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故事》读后感摘抄

  《怎样写故事》是一本由[美] 莉萨·克龙著作,读者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怎样写故事》读后感(一):看完就明白地摊文《五十度灰》为什么可以大火了

  兰登书屋拿到《五十度灰》三部曲的版权后,当年的业绩一炮冲天,从高级编辑到印厂工人,每人多发了五千美金假期奖励。该系列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一亿册,作者E.L.詹姆斯凭借这部处女作,超越J.K.罗琳,成为最畅销的小说作家,摘得2013年福布斯作家富豪榜的桂冠,还获选为《时代》周刊 100位影响世界的人物,堪称全球中年妇女的首席励志偶像。

  可是,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五十度灰》写得很差。就算没看过书,看的是电影(应该大部分人看的是电影),也能明显发现,这个故事多么玛丽苏套路,人物塑造多么糟糕,语言多么苍白,节奏感多么差。除了男女主的颜值和肉体,以及在书中骗我们女主多么普通却让男主喜欢得死去活来,以此激发了广大女性的代入感,这个系列如此成功还能有什么原因?

  有没有可能,这是个好故事?这本《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6W原则》说。

  虽然听起来像胡扯,这个说法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不光是因为语出惊人——这个玛丽苏套路其实是个好故事,还因为终于有人屈尊主动提起这本书,将其作为文化现象来理性分析。

  我决定还是不剧透了。

  《怎样写故事》读后感(二):好故事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人类天生喜欢故事,好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也是讲故事的高手。好的故事可以让人欲罢不能,翻开了开头,就迫不及待的想把整本书看完,哪怕挑灯夜战熬个通宵。

  可是好故事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对于众多有志于小说、剧作创作的写作者们来说,如何才能写出精彩的好故事?从这本书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其实故事的主角是人,人的所有活动的本质始于自己那颗驿动的心,所以人的内心世界活动,内在自我成长才是驱动一个好故事的核心驱动力,是那根让灯泡亮起光明的火线。

  小说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才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真正源泉,比如两个疯狂坠入爱河的年轻人却发现自己的父母是宿敌《罗密欧与朱丽叶》,再比如一个厌恶黑社会生活的年轻人却不得不接受主持社团管理的任务《教父》。

  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其实是驱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的纵深,并且主人公的认知在事件中得到升华,自我得到最终的成长,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道”明白了,接下来的6w原则就是具体的“术”了。what if方法是把主人公脱离平静生活轨道的trigger,who则是确立小说主人公,why帮你找到主人公的内心自我的短板和偏见,也是需要成长的地方,worldview细化主人公的世界观,价值观,what next让你的故事符合完备的因果关系发展原则,而when则给出你具体的建议,你的故事应该开始于什么时刻?

  按照这个原则,基本上就可以对一个故事的构思有了大致的轮廓,再结合场景索引卡片的运用,既可以开始尝试下笔写自己的故事了。

  对于有心小说、剧作创作而又摸不着头脑如何开始的写作者们,照着这本书按图索骥,应该可以尝试着开始作家旅程的第一步。

  《怎样写故事》读后感(三):故事驱动笔杆子

  现在写作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比起做网红、女主播的暴利,会写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副业。不像是从前会写故事似乎只是作家和编剧的事儿。

  我们的教育从小教我们写作文,我记忆中,大家一直都很烦写作文,其实就算是当时苦恼也只不过是苦恼交作业,考试而已,从来也没有想过,或者也没人告诉我们写作文究竟是为什么?虽然,现在长大的我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但是写文章的作用、好处,我还没有真的想明白。但遇到一本大师级作者出的《怎样写故事》的书,我还是会觉得如获至宝。

  这本书的作者是莉萨·克龙,她自己就是一位资深的写故事的人,或者说是对怎么写故事,什么是好故事特别有见地的人,这还要从她的工作经历上说起,她先是一个出版工作者,以挑选好故事出版作为主要工作,之后又进军电视、电影行业还是做故事顾问。这么多年的宝贵的经验,对想要学习写作或者说,写故事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对于在公众号、营销号、写软文等岗位上苦苦挣扎的文案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很棒的案头书。

  本书中有一个核心的万能钥匙,就是6w原则:WhatIf:打破“万一……怎么办?”的思维惯性;Who:你要彻底颠覆“谁”的生活;Why:你的主人公究竟“为什么”在意;Worldview:主人公的世界观;WhatNext:完美的因果关系;When:给你的主人公一个无法拒绝的提议。在这个思维模式和方法的指导下,粗略的写一个小故事是没有很大问题的。在本书的后面几章里边的讲的就是一些精修的技巧级手法了,比如如何的不按常规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说有的题材的故事,更适合什么样的写法、抓紧故事的逻辑、故事的层次等等。

  作者基本上在每个技法处,都做了案例分析,虽然对于一些文艺青年来说,这种用公式方法技巧写出来的东西,不够真诚,太过成功学,但是每一个经典故事,好素材,好电影剧本,仔剖析故事的梗概,大概也逃不出这些方法和技巧。总的来说,读一本书跟这世间的任何事差不多,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感觉,每个人都能在书中获得或深或浅的收获,如果你不会写故事,看了这本书可能会尝试些故事,如果你本来就喜欢写作,看了这本书可能会增加写作方向和技能,如果你没有文采,但是喜欢评论,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双发现故事的眼睛……推荐大家阅读。

  《怎样写故事》读后感(四):practice makes perfect

  人们对于写小说的看法通常分为两种:一是觉得写作是一件靠天赋的活儿,作家们都是被上帝选中的幸运儿,他们生来擅长构建宏大的故事,文笔隽永精炼、打动人心。二是认为写小说不算什么难事,只要想写,坐下来花几个小时一篇文章便可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家这个行业太没有门槛了。就第二种而言,很多时候,在我们写出标题后,苦思冥想几个小时后却一无所获。我们安慰自己,写不出故事是因为我们每天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没有时间真正坐下来写,真的只是因为这样吗?

