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观后感精选

  《托尔金》是一部由多姆·卡如库斯基执导,尼古拉斯·霍尔特 / 莉莉·柯林斯 / 吉娜薇·欧瑞丽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托尔金》观后感(一):一切都在抓着观众耳朵喊,他是托尔金,他注定要写出指环王。

  玩伴,女友,战争,所有一切都在提醒观众,圣人初诞,必有祥瑞,托尔金之所以为托尔金,早有预兆。可是毕竟电影名字叫托尔金,而不是魔戒起源吧。跟指环王无关的其他塑造了托尔金人格的事情也应该相应表现一下。

  战场上如果只是朴实地表现喷火枪的火焰,让观众自己来幻想火龙的场面,那才是高明的。另外,只要长的帅,吹牛B也能撩妹。电影的逻辑不是不可以,但这毕竟是人物传记不是么。

  《托尔金》观后感(二):很美的一个片子

  【9/10】

  电影结束,与我一同包场的两位白发老太太慢慢起身离场,我没有动。一是公交车还没来,二是实在哭得太丑,没法走到灯光下。

  想了好久该怎么形容这部电影:"beautiful"。真的是一个很美的片子,美到每一帧里,美到场景画面,人物台词,节奏韵律,爱情友情,还有他和她的眼睛。欣赏这样一个故事,像是在欣赏着绘画、音乐、和诗歌。

  能理解有人会觉得不好看,它不是一部激烈的电影,没有跌宕起伏,没有燃点泪点。但就在这平静细微之下,埋藏着的那些汹涌激荡的情感,对语言、韵律、故事、友情、爱情。强烈到仿佛他的心脏和血液就在你的胸膛里跳动、在你的血管里奔流。

  小时候觉得传记片无聊,现在渐渐无法自拔。就像穿越了时间空间信仰阅历,一个灵魂触摸到了另一个灵魂的回响。

  ——————————

  尼子眼睛真的太好看了,我沉沦。

  小托尔金的演员选得真好,真的没有血缘关系吗?长大之后大概会和尼子一模一样吧……

  兄弟情比爱情描写得好。TCBS的每个场景都让我想落泪,太美了,太美了。

  英国男孩是全人类的宝藏。

  《托尔金》观后感(三):未能传神的传记电影

  首先点明,从剧作上来讲,本片(电影《托尔金》)并不能让人满意。

  作为一部挂着托尔金传记的名头的电影,本片其实表现平平,水准未达合格。整体上敘事非常散乱,没有重心。爱情、友情、战场、梦魇这些元素的堆砌几乎能放到其他相关的任何一个故事里面,但我们知道:那不是托尔金。至少,那些东西不是有关于托尔金的重要的部分。而仅仅于影片临近结尾时才仓促的出现了托尔金作品的主题:关于勇气,关于伙伴、友谊,并配合片尾字幕,感觉导演已经是非要让人相信这就是托尔金的故事。所谓剧本不够,表演来凑,可是男主角尼古拉斯·霍尔特的表演却不能让人信服他就是那个伟大的作家托尔金,此为影片最大的不足之处。好在女主角莉莉·柯林斯的人选以及表演还尚有一点点出彩的地方,是为影片唯一的亮点。

  真实人物的传记电影,演员的气质必须要契合那个人物,整个影片才能立得起来。譬如丹尼尔·戴·刘易斯在《林肯》中的表演,影片一开始的5分钟内,刘易斯的传神表演和强大气场就让人相信一点:这就是林肯。虽然我们并没有见过林肯本人。同样的,都不是讲述人物的整个生平,只是截取其人生之中的某个片段,但《林肯》的剧作完整度要比《托尔金》强上很多倍。剧作加上表演双双不足,这是电影《托尔金》未获好评的源头。

  一句话总结:非托尔金书迷、《魔戒》迷,就还是不要看了。否则在看片过程中你会感到非常的迷茫:同样是一战,为什么本片的男主角在战场上神神叨叨,爱幻想不说,在冲锋的时候也不带武器,可是他也没有像《光荣之路》中的战士那样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呢?

