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孩》是一本由[美] 布莉•贝内特著作,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女孩》读后感(一):我的普通 女友
这个小说好象是《我的天才女友》的轻量版,没有那么长,也没有那么深刻,只是一生中的一两个侧面,人物也没有那么多,影响你一生的元素就那么几个,即使你努力走的再远,那些元素仍是阴魂不散的缠着你,另外参加前任的结婚典礼这事真是太危险了,因为嫉妒,因为心情,因为各种原因,死灰复燃的可能性非常的大,另外,这小说的宗教元素太重了,就因为一次堕胎,后来走出小镇,走遍世界的女主,读了那么多书,即将成为律师,却永远走不出老家高中那个牧师的儿子的宇宙,这如果不是为了表达某种宗教原素故意设置的情节,便没有其它的解释了,近年保守派崛起,美国多个州发布禁止堕胎的法令,即使是被强歼生下的也不行。人物的选择和感情到底被宗教影响有多深?书中一直叙述女主回家后一直在做宗教方面的工作,读了很多书,行了万里路,最后还是走不出家乡的小教堂!这部书对女性价值观的表述另人泄气。
《好女孩》读后感(二):并不是“南加州七月与安生”
纳迪娅即将去上大学,她的生命中,一个Y字形的分叉已经产生。母亲的死亡犹如一只撞针让纳迪娅成长的节奏紊乱,而这种紊乱是故事的开端。终究有一个时刻,当她要决定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驶向分叉的一边,不对另一条道路多看一眼。去世的母亲,被流产的婴儿,它们始终提示着纳迪娅内心的冲动和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给她痛苦,也放她自由。
小说英文原名 The Mothers ,本身包含了少女们的疑问与对疑问最终的回答。故事中每一个起过核心作用的人都是女性,可能成为母亲、最终成为母亲、或者早已成为母亲。这个题目唯有通观全书时才会显示出其力度。而中译名《好女孩》,则将焦点聚焦到了主人公纳迪娅和内布里两人。
南加州的七月与安生,归根到底不是七月与安生。电影中,七月与安生有映照双生之意,她们为彼此的生命留下烙印,剧烈地震颤着影响彼此的生命轨迹,乃至于有一个人活成另外一个人的决绝。然而《好女孩》中,尽管奥布里是纳迪娅生命中一道意义重大的风景,然而纳迪娅对奥布里的影响只是在她的人生中增添了一份生命长度的、爱恨纠缠的友谊。故事的唯一核心是纳迪娅。奥布里更像是纳迪娅的一个映衬、解读,一个纳迪娅从不可能主动去选择、也不会任由它发展到那一处的人生可能。又或者说,如果纳迪娅变成奥布里,那么她最终也会重蹈她的母亲的一生。对纳迪娅和奥布里来说,母亲的生命历程缔造了她们的人生初始,但是如果走向母亲的道路,她们便走向深渊。
这样的反思结果是青年写作者给出的答案,也是一个青年阅读者能够阅读和认可的答案。然而它是否是最终答案,我们并不能在年轻的时候定论。归根到底,这部作品属于“女孩”而非“母亲”。它是一个黑人女孩在南加州成长的经历与年少思考。个人投影是写作的原动力,而“母亲”是作者与纳迪娅一同遥望、凝视、审视的身份。
故事结构细腻严密,从青萍之末开始,次第生长铺开,脉络清晰。具有科班出身创意写作的职业性,却并非受训过度的“编程式写作”。严谨编织的结构之上,读者能够看见作者缀连的丰沛的情绪、体验与感触。它来源于思考和真实,而非“给出初始设定、计算标准答案”的干瘪。
阅读者无法避免透过文本窥视作者。然而对写作者而言,最要紧的便是无所隐藏、将自己摊开,并不介意给人看见。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布莉·贝内特做得很好。译笔自然顺畅,情绪丰盈而克制,为阅读体验增色许多。
作者行文中,唯一让人觉得出戏的地方是在前几章的开始处出现的老修女视角。再有天赋的少女作者,模仿八十岁的老妪口吻都难免力不从心。然而它虽不完美,却很难被替换和抹杀。在行文过程中,这一视角的必要性逐渐显露,并在终章时显出千钧之力。
《好女孩》读后感(三):世界上所有的女孩
世界上所有的女孩都有另一个我,「两生花」的概念在诸多文学或影视作品中均非常常见,而布莉·贝内特这本《好女孩》亦是一曲充满心灵轻颤的吟唱。
全书14个章节,皆以“我们”的视角切入,读者顺着此视角进入到一个年方十七的少女生活,彼时其母刚自杀,父亲沉湎于丧妻之痛而无暇顾及女儿急剧的内心变化。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个年轻漂亮的黑人女孩纳迪娅俨然是堕落的代名词——葬礼上不掉一滴泪的异样,与男性随意勾搭的声名狼藉,尚未学会面对世界的少女,人生序幕甫一开启便被贴满误解与偏见的标签。如果说纳迪娅是大众眼光中“坏女孩”的代言人,那么好友奥布里则是深受长辈喜爱的乖乖女——安静低调不招摇,礼貌谦逊不作妖。
