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讲台

  十六年前,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跨入了一所山区的初中。我们学校是一所企业办的学校。校园规模还算可以,孩子基本都是来自附近农村,和矿区的孩子。孩子们都比较淳朴,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很多孩子可能因为家庭的原因,常常不能完成作业为数不少,经常为了留下他们写作业的事情而烦恼着。很多孩子的作业质量很差,写周记的时候常常是短短几句话了事,而且字迹潦草。其实刚刚踏上讲台的时候,心里还是揣着不少教育理想主义的。

  记得才开学的那个学期几乎前面的一个多月,我花了不少晚上时间去家访。现在想来,甚至感觉有点后怕,因为在那样的秋夜,独自行走在陌生的街道,还有不少居民小区的低矮平房间穿梭。那些房子之间是几乎没有路灯的。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去家访的那个叫葛敏的孩子,灯光昏暗。家长很明显的外地口音,对老师的到来很是客气。还泡上了一杯红糖茶。那滋味至今难忘。

  但是后来我发现他的错别字连篇,几乎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我也就渐渐对他的提高成绩失去了信心。但是孩子很是老实,上课也没有不好的表现。很多孩子语文成绩之差,初上讲台的那种理想主义遭到了极其残忍的打击。我在大学时代看到的那些理论似乎没有一个那个拯救那些孩子的成绩呢。

  很多时候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教研活动很少,在那山区的三年时间,我没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只是偶尔有些同事上课去听一下。

  我把课堂的改变寄托在很多时候自己的语言改善上面,抽出很多时间收听各类文艺节目。虽然每次的导语都是静心设计的,但是很多时候,我却感觉课堂似乎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思路行进。很多时候,似乎感觉自己已经对教学没有了起先的那种新鲜感觉。课堂一直没有活跃的突破口,孩子的成绩也就是那种不好不坏的状态。因为比较年轻,还是有不少孩子愿意跟着我交流。但是课堂如何更好地呈现,我却一直没有找到出口。

  三四年初登讲台的岁月,似乎一晃过去了。现在回想业务真的没有太多长进,有时候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基本也是属于闭门造车之类。

  2000年,因为结婚了后孩子出生,我从那所中学调离了,到了市区的这所小学。

  其实我来到这学校有一个很简单幼稚的想法:小学老师相对轻松,因为小学课程简单。但是我在实际接触课程的时候才忽然发现把一班小学生带好,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况且,我那个班级在我之前已经换了七位班主任了,班级很多时候呈现出一种混乱的状态。

  恰好在这时候,课程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很多时候听到都是一些新鲜的词语,新的观点,新的做法不断涌出来。那时,我忽然感觉到犹如一个饥渴的人,见到了甘泉一般,奋力去坐着,很多时间花在了学习上面。

  定了好几本杂志,《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经常看见很多那时人们熟悉的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文章,如获至宝,细细品读。但是常常感觉到一种失落,因为从跟不上,课堂改善的程度还是不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