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变革密码: 从大变局到大败局》是一本由华文出版社著作,平装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9-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清变革密码: 从大变局到大败局》读后感(一):晚清变革密码
为什么甲午战争会失败,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和秘密是什么?光绪皇帝随体弱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驾崩,袁世凯真的向人们口中相传的那般?为什么日本人对大清虎视眈眈?我们课本中的晚清是否真实?
黄治军老师用幽默的风格讲述不一样的晚清,带我们走进揭开晚清的真实面目。在《晚清变革密码》这么书中,你能了解到更多的晚清,以下几处历史值得我们圈点。
1.1872年开始,一批批日本间谍潜入大清,十年后,还专门成立了培养间谍的学校。在此之前,日本形成两派:“大东亚共荣”和“脱亚入欧”。
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日本人在政治和社会体制上绝大部分人选择加入“脱亚日欧”。但是“大东亚共荣”并没有被人抛诸脑后,反而成为军界的信仰。从甲午战争开始直到后来的抗日战争,日本对“大东亚共荣”这个信仰深入人心。
2.晚清的朝廷里有这样一个影响国家命运的人,那就是慈禧。说到慈禧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李鸿章,甲午战争的领导者。君臣两人一面是灵魂知己,另一面是互相猜忌。
慈禧对北洋水师的真实态度是,既要强,要发展,又不能让他过于强大,让慈禧难以控制。为了防备李鸿章拥兵自重,生出二心,所以慈禧做出挪用军费修葺颐和园,最后导致甲午战争全军覆没的决定。
清日的甲午战争惨败后,为了挽回皇权尊严,李鸿章不得不顶罪。李鸿章失势后,慈禧为平衡朝廷的党政,于是把另一只强权也打压下去。
3.康有为并非像是书中记载,实则是个“骗子”。戊戌变法他嘴上喊得厉害,实际行动却没有什么,他渴望得到光绪帝的重用,却只得到光绪的一次召见。多年后严复总结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是这样的:上负其君,下累其友,书生误国,庸医杀人。
4.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官僚主义成为资源掌握着,他们很方便的利用资源发财,却不愿意利用资源帮助。终归一句,历史上的专制王朝,很多变法最后陷入朝廷不变就死,一变就怪的漩涡。
所以说,晚清历史是一部急切渴望变革,但统治者又不愿先拿自己开刀的失败变革。《晚清变革密码》这部书从很多方面,众多历史事件和人性的角度解读晚清变革密码,是很难从历史课本中学到的。
《晚清变革密码: 从大变局到大败局》读后感(二):最好的变革,不是一腔热血,而是借力使力
不平等条约,圆明园之殇......
说起晚清,就是一把屈辱的辛酸泪。
想必在地底下的康熙会气得吐血:我大清要亡了,究竟是怎么亡的?距离这个事件最近的那群人,他们都做了什么?
黄治军的《晚清变革密码》 的展现了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时刻,每个人都做了什么。
甲午之败,败于全民腐败。
腐败源头是慈禧与光绪的两党之争。
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成为了牺牲品,因为慈禧为了大权在握,控制李鸿章,挪用了海军军费去修圆明园。
光绪的变法,是为了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白白折损了戊戌六君子。
大小官员们希望所谓的变法,最好能把别人变了,万万不能动了自己的奶酪。官僚主义,成为了光绪看不见的劲敌。
变法失败的原因,黄治军说到,认识和物质。
康有为好大喜功,更像是个赚流量的网红,除了很会利用媒体炒作自己,他几乎不知道变法究竟要变成什么样,他只觉得要杀人,杀一品大员,杀慈禧,然后自己上位支持光绪,却再也没有别的蓝图。
所以在慈禧那里刷足了好感的袁世凯的变法,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变法,政治,经济,军队,教育,体质,又亲力亲为的练兵,有自己的队伍,又助隆裕母子上台,成为了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新贵,有了让孙中山让位的筹码。
孙文,留洋回来,见过世面,有方向,但是没钱,没兵力,没资源支持,也没有人脉,甚至不如康有为,有那么给力的粉丝谭嗣同。
所以说,并非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善于钻营,稳中求胜的袁世凯,在变法上确有两把刷子,懂得借助各方力量,处处刷好感,很会讨人开心,甚至给康有为也留下了“有事您吱一声,我帮忙”的错觉。
穷则思变,入穷巷及时掉头。
从猿猴直从立行走,从朝代更替,到历史上有名的种种“变法”,
变-是人类历史上永恒演绎的课题,陷入困局时,只有变,才有希望。
但,变,绝不是瞎变。
成功的变革,离不开从上自下,方方面面的支持,
成功的变革者,外圆内方,心中不仅要有勇气,见识,方向,还要懂得借助各方力量,才能在激流中翻腾起一些浪花。
《晚清变革密码: 从大变局到大败局》读后感(三):《晚清变革密码》为您讲述一场不一样的变革
说起晚清,没有人会觉得陌生,相对于其他朝代,晚清距离我们最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每每提及晚清,内心深处都是异常澎湃,此起彼伏地夹着各种不同的情绪,既有改革成功的兴奋,又有落后挨打的愤恨,更多的,则是愤恨。