  其实写作也是一门学科,是一门需要认真钻研、刻苦磨练的技艺。对写作有误解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一提到写作,就想到了文采、文笔等玄而又玄的东西。写故事也需要专业的指导?也需要每天笔耕不辍的积极练习?从很多作家的职业体验来说,它还真的需要。

  J.K.罗琳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提到,在日常生活中,她嗜书如狂同时勤奋工作,她说,一个作家需要广泛的阅读,严格的纪律,坚韧的精神和谦逊的写作态度。看看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出版的速度就知道了,她在2003年生下儿子,2005年生下小女儿,而在2003年罗琳推出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5年出版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身为肩负全球无数哈迷期待的畅销作家罗琳,同时还扮演着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不得不说,她具有相当的纪律性和坚定的意志品质,我们别忘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都是多么厚的小说,一般人可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强度。

  那么,是不是只要保有热爱、纪律、谦虚就能当一个作家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很多作家来说,有个事实会让人倍感受挫:尽管我们生来就能不假思索地对一个故事做出反应,但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写出一个能虏获读者芳心的故事。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在出版商收到的书稿中,百分之九十六以上被拒。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大多数作者误以为故事就是书页上所读到的东西:生花的妙笔,权威的叙事,紧凑、令人叫好的情节,巧妙的结构。没人否认这些要素很重要,但他们是不是缺乏某个或某些关键要素来赋予故事以意义和生命呢?

  相信本书——《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6W原则》中有我们困惑许久的问题的答案,除开心理学、脑科学、神经递质多巴胺等等科学分析之外,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是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写故事练习机会。在书的第二部分:“创造故事的6W原则”和第三部分“为主人公的内在挣扎创造一个外部刺激”里都配备了大量的练练笔环节,它们给了我们这些看了书后对写作跃跃欲试的普通人一些写作练手机会,我们总在抱怨说没灵感、没时间,其实灵感和时间就在不经意处可以发现。这本书在练练笔环节之前都由作者莉萨·克龙和她的好友珍妮为我们做好了情节铺垫和技巧培训,她们带着我们进入了她们的故事节奏,只是轮到我们自己提出不一样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这本书让我们弄清了成功的故事是什么样的,以及提出了很多写故事的好方法,更可贵的是它还给了我们练习的机会。所以,别再继续对着你的电脑呆呆坐着了,灵感不会在一瞬间击中你之后再长时间停留在你身上的,你要做的就是去练习,去做,就像是耐克的著名广告词一样。所以,拿起笔就去写吧,当自己是莎士比亚一般去写,别再担心文笔了。既然连《五十度灰》这种让死忠粉都无法粉饰为“写得不错”的作品都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呢。

  《怎样写故事》读后感(五):99%的作家靠技巧写故事

  文/***

  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天赋重要,还是写作技巧重要,众说纷纭。但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写作课的莉萨·克龙却肯定地说,“我们只有百分之一的作家拥有写故事的天赋,他们天生能看出故事的层叠,不费吹灰之力。”这话对写作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晴空霹雳。可克龙话锋一转,“好消息属于另外百分之九十九的我们,可以在构建一张卡、一个场景、一个瞬间时同样游刃有余,最终达到与那些与天才作家一样的写作水平。”

  克龙的话,绝不是为她的写作课打广告。像海明威、欧茨这样的大作家都说过类似的话。伟大的南方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说,“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故事,除非他坐下来写一个。”坐下来写这件事,与天赋无关,人人都做到。但写些什么?写成什么样?就未可知了。《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6W原则》,就是克龙总结出来的帮助写作爱好者提升写作技巧的“工具书”。

  读过那么多本教授写作的书,本书可以说是非常“硬核”。全书言简意赅,理论与范例俱全,书中的图表与重点提示极为有用。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真正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第二部分讲创造故事的6W原则,也就是用提问的方式来提示作者们接下去要写什么?以及撰写一个故事的全部流程。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占据了最多篇幅。克龙想强化她的一个观点:写故事就是写人。因此“为主人公的内在挣扎创造一个外部刺激”,是写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克龙的这个写作观点到底对不对?姑且放在一边。但我们要知道,克龙所讲授的写作技巧是为畅销书服务的。书中举的例子是吉莉安.弗琳的《消失的爱人》和伍绮诗的《无声告白》,这两部小说都荣登过当年亚马逊图书畅销榜首,是各类推荐书单的必选之作。在文学世界里,既有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也有老少咸宜的畅销佳作。这两者不冲突,反而丰富了读者的视野和创作的形态。毕竟,写作源于生活。

  什么是好故事?一言以蔽之,能调动大脑积极性的就是好故事。阅读小说是一种身心舞动的感受,读故事是对每个人大脑的奖励。如果读者没有这种感受,你的故事就失败了。因此,克龙有一个贯穿全书的观点:在构建故事的过程中,要注重读者的感同身受。读故事,是读者们在培养自己的读心术。

  写故事,总要有一些源头。依照克龙的讲法,不要总是使用“廉价”的假设,做为故事的主旨。因为每个主旨都应该是人物内心艰难的选择。作者也要反问自己,这个主旨能不能吸引自己?主旨里是否有“爱、忠诚、信任”?一句话总结克龙强调的主旨:写故事就要写人,写人就要写人性。接下来写谁的故事,还要作者们多费心了。不过,克龙有句画龙点睛的话,“你要彻底颠覆谁的生活就写谁。”选定了主人公,我们就要想主人公为什么在意这个难题?破解难题时,毫无疑问地要展示主人公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一定是细节中的渗透与体现,绝不是书中道白似的长篇大论。主人公的世界观造成了故事的结局。克龙认为,写作之初的蓝图里,必须设计一个完美的因果。我倒觉得未必,正如美国作家多克托罗所说,“写作就像在黑夜里开车,你只能看以头顶照到的范围,却能这样完成全程。”故事的因果,不一定依靠设计,也许会随着情节呼之欲出呢?

