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影评摘抄

  《鲫鱼》是一部由杨宇骏 / 刘晓星执导,刘晓星主演的一部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鲫鱼》影评(一):你知道生活是什么

  很偶然的机会,看了广美的毕业电影《鲫鱼》,落幕的那一刹那,内心的震撼难以名状。《鲫鱼》讲述的是一个与“久病床前无孝子”相关的故事,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把“孝”字里的那份浓烈化作了背负其所催化的另一份毒药,让人不敢直视却也难以忘记。其实,不论是电影中被亲情束缚得选择极端方式解决这一切的小沫,还是电影之外,已经人到中年,除了工作处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超负荷生活的我们,都在时不时的“窘迫”压力中短暂地喘息着。想起很早以前看过萧芳芳主演的《女人四十》,更加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却造就了一个更加成熟与坚强的女子。也许,还原了生活后,面对身边的一切,我们更需要那份视人生为朝露、尽力而为之、再崩溃也要重建自我,看似狂放的洒脱吧。所以,我相信,《鲫鱼》黑幕时,那声清脆的搪瓷碗摔落声让故事里和故事外的人重拾了有关爱的记忆。正有如《女人四十》里老年痴呆的公公临死时说的那句话会让人坚持走下去。“你知道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有趣的。”

  《鲫鱼》影评(二):亲情

  我觉得没有经历过照顾病人的人很难去体会到主角的心理,

  特别是一个20岁的花季少女独自照顾神志不清且瘫痪的奶奶,

  在她最美丽的年龄,却有奶奶牵绊着。

  向往的城市,向往的自由,向往的爱恋,

  一切都只能是向往。

  虽然奶奶也很疼她,但是上了年纪神志不清、啰嗦、重男轻女是奶奶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内敛;

  女主其实很不好过,很委屈

  我记得以前听过一句话:你养我大,我养你老。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根深蒂固的潮文化。

  但是当环境、能力无法同步的时候, 久病床前无孝子真的是有一定出处的,

  百行孝为先,大家都知道应该孝顺,但是孝顺的方法有很多种, 有些人要承担的会比其他小孩来的重。

  我相信当一个人有能力的时候, 他肯定也希望能够普照大地。这就是人性本善;但是当一个人能力不足,需要自己去努力但是依旧有所牵绊阻碍,他肯定会抱怨会产生负能量,这也是人性本恶。

  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 如果我是女主,我会怎么做。

  而回归到目前的生活状态,我们应该怎么去尽孝?

  《鲫鱼》影评(三):当亲情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

  当亲情成为你的绊脚石,你该怎么办? 本片用最极端的方法展示给我们看:杀人。

  当我们懵懂的来到这个世界,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个老师,他们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是随着长大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却和父母嘴里说的越来越不一样,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亲情成了我们人生的绊脚石...

  老一辈总是因循守旧,然而时代变化太快,思想不跟新就会被淘汰。当你有一些想法,首先,扼杀你的人有可能就是和你朝夕相处的父母。甚至在生活中很多人父母非但不能提供给你帮助,还会给你施压,用他们自己失败的人生阅历告诉你:你该怎么做。

  虽然电影中投毒杀人的极端举动在现实生活中几率极小。但是,离家出走,自残,冷战,暴怒,甚至自杀等等却时时上演。喜欢足球被家人强制去学钢琴,想上艺学校却被家人冷嘲热讽的去了师范,和男孩子早恋却被家人强制分开... 家人用他们自己的一套成功欲望,强加给你。如果接受家庭和睦,但是你却不再是你,思想上没有了自由。如果不接受,家庭争纷,而你虽然自由,却要独自承受痛苦。

  所以,接受和不接受犹如天平两端的砝码,倾向任何一边都是痛苦的,而要保持平衡也是做子女晚辈所要做的事情。

  但..有的时候,也无法纸上谈兵一概而论,毕竟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只希望我们有朝一日,成为父母之后,不要变成那个曾经自己厌恶的人。