晚清政府历经了太多的妥协,一旦妥协,就代表了对外宣布了自己的落后,自己的软弱无能,随后就会遭遇其他国家的掠夺,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
其实对于我来说,是最不喜欢看晚清史的,泱泱大国被其他小国逼迫得节节败退,虽未经历,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有民族情节的国人来说,都是可耻的。
但是这本《晚清变革密码》,却是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晚清,一口气将之读完,依然是意犹未尽。书中语言诙谐幽默,在幽默中,带领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进一步还原了晚清史。
从古至今,要想国运昌盛,终究是离不开变革的。对于相对弱小的晚清也是一样。晚清最后十八年间,几乎是尝试了所有的变革,振商务,废科举,改官制,修新律等等,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却依然阻止不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晚清变革密码》中,让我们认识到了不一样袁世凯,不一样的康有为,以及种种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和不一样的晚清。
此书揭露了许多一直不被我们知晓的历史细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晚清。作者言语幽默,笔锋犀利,见解独特,仿若身临其境般带领我们回到了晚清,亲身感受晚清所经历的重大变革。只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让我们在熟悉历史的同时,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过去的成功与失败,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与反思。
《晚清变革密码》带给我们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总之,读过此书,你一定不会失望。
《晚清变革密码: 从大变局到大败局》读后感(四):从大变局到大败局,晚清时代最后的挽歌
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清王朝经历了267年,12帝王的统制。这座曾经无比辉煌的大厦在风雨摇曳中已变得千疮百孔,最终在辛亥革命的惊涛骇浪中轰然倒塌。
在初中历史课本上,我们曾经学过,清王朝败于内忧外患:外有八国联军,内有太平天国。加上政府腐败无能,鱼肉百姓,走向衰败是必然之趋。但是清王朝并不是心甘情愿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们也启用了一些才华卓越的汉人做大臣,也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做了很多变革。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可是为何越变革越失败?
关于原因众说纷纭。
比较权威的解释是黄志军所著的《晚清变革密码》,本书截取自“甲午战争”到“讨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18年间,变革派、保守派在权力中心的较量,全面解析晚清多舛国运的风云始末。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清王朝一方面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封建体制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闭关锁国的统治阶层真正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被迫提出变革。
彼时,八旗绿营的统帅早已昏聩不堪,于是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李鸿章受到了光绪帝的赏识。李鸿章风风火火地搞起了洋务运动,但是他的思想有局限性。他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在这种僵化思想的指导下,只引进西方的武器和施放技术,却不学习西方的军制和战略理论。部队依旧是拿着洋枪洋炮的旧部,其战斗指数可想而知。
中日甲午战争,对抗八个月,装备精良的清军节节败退,光绪帝叹息“战无一胜”。清王朝对洋务运动保持着既要建立,又不能坐大的心态。放权,怕下面人篡权,集权,下面人又没法办事。这也是慈禧(旧势力)与光绪(新思潮)之间的博弈。
官办企业致使腐败盛行,而在封建君主的眼中,“忠心”永远是首要,清廉与否并不重要,故而冒出挪用军费去修颐和园的闹剧。平时忽略的弊端,在战时成了致命危机。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统治阶层难咎其责。
洋务运动失败之后,戊戌变法应运而生。它在本质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强势文化向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弱势文化传播的结果。然而变法如火如荼之时,清政府并没有做好准备,君主立宪制吃了闭门羹。另外,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康有为中并不像传说中那般厉害,他沽名钓誉,伪公车上书,ps光绪合影,篡改密诏,“上欺其君,下累其友,书生误国,庸医杀人。”
这些片段均截取自书中,作者黄治军耗费五年,翻阅大量资料,将历史事件真实还原,带你亲临硝烟四起的过往。用浅显易懂的笔调向你娓娓道来,变革为何这样难?