两个女孩的人生轨迹交集点要在多年后才真相大白,在这之前,她们和任何一对好友那样,享受着单纯美好的友谊,彼此从对方身上汲取着前行的动力,她们各自背负着无法向对方启口的秘密。
纳迪娅与母亲感情甚笃,母亲莫名的自戕及带来的谣言伤害无疑给她的心灵蒙上阴影,而父女间的隔阂让她怀着隐秘的悲伤认识了卢克,悲伤是他们共同的秘密,谁也不敢轻易承认自己的悲伤,即使在肌肤相亲的时刻,他们也只会小心翼翼地藏起这份悲伤。卢克作为牧师的儿子,从小承受着身份的压力,而在知晓纳迪娅怀孕之后的畏惧并求助于父母这个决定,是造成所有人悲剧的根本原因。
严守清规的牧师夫妇对纳迪娅颇多成见,即使明白堕胎对少女的伤害,仍觉得只需支付金钱、提供教堂打工职位,即是两不相欠。饱经世故的成人世界永远不需要敏感的体察,于是纳迪娅被抛弃在孤立的荒原,继失去母亲后,又失去腹中孩子,再失去一度相爱的卢克。
当世人眼光都聚焦于有争议的纳迪娅,貌似乖巧的奥布里其实也深藏着故事——跟随母亲因更换男友而辗转各地,母亲承受着家暴,女孩则承受着性侵,积攒的阴郁怒火化为结婚前夕突然蹿出的迷乱。作为光彩照人的、出走的纳迪娅的陪衬,驻守原地的奥布里以默默的纯情陪伴打动了卢克,“纳迪娅”这个名字从未在两人间提及,却神奇地成为联结两人的密码。明明爱着卢克,奥布里不无报复地放纵自己婚后依然怀念着婚前的***,或许正因看穿了卢克从未放下纳迪娅。
兜转世界南北后重回故里的纳迪娅,发觉多年前失去的未成形的孩子始终是自己的心结,发觉当年将罪责皆归咎于卢克并不公平,重逢使他们再度堕入往事,时间并未消泯爱情,即使他们不愿承认。彼时,两个女孩生命的交汇点——卢克,愈来愈明显地横亘在她们之间,最终的选择似乎迫在眉睫。至始至终知晓这一切的奥布里在多次尝试怀孕失败后,在这一微妙时刻,以突如其来的怀孕终结了三人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在结尾处终于明白每一章开启全知视角的「我们」是何方神圣,原来是一群目睹整个事件发生的修女,她们见证了纳迪娅和奥布里的故事,见证了纳迪娅父亲最终明白女儿遭受过的苦痛,见证了每个人的命运走向。“我们看到她生命的轨迹变成一丝丝缤纷多彩的线”, 世界上所有的女孩,“你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爬进你的身体。”两生花的镜像从重合,到分离,直至再重合。
《好女孩》读后感(四):原谅当年的“负心郎”,祝福好友婚姻美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俗语中有“三个女人一台戏”的说法,确实很难设想她们凑在了一起,会生出什么样样的情节,甚至是出现什么样的转折意外——但这毕竟是中国人印象里更为熟悉的一种场景;那么,当故事发生在外国,比如在美国女作家布莉·贝内特的笔下,当她以一部曲折动人的小说《好女孩》把莉迪娅和奥布里的友谊展现出来的时候,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其实也真的不需要多说什么,一场好戏也自然而然地上演了——但不要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想法,期待会有什么样的悬疑情节出现!
因为不美满的家庭的缘故,17岁的女孩纳迪亚自甘于一种自暴自弃的混乱生活状态。所以她在遇到同样因为母亲的原因而离家出走的奥布里时,两个女孩之间顿时找到了共鸣,成为了一对友好的闺蜜,互视对方为自己生命中最爱的人。
而在某种机缘巧合之下有可能改变这一切的就是牧师的儿子卢克。先是纳迪娅和卢克之间:陷入热恋、意外怀孕、销声匿迹、分崩离析……这个套路并不奇怪。因为纳迪娅和卢克所在的这个小区是一个保守小区,单单是流言蜚语就会把他们给淹没了的,更无论其他。在卢克未能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受伤的只能是纳迪娅——她默默地将孩子打掉,并且决然地离开了那个当地。
如果没有其他那一封请帖,很可能纳迪娅就不需要想起过往的那些伤心事;更不用说,这封请帖来自于她的好朋友奥布里和卢克——她和他要结婚了,并邀请她来参加婚礼。在于奥布里,纳迪娅是她的好朋友,在自己的人生大事面前,邀请好朋友来参加自己的婚礼,这是应该且必须的,她应该得到好朋友的祝福;那么,对于卢克呢,他真的很不应该!他忘记纳迪娅为他所付出的牺牲了吗?!又或许,他只是情非得已:如果选择公开当年的秘密,就会造成更大更多的不幸。所以,或许,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无论对于纳迪娅,还是卢克,他们显然只能选择沉默,而且这也是个次优或者最优的选择——奥布里当然是无辜的!