  虽然在书中克龙从头到尾用一个具体连贯的故事做为例子。但我觉得那个故事不怎么有趣,为了给读者示范,情节安排得也很刻意。我心里有一个好例子: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讲的是两对夫妻抱错男婴的故事。意想不到的动因、发人深思的主旨、不断递进的外在矛盾、以及人物内心永无宁日的挣扎,是克龙要求作者掌握的所有重要技巧的完美诠释。我在是枝裕和身上看到的一位好小说家的必备素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克龙的这本书,大致完成了一个授“渔”的工作,交付了所有的写作工具。至于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不能捕到自己想要的“鱼”,那就要看对技巧的掌握程度了。毕竟,我们的对手是多达99%的作家呢。

  转载请豆邮联系

  《怎样写故事》读后感(六):迟到后他编了个故事竟然获得三倍报酬

  有家企业规定:

迟到员工扣50元。

  有个新人上班迟到了,HR找他罚钱,她却递给一张百元大钞,说:

不用找了,明天我继续迟到!

  也许有人会感觉现在的职场年轻人太嚣张,可更嚣张的是许荣哲老师,在他的畅销书《故事课》里面讲到的一件事:

  当初,他应邀去一个公司演讲,主办方工作人员再三嘱咐他自己老板最痛恨迟到,所以千万要准时。可偏偏那天他迟到了,现场老板一脸不悦,主办方连连埋怨。而他却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工程师到女客户家里躺在床上被女客户老公撞见的段子;

  一个是自己迟到是因为被外星人绑架的故事。

  是的,你没看错,他说他迟到是因为被!外!星!人!绑!架!

  这么扯连小孩子上学迟到都不敢讲给老师听的理由,却让他得到了三倍的演讲报酬。

  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会讲故事的人实在是有才!

  遗憾的是,许荣哲老师的书中几乎处处是故事,时时有段子,我却愚钝到没有找到具体方法,学会怎么讲出吸引人的故事来。

  非常幸运,读者出版社出版《怎样写故事》从原则到技巧提供给我们讲故事的全套魔法。

摆平大脑才是好故事

  不要以为故事仅仅是给孩子们睡前讲的童话,或者是酒桌上肆无忌惮的荤段子,故事可以有多种应用的场合,小到一则广告,或者前面说的迟到借口,大到写一本小说,拍摄一部电影,都涉及到故事的应用。这本《怎样写故事》的作者莉萨·克龙是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等多家公司的故事顾问,也是畅销书《你能写出好故事》的作者,作为一名“故事大王”,她并没有把故事当做随便编一个骗小孩子的玩意儿,而是提出——**人为故事而生**。

  强调故事是人类大脑的语言,我们以故事的方式思考。也天生对故事反应敏感。

  孩子们听了“狼来了”的故事学会不要撒谎,大学生们听了“乔布斯在车库创造苹果”的故事而对创业充满激情,女孩们更是被“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感动,我们人类,天生就容易被故事所吸引,让我们不用亲身经历就能够体验到不同命运,让自己大脑里面分泌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愉悦自己,这种愉悦感,正如自己发现桌上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床上有惹火的妙龄女郎。

  科学家通过核磁控阵成像发现,人们在读故事的时候大脑活动情况显示,我们不是故事的观众,而是参与者,甚至是演员!

  但是,因为自人类有语言以来,故事就一直和我们同在,想要让故事吸引人,影响人,改变人,则是一个越来越难的事情。只有能够让人类大脑产生好奇心的故事,才是真正的好故事。

  莉萨·克龙作为故事专家,在这本《怎样写故事》的书中,介绍了故事的关键。

关于故事,你以前所学的都是错的

  作者一定是一个遭到很多作家、讲师记恨的家伙,因为她在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强调:

  关于故事,你以前所学的都是错的

  关于写出好故事的关键,不是我们以前所学到的那些东西——文笔、结构、冲突、以及大量练习。正如爱情动作片里面数以千计的女演员,尽管电影开头穿着各种漂亮的洋装但那并不是观众真正关心的东西一样。

  作者是一个故事高手,她却唾弃那种跟着高手学习写故事的方法。这种学霸说自己的成绩没有窍门也不靠努力就是这么强大的样子的确很欠揍,不过她似乎发自内心的这样认为——跟着写作高手学习写作不能提高故事水平。

  尽管她反对自由书写,认为没有任何预设前提,一味凭借着感觉进行写作毫无意义。就像从来每次都胡乱在键盘上敲打一气就能在屏幕上展现整篇的长诗一样荒谬。

  作者提倡的,是从认知角度上重新认识故事,以及讲故事的方式。

不管段誉、虚竹还是萧峰,每个故事都有且只有一个主人公

  尽管这本厚达281页的故事书中提供了N个写作练习和故事工具,但我感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确实关于每个故事有且只有一个主人公的论述。

  事实上,我听到这个论述的时候就想到了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这部武侠小说可是妥妥的三个主角啊!

  但是读完《怎样写故事》以后,我却认同了这一点——对于一部小说来说,可以有很多主人公,比如豪迈的萧峰,朴质的虚竹以及追姑娘追到天边的段誉,但对于具体的故事来说,必须有但只能有一个主人公。血站聚贤庄的时候,展示的是萧峰放手一搏的豪迈;冰窖遇梦姑的时候,只有虚竹(以及咱们读者)体会到妹纸的温纯热情。

  别说三个主角的小说了,即便是写了108个好汉的《水浒传》,“风雪山神庙”里面只有一个林冲,景阳冈上也只有一头武松!

