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经典观后感1000字

  《阿尔卑斯》是一部由欧格斯·兰斯莫斯执导,Aggeliki Papoulia / 亚里安妮·拉贝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尔卑斯》观后感(一):现实版妄想代理:“我真的需要被需要”

  喜欢这部比attenburg多。

  现实版妄想代理人。发现了我喜欢今敏和欧格斯的共同点。

  救护车驾驶员需要的是控制感和在这个组织里的成就感,教练需要的是对体操运动员表演内容生杀予夺的权利,女护理需要的家庭和亲情,女体操运动员需要的是被承认被肯定。枯燥无聊的生活中,无法创造和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就去寻找这些需要,到那些因为亲人离去而感到缺失的身边去。

  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生活的本质太无聊了,生命的本质太简单。饿了就要去寻,就要去吃。

  《阿尔卑斯》观后感(二):整部影片以碎片化状态呈现

  兰斯莫斯这部较少谈论的作品其实并不算差,依然带有浓厚的作者标签风格,只不过剧本较弱化,多条人物线索处理失衡,导致探讨的主题无法深入。影片延续着导演对建构乌托邦以及设定/打破规则的嗜好,而这个为死者亲友提供情感服务的特殊团体更像是一种地下组织,松散而不具有严密的约束力。从这一点来看,故事首先缺乏像《狗牙》或者《龙虾》那种封闭式的环境构造。

  其次,这个团体有四名成员,起初以为是齐头并进的几条线索,刻画每个成员在服务过程中的有趣遭遇,结果却不如人意。护士那个角色的比重逐渐增加,到最后我怀疑整个故事都是围绕她而展开。至于体操运动员和教练在开头和结尾的两段更像是另一个故事,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挖掘,却也因故没能展现其中的发展过程较为遗憾。而那个扮演李小龙的胡子男人戏份写不够,仅仅数场戏难以让观众充分理解他那个角色的实质,他貌似团体的统领者,却又始终不断游离于众角色甚至主要情节之外,除了最后那个突如其来的暴力场景。

  整部影片以碎片化状态呈现,人物情绪的连贯性难以维持始终,毕竟这是一个探讨真实身份与虚构角色关系的影片。角色本身的情绪与其在情节中扮演的“新角色”之间形成对比,才能凸显主题,但往往是这真实/虚构这两种角色渐渐混淆在一起了,比如护士后面跟另一名男子在逝世的网球姑娘家中那场,以及护士与自己父亲的最后一场,让我看得迷糊而费解。这难道是兰斯莫斯想让观众看到的效果吗?

  《阿尔卑斯》观后感(三):不可收拾的表演性人格

  (原载腾讯娱乐,为威尼斯电影节报道期间撰写)

  想要演好戏,是需要高水平的难事;想要故意演不好戏,则是需要让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的超难事情。希腊电影《阿尔卑斯》,就以一个蹩脚的体操开头和一个流畅的体操结尾,完成了一套循环动作,至于作为这套体操动作评委的观众该打多少分,还得试对影片极端故事场景设置和多层次表演空间的接受程度而定。

  绳操运动员跟着汹涌的《布兰诗歌》跃入影片开头,心不在焉、笨手笨脚、节奏混乱、线头乱飞,尴尬而难看的收场后,向自己又爱又怕的教练表示:“我得用流行音乐作为伴奏”。到了影片结尾,教练满足了姑娘的配乐需求,酣畅淋漓、自信满溢、绳人合一,完美而精准的收场后,姑娘奔入教练怀里,“你是全世界最棒的教练。”

  而那个帮助说服教练使用流行配乐的女护士,则继续可悲的在自己一厢情愿的自由操表演节目中呆着、亢奋着,却无人为之喝彩,甚至遭来与其关系暧昧不清的救护车乘务员一击响亮的见血闷棍。