丝毫没有办法的宽宏大量确实很折磨人,但对于纳迪娅来说,善良的她除了装作不在乎和选择原谅,还能有别的选择吗?!更何况,奥布里并没有什么错。如果真要选择责怪,很显然卢克应该有所表示。至少,在私下里,他应该对纳迪娅有所交待,而不能任由纳迪娅一个人承担所有的一切。
无论多么不愿想起来的过去,毕竟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值得重视的其实只有当下。当下既然是一片祥和,很显然破坏这样的一种美好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让秘密继续成为秘密,让所有的美好继续既有的轨道,这样最好。在主角是纳迪娅和奥布里的情况下,卢克其实是应该有所作为的!不过,或许什么也不说最好,而他只要对奥布里好就可以了——这既是一种当下,更是一种未来。只有这样,对于对得起纳迪娅当年所承担的那些!
成长的过程中当然不会只有阳光,也会有风风雨雨,甚至于是苦涩。走过了,路过了,笑看花落花开、云往云来,其实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态度和成长经历。
《好女孩》读后感(五):在彼此的映照下,我们从女孩成长为女人
一直以来,我都无比困惑,好女孩的标准,有人说温柔贤良即是好,有人说美丽大方即是好,待到经历许多凡尘俗世后,才清晰的明了,原来好女孩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于是只能反复忠告自己:做一名自信者,牢牢把住自己生命的罗盘,让生命充畅。做一名自谦者,慢慢拓展自己生命的容量,让生命充实。做一名自爱者,深深领会自己生命的价值,让生命充美。做一名自安者,悄悄抚平自己生命的伤痕,让生命充悦。做一名自洁者,时时清除自己生命的淤积,让生命充盈。
女孩子内心深处总是敏感多虑,孤寂的心灵时常需要慰藉,所以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遇到三三两两的好友相伴,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近来一本《好女孩》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把两个女孩之间的情感互动,有喜有悲,不过人生有你,乐哉乐哉。
《好女孩》讲述的是两个女孩之间的友谊、秘密、爱欲、背叛与和解,在探索女性关系的微妙与复杂中,我们看到了追求爱与最终被爱的真谛。纵使心碎也无法停止阅读,虽是一句宣传语,但是确实如此,让我拿起书来就舍不得放下,一口气不间停的阅览完毕,不仅是震动美国文坛的女性成长佳作,也是震撼所有女性心灵的好书。
17岁的女孩纳迪亚因为母亲的自杀,开始自暴自弃过着混乱的生活。机缘巧合下遇上了同样因为母亲的原因而离家出走的奥布里。两个女孩在社区的教堂里相识,从此变成友好的闺蜜,成为了相依为命的好朋友,惺惺相惜的情感碰触让她们各自以对方为生命中最爱的人。
有人说,闺蜜之间的感情之所以坚不可摧,是因为没有遇到中坚力量的干扰,尤其是爱情的侵袭。纳迪亚与牧师的儿子陷入热恋,借此寻求安慰,避风港的世界里充满了暖意。只是命运跟她又开了一次玩笑,她意外怀孕了,这成为了保守小区里边儿最大的秘密。在这个难上加难的关头,她想到了消失匿迹,她默默地将孩子打掉了,毅然决然的离开了那个地方,只是为了那个怕被流言风语淹没的事实,诚然也有自己的前途。
本来日子就可以这样悄悄流逝,或许这个永远不该被打开的小秘密最应该随着她生命的消逝而殆尽。但是多年后的一封请帖打破了她原有平静的生活,她的好朋友奥布里和那个牧师的儿子要结婚了,并邀请她参加婚礼。与此同时,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而处理呢?世上本就没有所谓的宽宏大量,只有不在乎和选择原谅。
当纳迪亚带着复杂的情绪回到曾经的地方,见到曾经的好友与心爱的恋人喜结连理,合二为一,仇恨,被背叛的委屈充斥着她柔弱的内心。事实已经无法改变,而且最终事实也只是证明一切只是命运女神在作怪,没有第三者之说。爱情中没有谁对谁错之分,不过对于纳迪亚的遭遇,我无比同情,只希望这样一个善良可爱的女孩能够更好的照顾爱好自己。
《好女孩》这本书泛着浓浓的书香味,在这里能够看到女孩子的成长历程,家有公主的非常值得推荐。
《好女孩》读后感(六):一切经历,皆是成长
一切经历,皆是成长
文/蓝云多多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时的那洪亮哭泣之声,就预示着往后余生会遇到无数磕磕绊绊,成长不易。先天基因的内核,被形形色色的经历不断缠绕包裹,我们别样又唯一的人生就此拉开序幕。
《好女孩》是美国作家布莉•贝内特的处女作,作者以女性独有的触觉分别讲述了两个女孩纳迪娅与奥布里的成长历程。给我们分享了在成长过程中爱情,友情,亲情以及社会舆情的交互作用。
01 亲情•残缺、疏离
纳迪娅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父亲是位沉着,安静,不善于表达的海军;母亲是个黑人女性,活泼,美丽又大方。
