心。生长在那种困境中,佟卡是不幸的,但有时懦弱的人既可怜又可恨不是么?!

  总结一下,文中三个女人:格丽吉娅是野性的,大胆的,狡黠的,懂得自保的;葡萄牙女人是美丽的,神秘的,聪明的,懂得分寸的;佟卡是不幸的,可怜的,可恨的,懦弱无能的。而文中三个男人在其两性关系中,无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的,看似聪明无比的蠢男人。

  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两性关系都是永恒的话题。而两性关系中,无论男人或女人,一旦不慎像《格丽吉娅》中霍莫一样,原想采个金矿,结果却自掘坟墓,岂不悔哉。

  《三个女人》读后感(八):臭男人!别被我柔弱可欺的外表骗了!

《三个女人》封面

  当我看到有人评价罗伯特·穆齐尔的作品比较难懂,内心纠结了一下,看《三个女人》的内容介绍,似乎很有意思,作者以男人的视角讲述与女人的故事,内容涉及到女人出轨,男人被女人诱惑又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好似女人修成了摄魂术,男人就是她们的猎物,尽管开始时会反抗,最终还是会败倒在姑娘们的石榴裙下。

  记忆里我种草过《没有个性的人》,却一直没能拔草。好在我得知《三个女人》也是同一作者的作品,那么我就先从他的这部作品读起好了。据说,这是罗伯特·穆齐尔作品中最为好懂的一部了。

封面纸质有点像皱纹纸,手感很好

  .

  《三个女人》是由三个短篇小说组成的。

  第一个故事《格里吉娅》中,男主人公霍莫从城市来到荒野,一开始他听人讲了一个长期离家的男人辗转于多个女人之间,骗取她们的信任,尽情享受美好生活的故事。也许他从中捕获到了“这里的女人都很好上钩”的信息,随后他发现所经过的女人们都那么的友善和亲切,他尝试着出击,对方似乎并无反抗之意,于是他大胆起来,与其中的一个女人展开了暧昧对话,也许霍莫就是在这样一种激情中爱上了农妇格里吉娅,但在格里吉娅在其丈夫归来时,将男主人公堵在了荒野的山洞里。霍莫原以为两人立场相同,因为爱情也好、激情也罢,他们会共同面对困境,突出重围。可惜,他错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从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本来面目得到充分的暴露,前几天还在和妻子频繁通信恩爱内容的男人,转眼间就变成了别人的情人;趁丈夫不在,与人打情骂俏的女人,两人最终被逮个正着,女人到了还不忘给男人上最后一课。

  第二个故事《葡萄牙女人》中,葡萄牙女人是男主人公克滕老爷的妻子,男人长期在外征战,获得胜利时归来,但却染上重病,将近垂危,夫妻关系也非常微妙;这时妻子豢养的一只猫受到折磨死去,他从中得到启示,决心翻越城堡中一道无法攀越的高墙,最终重新获得了力量和健康。我认为这篇小说的精妙之处就是描写那只猫的段落,通过它来隐喻男人当前的处境。

  .

  最后一个故事《佟卡》是以一个无名男主人公“他”的视角,回忆了他和佟卡从相识、相知、直到最后悲剧结尾的过程,故事以佟卡在医院的病逝而结束,小说清晰地展示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感官和认知差异。男人通常被女人的外貌、身材所吸引,然后越陷越深,沉浸在爱情里的人都会将对方的缺点自动隐身,毋庸置疑,她就是我的完美的情人,不把她娶到手绝不罢休。然而,婚后男人竟然有种上当的感觉,这时他们多疑的性格就会浮出水面,妻子那些先前在眼中的优点,都变成了危险的隐患,她当初既然能吸引我,那么现在她也能吸引别人。何况是她不明不白的怀孕,却无法说出孩子的父亲呢,这误会无论是发生在谁身上都很难接受吧!

  .

  在《三个女人》中,我们可以看到表面上男人们占领着故事的主导位置,而女人可有可无,地位卑微;实则女人才是全文起到关键性转折作用的那个。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罗伯特·穆齐尔这个奥地利作家笔下塑造的那一个个同时饱含着热情与冷酷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他审视内心幻影的意图。穆齐尔文字的特色就在于他写出了从现实到幻想,再到幻灭的全部过程,以精炼的文笔描绘出人物们情绪丰沛的心理全貌,同时也让我们对男人的心理转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我相信这是生活中的常态,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面。