让读者产生心灵高潮的阿尔法点

  有了主人公当做人物,故事依然没有继续进行下去,单单讲述一对情侣如何恩爱,或者如何争吵,都无法变成吸引人的故事。当第三者插足以后,才会引起读者的好奇:后来呢?他们俩成了没有?马X真的背叛王X了?

  关于讲好一个故事,作者莉萨·克龙给出了一个场景卡模板,把卡片中所有需要填充的重要内容称之为“阿尔法点”。这个点就是对于场景、人物、冲突、事件之外的部分,她强调真正的故事必须有第三条轨道,从主人公心灵角度考虑,对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和领悟导致他进行了什么样的行动,以至于故事继续进行下去。这些神奇的场景卡片,其实是作者本书最为神奇的工具,帮助写作者梳理自己脑海中的故事框架,推进故事的不断演化,让读者如醉如痴,最终变阿尔法点为能自我演化的“阿尔法狗”,吸引读者忍不住看下去。

  学会这本书的方法和技巧,你也能迟到以后靠编个故事不扣钱反而三倍加薪?这其实未必,但至少,读完这本书以后,你就会相信:真正会讲故事的人,其实可以很轻易的升职加薪。

  《怎样写故事》读后感(七):东野圭吾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故事

  推理天王东野圭吾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写了三十多年,作品超过九十部,《解忧杂货店》《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都是百万级畅销书,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85年获得江户川乱步奖后将近十年里,他的作家事业一直不见起色。即便对东野来说,什么才是好故事,依然是个问题。

  东野前期的创作基本是在本格派推理的框架内进行,以逻辑至上的推理解谜为主,侧重惊险离奇的情节与耐人寻味的诡计。但这一类型的弱点也很明显——纯粹是智力游戏,脱离现实,缺乏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刻画。诡计日渐穷尽,推理模式日益僵化,东野的创作也随之走入了死胡同。显然,对一个故事而言,完美的情节和结构并不是万能的。

  东野圭吾开始大胆创新,逐渐转向社会派推理,直到1998年,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第一本畅销书《秘密》。他重视刻画人物形象,深入探寻人性的隐秘幽暗,在挖掘、展现罪恶的多种面目之外,又不吝于温情、治愈,“东野体”自成一派。正如东野所说,“比起诡计,我更看重疼痛。”东野探寻的,不再单单是案件中的难题,更是人心与人性的谜题。而这才是故事的核心驱动。

  《白夜行》里,牵动我们神经的是罪行背后令人心碎的情感联系——亮司令人绝望的付出,雪穗不堪注目的内心;在《嫌疑犯X的献身》中,一开头就告诉了我们凶手是谁,等于将谜底直接拿出来,再抛出一个新的谜面:杀人动机是什么?动机才是读者迫切想解开的谜题;《恶意》中,畅销书作家被杀的案子很快就告破,而那深不见底、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意才是这部小说的火线所在。

  对东野这样天生的故事高手而言,尚且经历坎坷,何况是更大多数的普通人?若想写出一个真正的故事——情节仿佛自动展开,每一个起伏都恰到好处,必须首先弄清楚究竟何为故事。

  我们天生就喜欢故事,但并不是天生就会写故事。与麦卡勒斯齐名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曾说:“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故事,除非他坐下来写一个。”从小我们听童话故事,幼儿园开始看图说话,对我们而言,故事就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写到“从此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一系列异乎寻常的转折——比如神仙、飞船、会飞的房子,这个孩子就要被批评“缺乏想象力”。小朋友们绞尽脑汁编造一堆宏大、曲折、不寻常的事件,最后实在编不下去了只好自觉地说,“这是一个梦”。之后,写作走入歧途——摆弄文笔,雕琢词汇,编造无意义的转折。在经过了漫长的应试教育之后,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写故事的前提是要有好文笔,要擅长套用经典故事模版,灵光一现后就能一气呵成,没有天赋和灵感就不要动笔了。

  这些都是错误的!

  在《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6W原则》这本创作秘籍中,作者莉萨·克龙结合三十年实战经验,用心理学、脑科学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故事。她曾任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故事总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意写作课教授(好莱坞学霸付兰兰本科时在此攻读创意写作),拥有第一线的创作和教学经验。在这本书中,她明确地提出,故事的真正要义所在——主人公所遭遇的外部阻碍,亦称作情节,如何改变他的世界观。故事无关外部世界,而是关乎内心。重要的是主人公如何由内去认识、去克服、并解决外部情节进行中的问题,他的内心斗争是小说的火线。

  按照这个标准去看那些成功的故事,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文学经典,还是成功的类型小说,或者随便哪一步豆瓣八分以上的剧情片,都无一例外地符合这个标准。如《革命之路》中那对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年轻夫妇——弗兰克和爱泼,认为平庸的郊区中产生活扼杀了他们的理想和才华,决定举家迁往巴黎,但外部事件——爱泼意外怀孕、弗兰克退缩、爱泼自行流产失败死亡、“去巴黎”计划破产,让他们发现那个残酷的真相——自己的艺术家梦想不过是妄念,他们并没有比自己所鄙视的同事、邻居更有勇气、更为高贵。我们看到的固然是这些外部情节转折,但真正让这个故事成立,吸引我们、让我们产生巨大情感震动的是——主人公的错误认识被现实彻底改变所展现的悲剧性。

  在开始创造一个故事之前,你得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真的知道,很具体的那种)。如果并没有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还没有确定主人公的内心矛盾,而是先把情节大纲列了出来,那就相当于在说:“我打算把某个人一生中最难得、改变了命运的事件写出来,而对于这个人,我一无所知。”同样,好文笔、擅长叙述如若没有紧扣主人公的内心矛盾,不能作用于核心情节,那么就是完全多余的,无论文字多么优美,或者“从客观上看”情节多么跌宕起伏,如果不能让主人公产生内心挣扎,都会瞬间毁掉读者对这个故事的兴趣。而反过来,如果一个故事主旨明确,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精神变化完全站得住脚,所有的外部情节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有效前进,那么即使文笔不好,写得没有那么老练,又有什么关系呢?不信你去看国外现象级出版物《五十度灰》系列,或者回忆一下当时翻开《三体》却怎样都看不下去的时候。