  救护车乘务、女护士、教练和体操演员,一同组成了一家非正式营业的地下运作公司——阿尔卑斯,老板是昵称“勃朗峰”的救护车乘务,皆在为新近丧失亲人的家庭扮演死者的角色,以减轻生者的巨大悲痛。这家公司,和中国观众在《顽主》里熟悉的3T公司以及从《甲方乙方》中捧腹的“好梦一日游”大相径庭。一来,阿尔卑斯未经注册,就收费运作,当然,第一次登门Cosplay是免费赠送,欢迎团购;其次,这伙奇怪的死者服务从业者,都是兼职身份,并有着极强的表演欲望,从不忘了解死者的省钱喜好和细节,尤其是最喜欢哪位演员。显然,阿尔卑斯公司要做的案头准备工作,实在复杂多了。

  四位员工里,工作最上进出单最勤快的,当属医院女护士。一个星期中,除了自己朝九晚五的正值外,还分不同日子,奔波于不同死者家庭中。要么是红杏出墙后与情人一起丧生的小三,要为丧夫的妻子扮演被捉奸在床的场景;要么灯具商刚死去的妻子,要适时的在性爱中叫唤“不要停,不要停,这感觉像是在天堂”,“不是Paradise是heaven”,客户纠正;还有一个入戏最深的角色,老夫妇们痛失的网球运动员角色。

  一声声爸爸妈妈的交换,一把年纪的背着书包戴着网球护腕,一次次的说着自己喜欢的演员裘德.洛,甚至还要满足老两口对女儿最后时光的记忆,将逝者真实的男友带回来睡觉。电影中的职业表演,与戏中戏的业余表演,差距大极了,为了这样一个怪异而变态的电影题材,而需要呈现某种故意很烂的表演水平,莫非这是向最佳女主角伸手而独辟的蹊径?

  希腊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实在偏爱这种极端的场景设置,前作《狗牙》相比《阿尔卑斯》中的古怪私人团体,显得更为封闭而诡异。一个工厂老板的豪宅,家长们欺骗三个孩子说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可怕凶险,你们的哥哥就是死在外面的,你们只有掉了某颗牙齿之后,才有资格外出,并且双脚不能离开汽车踏上地面,家长切断了孩子们与外界可能的一切信息通路,直至等到某个彻底破坏乌托邦式家庭的角色出现。而封闭的空间、局限的角色,也保证了传达这个反乌托邦政治性主题的简单性,让观众在一清二楚中胸闷难受。《阿尔卑斯》的公司依旧是一个家长式的独立小团体,“优秀员工”女护士,虽然与外界发生着无休止而不确定的关系,但自身却完整陷入到公司的“经营范围”——表演中。

  The Show Must Go on,即便尝鲜后的客户已经不厌其烦的中止并下逐客令,即便严重缺乏存在感的女护士又被打掉一颗狗牙,导演依然让她可悲的放大着不可理喻的表演性人格,却永世找不到适合自己体操的那支曲子。

  《阿尔卑斯》观后感(四):《非普通服務》:「真實」與「虛假」

  一個名為「ALPS」的神祕組織,其成員皆以阿爾卑斯山的各個山峰命名,最高峰「白朗峰」即為首腦的稱號。這個組織專門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協助人們走出親友過世的哀慟,他們不只會穿上死者前的衣物,還會仔細了解死者的習慣、喜好和說話方式,力求能有完美的演出。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Giorgos Lanthimos)所執導的《非普通服務》,其故事即圍繞著這個詭異萬分的組織發展。

  「ALPS」的成員有醫護員(Aris Servetalis飾)、護士(Aggeliki Papoulia飾)、體操選手(Ariane Labed飾)和教練(Johnny Vekris飾),他們都沒有名字,僅以代號來稱呼彼此。名字對於一個獨立之人的存在與形成有其相當的重要性,張愛玲曾言:「名字是與一個人的外貌品性打成一片,造成整個印象的。」片中的各個角色不僅沒有名字,就連生活背景等個訊息也是模糊不清,他們宛如空有外表的人偶,十分扁平、空白,具有高度的可取代性。不過,正因為如此,他們才適合「演員」的身分,得以依照顧客的需求,填補上各種性格,去滿足他人。

