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右上方蓝字「星标」晏凌羊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
都来说说你是哪儿人?
莫非你是石家庄赵子龙?
文/晏凌羊
1
有个段子“火”了很多年,说三国蜀汉名将赵云报自家名号时会大喝一声:“我乃石家庄赵子龙也!”
三国枭雄袁绍会来一句:“我,驻马店袁绍,四世三公,富贵已极!”
南北朝北齐名将高长恭(历史上著名的兰陵王)在与敌军作战时,戴上面具大喝道:“枣庄王来也!”
吕布站出来自我介绍时,会说:吾乃包头吕布。
张飞则说:我是保定张翼德,就问你怕不怕?!
这个段子充满喜感,但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感慨:今天很多县市改名,一看就是一拨没文化的官员搞出来的。
比如说,八十年代,徽州市被改名为黄山市,就是一大败笔。
徽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徽派建筑、徽商、徽墨、徽笔,而且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诗词也写过徽州。
徽州二字,给人以一种很有历史底蕴的感觉。
历史上,安徽省之所以叫安徽,就是因为境内有安庆和徽州两大城市。
徽州,多美好一个地名,为啥改名叫黄山市?谁不知安徽有个黄山?山的名字就是山名啊,你拿来做市名干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把广州市改名为白云山市,得多辣眼睛?
还有合肥,一听这个名字就有点肥腻,可是,它之前的名称叫庐州。如果合肥一直叫庐州二字,听起来多风雅啊。
还有一个例子,是河南新乡。河南是夏商文化的发祥地,土里挖出来的古董历史最悠久。周灭商朝,发生了以少胜多的牧野之战,这场战役就发生在今天的新乡境内。
到了隋朝,政府把这块地改名为新乡。牧野,一个多有诗意的名字,就这样变成了土不拉叽的新乡,而且很有可能再也不会改回来了。
也有一些地名,一开始改瞎了,后来又改回来的。比如著名的襄阳,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故乡。金庸小说里的襄阳城,更是看得一众金迷非常神往。
建国后,襄阳和樊城两地各取一字组成了襄樊,这个地名倒是兼顾到公平了,但许多外地人根本没听说过襄樊这个城市,大家也不知道“襄樊”这两个字里的“襄”字,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襄阳。
后来,当地为了发展旅游业、提振经济,终于在2010年把襄樊改为襄阳。
湖北荆州也曾“大意失荆州(名)”。
三国时,荆州是战略要塞,“欲得天下,必先夺荆州”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过的名言。唐诗中,很多大诗人把“荆州”二字写进诗里。荆州两个字,可谓是国人皆知。
1994年,荆州由地区改为市,这个市是由荆州、沙市等地合并而来的,于是就改名为荆沙市。荆州变成了一个区,到了1996年荆沙市才又改回荆州市。
现在,网络上大家调侃的几个地名,比如包头、保定,好像都是少数民族政权给取的。
包头的原名叫九原,后来被蒙古人占领了,取名“包克图”,再之后又被汉人翻译成汉语,改为:包头。
保定原来属幽州(尧舜时代的幽州,与隋唐时代的幽州可能不是一个概念),周武王灭商后,属燕候国。战国时期属齐国,五代后唐时期属泰州,宋朝将其改名为保州、定州。元朝统治时期,这里被改名为“保定”,有“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有些听起来有点土味的地名,是“出身越低越光荣”的时代取的。
驻马店原来叫汝南,这个称呼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了魏晋南北朝,后来这里设置了很多驿站,又称驿城。建国后,这里叫确山、信阳。
到了1965年,驻马店这个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名称应运而生,非常接地气,甚至透着喜感。
石家庄原先叫常山,民国时期叫石门,我军占领这块地方后,又把这个地名改成了劳动人民听起来特亲切的石家庄。
网络上,盛传枣庄老早以前叫兰陵,其实兰陵位于临沂,而不是现在的枣庄。枣庄解放以前叫峄县,1960年改为了枣庄。
姑苏被改为苏州我没意见,“姑苏”听起来确实不如苏州大气。
广陵改为扬州我也没意见,广陵散已失传,而且扬州这个名字也挺好听的。
不管是苏州还是扬州,都是古代人改的,虽然地名改了,但意境不失。
长安被改名为西安、琅琊被改名为临沂,我没意见,因为我觉得长安、琅琊之类的名字太仙了,只适合出现在梦里、历史里。
再说西安、临沂也不难听,也还有美感、历史感。
我的一个感想是:取人名也好,取地名也好,不要赶趟儿,不要抓潮流。流行这玩意儿,是会轮回的。当年取名叫建军、建国、跃进、大福、大贵、国庆的那些人,现在估计正埋怨爹妈呢。
当然了,这篇文只是地名演变的吐槽,不是学术论文,不讨论行政规划、管辖范围的演变。如果要把行政管辖范围的演变也考量进来,得写几十万字的专著。
像郑州一个市,古代有过那么多地名,比如,亳、新郑、荥州、管州、荥阳郡、管城、故市、管城县、郑县等等,名称每发生一次变化,管辖范围就变一次。真要那么较真,光郑州一个市的地名演变,估计都得写好几万字。
2
关于更改地名这事儿,我还想讲讲“香格里拉”这个地名的来历。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线》一书,该书在英国很畅销,还获得英国的文学奖。
《消失的地平线》是一部小说,讲的是四名西方游客来到中国三江并流地区(云南、西藏、四川交界处)探险,无意间闯入了一个世外桃源的小说。