  《三体》系列将中国科幻水平带到了世界前列,故事和创意令人震撼得没话说,但第一部的文笔和叙述是真不好,让多少踌躇满志的读者死在了开头那几页。警察史强故作幽默的尬聊,诡异但主要是莫名其妙的环境描写,古代帝王喊着不像人话的文言文,我这种文科生看的时候心里一直在喊:什么鬼!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到底关周文王什么事!还有,叙述节奏在哪里?被编号的文明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为什么所有人一直在打游戏打个没完?从头开始了三次,一目十行,跳过很多段落,坚持到揭秘三体世界的存在,这才豁然开朗,进而看得停不下来。就算是这样,它还是得了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还是令广大读者痴迷。

  “作者犯的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多年来,一直有人问我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故事。”读了《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6W原则》,你将重新认识故事和写作;你将明白在写故事这件事情上,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你将发现,写出一个你渴望分享的故事并非痴人说梦:从开启一个隐约闪现的念头,到勾画一个多层次、有前因后果的蓝图,再到一个个具体场景,直至最终成书,实用的步骤和生动的案例,正引领你一步步创造出那个有吸引力并改变读者看待世界方式的小说。

  《怎样写故事》读后感(八):不吹嘘的说,这是一本看了就会写的神奇之书

  文 / 芮娜

  嘿!还记得么?有些时候当我们看完书,总觉得发生在里面的故事似曾相识,就如我们亲身经历过一般,难道是有人偷走了我的故事么?开个玩笑,但真的有这种错觉。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呢?

  其实,看了那么多小说,被故事打动,被人物的性格魅力吸引,还有那些人物之间产生的各种纠葛,让人无法抑制住自身的情感,或哭或笑成另一个自己,我们到底在读故事的时候在读什么,又是什么在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是我一直以来都想知道的事情。

  当你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时,就开始了一段你们之间的缘分,也许你还无法说清它究竟算不算得上一本好书,但你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在故事中所营造的那种非常奇妙的氛围,它有可能将你带入其中,随着情节的推动而散发它特有的味道,你无法分辨,却早已深陷其中,想必这就是所谓的好故事吧!

  我们都知道,看别人做事,与自己动手不同,眼睛里映射的一切都很简单,明明看上去那么容易做成的东西,换成自己怎么就发挥失常了?这种情况很常见,写作就是其中一个。人人都可以点评一本书的优缺点,却不是人人都能写出禁得住点评的作品。写故事是一个非常考验功力的项目,为什么许多作家的处女作令人惊叹,第二、第三和第四本却都反响平平?为什么许多人兢兢业业写了数百页之后,得到的只有毫不紧迫、逻辑不佳的故事?为什么一些看似文笔情节俱佳的作品就是无法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在这本《怎样写故事》里都能找到答案。

  《怎样写故事》摒弃以往从文笔、情节、结构、人物设定等出发的外部解决方案,提出了故事创作的6W法则,结合丰富的案例,教导创作者怎样让故事从灵感闪现的时刻开始,便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一步步写出具有严密内在逻辑、强大说服力与紧迫感的好故事。

  首先,我们在提笔前要先弄清楚,究竟好故事是什么,文笔?情节?结构?人物设定?在书中的引言部分,本书作者莉萨·克龙直接指出了作者讲不出一个真正的故事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故事,甚至是好故事。对于写作者而言,这无疑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了。

  “一个不能吸引读者的故事就是一盏没插电的灯”。

  它不能点亮读者的心,因为它是没有灵魂的东西,缺少电来照亮它的情节、语言表达与天赋,才能让它熠熠生辉。

  作为一个想要写好故事的读者来说,我们既然选择阅读《怎样写故事》,就说明做好了从头开始学习的准备,万事我们都不能盲目,看书也是一样,如果你不是单纯为了消遣,而是真心想学东西的话,那么我想你一定希望知道读这本书将会获得什么吧?

  1、它可以帮助我们破解故事的密码,将不可见变得可见、可操作;

  2、它将告诉你如何为故事勾画一个蓝图,从起点直接到达成功;

  3、它会大大减少你修改稿子的时间,让你从一开始就抓住故事的灵魂,也就是读者的心。

  是不是很诱人呢?也许你很难相信,仅靠读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就能轻松成功了。你要知道,成功向来不会轻松,你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比如说,先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上三五遍,按照它的思路走,找到一套属于你的写作方法,因为只有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算是真的学到了手。

  在《怎样写故事》一书中,莉萨·克龙提出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就是6W原则:

  1、WhatIf:打破“万一……怎么办?”的思维惯性

  2、Who:你要彻底颠覆“谁”的生活

  3、Why:你的主人公究竟“为什么”在意

  4、Worldview:主人公的世界观

  5、WhatNext:完美的因果关系

  6、When:给你的主人公一个无法拒绝的提议

  如果你想写出好故事,那么就请你允许你所写的故事中的人物们跟着这6步踏踏实实走上几遍,这是好故事的关键部分之一。那么,其他两部分呢?