  写以上文字的原因,并不是推荐这部电影,只因我是一个《魔戒》的影迷书迷,我希望未来能够看到一部传神的托尔金传记电影,如果不能做到传神,那就还是算了。不要有。

  《托尔金》观后感(四):出于对托尔金的尊重给三星把

  出于对托尔金的尊重,我给三星,但是这个影片其实也就是两星的水平。

  影片的结构是用托尔金从后方到前线这么短的路程,闪回到他幼年、青年时期的经历。个人觉得这个手法很棒。但问题在于一战时期的托尔金,并没有成长成熟到后来完成霍比特人、魔戒的托尔金。因此,个人认为,主创错误的将托尔金阶段性的成长,作为他一生的积淀,去说霍比特人这个作品的诞生,这个还是有失偏颇的。

  毕竟霍比特人也好,魔戒也好,都经历了漫长的修改期,每一次调整其实都蕴含这托尔金本人新的经历和新的创意。而这些经历和创意不仅仅只来源于一战,更多的还是在漫长的生活当中,对人性的思考以及人生的感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语言天赋。

  现实中,托尔金与伊迪斯的爱情其实算是充满着惊喜和激情。但是影片把他当中按部就班一样的水到渠成。这让人非常失望。而且在细节当中,很多托尔金与伊迪斯之间的感情也没有得到很好很充分的体现。他们相爱的基础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同为异乡人的同命相连么。而这种同命相连最后的升华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个人认为,现实中二人的久别重逢,要比影片中展现的离别时的激吻深刻的多,临别时候的那场吻戏,个人觉得很尴尬,很不绅士。。。

  友情是影片当中想表达的另外一个内涵。因为篇幅足够,所以这个线索的表现算是比较完整,但是感人程度却稍有不足。虽然篇幅足够,但是主创在其中添加的都是一些青少年的思辨,以及一些极具本土英伦范儿的表达,而实际信息量其实少的可怜,我们只知道四人组的俱乐部名称,他们的爱好,以及校长儿子的成长经历,还有他们最终的结局。而四个人友情的体现则相对缺乏深度,比较平面。

  最终主创其实想表达的是托尔金在战争中失去挚友的遗憾。但由于在战争中混合了一些魔戒、索伦、戒灵等等的元素(这个部分是我认为影片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很可能让观众的点转移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上(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在战争内涵这个方面,影片还因为表达方式的问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男主的表演让人很失望,能够感觉他很努力的在抓托尔金这个角色,但是表现的很吃力,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个人对托尔金的理解,应该是一个平和、乐观,而又很深邃的人。而男主的表现则让人感觉到浮躁,甚至有点夸夸其谈。至于女主,老实说给他的空间并不多,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情感上。

  《托尔金》观后感(五):《托尔金》:《魔戒》的由来

  看这部电影时,不禁回想起大学时对《指环王》的热爱,就像你们现在追漫威电影一样狂热。而且讲真,至今为止,没有电影超越《指环王》三部曲在我心中的地位。这与托尔金本身的著作也有很大关系。是什么样的背景让他写出这个伟大的故事?显然是伤痛、离别、战争。。。

  一群有才华、前途似锦的青年本来美好的人生,却因为一场战争被打断。大战后,很多人牺牲,而托尔金是幸存者,他回到了家乡,娶了心爱的女孩儿,但他的朋友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听起来有点像最近常说的某人的故事哈。但对托尔金来说,他并不觉这是他应得的幸福结局,反而让他意识到生存的意义,并且因为这场经历,写成了改变世界的《魔戒》系列。

  太多名著都是悲剧和创伤启发而生,有时,越是残缺和不完美的人生,才会激发出最好的灵感。这绝对是真理。

  影片前面部分我还以为会很闷,毕竟大部分是回忆托尔金儿时、长大及参战的经历,但好在四个风度翩翩美少年加Lily Colins出演的美女,让整部电影还是比较提神,看到最后也会被这些年轻人各自的人生起伏感到唏嘘。

  《指环王》三部曲电影对我的影响是重大的,说它改变了我的人生一点也不夸张。在我最低潮的时候,是这个系列电影让我重新快乐起来,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也是它们让我真正成为了影迷,甚至出国留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这个系列让我意识到魔幻电影并非只是特效大片,其背后的深意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托尔金自己也说,这是一个关于冒险、旅程、爱、友谊、魔幻的故事。而且故事中有着十分不同种族、形态的人物,却讲述了人们共通的内容。看过本片就会了解,这场世界大战实实在在启发了中土战争,如果托尔金只是个牛津大学的学生,过着平凡的生活,没有失去过爱人与朋友,那么也不会有这部杰作。