纳迪娅以为这样的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但是突然有一天母亲朝自己的脑袋开枪自杀了。
此后十七岁的纳迪娅开始抽烟,酗酒。
在纳迪娅混乱不堪的日子里遇上了牧师的儿子卢克,两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相遇,相爱。然而,太多的错误都是始于年轻时的鲁莽与冲动。纳迪娅的怀孕开始打破了这种相对维持的平衡状态。
纳迪娅得到了卢克从母亲那里拿到的600美元,并打掉小孩。在纳迪娅最渴望关心,照顾及被爱的日子里,卢克的逃避让她伤心欲绝,两个人越走越远。
奥布里的生活恰恰相反,她永远都不知道亲生父亲是谁。母亲永远都在寻找男友的路上,而她也曾在母亲男友保罗侵犯下战战兢兢生活。
这样的一个安静,独来独往的女孩,在大家的眼里是是友好,虔诚的。
奥布里最后终于搬离了母亲的家,和姐姐,姐姐的女友一起生活。
多年后,奥布里在结婚时还是执着地欲邀请母亲参加婚礼,可母亲仅在邀请函背面回复:我们来不了,祝福你。
02 友情•隐瞒、欺骗
纳迪娅与奥布里的人生第一次交集是在AR政府课分组上,而这时纳迪娅母亲刚刚葬礼过后不久。
善良,真诚的奥布里用那句:我们都一直都在为你祈祷。从此,两个女孩达成了初步的接纳,认识。
纳迪娅与奥布里相知主要是在纳迪娅堕胎后,牧师为了赎罪特别邀请纳迪娅做夫人的助理,那时奥布里也在牧师家里做事。
两个年龄相仿,经历不同,处在相似人生状态下的女孩很快走在了一起。
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分享彼此的秘密。可是有的秘密是藏在心底,怎么也说不出口的。
或许,我们最初的隐瞒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内心深处的软弱,直到有一天时间把这种隐瞒发酵成欺骗。
03 爱情•欲望、责任
纳迪娅在生命的低谷遇上卢克,堕胎后这段感情不及而终。
奥布里在卢克受伤的护理期间两人相爱,卢克父母的无疑义加速促成了这段感情的开花结果。
纳迪娅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以后,各奔东西,各自安好。
直到有一天,纳迪娅的父亲被哑铃砸伤。纳迪娅回家照顾父亲,卢克也开始在一室教堂服务。
两人再次相遇,逐渐达成谅解。他又一次在她空寂的生命里趁虚而入。
十七岁的爱情是天不怕地不怕,无所顾忌。当你长大,爱情也曾变了模样,更多的是承担,克制。
纳迪娅与卢克的爱情,终于未出生的男孩;奥布里与卢克的爱情,始于将出生的女孩。
布莉•贝内特在《好女孩》中,极尽克制,又肆意张扬。她探讨亲情,友情和爱情,尽可能在当事人言行中呈现;她渲染年轻心灵的冲动,放任以及周遭流言蜚语的肆虐,又不惜笔墨。
《好女孩》整部小说中,摒弃了以往的平铺直叙,采用侧敲旁击表现手法阐述。同一事件,在不同人的记事簿里都存有自己的版本。同样作者采用我们这一主体的陈述,使事件周围流言满天飞有了厚重的载体。
总之,《好女孩》是一部青春的进行曲,也是一部青春的纪念碑。
《好女孩》读后感(七):当曾经的女孩,沦为母亲,她们都经历了什么
文 / 芮娜
最初,每个姑娘都想做一个好女孩,虽然不知道究竟何为好女孩,是做别人眼中的好女孩,还是遵从内心去做属于自己的好女孩,没有人知道该选择哪个才是正确的。人生有诸多方向,而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行,没有悔棋,没有重新开始。人生如棋,好似怎么下都是陷阱,每一步都走得不易。《好女孩》里的那些女孩将带我们一同经历成长,读过了也许就会懂得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过的人生。
《好女孩》讲述了女孩纳迪娅的母亲在她十七岁那年举枪自尽,她的心就此有了缺失,人生也被彻底改变了。她悲伤、迷茫、厌弃自己,过着难以言说的混乱生活。后来,纳迪娅与牧师的儿子卢克陷入热恋,借以寻求温暖与安慰,却意外怀孕。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卢克的名誉,纳迪娅悄悄堕胎,她以为卢克会陪伴自己,然而在收到他的堕胎费用后,她就没能联络到他,直到在他们经常出没的派对上撞见……
没有走出母亲自杀的阴影,纳迪娅就又遭受失恋的打击,恰巧这时遇到了因为母亲的不堪而离家的善良少女奥布里,她们在社区教堂相识,这份相似的孤独与创伤让两人成为了好友,她们无话不说,却唯独不能共享纳迪娅心中深埋的秘密。
不久,纳迪娅离家去念大学,她试图忘记与卢克的情伤,还有母亲的自杀,在那边她有了新男友,过着自以为幸福的生活。不料数年后,她得知好友奥布里与卢克谱出新的恋曲,并邀请她参加二人的婚礼。纳迪娅怀着复杂的心情返乡,面对昔日的友人和伴侣,又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三个人将如何面对他们的过去与未来?在友谊与欲望之间,两个女孩将何去何从?