我们学习这段历史除了务忘国耻,更应该牢记历史教训,避免悲剧重演。兴盛衰败,事物有其运行的规律,适时而动,愿意改变的,当主导命运;被动改变的,终会被命运抛弃。
《晚清变革密码: 从大变局到大败局》读后感(五):揭秘变革之难
如果说,《晚清最后十八年》属于对清末社会宏观的考察与分析爬梳,那么,黄治军在紧随其后撰著出版的《晚清变革密码》,无疑是围绕变革、变革之所以艰难,乃至失败的角度,更集中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
满清入关,在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康乾盛世的同时,也残酷地实行了“文字狱”,客观上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埋下了巨大的社会隐患。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基本判断,黄治军探索了清末自戊戌变法失败,到辛亥革命发生,清王朝被推翻的从大变局到大败局的过程,发出了“变革为什么这样难”的慨叹。
当东瀛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渐走上了一条相对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之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一片蓬勃之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他们,开始不满足于自己那狭小的国土面积,贫乏的能源资源。意欲发展的希望和对中华帝国疆域、资源的渴求相互交织,相互强化,导致他们很早就盯上了清王朝这块“肥肉”。不惜花血本培育精通中国文化的人才,确切地说,就是间谍、特务,通过商业介入,不断加紧对中国的渗透,为实现取代清王朝,坐上亚洲头把交椅做起了扎实有效的工作。
而反观此时的清王朝,以康乾以来开始实行的“文字狱”为肇始,中华文化的精髓几近剿灭殆尽,统治阶级、特权阶层的腐朽堕落,日甚一日,余毒流布甚广,甚至发展到了“无官不贪、无事不贿、上下相欺、官民互骗”全民腐败的不可收拾的局面。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19世纪末期,面对社会的乱象,一部分知识分子,力图改变这个乱象,于是,由“公车上书”引发的变更——戊戌变法应运而生。
内部变革派与保守派,也就是帝后两股势力的激烈争斗,行政权与经济权的高度融合,纠缠不清,使得变革的每一步都那么举步维艰。
以重臣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此前发起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初衷是改变大清王朝积贫积弱的落后被动局面,但在腐朽政治的参杂下,尽管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最后,却促成了高官望族进一步掠夺社会财富,中饱私囊的有力工具,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权贵手中,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新老利益集团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攘攘,无休无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落后一面,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在这一刻高度密集,皇权的至高无上,导致了对权力的争夺、控制与反控制。
年幼的光绪皇帝继位,西太后慈禧“不得不”临朝听政,也就是所谓的“垂帘听政”。帝后周围,各自集聚了一批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分别利用各自手中的人力资源,组织着一幕幕的经济社会活动。
以日本为代表的国际势力的觊觎、干涉,也在这个时候适时地凑了一把热闹。
内忧外患,帝后相争,不同的利益集团的互相掣肘,终于使得社会的运转,几近瘫痪。
帝后两派势力,分别通过各自的代言人,谋求变局,以度过难关,谋求中兴。
袁世凯,这个晚清与民初中国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因为受到西太后的青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起了活跃的重要角色。八面玲珑的禀赋与天性,伺机而动的揣摩与心机,给了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以合适的平台与空间,他巧妙周旋于各政治、经济实力之间,游刃有余地玩弄着他的政治花招,一步步走向权利的顶峰。