  虽然演员、场景设计和摄影及配乐都很优秀,但看本片时,会让人感觉有点难集中经历于主人公身上,更多映射在脑海里的反而是他笔下的中土人物。 说着说着我又想重温魔戒了

  无论是复联3、4还是权力游戏,我感觉大战场面之所以比不过《指环王2、3》里的大战,主要是因为反派角色特别弱,而且很单一。相反,《指环王》三部曲里有很多有趣的生灵和怪兽,而且每个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是以数量取胜,哗啦一下扑面而来。很多动作设计、大战前的情绪铺垫也依然难有人超越。

  相比之下,记得《复联4》的最后大战,反派本来从外星飞船上牵下大只的外星怪兽,我还兴奋了一下,结果除了那一个镜头就再也不见了。而那些外星狗大部分时候都看不清楚它们。我们看到的都是英雄,除了灭霸,其他反派完全没有特色。

  J虽然在魔幻片上有其功绩,但其实说到底,还是原著写的好。有的人说这是西方西游记,其实并不是,它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冒险之旅,更多的还有正邪之战,牺牲与友谊。希望看过本片让你能理解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让托尔金有了这些创造力。

  《托尔金》观后感(六):粉丝滤镜

  五星当然是我粉丝滤镜。因为是托尔金啊。只是看电影才发现之前买的托尔金传记几乎已经什么都不太记得了。想重读一遍。 怎么讲,我完全理解非粉丝会觉得这电影一般。因为太想对主人公的人生面面俱到了,亲情友情爱情一个不漏,所以反而显得有点流于平淡,高潮不够突出。虽然我也觉得这是传记电影常见病。有些粉丝(至少有我)可能也不满足于电影对托老如何构想中土的刻画。虽然全片有时不时穿插几个姓名,几个单词和一些画,但是非常零散,更像是彩蛋而非故事线。导演想抓住托尔金 “想赋予自己所创造的语言以生命力” 这个动机,但是除此之外根本看不出来中土那样庞大复杂的世界观是如何一步步在他脑海中成形的,他的人生经历和在他生命中占据主要位置的那些人们如何化身在他的小说里,以及最重要的,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我觉得更好的办法可能是在里面穿插一些中土故事的画面,当然一是没有版权二是这样可能会对非魔戒粉丝构成理解障碍。总之这还是一个权衡取舍吧。 但是,作为粉丝,我还是打了五星。能在银幕上看到 TCBS 的神仙友情,看到托老(对着尼子的颜叫托老好奇怪啊还是叫 Ronald 吧) 和 Edith 的神仙爱情,看到托尔金作为一个学者对语言学和神话学的神仙热情,以及尼子以及饰演少年托尔金的小演员的神仙颜值,我已经满足得不能再满足了。 电影最后描述一战的部分几乎看得人一直想哭,TCBS 的伙伴死在战场上,托尔金孤身一人去了他们的聚会地点,其间穿插着种种回忆,我想这真真是 “知交半零落” 啊。想要改变世界的少年们曾经何等意气风发,然而艺术,美与爱终究还是毫无意义地倒在了泥地里,成为伤亡人数统计中的又一个1。冲锋的镜头又让人穿越到《战马》,反向脑补一下抖森饰演的骑兵军官在入伍前肯定也是有同样的好朋友和恋人,他的死亡就更让人难受了。又想起前段时间看 DTT 做嘉宾的一期《寻根问祖/Who do you think you are》,挖掘他自己先祖的历史。节目里讲他的太爷爷当年也是被派上了索姆河战役。或许这个来自伦敦德里的军乐队转行的担架员和年轻的牛津学生在弹火纷飞的战壕里打过照面也说不定?当时但凡有一个流弹弹片偏了一点点,或许就不会有中土了,或许今天也不会有 DTT 这个人了。或者说应该反过来想,那些没有那么幸运的,倒在战场上的年轻人,或许本来也能有很精彩的人生啊。