表面上看,是老套的闺蜜抢男人、两女争一男的剧情,但如果你读过这部小说就会知道,它讲述的不仅仅是爱情与友谊的情感纠葛,三个人的男女关系也不是本书的主要剧情,作者抛出了一个又一个迷魂弹,他其实想突出的是女性在面对成为母亲时的抉择,如何做母亲才是这本书的重点。它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肤浅、俗套。
在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好女孩》的英文原名《The Mothers》夹在“好”和“女”字之间,大概这就是隐藏的谜底吧!纳迪娅和奥布里是因为母亲对她们的人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才得以相遇、投缘,成为亲密的朋友。也正是如此,失去挚爱的悲伤,母爱匮乏的女孩更渴望得到爱,与别人建立更为亲密的连结,在这过程中受过伤的人也许会知道,警惕心将一直存在。
本书作者布莉•贝内特,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小说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并获得霍普伍德毕业生短篇小说奖,以及2014年赫斯顿/赖特奖。她的作品发表在《纽约客》《纽约时报杂志》《巴黎评论》上。她的处女作《好女孩》被《追风筝的人》编辑慧眼相中,重金拍下,首印高达108000册。
真是难以置信,一个人的处女作能写得如此深刻,她选择以言情小说的故事情节作为整体包装,再一点点注入它真实的灵魂,只有读完才知道它究竟有多么震撼人心。母亲是《好女孩》的关键词,在书里我们随处可见两个女孩与母亲的记忆碎片,在纳迪娅寻找母亲自杀的原因时,发现她因为怀了自己而被外祖母赶出家门,母亲当时选择了生下她,而长大后的她竟然做出了与母亲截然不同的选择,既然是母女,为何会如此不同。从女孩到母亲,无论是自杀的纳尼亚母亲,冷漠的奥布里母亲,维护儿子前途的卢克母亲,似乎“母亲”的面貌都不尽相同。那么,等到我们成为母亲,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不免有些好奇了呢!
书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别人”。
作为读者,我在阅读《好女孩》时就拥有了上帝视角。纳迪娅以为卢克不想要孩子,以为他如其他男人那般的逃之夭夭,却不知卢克无法面对堕胎的她与自己;奥布里以为与纳迪娅之间没有秘密,她分享着自己的秘密,而纳迪娅却有所保留;卢克以为自己可以开始新生活,不再受纳迪娅影响,但他发现这太难了,只能努力克制自己,他告诉自己爱妻子奥布里,却还是在床上对纳迪娅说出了“我爱你”……
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别人,即使那是你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人。因为了解自己的内心已然不易,无论与朋友、爱人,甚至是亲人,就算身体靠得再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始终存在。母亲影响着自己的子女,当我们某天成为母亲,也会因为自己的抉择而影响着下一代。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在这本书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卢克、奥布里、纳迪娅,以及奥迪娅的母亲,他们正因在原生家庭的种种遭遇,才有了后来发生的故事。《好女孩》告诉我,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永远不知道它将在未来起到何种作用,就如纳迪娅被卢克母亲撞见了自己的丑事,她也不知道在未来,她会与这人的儿子相爱呀!命运捉弄人,我们能怪命运么,不,我们只能怪当时的自己。
总之,小说细腻而深刻,书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让我们见证了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命运走向。同时,它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每个选择都至关重要,那些我们成长中曾做出的选择,都会在未来见证它所产生的蝴蝶效应。相信你们细细品味,一定会心灵震撼的!
《好女孩》读后感(八):好女孩 | 做坏事的才叫坏孩子,他们只是做了傻事的傻孩子啊
3天拖拖拉拉看完全书,我觉得《好女孩》让我们反思和讨论的有三个事情。
其一,孩子是家庭环境手中的橡皮泥。捏成什么形状,都是家庭环境和家长一手造就的。而母亲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其实特别想要为当年的俞敏洪平反,我明白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在现代这个丧偶式育儿的家庭环境下,孩子受母亲的影响确实要略大一些的。
故事中的三个孩子,我们也可以来看看,他们都成了家庭的牺牲品:
男主人公卢克:卢克是牧师的儿子,发现女友纳迪娅怀孕,他选择告诉父母,并听从父母的安排,给对方堕胎钱并介绍工作,以此来减轻内疚。
渣男有二,其一是内心软弱,其二是真坏,专挑性格有缺陷的女孩骗。造成卢克“渣”的就是前者,这是家庭教给他的,花钱了事,两不相欠,“我儿子还有远大前程等在前面呢,别人家的女孩关我什么事”这种自带优越感的妈妈,如果生了女儿,大概率也是吵着必须有车有房的丈母娘。
女一纳迪娅:纳迪娅17岁时,母亲因承受不了生活的巨大变化而选择自杀,纳迪娅平稳的生活也随着死亡的到来而摧毁,她选择了酗酒、跟男人暧昧,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坏女孩。和卢克相恋,意外怀孕后,选择堕胎并离开老家去上大学。