皇权专制到极致,公民的政治权利意识几近淡漠,国际势力干涉、打压的威胁,掣肘着变革,病入膏肓的大清王朝,剿灭了戊戌变法,变革之难,原因如是。没有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帝后剧烈纷争的腐朽的清王朝,却终究没能抵挡住辛亥革命的冲击,在风雨飘零中走向灭亡。
——评黄治军《晚清变革密码》
高立
《晚清变革密码: 从大变局到大败局》读后感(六):一本带你揭开历史烟云迷雾的书《晚清变革密码》
一本带你揭开历史烟云迷雾的书《晚清变革密码》
一诺
每一段历史,在它走向衰亡的时候,必然为了政权的风雨飘摇,有着各类血腥的内斗或外困。而,晚晴,在各种变革中,一步步走向它的终极,什么原因导致了晚晴历次变革的失败?《晚清变革密码》,用轻松的语言,来为你讲述历史。
在这本书里,戊戌变法中,道光皇帝的决心痛改政治弊端,一心要做出一番带动清王朝重新辉煌的事业。在道光启动变革后,由于他没有最终对朝廷实物的决定权,他一切都还受制于慈禧的权力压制。所以,道光在形式皇权方面,不能随心所欲。他尽管兢兢业业致力于变法,并且启动了章京四小军机处。但是,他的那些心腹,却不能从策略上,给他带来实际的效应。他们空有热情,却智谋不足。
在《晚晴变革密码》一书里,让我们从历史课本中走出,认识了一个空有激情,而谋略不足的康有为。认识了一个最终不过是想着自己有朝一日飞上政权高峰的康有为。这完全颠覆了我们从书本里了解的康有为形象,把这位为改革献身的英雄,拉下了他的神坛,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人,盲目躁动,激情有余,是不能成就大事业的。
戊戌变法失败,历史书上的戊戌六君子被杀的历史,在这里我们得到了正解。如果没有康有为一心杀后的举动,事情或许会有转机。当康梁败走麦城后,康有为忠实弟子谭嗣同,以献血祭奠了这次变革。而谭嗣同之所以依然奔赴刑场,没有在可以逃脱时逃走,书中为我们从他的家庭遭际,解读了谭嗣同内心的轨迹。诚然,谭嗣同的赴死,也对后来人的变革,做了提醒。事情的成败,不是以洒热血来论证的。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留生命,从而进行更大的事业,才是最可贵的吧。梁启超后来在国外办报纸,并从精神领域影响国内各层民众,就是很好的例证。
《晚清变革密码》,以详尽的笔墨,为我们介绍了另一位印象里奸佞的人物,这就是袁世凯。在历史书教科书里,我们了解到的是,袁世凯是窃取民国革命果实的人。在《晚晴变革密码》里,我们了解到,袁世凯不仅仅是投机取巧,善于钻营的人,而他在历史变革中所作的贡献,也是不可泯灭的。
书中,对于袁世凯的论述,一个善于攻心术的家伙,清晰在眼前。他太能揣摩对方心思了,而且他精明,能准确嗅出政治方向,他能稳准狠地抓住谁才是关键核心人物,并且善于表演术,以此博取信任,让自己在朝廷高层人心中,树立起忠诚形象,为自己以后做事,打开了绿灯之门。在一个专制王朝里,没有来自上层的首肯,没有上层给予你足够的权力,你怎么可能施展你心里的包袱呢?所以,袁世凯很会经营自己的仕途之道。当然,在一个腐败的朝廷末端,用腐败走路,那是很容易走成的。但是,重要一点,你还得能走对人,还得会在危险中找到安全路径,袁世凯就有这样的本事,这为他以后实行各种措施,开启了顺利之门。
《晚清变革密码》,用轻松,科学的笔墨,揭示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描摹了一群我们不曾看到的个人真实背景。这样的历史读本,既能涨知识又能读之不倦。
�7>>��y
《晚清变革密码: 从大变局到大败局》读后感(七):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下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超多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必须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最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最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作者:墨痕
《晚清变革密码: 从大变局到大败局》读后感(八):读史∣《晚清变革密码》看点
为什么虽然体弱,但远没有死亡征兆的光绪皇帝突然驾崩?为什么光绪死后,不到12时辰,慈禧也死去?康有为真的是像我们历史课本上学的那样真实嘛?袁世凯也绝非是只知道当皇帝的土包子,小日本为何总想找机会与中国干架?…
黄治军老师讲述的晚清历史,幽默风趣,有很强的代入感;许多在正史中看不到的晚清历史,在《晚清变革密码》这本书中,俯拾即是。读罢才恍然大悟,真正的历史并不像我们历史课本上学的那样。
本文我们一起来解读晚清值得圈点的历史。