  电影最后,托尔金带着孩子们走在森林里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我就知道肯定是那句 “In a hole in the ground there lived a hobbit” 了。一定是。虽然猜中了,但是这句话一出还是哭。关于冒险,勇气,友情的故事,是比尔博的 There and back again,也是托尔金自己的 There and back again。比尔博回来了,替回不来了的索林、菲力和奇力记下他们的故事,TCBS 也回不来了,托尔金只能帮亡友出版他未完成的诗集。Edith 在树下翩翩起舞的时候我也仿佛看到了贝伦眼中的露西恩,这个露西恩同样坚韧美丽,也跟她的贝伦历经磨难终成眷属。在战场上照顾战壕热的托尔金的士兵叫 Sam,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让大家想起魔戒里照顾因为戒指的力量而奄奄一息的 Frodo 的 Samwise。Samwise 的名言是 “I can't carry it for you, but I can carry you”,这里是反过来了。我无法背上你,但是我可以替你去完成你的使命,找到你的朋友。

  并不是想说中土的故事都是托老亲身经历的一战或者其他什么经历的隐喻叙述,这实在是有点过于索隐,也是有点贬低托老的想象力了。只是我愿意相信,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的托尔金,给他生命中每个重要的角色和场所都保留了中土的一个角落,留下了他们的影子。在那里他再也不会与他们分开了。

  《托尔金》观后感(七):《托尔金》中的人物

  再来写一篇,说人物。

  首先Lily Collins演绎的Edith Bratt还挺讨喜的,灵动活泼,因为我们也不知道Edith真实性格咋样,托尔金本人好像也没评价过。。。所以算是演员自己的演绎了 就是导演不知咋的好像想塑造新女性形象,让Edith对自己的处境不满,眼泪汪汪地说托尔金他们可以去牛津读书,她只能在家陪老太太弹钢琴。。。但我严重怀疑Edith本人有这样的追求。Edith还是一个居家好太太,重心都在孩子身上,本身是和托尔金没有什么高大上哲学艺术文学等精神层次的交流的 这点Tolkien和好基友C.S.Lewis不同,Lewis觉得伴侣得找一个精神上有共同语言的,可以一起谈天说地,托尔金不觉得,Edith不懂古英语不懂语言学,照样是真爱啊

  再说说托尔金本人。托尔金感觉还是比较内敛的,自称是只大号霍比特人,喜欢吃好吃的,喜欢田园风光,喜欢晚睡晚起,有时候比较腼腆。这些在托尔金的个人信件集中都可以看到。Nicholas Hoult的演绎还行吧,没有特别出彩,而且演员本身太高大了,托尔金不高也不壮,托尔金说自己"with little physical courage and too much imagination" (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说自己文文弱弱力气没多大,但想象力突破天际。但托尔金上学的时候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是真的,所以怀疑教授是不是有点自我谦虚。。。

  托尔金的母亲这个形象在片中太弱了。托尔金的母亲对他是影响至深的,母亲放弃新教改信天主教,因此而被家人断绝关系,托尔金父亲又很早就去世,母亲可以说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同时还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自己的信仰。以下是托尔金对母亲的描述:

  quot;My own dear mother was a martyr indeed, and it is not to everybody that God grants so easy a way to his great gifts as he did to Hilary and myself, giving us a mother who killed herself with labor and trouble to ensure us keeping the faith."

  母亲在托尔金眼里是个殉道者,经历了太多辛苦,就是为了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也让自己的孩子们坚持信仰。托尔金是如此虔诚的天主教徒,和母亲有很大关系。但片中母亲存在感太弱了,变成了给小托尔金灌输神话故事的工具,既没体现辛苦也没体现信仰也没体现母子情深,去世那个场景也很莫名其妙,看的我一脸懵逼。

  就TCBS小分队的其他三位美少年,我也很喜欢,四个人在一起很好玩,热热闹闹,文艺青年谈话也很高大上,三个演员演的也算有自己的性格。就是Tolkien忍不住出手打Christopher的那场戏,太drama了,Tolkien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没干过这事吧 我对TCBS不是那么熟悉,比较熟悉的是后来Tolkien任教后和C.S.Lewis几人组成的Inklings小组,他们经常光顾的牛津酒吧The Eagle and Child,我在牛津的时候还去那个酒吧看过。托尔金他们把The Eagle and Child酒吧戏称为"Bird and Baby", 非常好玩了哈哈。TCBS四个小伙在电车里和几个女孩一起玩的时候,就提到那几个女生是从The Eagle and Child来的(好像这样,当时没听清)