  弔詭的是,他們就算換上表演服、開始扮演某個角色,也同樣只呈現出「表面」。因此,我們看到護士在扮演網球選手時,依照父親的指令喝水、咬指甲,也看到她在扮演燈具行老闆的女友時,不時被男方糾正做愛時女方常用的語句,讓她忍不住笑場。這些看似誇張、失實且詭怪奇譎的片段幾乎貫穿整部電影,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同時,更啞然失笑。片中演員的表情木訥,他們在「演出」時的對話生硬、呆板,即使是吵架也絲毫感覺不到情緒波折,彷彿是在念台詞一般。

  除此之外,在尤格‧藍西莫的鏡頭之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冷漠、疏離。劇中角色和客戶的互動如同行屍走肉,根本毫無說服力可言,而他們卻寄望藉此彌補親友過世的缺憾,並追求心靈上的安慰,雖然這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那麼,當一眾演員下了戲之後呢?他們的肢體、說話語氣,以至於人際互動會否自然、生動許多?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就拿護士和父親兩人的互動來說,片中不斷呈現護士幫父親點眼藥水的橋段,好似這是制式的行程般,加以護士對父親善於跳舞一事的不瞭解,更為突顯出兩人的陌生、疏遠。原來無論親疏遠近,每個人都在「扮演」某個角色,藉以滿足他人的需求並完整彼此的關係。

  《非普通服務》很容易使人聯想起瑞典導演洛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的作品,他們同樣以緩慢的節奏說故事,而且所塑造出的人物多以一號表情展現出情感的淡漠;至於「出租親人」的故事題材,則有如與日本導演園子溫(園子温/Sono Sion)的《紀子,出租中》(紀子の食卓,2005)遙相呼應。不過,與其說《非普通服務》旨在探討情感的可取代性,我倒認為尤格‧藍西莫是樂在解構「真實」與「虛假」。

  一如前述,護士不管是在真實人生裡或演戲時,其乏味的言語和制式的互動簡直如出一轍,讓人分不清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或者該說,護士與父親之間的關係根本是另一場演出。又譬如體操選手,電影的開場,她身著黑衣隨著沉重的古典樂音練習體操;電影結束前,她跳著相同的體操,只是衣服的顏色換成桃色紅,音樂也換成輕快的流行電子舞曲,舞畢,她開心地抱著教練,說:「你是全世界最棒的教練。」這兩場戲的首尾呼應與對比過分工整且形式化,顯得刻意、造作,令人不禁質疑體操選手身分的真實性:她是真的體操選手嗎?或者,她是在「扮演」體操選手?

  隨著劇情的發展,真實人生和戲劇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說到底,倘若能從故事中抽離出來,那麼我們當然知道大銀幕上所見一切皆為虛構的戲劇,不過是演員們依照導演的要求將劇本上的文字再現罷了,這就像劇中人物根據客戶的需求來演出一樣。那麼,究竟何者為真?何者為假?至少,我們在觀影時的情緒是真,電影結束後的不斷思索也是真──一如法國哲學家笛卡兒(René Descartes,1596-1650)所提出的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這點絕對是無庸置疑的。

  《非普通服務》的故事怪誕、隱晦又超現實,讓人不易咀嚼,是一部非常挑戰觀眾的口味和接受度的非普通電影,相對而言,這也提供了開放式的解讀空間,尤其是戛然而止的結尾,著實令人玩味再三。我想這就是觀賞尤格‧藍西莫的作品最有趣之處了。

  《阿尔卑斯》观后感(五):非普通服务的“真实”与“虚假”

  本文来自:张冠伦

◣作品欧格斯·兰斯莫斯《阿尔卑斯》海报,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一个名为「ALPS」的神秘组织,其成员皆以阿尔卑斯山的各个山峰命名,最高峰「白朗峰」即为首脑的称号。这个组织专门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协助人们走出亲友过世的哀恸,他们不只会穿上死者前的衣物,还会仔细了解死者的习惯、喜好和说话方式,力求能有完美的演出。希腊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所指导的《阿尔卑斯》,其故事即围绕著这个诡异万分的组织发展。