纳迪娅的母亲是教育过她的,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被动,孩子的出现就是。
可是纳迪娅没有重视,或者说,因为侥幸心理,因为对卢克的完全信任,让她将命运交到了别人的手上。可是好在,她选择了不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被动,选择及时离开了渣男,。
女二奥布里:母亲独自抚养她长大,从小她就特别渴望得到爱,所以一遇到爱,她就飞蛾扑火般毫无犹豫。直到母亲再婚,后爸酗酒又不断伤害她,她又得不到母亲的保护,最后选择了离家。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她缺失爱,就容易受到刚刚说到的第二类渣男的伤害。
反观一个健康成长环境下塑造出的孩子,应该会更懂得表达爱、接受爱,懂得责任与承担。
其二,每一个堕落女孩背后都是一个不想被掀起的伤疤,如何保护自己,从根上来说,应该是如何遏制这个伤疤的出现。
如何评判好女孩和坏女孩?肯定不是靠纹身、酗酒和抽烟这些表象。就算是和相爱对象偷食了禁果,也并不是标签化坏女孩的借口。
《阿甘正传》里,妈妈一直告诉阿甘“做傻事的人才是傻瓜”。所以,做坏事的女孩才应该被叫做坏女孩。纳迪娅充其量就是个错看了人,做了傻事的傻女孩而已。
小镇居民眼中的好女孩奥布里,如果在和其他男朋友交往时也不幸中招,悄悄堕胎,而她表面上依然阳光活力,认真工作,恐怕永远不会有人认为她是坏女孩。卢克的妈妈还会视她为心目中的最佳儿媳妇。
很明显,这是群众眼光的狭隘。
追根溯源,每个女孩的堕落都是心灵创伤没有被及时抚慰,造成的自暴自弃。谁给的伤,应该去怪谁才对,为什么反过来,她们再一次成为了舆论的受害者?她们更应该得到关怀与帮助才对啊。
其三,爱上渣男不可耻,只要你能够及时脱身
全书,我只记了一句话在笔记里:现在的女孩需要与男人亲密接触后才能分辨出这个人是不是渣男,到了那会儿可能为时已晚。
深度交往,婚前同居,这是很多女孩会选择的识别渣男的方式,可一旦同居过一段时间,女孩就失了势,一旦分手,造成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奇怪的是,渣男对一个女生的影响是持久的,甚至超过了美好的恋情。
坏的影响自不必多说,除了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更多的是时过境迁,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还根深蒂固地植扎在心里,像个鬼魂,挥之不去。
可怕的是,女孩往往还会小心翼翼从一摊败絮之中寻找关于爱的蛛丝马迹,渣男在十桩罪证之外,但凡做了一件暖心的事,都被女生们小心庇护起来了,在爱之火熄灭之后,统统拿出来当作爱过的证据。
这个时代,遇到渣男的几率有多高?大概和在天猫抽到2 元购物券的概率一样高。
追溯,还是妈妈的护心肉闹的。
既然概率如此之高,遇到了,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大可不必啼天哭地,怨天尤人。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沉没成本。
脱身是止损的唯一办法。
换房子、换工作、换城市,离得越远越好。时间是脑海中的橡皮擦,距离也是。
故事中,纳迪娅的选择值得称赞,她选择离开去上大学。最终没把持住,和卢克又见了面,正是因为身为“老乡”,存在见面机会。
有时候,脱身了,脱不了心。女人根本不是健忘的,尤其在感情这件事上。和记住大牌的口红色号一样,他们永远无法忘记渣男的罪与善。
而脱心的好办法就是尽快开始下一段恋情。让真正的好男人来告诉你,你之前有多蠢。“瞧瞧我这个傻瓜,我之前都在干什么,浪费时间在那个渣男身上”,保你自动自主地骂骂咧咧退出渣男的世界。
如果下一个还是渣男,请重复上述动作。
如果一直是,可能就需要反思自己的眼光了。
我其实不敢去想象他们的人生走向,因为这个故事一点都不狗血,像是随时可能在身边上演的剧情。可以肯定的是,这三个可怜的孩子,无论怎样,都注定有人受到伤害。
但,想了想,谁的青春不迷茫,哪个人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啊~就不要庸人自扰了。
《好女孩》读后感(九):在彼此的映照下,我们从女孩成长为女人
两个性格孑然不同的女孩——放荡自由的纳迪亚和拘谨沉稳的奥布里成为了亲人般的好友,奥布里在结婚之际却发现了当年不为人知的秘密:自己的好友竟是自己老公的初恋,两人之间还在藕断丝连,甚至还有过一个孩子。 在友谊和爱情之间,她该如何抉择?在狗血的闺蜜夺夫爱情故事之外,渐渐引出了更深奥的问题——好女孩的定义一定标准吗?成为母亲之后,你是否丢弃了自我?婚外情的男人是怎么想的? 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地懂另外一个人,只有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才能看懂他们各自的痛苦和无奈。 01. 好女孩该是怎样的 我们都在追求成为一个好女孩,可是好女孩的定义是什么样呢?纳迪亚学生时代的生活混乱不堪,和男孩在教堂后面接吻,未成年便发生了肉体关系,深夜不归,浓妆艳抹。在那个封闭小城的人看来,纳迪亚是坏女孩的代名词。 但她不过是在迷失自我的路上越走越远,曾经渴望过但终究无人对她伸出援手。 父亲在失去母亲之后陷入痛苦之中,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把纳迪亚当做空气,从不询问她为何晚归。 母亲的死对她造成了深切的伤害,母亲在最美好的年华生下了她,却被迫丢弃了自己的梦想。纳迪亚认为是自己的出生造就了母亲的死亡,于是开始自我厌弃,自我放逐。 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追求身体上的疼痛来减轻心脏的负重。别人无法从肉眼上看出她的悲伤,只能看见她寻欢作乐的快活,加深了对彼此的误会。 能说她是一个坏女孩吗?