  最后想说,Tolkien在战场裹着脏毯子躺在地上,简直就是Frodo在Mordor的即视感 最后照顾他的那个士兵叫Sam,真是导演发彩蛋

  《托尔金》观后感(八):传记和纪实,别看只差一个字,千万别混淆,否则就成了《托尔金》

  电影《托尔金》是一部传记电影,事实上,却是一部由传记短片构成的纪实电影。

  因为传记电影不是某人生平事迹的编年史。

  影片从1916年的索姆河讲起,此处正在发生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索姆河战役。

  仅在开战的第一天,主攻的英国军队,近6万人伤亡。

  死伤惨重,是这场战役被历史铭记的原因。

  我们的主人公,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正身处这段历史之中。

  那时,托尔金只有24岁,是一名英国军官,他身患战壕热,困病交加,穿行在地狱般的战壕中。

  此时,《魔戒》的主人公,霍比特人佛罗多,艰难地攀登着末日火山,好在他不是孤身一人,忠诚的园丁山姆,始终伴他左右。

  托尔金同样幸运,战壕中,一位名叫山姆的年轻士兵,不离不弃的保护着他。

  电影通过战斗间歇的闪回,讲述了托尔金居无定所的童年时代,和落魄的青年时代。

  托尔金父母早逝,沦为孤儿。寄人篱下,靠着争取奖学金维持学业。

  他的爱情因为尚未成年被拆散,他的友谊被战火打碎。

  与之后的成就相比,托尔金的前半生是平凡的。再平凡的人生也有其独特的生命轨迹。

  电影始终没有忘记,在托尔金的成长历程中找寻《魔戒》的种子。

  聪颖的母亲是托尔金的语言学启蒙老师,是带领他踏上奇幻文学之旅的向导。

  儿时,在英国乡村的田园生活,短暂,却美好,让托尔金毕生难忘。他将这份怀念寄托于对霍比特人故乡“霞尔”的神往。

  美丽的女孩伊迪丝,托尔金的初恋,也是他未来的妻子。伊迪丝喜欢听托尔金谈论自创的语言。她鼓励托尔金为这些语言编织故事。

  日后,托尔金坦言,《魔戒》只不过是语言学家的游戏,为了给自己创造的语言赋予意义。

  索姆河战役中,“绞肉机”一般的堑壕战。就像《魔戒》魔物对人类的侵略,不求征服,只是为了杀戮。

  当主人公落笔写下小说《霍比特人》的第一句话,电影戛然而止。

  至此,对于渴望了解这位伟人生平事迹的观众来说,他们想得到的是一部纪实片。电影的品质超出他们的预期。制作精美,沉浸感十足,超乎想象的精彩。

  另一部分观众则非常失望,在他们看来,虽然很多片段十分感人,但是整体支离破碎,更搞不懂的是,这部电影究竟想表达什么观点。

  他们本以为能享受一部不错的传记电影。结果得到的却是一部,近似科学频道出品的纪录片。

  略有不同的是,演员表演代替了真实影像,而且没有对知情人士的采访。

  片名完全可以改为《魔戒起源》。

  《托尔金》观后感(九):托尔金粉表示有些不满意

  总体是个大水片 没有太多情感深度 一战的残酷和给托尔金那一代人带来的心理创伤也没体现好 不过还是很喜欢托尔金挣扎着站起来看着满目疮痍的战场的镜头,满满的魔多即视感

  托尔金如此热爱大海,他的小说里充满了他本人所说的sea-longing。托尔金个人信件里也说过,他做梦经常梦到巨浪; 中土世界神话体系的起源人物 Earendil 就是个航海家,《指环王》里充满了对海的向往,比如《指环王》里Legolas吟诵的这首诗:

  To the Sea, to the Sea! The white gulls are crying, The wind is blowing, and the white foam is flying. West, west away, the round sun is falling. Grey ship, grey ship, do you hear them calling, The voices of my people that have gone before me?

  片子里竟然完全没提海这个元素,就弄一堆打打杀杀啊怪兽啊之类的影像给观众看? 能不能抓住一点精髓啊?