  「ALPS」的成员有医护员(Aris Servetalis饰)、护士(Aggeliki Papoulia饰)、体操选手(Ariane Labed饰)和教练(Johnny Vekris饰),他们都没有名字,仅以代号来称呼彼此。名字对于一个独立之人的存在与形成有其相当的重要性,张爱玲曾言:"名字是与一个人的外貌品性打成一片,造成整个印象的。" 片中的各个角色不仅没有名字,就连生活背景等各讯息也是模糊不清,他们宛如空有外表的人偶,十分扁平、空白,具有高度的可取代性。不过,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适合"演员"的身分,得以依照顾客的需求,填补上各种性格,去满足他人。

  吊诡的是,他们就算换上表演服、开始扮演某个角色,也同样只呈现出"表面"。因此,我们看到护士在扮演网球选手時,依照父亲的指令喝水、咬指甲,也看到她在扮演燈具行老板的女友时,不时被男方纠正做爱时女方常用的语句,让她忍不住笑场。这些看似夸张、失实且诡怪奇谲的片段几乎贯穿整部电影,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同时,更哑然失笑。片中演员的表情木讷,他们在"演出"时的对话生硬、呆板,即使是吵架也丝毫感觉不到情绪波折,彷彿是在念台词一般。

  除此之外,在欧格斯·兰斯莫斯的镜头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冷漠、疏离。剧中角色和客户的互动如同行尸走肉,根本毫无说服力可言,而他们卻寄望籍此弥补亲友过世的缺憾,並追求心灵上的安慰,虽然这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那么,当一众演员下了戏之后呢?他们的肢体、说话语气,以至于人际互动是否自然、生动许多?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就拿护士和父亲两人的互动来说,片中不断呈现护士帮父亲点眼药水的桥段,好似这是制式的行程般,加之护士对父亲善长跳舞一事的不了解,更为突出两个人的陌生、疏遠。原来无论亲疏远近,每个人都在"扮演"某个角色,籍以满足他人的需求并完整彼此的关系。

  《阿尔卑斯》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瑞典导演洛伊.安德森的作品,他们同样以缓慢的节奏说故事,而且所塑造出的人物多以一号表情展现出情感的淡薄;至于"出租亲人"的故事題材,则有如与日本导演园子温的《纪子,出租中》遥相呼应。不过,与其说《阿尔卑斯》旨在探讨情感的可取代性,我倒认为欧格斯·兰斯莫斯是乐在解构"真实"与"虚假"。

  一如前述,护士不管是在真实人生里或演戏时,其乏味的言語和制式的互动简直如出一辙,让人分不清何者为真、何者为假;或者该说,护士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根本是另一场演出。又譬如体操选手,电影的开场,她身着黑衣随着沉重的古典音乐练习体操;电影结束前,她跳着相同的体操,只是衣服的颜色换成桃红色,音乐也换成轻快的流行电子舞曲,舞毕,她开心地抱着教练,说:"你是全世界最棒的教练。"这两场戏的首尾呼应与对比过分工整且形式化,显得刻意、造作,令人不禁质疑体操选手身份的真实性:她是真的体操选手吗?或者,她是在"扮演"体操选手?

  随着剧情的发展,真实人生和戏剧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说到底,倘若能从故事中抽离出來,那么我们当然知道大银幕上所见一切皆为虚构的戏剧,不过是演员们依照导演的要求将剧本上的文字在现罢了,这就像剧中人物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演出一样。那么,究竟何者为真?何者为假?至少,我们在观影时的情绪是真,电影结束后的不断思索亦是真──一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提出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这点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阿尔卑斯》的故事怪诞、隐晦又超现实,让人不易咀嚼,是一部非常挑战观众的口味和接受度的非普通电影,相对而言,这也提供了开放式的解读空间,尤其是戛然而止的结尾,着实令人玩味再三。我想这就是观赏欧格斯·兰斯莫斯的作品最有趣之处了。 文/张冠伦(豆瓣ID:开到荼靡花事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注:原文中,影片《阿尔卑斯》的台版译作《非普通服务》,导演的中文音译为尤格.兰西莫,为方便阅读推送进行了统一替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