所有人可以在背后议她是非,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走进她的内心,所有人都唾弃她,却没有人了解她的孤独。她伤害自己来减轻痛苦,却成为他人的负担,她是个好女孩,只是被迫变得不像她自己。 所幸后来她遇到了奥布里,一个善良体贴的女孩,她们互相倾吐秘密,两个遭受家庭悲剧的女孩在一起报团取暖,亲密无间,最后却因为一个男人分崩离析,天各一方。 02. 孩子会改变你的命运 在纳迪亚的放荡生活里,她和牧师的儿子马克拥有了一个孩子,为了自己的前途和马克的声誉,同时带着两个未成年人软弱,纳迪亚决定打掉这个孩子,毫无主见的马克告诉了父母寻求帮助,却换来了打胎的费用。在纳迪亚打胎时却因为后悔和痛苦而把她独自留在了医院,两人感情随之破灭。 这个出现在纳迪亚肚子里,还只能在医院器械里看到的小小黑点,却成为了两个人一辈子的心结。 在和奥布里结婚后的马克依然会忍不住来找纳迪亚,想要偿还当年的罪孽。在外出求学的日子里纳迪亚也无法爱上其他男人,分分合合,居无定所。 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应该就是这样了吧。两人彼此相爱,却又无法结合,他们的命运似乎就该那样。 如果纳迪亚没有失去母亲而是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长大,只要纳迪亚像奥布里一样有人陪伴,她可能也会成长为像奥布里一样的乖乖女。也不会在教堂后面被马克妈妈撞破私情,也可以和马克谈一场正当的恋爱,而不至于在房间偷情。不会讨牧师家人的厌,可能渐渐成为一家人。 可惜世界上不存在如果,她的母亲离开了她,父亲也遗忘了她。她想要依靠马克,当时的他却是一片轻飘飘的浮萍。 纳迪亚和母亲有着相似的经历,做出了和母亲截然相反的决定——她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得到了她想要的自由,她向往更大的世界。 如果当初他们留下那个孩子,事情又会如何呢?纳迪亚可能最终像母亲一样自杀,在孤独的流言小城里,她可能会慢慢被分离开来。也可能会慢慢被接纳,一家三口过小日子。 当一件事只能留下被缅怀,它在我们心里就成了最圆满的样子。没发生的事没人知道结果,只能继续一步步向前走。 到了需要安定的时候,马克选择和在医院细心照顾自己,同时赢得了自己母亲喜爱的奥布里结婚。 在真相渐渐引出,被友情爱情双双欺骗的奥布里离开了马克,最后却发现自己怀了孕,最终忍辱负重回到了两人的家,从此以后两人将带着那份隔阂过日子,孩子便是搭在他们心上的独木桥,必不可少。 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和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大多数夫妻婚前可能如胶似漆,多么深情都不嫌腻。结婚之后,渐渐变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日子,对方不再有神秘的地方吸引你,生活渐渐变得百无聊赖。 孩子便是爱情的粘合剂,每个人都像是一块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和对方接触的时候挥舞着自己尖锐的棱角,孩子就是你们之间缺少的那些形状,合起来你们才成为了一块整体,相亲相爱。 所以奥布里放弃了自己的另一种生活,为了孩子不再重蹈自己被抛弃的命运,选择和马克开始循规蹈矩的日子,对当年的事情选择性失忆。人的一生,可能是不要追求完美才会更完美吧。 03.
游离不定的马克 在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纳迪亚是马克心里的一颗朱砂痣,忘不掉得不到,却冷落了一心想和他好好过日子的奥布里。马克早该懂得,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便再也不会回来。 “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来,那我以后也不需要了。”如果当初他们都勇敢一点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只是木已成舟,每个人都要开始新的生活,最后纳迪亚离开了小城,似乎带走了她的父亲。包括父亲在内,他们都应该要开始走出对旧人的思念了。珍惜眼前人,才是硬道理。好女孩8.1[美] 布莉•贝内特 / 2019 /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好女孩》读后感(十):“好女孩”(The Mothers):论女性间友谊的复杂性
前段时间综艺节目《我们是真正的朋友》热播,很多网友吐槽大S,说她总是欺负阿雅,并一一列出历次节目中大S的言论,说大S根本没把阿雅当成真正的好朋友。
阿雅亲自回应:每个朋友都有她相处的模式,而且我们已经认识二十年了,怎么可能一直被欺负,还能好二十年,所以不要看事情的表面。
布莉·贝内特所著《好女孩》(The Mothers),就讲述了两个女孩的友谊、秘密、爱欲、背叛与和解,是一本震动美国文坛的女性成长佳作!贝内特生长于南加州,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小说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并获得霍普伍德毕业生短篇小说奖,以及2014年赫斯顿/赖特奖。她的作品发表在《纽约客》《纽约时报杂志》《巴黎评论》上。她的处女作《好女孩》被《追风筝的人》编辑慧眼相中,重金拍下,首印高达108000册。
外文书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翻译至关重要。严格来讲,《The Mothers》翻译为《好女孩》,并没有完全采集到书的精髓。但是,它仍然不失为一本翻译的佳作。
一、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女性间的友谊如何界定?