  《三个女人》读后感(九):《三个妇人》不同戏

封面设计漂亮

  中国有句古话“三个女人一台戏”,而此《三个女人》却有不同的戏。 此《三个女人》是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拾珍译丛”系列中的一本。此书由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Robert Musil,1880年11月6日—1942年4月15日)创作完成的。 穆齐尔生在一个颇有名词的家庭。17岁进维也纳军事技术学院,1903年进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数学和物理。190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看看他的学习经历也是一个博学的的人呀。 1906年出版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获得好评。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在大学任教的机会,选择了作家的职业,也选择一条艰苦的道路。这使他一生清贫。后又出版短篇小说集《协会》《三个女人》以及剧本《醉心的人们》等。1930年出版潜心十年创作的巨著《没有个性的人》第一卷,1933年又出版了第二卷,希特勒上台后,他开始流亡生活。1936年因中风险险些丧命,由于疾病缠身,终未完成《没有个性的人》。穆齐尔生平波澜不惊,可以说是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生存的方式就是思想和写作,属于没有生平的作家。海德格尔用来总结亚里士多德的精辟之言在他躲他身上也非常适用:“他活过,他工作,他死了。”因为穆齐尔终生游离于主流文学社会之外,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给他带了荣耀,在他去世后,他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这部作品在去世后会获得那么大的赞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与卡夫卡、乔伊斯、普鱼斯并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

  《三个女人》不是一台戏,而是三个女人三台不同的戏。故事情节简单,但从环境、心理方面把人物刻画的生动深刻。作品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细致的描写博得人心。需要用心研磨,因为故事的结尾都很含蓄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 《格丽吉娅》讲述了一个男人出轨被情人抛弃致死的故事。男人读也许会体会到——女人心不可摸,最毒不过妇人心等等吧。女人读也许会说,这就应该是一个不遵守婚姻规则的男人的应有的下场等等。其中一段话要以给人一点现代婚姻一点提示吧。“霍莫却怎么也下了决心陪同前往,他觉得那样一来仿佛他就和他自己,和他的书籍、计划还有生活分开太久。他感到自己的抵触自私透顶,但这或许是种自我解脱,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妻子哪怕一天;他深爱过她,现在仍还深爱着她,但这种爱已经由于孩子而变得可拆分了,像一块石头,水渗入这石头,持续不断地拆分它。他对这一样的可拆分特性很惊讶,因为以往他是不会知情而自愿让自己的爱有一些减损的。” 《葡萄牙女人》讲述了一对夫妻的相处的故事。丈夫的家族都是从比较远的的地方娶回自己的妻子。因为在外地他们不像在家里那样一言九鼎。所以他们家族对女子都善于献殷勤、温文尔雅。而婚后丈夫就不断出征、战斗、攫取财富,每次待在家里的时间从未超过两个二十四小时。当丈夫受伤回家休养,他才有机会在家长呆,丈夫却不信任妻子,杀死妻子训养的小狼,宠爱的小猫……当丈夫冒死看到客方空无人,妻子在卧室恬静安睡……“什么也没被证明,什么也没被消除,但是她不问,他也没什么能问的。他拉开沉甸甸的窗帘,怒号的垂幕升起,所有克腾人在它后面生生死死。” 《佟卡》讲述了地位、学识都差悬殊的两个人相识、相恋、相依、相离最终阴阳两隔的悲剧故事。男主人公爱上了一个与他身份、地位、学识相差悬殊的给自己的祖母做过佣人的身份卑微,在生活环境复杂中长成起来的女主人公。“他爱佟卡,又不爱她,因为她不像激荡的浪涛冲刷他的心灵,而只像一泓清水将其洗濯,他的爱比自己认为的更深切。”于是男主人公要做女主人公的“人生的道路引导者”带着她来的了德国的大都市。女主人公“她拒绝一切哪怕经过伪装了的粗鲁、没有文化修养和不正派时表现出的那种自信是令人赞叹的,自己却说不出理由。但她同样也没有任何谋求从她的圈子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圈子的想法,她像大自然那样保持着纯洁和未经雕琢。”他们以为可以一直幸福下去,可是,女主人公得病了、怀孕了,可这一切都以男主人公没有关系,他这么认为并从医学等各各方面以于证明。“他一要佟卡坦白承认,她就否认。她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每当他请求看在他们昔日友情的分上不要欺骗他时,她脸上总是呈现痛苦的表情;而他一发怒,她便没撒谎,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干什么呢?要他打她骂她或者在她身陷可怕境地时离弃她?”男主人公是善良的他没有这样做。他和她冷战,他把她送进医院。他不断自责,她永远离开了他……“她对他所做的事一无所知,这与她无关,因为他归根到底是善良的,所以他属于她;因为她也善良,在某一个地方有座善良宫殿,他们要在那里共同生活,永不分享。”