  还有Edith是在长满了野芹 (hemlock) 的林间空地为托尔金跳舞,这给了托尔金灵感创作了人类Beren和精灵公主Luthien Tinuviel的爱情故事,像托尔金史诗作品《精灵宝钻》里写的:

  The leaves were long, the grass was green, The hemlock-umbels tall and fair, And in the glade a light was seen Of stars in shadow shimmering. Tinúviel was dancing there To music of a pipe unseen, And light of stars was in her hair, And in her raiment glimmering.

  但片子里Edith是在树下跳舞,我的野芹灌木丛呢?能不能稍微还原一下啊?毕竟对托粉这么重要的细节!

  以及,托尔金说了,《指环王》的核心主题是死亡。这一点可能看电影体会不到,得看原著。《指环王》原著里充满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叹,不论是上古的英雄时代,还是精灵的世界,还是终要解散的fellowship。但好莱坞电影里可能不敢说这么沉重吧,只能提一些友情啊,勇气啊的主题。

  最喜欢的还是TCBS小组三个好基友的片段,尤其Tolkien战后归来,读Geoffery Smith给他写的信,太感动了,以下信的原文:

  “My chief consolation is that if I am scuppered tonight there will still be left a member [of our School group] to voice what I dreamed and what we all agreed upon. For the death of one of its members cannot, I am determined, dissolve [the group]. Death can make us loathsome and helpless as individuals, but it cannot put an end to the immortal four! May God bless you my dear John Ronald and may you say things I have tried to say long after I am not there to say them if such be my lot."

  《托尔金》观后感(十):谈《托尔金》——浮光掠影的作家传记

  这不是一篇专业的影评,请不要被笔者的外行观点所左右。

  《托尔金》讲述了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1892-1973)的故事——准确地说,其前半生的故事。托尔金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位学者,他之所以为外界所熟知,是由于他写作的《霍比特人》、《魔戒》等作品对现代流行文化影响深远。而我们之所以会看到这部传记电影《托尔金》,主要是因为根据《魔戒》和《霍比特人》所改编的电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魔戒》成绩斐然,《霍比特人》也是前几年的热门大片。

  实际上,抛开传记,托尔金的生平在不少相关纪录片中都有描述。但《托尔金》是故事片,剧组请来了两个年轻漂亮的演员,尼古拉斯·霍尔特和莉莉·柯林斯,分别饰演托尔金和他的妻子。

  有不少人认为,托尔金前半生的故事确实富有戏剧性,但他成为牛津大学教授之后的日子则没有多少故事可讲。本片编剧和导演很有可能也持这样的观点,因此故事只讲到托尔金从一战战场上回国为止。

电影梗概

  电影开始于战壕,此时年轻的托尔金在战壕里寻找他的朋友,一位忠诚的下属跟随着他。电影通过不断倒叙讲述他以前的人生经历。第一段讲到,他本来在乡间与弟弟欢快地玩耍,但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他们不得不搬家,母亲在教会的帮助下,将他们带到伯明翰生活。母亲在家里给托尔金和弟弟讲古代神话故事,这在电影中被暗示为重要的托尔金的灵感之一。第二段讲到,母亲病逝后,他们被弗朗西斯神父收养,并在爱德华国王学校学习。托尔金显露了语言才华,也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颇深的几位好友,他们组成了T.C.B.S(然而后来的战争会使这个小团体分崩离析)。接着是托尔金与伊迪丝·布拉特的相遇,以及他没有通过牛津大学入学考试,被迫离开伊迪丝的经过。其中有一段情节,说的是伊迪丝想去听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而不得的事情,显然也是在暗示这是托尔金的灵感之一。电影继续讲到,托尔金第二年进入牛津大学,并得到了牛津大学约瑟夫·莱特教授的赏识和指点,他二十一岁时也与伊迪丝重聚,但不久他就奔赴前线了。影片的结尾,就是描写托尔金似乎在战壕中产生了幻觉,后因战壕热被遣送回国,几年后他成为了牛津大学的一名教授,开始写作《霍比特人》。字幕出现,说托尔金后来创作出了最伟大的奇幻作品如此云云。全片结束。

评述

  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就传记片而言——比较华丽。影片拍摄和制作了不少优美的镜头,以展现20世纪初英国的风貌,还试图复原一部分索姆河战役的情景。战场上有一些托尔金的主观镜头,暗示了这场战争也是托尔金的重要灵感。

