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的三观不合,到底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三观这个词,可是到底什么是三观?通常意义上来说,三观是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顾名思义,世界观是对这个世界总体的认识;人生观是对人生意义的观念;价值观是对具体事件所秉持的价值判断。

  听起来还是很抽象,我举几个例子:

  这个世界是科学可以解释的还是宗教可以解释的?这个就是世界观的问题了,因为这涉及到了世界运行本质的理解。

  是按部就班地平凡过一生,还是轰轰烈烈地拼杀度过?这就是人生观的问题了,这涉及到了对人生整体态度的认知。

  病人家属去砍杀医生,到底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赤裸裸地犯罪?这属于价值观问题了,这涉及到对公平和正义的理解。

  所以我们经常说两口子在一起过日子,如果三观上有差异,是很难过得下去的,你始终会有一种折寿的感觉,因此我出几个关于三观的题目,你们那些恋人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些题目有十个问题来构成,基本上涵盖了三观的范畴。

  第一题:科学家信宗教,所以宗教也是科学。

  第二题: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梦境,人死了的时候,其实就是你清醒的时候。

  第三题:因为人类感觉的限制,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事物的真相。

  第四题:人生是平凡的,成功是极偶然的运气罢了。

  第五题:人不仅仅是为了活着。

  第六题:孩子成绩好,我才有面子。

  第七题:我看不起没有钱的人。

  第八题:女人应该多做家务。

  第九题:说谎虽然是不能接受的,但是要看人看情况来决定。

  第十题:这个世界很乱,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这些题目是不是讨论的时候,无法达成一致,就无法一起生活呢?不是的。接下来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我们所说的三观不合,其实是有三个层次的:

  第一个层次,我们有不同的三观,但是我不在乎。这种情况往往是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或者并不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色。每当有热点发生,我们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跟我们三观不一致的人,那又怎样呢?他们又不是我们的家人或者朋友,认同的就点个赞,不认同的就屏蔽,不至于因为跟他们三观的认知不同,而让自己心生焦虑。

  这个层次上的三观不合,往往不会对生活影响太大。比如我有一个好哥们的父亲也在我微信上,他转发的东西经常让我觉得,他活下来非常的惊悚。比如再不什么就来不及了。每次你去日本都是去捐助炮弹。世界笼罩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阴谋之中。我有时候是想跟他讨论讨论,但是一想他都七十多岁了,我就是有勇气跟他讨论,我也没财力支撑万一把他气坏了的可能。

  反正他父亲又不跟我生活在一起,偶尔去串串门我觉得也可以忍受他对我的惴惴教导。这种情况我称之为:礼节性三观不合。

  第二个层次,我们是有不同的三观,但是我们不打算改变彼此。这类人属于离我们比较近的人了,你逃不掉躲不开,但是这些三观的不同,还不至于影响到根本性的生活质量。

  有个说法是这样的:

  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没事。但是你喜欢看书,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嘛。这才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去西餐厅吃牛排,他喜欢在大排档撸串。这不叫三观不合。但是他说那玩意死贵,还不好吃,说你真是做作。这就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就喜欢宅在家里。这不是三观不合。但是他说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钱遭罪嘛,躺在家里多舒服。这就是三观不合。

  其实三观一致,并不是要求你们完全一样,而是彼此之间能够求同存异,懂得包容和欣赏。否则,你跟他分享快乐,他觉得你在显摆;你跟他倾诉难过,他觉得你是矫情。

  以上这些其实本质上来说,当然也属于三观不合的情况,只是这些不合的三观,并不会对彼此产生重要影响。你喜欢看书,看就是了。他喜欢打游戏,打就是了。这些三观的不合,是可以容忍的,这都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

  这个层次的三观不合,我称之为:摩擦性三观不合。意思就是虽然因为不同的三观,会导致生活中的摩擦,但是这些摩擦能够通过调试彼此来适应。比如看书好,还是打游戏好,这虽然涉及到了人生观的范畴,但是可以接受,那你就在客厅打游戏,我去卧室看书好了。

  比较难的,是第三个层次的三观不合。

  第三个层次的三观不合是这样的,我们的三观有严重的分歧,以至于无法通过求同存异或者接纳彼此来适应。在这个层面上就不是可以靠个人修养,或者靠改变生活习惯来接纳的了,因为这些不合的三观,会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

  比如夫妻双方一方认为婚姻彼此要忠诚,但是一方认为外遇是可以某种程度上促进夫妻感情。你说这怎么调和?再比如说你父母认为孩子就应该对长辈唯命是从,把钱花在狗身上还不如全部给父母,你说这怎么调和?

  这个层次的三观不合,我称之为:冲突性三观不合。意思就是因为彼此三观的激烈冲突,导致彼此双方已经无法愉快地玩耍了。

  这时候有两个反应,一是争吵,但是争吵只会让对方觉得,你三观怎么这么有问题?人很少会反思自己的,往往都会觉得你不可理喻。二是分道扬镳,如果是两口子就离婚,如果是朋友就拒绝,如果有父母就不再频繁走动。

  很显然第二种反应才比较妥当,一个人的三观是长久以来,通过教育、环境、性格、与人相处的互动等等,沉淀下来的一套认知系统。你可以想象要改变何其难,有这些功夫,还不如去寻找跟自己三观接近的人类,更靠谱一些。

  所以我们以后说到三观不合的时候,要看看是哪一个层面的三观不合,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三观不合,我们可以呵呵无视。有些三观不合,我们可以求同存异。而有些三观不合,我们只能拜拜再见。

  ·END·

  回笼教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