很多人对于“友谊”二字存在误解,认为只有真心相待、时刻想着你记着你,有事情第一时间冲到跟前的才是真正的友谊。
其实,跟婚姻一样,相处的久了,和谐的友谊各有各的样子。《好女孩》中17岁女孩纳迪娅的母亲自杀,悲伤、迷茫的她厌弃自己,开始过着混乱的生活。因为母亲的不堪而离家的善良少女奥布里,与纳迪娅在社区教堂相识,相似的孤独与创伤让二人成为好友。伤心的纳迪娅与牧师的儿子卢克陷入热恋,借以寻求温暖与安慰,却意外怀孕,酿成这个保守小社区的大秘密。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卢克的名誉,纳迪娅悄悄堕胎,然后离家去念大学,将这个秘密深埋心中。不料数年后,奥布里与卢克谱出新的恋曲,并邀请她参加二人的婚礼。纳迪娅怀着复杂的心情返乡,结果她和卢克的过往意外曝光。
传统意义上,纳迪娅和奥布里根本应该反目成仇,各种撕破脸,根本不可能维持友谊。
事实上,成人间真正的友谊不止有甜蜜的相处,也有阴暗的一面。如同人的成长,充斥着谎言、背叛、仇恨、原谅、救赎。她们间不是常规的友谊,但是比爱情长久,比亲情深刻。
贝内特把纳迪娅和奥布里之间的友谊写的非常通透,从少年写到中年,书写优美、悲伤却又缠绵。她的这种写法,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保守的小镇,八卦的人们。书中人物的塑造,都和当时宗教下的大环境密切相关,书中所有的人物都富有立体感。作者试图通过书中女性友谊的变化,展示当时的社会问题。
二、女性如何实现自我救赎
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暮年凋零,成长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甚至会充满磨难。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顺遂的环境中成长。如何在磨难中自我救赎?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相比男性,女性在求学、就业、婚姻当中,天生就处于弱势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想当然就要认输。
很多女性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总是在坎坷中成长,但是,她们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通过自我努力奋斗,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张幼仪,徐志摩的发妻。徐为了追求林徽因,在明知张幼仪怀孕无处可去的情况下,逼迫其早点离婚。出身名门的妻子,在不爱的徐志摩眼里,就是各种“土”。可是,就是这个徐志摩从来没有正眼看过的下堂妻,凭借自己不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商界女性传奇。还在他飞机失事后,为他料理后事,帮他出版诗集,为他照顾父母,最后,寻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救赎,从来不是来自他人,靠的永远都是自己。不要企图依靠他人不求代价的帮助,自己内心的强大和力量,才是救赎自己的康庄大道。
三、女性间友谊的延伸
男性间的友谊,通常建立在吃喝、利益基础上,女性间的友谊,却是精神层面的比较多。朋友是女性的支撑,可以一起逛街吃饭吐槽,可以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可以一起支撑熬过艰难,可以一起帮助彼此成功。
女性因为共同担当为人母、为人妻的角色,又因为母性与生俱来的光辉,往往她们间的友谊会延伸到更广阔的层面。
去年同事办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一对原本恩爱的夫妻被第三者插足,丈夫和第三者已经背着她育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在丈夫谎称出差其实是和第三者以及孩子外出旅游的时候,遇到车祸,丈夫和第三者当场死亡,四岁的孩子经过救治,脱离了危险。妻子本来以为柔情蜜意的婚姻在知道车祸真相时,痛不欲生。没想到给她造成人生打击的二人还留下来孩子。在经过艰难的考虑后,她选择了把孩子带回了家。问及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她说:父母犯了错,孩子是无辜的,如果我不管他,他以后的人生会很辛苦。听了这话,在场的同事都感慨不已:这样事情如果角色对调,男方肯定是不会这么选择的。
当然,上面的案例严格来说,已经超出了友谊的范畴,是女性为母为妻的伟大的内心在发光。
贝内特的小说,与我们看过的真正大家的小说一样,从头到尾,都在不断的吸引你。《人物》评价《好女孩》“闪闪发光、引人入胜、直击人心、不容错过”更是名副其实。
最后,以书中末尾一段话作结:“我们看到她生命的轨迹变成一丝丝缤纷多彩的线,不断地涌出,我们追逐它,将它缠绕在手上”。愿你我都拥有璀璨的生命,结实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