  从本书目录我们可以看到它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关于写作的误区,作者莉萨·克龙会帮我们指出来,并分析它,让我们不但知道它错在了哪里,还会帮助我们找到错误的源头,从根上纠正它。其实,通读本书,你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良心的写作书,它不会生硬的告诉你写作步骤,而是去教你如何在大脑里生成正确、实用的写作思路,一点点去引导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学不会,作者的举一反三的功力十分了得,效果很赞,相信只要你肯用心,多看几遍的话,肯定没有问题。除此之外,在第一部分,也会告诉你真正的故事是什么样的,让你练就一双辨识好故事的眼睛,就像孙悟空那样。

  而全书的第三部分,可以说是写好故事的一个核心内容了,这从它占据了最多篇幅就能看出。在这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写故事就是写人。因此“为主人公的内在挣扎创造一个外部刺激”,是写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无论故事的文字多么优美,或者情节多么跌宕起伏,假如不能让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内心挣扎,甚至写的东西是人物内心以外的东西,那么它必然是不能吸引读者的失败作品。若写作者想要写出好故事,就要学着尊重人物们的内心,不要靠编故事,而是全身心融入其中,去感受人物们内心的变化,万万不可脱离他们的人生轨迹。

  总之,《怎样写故事》是一本看了就会写的神奇之书。它将一步步引导你把一个隐约闪现的念头,逐渐演变成一个多层次、有前因后果的蓝图;它让我们有机会透过众多故事的表面,看到故事的本质,并且教会我们写出好故事的核心内容。就这样,一部引人入胜并会改变读者看待世界方式的小说就此诞生。天呐!这不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么!

  《怎样写故事》读后感(九):读完这本书,你可以学会写故事

  早在人类的祖先那里,就流行围坐在篝火旁边讲故事的休闲方式。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终于可以听几个故事缓解一下疲劳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只分两种,一种是讲故事的,一种是听故事的。有需求,就有市场。因此,通过写故事赚钱早已经不是新鲜事。古希腊的盲人荷马大概就是这么生存下来的——为人讲述战争故事《伊利亚特》和海上冒险故事《奥德赛》。

  事到如今,人们对故事的需求量更是大得惊人。一个剧本的市场价从两万到五百万不等,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其实剧本也好,小说也好,归根到底,都是在讲故事。如果你有办法get到讲故事的技能,随之而来的可能不只是金钱。这真是个好消息。

  现在通知你一下,有人总结了一套叫做“6w”的写故事实用技巧,只要按照这套技巧打通任督二脉,迎接你的将会是用键盘敲出来的崭新未来,你敢不敢学?别以自己没天赋为借口,胡同里修自行车的张大爷讲的故事你不是听得津津有味吗?张大爷就是因为年轻时候以为自己没天赋,结果耽误了成为著名编剧的绝佳时机。到你这里,就别再谦虚了。

  就现在,退出电脑游戏界面,打开文档,按照6w原则,尝试写出你生命中的第一个故事。很可能下一次创下高票房的电影讲的就是你的故事,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那个剧也出自你的笔下。《知否知否》和《都挺好》的作者写故事之前根本没想那么多,开始写就成功了一半,写完后就彻底成功了。

  “很久很久以前”

  “完”

  以上是错误示范。为的是打消某些人的错误观念,以为写故事的人就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不停地打字,一直打到“完”,然后马上给出版社编辑发去稿件,第二天人们就到网上下载阅读,第三天就排着队到你家门口要签名。

  要是真这样,你得多膨胀。实话告诉你,没这么简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6w原则第一条:

  what…if…(如果……怎么办……)

  一个故事能够吸引人,主要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一面,它让我们开始思考寻常生活中不会思考的问题。比如,如果世界上存在比人类还高智的物种,会发生什么?刘慈欣用《三体》给了我们答案。

  所有故事的构思都是从一个假设开始的,那就是“如果……该怎么办?”。

  如果两个年轻人疯狂地坠入了爱河,但双方父母却是宿敌,该怎么办?这是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主要问题。

  如果一个律师连一个谎话都说不了,他该怎么办?这是美国喜剧电影《大话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该怎么办?这是很多好莱坞大片喜欢用的故事模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说有了这个假设就可以写出一个好故事。在假设之外,还必须为故事确定一个主旨。比如你想通过故事告诉别人“爱过之后,就算失去,也比从没有爱过好得多。”这个主旨听上去是老生常谈,但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好的故事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人类永恒的主题,关于爱、勇敢、坚强等等。所以不要担心价值观老套,你只需要给它戴上一顶新帽子。

  请你现在写出一个假设性问题+想要表达的主旨。

  ◮6w原则第二条:

  who(谁是你的主人公)

  很多人写故事把最多的时间用在了给主人公起名字上,以为有一个拉风的名字就可以让这个人物与众不同。但像金庸这样的大师就很随意,“韦小宝”,这样的名字就像随地捡来的一样。外国名著里也经常可以看到亨利、约翰、汤姆等常见的名字。俄罗斯作品更不必说,凡是男的,不是斯基就是诺夫,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所以,那些把精力都用在给主人公取名字上的人们可以歇一歇了,还是把视线放在如何找到主人公这件事上吧。

  是的,主人公不是你凭空创造的,而是找到的。他已经存在于你的那个假设性问题当中了。如果你的假设性问题是“如果明天醒来的时候,发现互联网消失了怎么办?”根据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备选主人公供你寻找,因为在这个时代,互联网消失对所有人都有影响。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选谁当主人公呢?