这本小说,堪称是英国版的“桃花源记”。书中的香格里拉,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的数千居民,大家都很长寿,年过百岁看起来还是显得年轻。
居民的信仰和习俗不相同,有儒、道、佛等教派,但彼此团结友爱,幸福安康,大家遵循“适度”原则为人处世,整个社会祥和安宁。但是,香格里拉的居民如果离开了山谷,便会失去他们的年轻。
四名西方游客,两名留在了香格里拉,一名想回英国结婚,胁迫同伴与自己一起离开香格里拉,但他在回程的路上去世。被他胁迫的同伴回了英国,后来不知去向。
希尔顿本身没到过三江并流地区,他写这本小说的灵感来自美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国家地理杂志》发表的系列文章和照片,而洛克曾于1924到1935年在云南省西北部探险。
也就是说,香格里拉这个地名只是小说中的“世外桃源”。
1937年,这部小说被搬上了电影屏幕,香格里拉成为了国外人心中的“桃花源”,《香巴拉》的主题歌也唱遍全球。
最早盯上“香格里拉”这几个字的商业价值的,是马来西亚华人郭鹤年,它把这个名字买断,成为自己酒店的商号。
之后,香格里拉酒店风靡世界。
《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描写的驿道、雪山、森林、寺庙和喇嘛,与川滇藏区的风景无二致。有几年,云南、四川几个县为了争夺这个地名,展开了一场暗战。
云南在旅游业方面尝过比较大的甜头,早于1996年就开启了“在云南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活动。次年,云南首先宣告,香格里拉就在迪庆州。
刚刚遭遇大地震的丽江,当时也一震成名,也曾想把丽江改名为香格里拉,但是,最后还是pk不过迪庆州。2001年,迪庆州“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中甸,在纳西语中中甸有“酋长住地”之意,听起来有点土。更名为香格里拉后,那里的旅游人数十年前涨了十多倍。
香格里拉这个名字被中甸抢注后,与迪庆相邻的丽江市、怒江州以及西藏、四川等省区都不服气。大家就觉得:香格里拉就一小说里虚拟的地名,凭什么被你给抢注了?
接下来,四川、云南、西藏就提出,将3省区交界处的9个地州打造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大家联手打造“大香格里拉地区”。
丽江不甘示弱,发掘了几个景点,并给它们取了新名字。
比如玉龙雪山底下的几个小型湖泊,以前当地人称其为“白水河”,后来被景区改为蓝月谷。
而“蓝月谷”,就是《消失的地平线》小说里,西方游客进入香格里拉社会的必经之道。
四川稻城见香格里拉被云南中甸抢注了,也很不服气,于是,他们于2002年把稻城下面的日瓦乡改成了香格里拉乡,后又撤乡建镇,改为香格里拉镇。
但是,人们提起稻城,首先想到的不是香格里拉,而是亚丁。
这场地名之争,中甸县大获全胜,成为了终极赢家。
这个县能抢注到香格里拉这个“地名商标”,是因为一个27岁的年轻人。当时,中甸穷得要死,全境一家像样的旅游酒店都没有,这位年轻人就向政府建议把“香格里拉”这个名头打出来,再发展当地旅游业,没想到当地官员还真听进去了。
更改地名这事儿,我觉得中甸这波操作比较飒。改得好,利在千秋;改得不好,尴尬好几年。
今天的文章,吐槽居多,未必严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是批评指正,不是骂人)。另外,你是哪儿人呢?你的家乡或你所在的地方,又有过怎样的改名风波?可以分享在评论量,大家一起涨知识呀。这样,今天的评论区应该比正文好看。
以上。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网友向日葵雨雨说,真心觉得云南人骨子里挺文艺的。从地名就可以看出来,风花雪月,茶马古道,苍山洱海,丽水金沙。食物的名字取得也文艺,米粉叫米线,粗米粉叫饵丝,还有鲜花做成的饼........
其实,我觉得云南这个地名也挺文艺的。《云南通志》载:“汉武年间,彩云见于南中,谴吏迹之,云南之名始于此。”也就是说,从汉朝开始,云南就被称为云南、彩云之南了。作为一个云南人(我是丽江籍),我觉得只有看过云南的云的人,才能理解为何云南会被称为云南。真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云。
今天这篇文章的末尾,很想听你介绍你是哪儿人,你的家乡的地名变迁以及最出名的人、物、事。留言可以精选一百条,欢迎大家参与哦。
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
在后台回复关键字“8”
可查看更多有料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点击标题可查看):
情感婚恋 |不要和嫌弃你的人在一起,永远不要
情感婚恋|所有的无性婚姻,都是一座“活死人墓”
情感婚恋 |当个好妈妈,不需要全能,也不需要完美
情感婚恋 |不必爱到赴汤蹈火,爱到七八分就好
烟火人生 | “看你过得不好,我就放心了”
我的故事 | 离职后,我终于过上了被狗追着咬的生活
女性觉醒 | 生二胎?冻卵?你的身体该由你做主!
女性觉醒 |让你破茧成蝶的,从来都是你自己,而不是离婚
民国故事 |徐悲鸿和四个女人的爱恨纠葛
民国故事 | 刘海粟:炒作+出轨都无法影响我走红和享福
支持原创,记得点个“在看”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链接
可以购买羊羊的新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