  《鲫鱼》影评(四):影视画面人性中的抉择与扭曲

  评析影片--《鲫鱼》   张爱玲曾说过:“我相信人,但我不相信人性。”影片《鲫鱼》中的“小沫”为我们演绎了一场人性的抉择与挣扎。情节设计独具匠心,它是朴素的,真实的,也是残忍的,血腥的,晦暗的,亦庄亦邪的整体氛围,以独特的视听语言艺术,更迭的剧情设定,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影视画面,为我们构架了一座人性的扭曲的摩天大楼。   以伏笔分析   当小沫为奶奶收拾鱼骨头时,特写镜头的设置体现了小沫动作的利索,暗示了小沫经常做家务活,具有承上启下的转场作用,为下面剧情延展,引出“鲫鱼”这个线索道具。当奶奶看向香炉里五根香三长两短时,背景虚化的后期效果突出了主体,三长两短象征着即将发生不好的事情,为以后剧情做了铺垫,埋下伏笔,当小沫为奶奶照顾奶奶时,采用了中景景别,将人与环境的关系交代清楚,奶奶床头的神像与背景的佛经乐曲象征着这家人的迷信,而潮汕口音的对话则使得影片更加真实。当小沫掐着奶奶的脖子时,采用了特写,体现了其承上启下的转场作用,为以后故事剧情延展,佛号的突然停止,也暗示了剧情的转变。当大量动物被杀死时,采用了闪白的方式,给人以节奏感与视觉震撼效果,外化了小沫此时内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当算命人算命时,近景处理体现了氛围感,为之后故事埋下伏笔,当响起老鼠药叫卖声时,为下文小沫拿老鼠药毒奶奶埋下伏笔,采取中近景,冷色调的处理外化了小沫的内心。当菩萨闭眼时,象征着不好的事情发生,为下文小沫放毒埋下伏笔,特写的镜头给人以节奏感与视觉凸显,造成了悬念的效果。而结尾处黑色画面与碗掉到地上的声音,设下了悬念,留下开放式的结局,是人性最后的抉择。   以色调分析。   在家里时,偏暗的色光,暖红色的色调体现了室内的局促,烘托了令人压抑的气氛,外化了小沫在家中时内心的焦灼与压抑。当在菜市场时,冷色调的处理,偏蓝的色光,外化了小沫心中人性的挣扎与扭曲,象征着小沫内心的冷酷。在外面时多为冷色调,与家里的暖色调形成对比,象征着小沫在外时内心是愉快的,形成了小沫与奶奶的矛盾点。当小沫投毒时,整个画面变成了黑白的,无色的设置外化了小沫此时内心人性的扭曲与冷酷,象征着小沫已下定决心,从而进行转场,引向全剧的高潮。   《鲫鱼》围绕着小沫为我们展示了人性内心的抉择与扭曲,类似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面也是关于人性的扭曲与挣扎,关乎金钱,爱情,伦理。玛莲娜从洁身自好到逐渐人性遭受扭曲,堕落,但在最后仍旧完成了救赎,走向人性的皈依。《鲫鱼》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究竟是人性依然扭曲,还是小沫完成了人性的皈依,引人思考。以极端夸张的方式凸显了亲情的矛盾,体现了人性,凸显了戏剧性的同时,却同样具有真实性。

  王金栋

  《鲫鱼》影评(五):如果是我,我也会想犯错。

  如果需要你用很长的一生去偿还一段看不见终点的感情;如果风雨淋湿还未丰满的羽翼让你寸步难行;如果未来就在前方等待开启无限可能……

  30分钟的篇幅里讲述了发生在潮汕乡村里一户只有两口人的家庭故事,主角是少女小沫,独自在家照顾瘫痪的奶奶的她,正直花季,向往着城市,梦想,爱情,自由,却被亲情牵绊在乡下守着一家破败的小卖部,终日陪着神志不清,不能自理的奶奶。终于在背负了太多责任,无法再忍受“拖累”之后,在奶奶爱喝的鲫鱼汤里加了老鼠药……