  一位女教师?程序员?微博大v?网红?网店店主?网络写手?好像都可以。但记住,主人公只能有一个。

  所以,光是想主人公的身份还不足以让你找到主人公。主人公必须是那个在互联网消失之后人生被彻底颠覆的那个人,只有这样,你的假设性问题才是致命的,才是不可不解决的。按照这个要求,如果互联网消失了,这样一个主人公是不是更合适:

  他刚从大学毕业,靠写游戏代码维生,因此可以在家办公。他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还是老一辈人,总觉得写游戏代码不算个稳定工作,而且在家办公也很不像话。为了让父母安心,他给他们买了两个月的旅行套餐,上个礼拜他们就出发了。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家,需要什么就在网上订购,可以24小时找到人聊天打游戏,这就是自己一直以来向往的生活。然而,突然之间,互联网消失了……

  所以,在找主人公的时候,不仅是找到他的身份,而是要找到他生活的所有细节。

  请根据你在第一条原则下提出的假设性问题,找到属于你的主人公。

  ◮6w原则第三条:

  why(要一直问为什么)

  前面说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找到的,不是创造的。这两种路径有很大区别,如果主人公是创造的,说明他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没有过去。如果主人公是被找到的,这个人一定有着丰富的过去。你写的这个关于他的故事不是在一张白纸上展开的,而是要在一张已经写满了“过去”的纸上继续下去。

  比如,你找到的主人公是一个经常失眠的人,你必须去了解他为什么失眠,失眠又会对他的现在和将来造成哪些影响。只有了解了你的主人公的过去,才能知道他现在的所作所为是为什么,并且以此为逻辑起点,来确定他下一步的走向。你对主人公的过去挖掘得越深入,就越能为他编织出符合逻辑的故事。

  比如,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中有一个叫石神的男人,他出场的时候正要自杀。东野圭吾之所以敢这样写,是因为他了解这个人,这个人就是个生无可恋的人,为什么生无可恋呢?东野圭吾当然知道,但他没有立即告诉听故事的人,而是选择继续把这个正要自杀的人的故事讲下去,抽丝剥茧,听故事的人是在后来才渐渐知道了关于这个人的一切。

  但仅仅了解主人公的过去还不足以讲好一个故事,故事必须面对当下和未来。所以讲故事的人必须为主人公设置情境,让主人公不得不在里面展开生活,而且必须要发生颠覆主人公既有观念的事情,这样才足以震撼人心。

  接着以《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石神原本要自杀,结果听到了一阵敲门声,开门后,他看到了一对母女灿烂而温暖的笑容,这几十秒之内发生的事改变了他生无可恋的心态,从此,守护这对母女就成了石神生活下去的唯一动力。从死到生,这无疑是一次观念的巨大改变。

  第二次改变出现在小说结尾,石神为了救这对母女甘愿献身,但那位母亲却做了让他肝肠寸断的另外一种选择,这让石神本来因这对母女而焕发的生机顿时被扼杀了。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东野圭吾这个讲故事的高手为石神安排了两次观念上的重大颠覆,让听故事的人得到了灵魂震颤的快感。

  因此,好的故事必须环环相扣地解决好主人公“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人类从小就是喜欢追问“为什么”的物种,如果一个故事无法给人类的好奇心一个绝妙解释,就算不上好故事。

  以上是6w原则中的前三条,主要解决了如何开始构思一个故事,如何找到故事的主人公,如何让主人公做出震撼人心的事。想必你很好奇6w原则中的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都讲了些什么吧?答案都隐藏在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6w原则》的书里了。解锁的任务现在就交给你,等你把6w原则都掌握了,并投入写作后,故事高手的头衔就离你不远了。

  《怎样写故事》读后感(十):抓住假设问题,创作提高一个档次

  当人们谈起故事的创作,一些人质疑这能教吗?他们暗示创作无法培养。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意写作导师莉萨·克龙反对这种观点,她觉得写作可以教。怎么教?她在《怎样写故事》中呈现创作的要领。莉萨·克龙毕业于世界名校加州伯克利分校,从出版业转入电视行业,担任节目的制片人,还是电影公司的故事顾问。同时,还在大学教授写作,写过《你能写出好故事》、《行家解或:电影剧本创作》等多部畅销书。作品均广受好评。

  《怎样写出好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6W原则》令人眼前一亮。本书紧紧围绕主人公挣扎和变化的内心来构筑故事,指出常规训练和一般人的错误之处,抓住主人公的重要时刻,为主人公的内心所想安排外部事件,颠覆他的认识,扎实因果关系,保证故事的逻辑性,兼顾主要情节和必要情节,使得故事环环相扣,不断升级,螺旋式向前发展。整本华细致地展现故事的 创作技巧。

  那么,故事的关键是什么?是假设问题。文学是假定的艺术,就是这个意思。

  怎样通过假设问题来设计故事?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我们看两个例子。

  在患难时刻,朋友应该团结一心。

  当别人质疑你的时候,你要相信自己。

  主旨还是抽象,怎么变成故事?

  一群朋友将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彼此之间的忠诚受到挑战,最终他们体会到了团结一心的重要。 (《牛子裤的夏天》 )

  一个人物想试着挑战一个人生中从未面对过的难题。当每个人都告诉她不能去做的时候,她不但没有放弃,而且还鼓起内心的勇气,全力以赴。(《花木兰》)

  由此可见,主旨产生假设。假设让人窥见人物艰难的内心世界。主旨是方向,规定内心发展的趋向。 我们再看美国新泽西小学生创意写作的两个故事。

  假设简正沿着沙滩散步,他发现一个漂流瓶,里面有一条留言,她该怎么办?请写一个故事,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做什么?

  假设弗莱德醒来,发现他家后院有个城堡,他该怎么办?他听到里面传来奇怪的声音,然后……

  这些故事曲折,吸引眼球,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但是,故事比较单纯,出现一个致命问题,就是缺乏上下文。人物在行为上滑行,看不到人物内心困难的转变,无法展开故事,故事趋于表面化,而前面两个假设的故事不缺情境,可以展开。因此,假设问题必须有上下文。

  从两个假设的故事里,读者看到人物艰难的内心仍然不够具体。到底该怎么构造艰难的内心 ?