1.1872年起,一批批日本间谍秘密潜伏大清,十年后,还专门成立了对清国间谍的学校。日本国形成两派:“大东亚共荣”与“脱亚入欧”。
后来,日本在政治和社会体制上大部分选择了脱亚入欧,而“大亚细亚主义”却被军界利用。从甲午海战到抗日战阵,日本对华军国主义深入人心。
2. 后党代表人物李鸿章和慈禧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全靠“能干”,慈禧和李鸿章一方面互为灵魂知己,又互相猜忌、互相算计。
慈禧对北洋水师的真实心态是:既要让这支军队建立发展,又不能让它过于强大,防备李鸿章拥兵自重,倒向光绪,所以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导致甲午海战全军覆没。
今天大家熟悉的轮船招商局、招商银行及其子公司平安保险公司,都和李鸿章有比较大的关系。李鸿章为大清皇族背负了太多骂名,晚清的许多不平等条约都有李的影子。
3. 清日甲午海战惨败,李鸿章背了黑锅,挽回皇权威严的同时,慈禧只好撸掉他的实权,只保留了大学士的荣誉称号。
李鸿章失事后,慈禧看到帝党的核心人物翁同龢就比较别扭了,李鸿章走了,翁同龢也必须弄走,达到帝后党争的权利平衡。
4. 康有为是历史的骗子。戊戌变法康有为喊的比较凶,特别渴望得到光绪的重用,可惜光绪只召见过他一面,后来拿着假的“衣带诏”在海外骗吃骗喝;所谓的“公车上书”,史书也是根据康、梁的日记记载得来的,经考证杜撰成分非常大。
康有为考功名20年,才中举人,但不得不说他是做宣传,煽风点火打造公知的一把好刷子。他吹过的牛逼,致使许多史料对他记录不够真实。
多年后,严复评价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的作为:上负其君,下累其友,书生误国,庸医杀人。
5. 袁世凯绝非一心只想当皇帝的土包子。一个连秀才都没中的人,却在帝后两党间斡旋,多次成功上演骑墙术。
袁世凯在藩属国朝鲜驻扎,煎熬了十几年,一直处在权利核心的边缘,他渴望回国,施展抱负,成为像李鸿章大人那样的人。
袁世凯主政天津时,自来水、电灯、环城有轨电车,均领先于北京。袁世凯还是打造中国公检法系统的鼻祖,是他从士兵中抽调人员组建了城市警卫执勤工作,民国时期的宪法制度都有他的重要贡献。所以,袁世凯并不完全像我们在历史课本上学到的窃取革命果实的土皇帝。
6.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既然官僚集团已经成了资源的掌控者,既然他们能够依靠这些掌控的资源很方便地发财,如果没有杀招,凭什么能让他们停止这种发财?
所以变法最终都会遭到来自官僚集团的抵制。从专制王朝的历史来看,太多的变法最后只是让朝廷陷入不变就死,一变就乱的怪圈。
太多的新政,都会被官僚集团当作皮球踢回来,或者用太极化为无形。
7. 大清纵贪,反贪实乃借贪官之手为朝廷敛财。乾隆盛世时出了个“和珅”,晚清出了个“第一巨贪”亦劻。这都是皇权的高明之处。
朝廷先借贪官之手敛财,然后杀贪官,财产充公,皇帝不但收获美名,还变向的从民众那里搜刮了民脂民膏。
“和珅”本身就是朝廷巧立的名目,有了这个名目,号称“永不加赋”的朝廷相当于对百姓加了15年的税,后来亦劻被发配边疆,也证实了这一点。
8. 为何大清学日本的明治维新不可能成功?日本需要迫切地解决“统”,而大清是根深蒂固的中央集权加君主专制体制;日本天皇实际权利很小,而大清皇室的权利则严重过剩。
日本的改革是新兴的领导层要拿过去的旧势力(藩主、武士)开刀,而大清的变革内生动力是很小的,自我改造的能力椒很弱的。
大清改革的首选项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基础而去寻找外部支持,必选项是大清江山永不变,国家的真正强大、人民的富裕中介附带项。
9. 慈禧弥留之际的安排。毒死光绪,让载沣的儿子溥仪登基,她的侄女,光绪的隆裕皇后像当年的她那样垂帘听政,这样大清的权利核心就可以继续掌控在叶赫那拉式家族的手中。
慈禧当年26岁开始听政,奕28岁,而隆裕已经40岁了。可惜,隆裕并没有慈禧那两把刷子。25岁的摄政王载沣的一系列改革,更加速了晚清的覆灭速度。
10. 清帝退位,袁世凯适应形式逼退皇室,但也一定会保全皇室。对于他来说,出任临时大总统有两个合法性来源,除了南方孙文的“让位”,还有皇室的退位。
袁世凯毕竟是大清官员,他更看重来自朝廷的合法性,如果说他与大清朝廷是“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那么他与南方革命党人就是“政治交易”。
从大清朝廷承接授权,如此他就不需要做“革命党的总统”了,保全皇室的安全与体面,也是他维护自身合法性的需要,也是他的体面。
晚清历史,是一部急切渴望变革,但统治者又不愿意先拿自己开刀的失败变革史。《晚清变革密码》这部书从很多维度、众多历史事件和人性的角度解密晚清变革失败的密码,是很难从历史课本中学习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