  故事里人物较少,人物关系简单,人物同框的镜头寥寥无几,如同小沫在乡下的生活,孤寂又单调,这种压抑在一碗鲫鱼汤背后展开了情感变化,递增式的朝“恨”发展。短片叙事完整,整体节奏缓慢,使人压抑在环境里切实体会“不该这个年纪承担的重任”和“孝心”之间的矛盾冲突,在“鲫鱼汤”里是否下药毒死奶奶摆脱一切进行了激烈的较量。

  从影片一开始的耐心收走吃剩的鱼骨碗,随后回应奶奶又想喝鲫鱼汤的请求,这些都是她日常的生活,繁琐而且单调。面临家里重男轻女父亲不愿意接她和奶奶进城,总来店里赊账捣乱的老人,和心仪的男子聊天被打断,在这些琐碎的小事冲击下她内心的矛盾越来越强烈。小沫朝着窗外摇头晃脑的听着自己手机里的流行歌曲,好像这样就能不用听到奶奶收音机里那些落后的、自己厌恶的老音乐。她一点点开始反抗奶奶要求按摩,喝汤,强调养老孝顺这些要求,直到奶奶又尿床让她晒洗床单,絮叨的声音和繁重的家务终于让她的心里崩溃。

  电影画面中主要分为小卖部、奶奶的房间、菜市场三个内景构成的暖色调画面;小卖部窗口外、算命、庭院里烧香拜菩萨这三个外景构成的冷色调画面。恰恰相反的是导演把两种色调常规使用相互调换,用暖红色的人物面光来营造狭隘空间里的局促感和内心因繁重的事务所带来的压抑,反而在冷色的环境下、不与奶奶共处的空间下变得开朗更轻松。正如小沫在奶奶的“牵绊”下的心理压力相互对应,唯一一次在把药放进锅里之后画面突然转换成黑白色调,沉寂之下做了决定的她把汤端到了奶奶手前,这一个变化也是全片的关键和转折,引出了对于人性、社会问题的深刻的现象。

  因为故事背景设定,拍摄场景贫瘠,在规整的构图设计下独具贴近生活的美感。尤其是部分道具的应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小卖部桌上的红框镜子。这枚圆镜最初出境是小沫根据时间推断心仪的男子下班要来买烟,特意对着镜子整理了自己的头发,这本就是恋爱中的少女应有的模样。在男子邀请她一同进城玩的时候,镜头巧妙的通过平拍镜子中的男子的脸呈现给观众,姑且不论男子的品行,男子镜中微笑的脸不仅仅只是一份邀请,也是小沫的一份向往。而在她出门买鲫鱼的时候,邻居妇人说小孩摔坏了镜子要赔钱给她,而她却没有理会,因为她的心中已经有了想掐死奶奶的念头,镜子里对自由的向往已经突破了红框,战胜了理智。

  在影片后半段节奏加快,不停的在镜头里通过菜市场血腥的屠宰场面进行隐喻,古老的挂钟和小沫正直芳华的青春,熟睡的奶奶安宁的表情和怒目喧嚣的鸡公,看似平静内心汹涌的小沫的表情和香烟袅袅的观音佛像,这些镜头的累积安排对比突出了镜头里的冲突和一份强烈的纠结。

  这一“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象和平日我们在文艺作品看到的美德之“孝”大相径庭,在这个戏剧化的冲突下,以极端的方式解决矛盾,虽显夸张,但也真实。通过朴实的环境和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把当下社会留守、孤寡、空巢问题,社会道德问题直击人心,让人感到沉重。结局黑幕里传来碗摔地的声音,究竟是小沫因为奶奶煽情的话而反省打翻了碗还是奶奶喝下了汤自己摔了碗,留给观众开放式的结局,如同对于小沫的行为是否该被指责,我们很难做出批判。如果小沫是我,是你,在这些一层层繁密的枷锁之下,你会怎么做?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