  首先需要创造人物本身内心的矛盾。在小说或剧本中,主人公基本限于两件事上。根据《怎样写故事》这本书,我们得知: 第一件事,深藏的欲望,即他们渴望已久的东西。 第二件事, 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信念阻挡他们去实现这个愿望,让他们心生恐惧,不断退缩。

  两件事构成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举个例子来说吧。小电影《雀鸟之舞》里面只有两个人物。主角是一位年轻的女演员,事业一般,有些积蓄,患有陌生环境恐惧症,只靠外卖过日子。即使快递员送来外卖,她从门缝里紧张地塞钱给人。在房间,她看着视频中一男一女谈笑风生,心里孤独,想与人交往。可是,她的交往欲望与深厚的恐惧产生冲突。

  女演员这种愿望只在自己房间里表现,很具体,让人感同身受,内心的封闭可想而知。因此,欲望要明确具体,读者才能深切感受到。

  同时,《怎样写故事》告诉我们,在主人公眼里,错误信念是正确的。这话听起来怪怪的。小说或剧本的确是这样。 为什么说感觉是对的?因为在主人公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它曾经是“对”的。韩剧《囚犯医生》中的主角之一李宰俊作为泰江集团的大儿子,少年时,发现自己亲生母亲上吊自杀,痛哭一场。此时,他父亲却去捧另一个女人牟伊拉的女儿,感到透骨的冰凉。

  于是,这个重要时刻刻在记忆中,他要不择手段地报复父亲和那个女人,自己始终认为是对的。这是一种主观的痴迷。为了夺取财阀集团的掌控权,残害父亲和同父异母的弟弟,毁掉精英医生罗以济的人生,还策划实施众多恶性事件。 这个重要时刻以其相当的合理性,进入李宰俊内心的深处,让他觉得是对的。但在以后的事情中,他暴露了认识的偏执。

  造出个人的内心矛盾,外部事件的重要立刻显现。这是《怎样写故事》的意思。我们以韩国电影《辩护人》为例。20世纪八十年代,宋佑硕是一个高中毕业生,经过努力学习,通过司法考试,当上大田法官,觉得没挣钱,发现法院登记房产忙不过来,去釜山做律师,干起房产登记的事情,生意火爆,改善住房,提升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不久,他去猪肉汤店还大婶七年前的伙食费,深深感到大婶和儿子的善良。

  然后,大婶儿子因釜读联被警察领导车东英(其实是国安部门派出的人)当作赤色分子抓起,严刑拷打,伪造证据。这个外部事件让宋佑硕律师意识到政治的黑暗和抗争的必要。

  我们也不能忽视电影的一个情节,就是宋佑硕跟律师朋友说,练习划艇,参加汉城奥运会,为国做贡献,这个情节暗示他内心想做的事情。

  宋律师既对大婶和儿子很了解,又有为国做贡献的愿望。几个因素在大婶儿子被抓挨打的外部事件激发下,他的内心反复斗争,对社会开始展开深刻的思考,比如,他曾经对助手说,不想让孩子生活在因这种荒谬的事情上踩刹车的时代。于是,放弃海东建设的大官司,结束自己安稳富足的生活,即使家人受到威胁,被车东英狠打,受到某些人的监视,他非常坚定,仍然继续运用法律的武器与检察官战斗。

  因此,外部事件促使他内心艰难的转变,打破生活稳定和社会正义的力量对比,内心向社会的正义倾斜,从而改变他的生活。所以,外部事件必须扭转表面正确的强大力量,体现内心深处的强大欲望。

  面对政府系统的超强阻力,宋律师在第一次法院审判中却取得胜利。因为他指出禁书定义的随意。他先是确认禁书的研究员的地址属于国安部门,又说禁书《历史是什么》在市场上公开买到,得到合法团体首尔大学的推荐,明确禁书作者是英国外交官,只是在苏联做过外交官,毕业于剑桥大学,还拿到英国外交部的文件推荐证明。

  接着,他请求车东英做证人,与车警察激情辩论,不能证明这个警察毒打学生,威逼学生写自述书的事情。事情看起来要结束了。在办公室,看到学生被打的军医约他去教堂见面,军医说要做证人,事情迎来重大转机,官司快要胜利,这时,车东英离开法院,拿来证明说军医无故逃离军营的证明,把军医抓走,官司宣告失败。结果,他的其他两个律师跟他说,检察官同意只关两年,让律师不要再上诉。某种程度算是胜利。

  这些情节不断升级,冲突激烈。我们可以理解《怎样写故事》人物驱动故事的好处。外部事件逼迫主人公的内心发生艰难的转变,内心完成转变,主人公的行为相当稳定,具有很大的力量,能够推动情节发展,驱使故事一步一步改变。

  人物驱动故事的方式至关重要。即使故事有一些奇怪事件,也能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故事更加吸引读者,深度得到生动地体现。美剧《西部世界》和《权力的游戏》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

  中国的一些电视剧为什么烂?因为这些电视剧常常采用情节驱动人物的模式,车祸、癌症和乱伦等狗血情节扑面而来,才会过多依赖巧合。主人公又被事件赶着走,人物形象容易支离破碎,出现前后矛盾的问题。观众自然看到这些故事的各种漏洞,电视剧变烂就在所难免。中国的编剧可从《怎样写故事》获得启发。

  总之,我们明白主旨规定假设的方向,假设需要上下文。作者再构造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在外在事件的冲击下,强逼主人公内心发生艰难的转变,并促使人物驱动故事,矛盾不断升级。作品既好看又深刻。

  好看针对一般人群,解决商业性问题;深刻面对中高端人士,解决艺术性问题。在中国,许多电影,要么艺术性足,缺少商业性,观众大呼看不懂;要么商业性足,艺术性差,观众觉得在圈钱。由人物的内心转变,外化成人物的行为,与冲突的对象不断抗争。这样的故事解决看似矛盾的问题。各种人群各取所需。我们的四大名著就有这样的效果。

  从莉萨·克龙《怎样写故事》中,我们懂得小说或剧本可以兼具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具备雅俗共赏的良好效果。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