  一般传记电影都会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本片采用大段大段的倒叙,取得的效果却非常不明显。托尔金在战壕里的情节很薄弱,缺乏吸引力,这时候倒叙若能采取很巧妙的过渡方式,例如物品、景象的呼应,尚可提升观感,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些倒叙实际上就是全面回忆他的青春岁月,如果紧扣他对友情的回忆,才更加符合当下他要寻找朋友的情节。但问题就在于,电影想要描写的不仅仅是友情,其野心延伸到了要叙述影响托尔金的一切事情,但这些事情又怎样才能合理地安排进这样一部不到两小时的电影呢?编剧要给托尔金的母亲安排戏份,给神父安排戏份,给伊迪丝安排戏份,给他的三个好友安排戏份,好在编剧打算只讲到托尔金当上教授为止,否则还要为C.S.刘易斯安排戏份,说不定还要加入出版商。《托尔金》一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叙事毫无重点。《美丽心灵》的故事着重描写纳什如何与精神疾病对抗,而他的妻子为他提供了精神支柱,这也是故事最动人的地方。我们不难想到,很多人看《托尔金》是为了看到他的人生与作品的联系。也就是说,托尔金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历程可能是编剧的最佳选择。这样的故事若是落在优秀的编剧手里,很有可能会帮助人们更好理解、鉴赏《魔戒》《霍比特人》等作品(以及电影)。

  可是,《托尔金》也不是合格的流水账。影片在情节上有很多交代不清的事情。第一个这样的问题就是他母亲的离世。影片没有描写母亲身体上的任何变化,忽然就死去了。实际上,托尔金的母亲是在他12岁时因患糖尿病陷入昏迷数天后去世的,但影片的处理方式来得突然,显得无缘无故。接下来,托尔金成为孤儿,至于为什么他没有亲人可以投靠,影片也没有好好交代。弗兰西斯·摩根神父成为了托尔金以及弟弟的监护人,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显然缺乏基本的描写,弟弟甚至基本上被遗忘,直到影片结尾才再度出现。影片似乎把重点放在了爱情上,但伊迪丝和托尔金的分离和重聚也没有细致描写,就连他们结婚都没告诉观众。

  如果你把托尔金当成作家来讲,就必然要讲他的创作。托尔金的灵感起源,根据电影,先是母亲讲的神话故事(实际上不仅如此),然后是他的语言天赋和能力(但未深入),接着还有《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影响(除此之外没提及其他作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似乎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的刺激。这一部分剧情对不了解托尔金的人来说,看不出任何的错误,但偏偏与了解托尔金的观众过不去。不知为何,既然片中出现了那么多普通观众听不懂的语言,却没有那句极其重要的“Eala Earendel engla beorhtast”。而当托尔金说出Middle Earth的时候,显得这个词完全是他生造的,与英国文学传统无关。到了片尾,托尔金用了Fellowship这个词,实际上是在呼应《魔戒》,然而这本书还要等到《霍比特人》大获成功之后才会开始构思,呼应得太过遥远。最后我们看到托尔金正在写书,才刚开始《霍比特人》的第一句话,但是该情景与托尔金的回忆不符。托尔金生前说过,那时候他正在批改试卷,没想到碰到一张白卷,遂灵感突发,在卷子上写下了In a hole in a ground there lived a Hobbit这句话,然后他便开始思考什么是Hobbit,才有了后来的作品。有趣的是,电影确实也说到,托尔金对语言和名字有特殊的感受,托尔金与女友的聊天就体现了这一点,但是当他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这样强烈的个性细节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还有一点很令人困惑:为什么片尾的字幕不提及托尔金的《魔戒》和其他成就呢?为什么非要让观众通过阅读屏幕上的字幕来了解呢?

  故事没有重点、细节缺失、对人物性格刻画不够有力、对主角的创作动力、历程、灵感、思想等话题没有深入考究,使得《托尔金》无法让观众理解托尔金的独特魅力。《托尔金》作为作家传记没有抓住人物的精髓,高要求是无法达到了,只能作为普通的、消磨时间的电影勉强达到及格线。

  这样的结果其实不难预料,毕竟电影只打算拍摄了托尔金年轻时候的事情——这样至少还可以用得上漂亮的演员。最后,要拍好传记片的确不容易,但糟蹋好素材不值得称赞。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