  《三个女人》读后感(十):不仅仅是爱情故事——读《三个女人》

  罗伯特·穆齐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文学家。人们把他与弗兰兹·卡夫卡、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并列为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派作家。

  在中国,他显然并没有以上作家那样知名。罗伯特·穆齐尔终生游离于主流文学社会之外、同时又勤奋多产的严肃作家。他的生平波澜不惊,换言之,这位纯粹的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就是思想和写作,属于没有生平的作家。有句著名的话形容他很合适:“他活过,他工作,他死了。”

  ——

  这本《三个女人》是作家1924年出版的小说集。里面三个故事都是环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一个男人遇见了他命定的那个女人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格里吉娅》,是个让人看的很解气的故事。一个对现实生活厌倦的男人,外出进行所谓的心灵释放。在一个偏僻的,在男主角看来十分粗野的乡村中,他看上了一个充满野性的有妇之夫。两人一拍即合,天幕地席,作天作地。

  在文中,这个叫格里吉娅的少妇从头到尾呈现一种动物般的野性。书中常常用动物来形容她,比如开始的时候她就是和她所养的母牛一起出现,甚至母牛的名字也叫格里吉娅,后来也用过猪形容过她。男主角为她激动,品尝着狂欢一样的偷情生活。直到两人被格里吉娅的丈夫发现,把他们关在了山洞里面。在经历了饥渴难捱的一段时间之后,格里吉娅从一个缝隙中跑了,也许为了向自己的丈夫表明态度,她撇下了外来人自己的情人。最后男主角筋疲力尽,一直留在了山洞中。

  这个故事是一个男人偷情而死的故事。他被自己偷情的对象抛弃,也不愿回归到以前的生活中去。他的情人选择了自己潦倒的丈夫而没有救他,表明了这个外乡人对格里吉娅来说不过是一个过眼云烟。这个和中国类似的小说有很多的不同。中国传统的小说往往总是以女性的悲剧作为结尾。比如著名的《莺莺传》。中国故事中被抛弃的往往是女性,以女性的悲剧来反应社会现实。而这篇《格里吉娅》被抛弃的是男性,一个不想面对现实,只想寻找刺激的男性。这个形象更接近于现代男性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正处于一种性别变革之中。

  ——

  第二个故事《葡萄牙女人》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个短篇。一个骁勇善战的山地骑士一般的男人,娶了一个海水般的葡萄牙女人。男主人公娶了妻之后把妻子扔在家里,一个人在外面厮杀争夺地盘。直到生了一场重病,不得不和自己的妻子朝夕相处。

  这篇故事的意境我很喜欢,男主人公硬核骑士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权力游戏》中的很多角色。如大海一般的葡萄牙女人也让人想到中世纪的长发公主。

  一个远离故乡,被遗忘在荒凉城堡中的公主,儿子也都狂热的迷恋父亲的丰功伟绩。唯一陪伴她的是一头很像她丈夫的狼,但是丈夫重病回来却杀死了这头狼,还质疑远游而来的朋友与自己的关系暧昧。

  这怎么看都是一对互相敌对的夫妇,却由一只患了重病的小猫来缓和了这种剑拔弩张的关系。

  故事意境的渲染强于故事情节的进展。作者对于环境描述的把握非常老道。

“世界上没有什么响声能从外面进入克滕老爷的这座城堡,穿透这领狂野喧闹声支撑的苇席,而顶住这喧闹的眼睛,却毫不困难地冲破这层阻力,饱览天穹下美丽的远景。”

  ——

  第三个故事《佟卡》,从男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出身贫困的少女佟卡和自己的少爷相爱最后却被猜疑而死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像早期的琼瑶言情剧,富家少爷和清纯的女仆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也和言情剧中的少爷一样犹豫不决,听信别人对爱人的诋毁。他时刻徘徊在爱她还是不爱她,相信还是不相信之间。当最后决定相信佟卡的时候,佟卡已经满怀着委屈去世了。

  这篇故事中男主人公的母亲一直在诋毁着佟卡的出身和人品,但是这位母亲却真真正正的是一个半公开的有情人的角色。这个出身高贵的女人和出身贫穷的佟卡是一对参照,更衬托出天真善良的佟卡的悲剧。

  ——

“人生之中,有时候生命明显地放缓脚步,仿佛它踟蹰不前,或想改变方向。”

  这是作者开头的一句话,《三个女人》看起来是三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但是读者能在其中看到许多的背叛,空虚,猜忌,隐忍,时间流逝与荒凉无助。这仿佛也是作者罗伯特·穆齐尔一生的颜色。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