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拥有一身才华又怎样,还不是买不起车房

  年少读书时,

  听老师讲得最多的诗人是杜甫,

  背得最多的古诗也是杜甫,

  曾经我不止一次想过,

  这个诗人是不是个先知,

  故意写出一大堆千古诗文,

  来折磨我们这一代祖国花朵。

  后来长大一点才知道,

  这个被称为“诗圣”的绝佳男子,

  作为诗人,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作为丈夫和父亲,以及他的事业,

  这个男人,只能说,真的不要太失败了。

  杜甫出生在京兆杜氏家族,

  这个家族算的上是个大企业家。

  杜甫可谓是“富三代”,

  他的爷爷杜审言,是个赫赫有名的文化人,

  做过皇帝御用文人;

  他的父亲杜闲是地方县令。

  父亲给杜甫起名叫子美。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父亲,

  希望他这个儿子就跟这个名字一样,

  长得俊美一点。

  不过杜甫倒也人如其名,

  长得英俊潇洒,关键是特别有才华,

  年仅七岁就会作诗,实打实真学霸一个。

  小小年纪的杜甫,

  人生理想是“写名诗”和“做好官”。

  看到如此有志向的儿子,

  父亲心里想:不愧是我儿子,是个做官的好料。

  然而,造化弄人,

  杜甫没有好好利用先天条件,

  只发挥了一半的优势,

  导致他这一生只能得到一个“诗圣”名号。

  在盛唐开元十九年,社会安定,

  经济也是空前的繁荣,

  无数的社会达人和屌丝纷纷出没,

  点缀整个大唐文化的盛典,

  每个人都幻想着能为这大唐文化,

  贡献一份自己的才华,

  就连杜甫也不例外。

  盛唐开元十九年,

  19岁的杜甫,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

  心中自有一番大向往,

  看着大好的大河美景,

  书也不读了,跟老师递交一封信,

  上面写着: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于是杜甫背起行囊,身无分文,

  跟家人告辞之后,

  带着一腔热血和才华出发远游。

  当然,杜甫当时想着,

  既然出来玩,那就顺便干点其他事儿。

  善于写诗的子美同学,

  于是开通了个人自媒体公众号,

  目的是为了:

  要用颜值和诗,去征服这个世界。

  之后子美同学去了山东临沂,

  漫游了吴越江山。

  路上遇到合眼缘的,

  就交个朋友,撸个串,饮酒赋诗。

  高兴就作诗一首,抒发情感,

  郁闷了还是作诗一首,抨击一下社会现象。

  这样的日子好不快活,逍遥自在,

  时间一晃五年就过去了,

  子美同学再次更新自己的号,

  写了一首游泰山心得小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一句,不仅写出子美同学心中心胸气魄,

  也引起他的粉丝们强烈共鸣,

  正当他在和粉丝下面互动时,

  家里的老父亲打来电话:

  “浪了这么多年,也该回来参加高考了。”

  天宝六载,杜甫收拾行囊,

  终于踏上回家的行程。

  参加新一届高考的杜甫,

  这一年,他的运气真的有点背,

  遇到一个看不得人好的奸臣,

  导致当时的一众学霸和杜甫都落了榜,

  看到自己的仕途无望,

  好在子美同学看得开,

  因为他相信,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

  颇有一番:

  老子的才华,

  难道区区一个高考就能埋没吗?

  我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这等志向尔等凡人是不会懂的。

  公元744年四月,

  此时32岁的杜甫再一次背起行囊,

  坐上前往洛阳的班车,

  去寻找下一个诗和远方。

  在途中,他偶遇到了大明星级别的人物,李白。

  大明星李白,不仅长得相貌堂堂,

  才华也获得过朝廷官方认证的,

  身后的粉丝更是数以百万计。

  每次发文更新,都会引起网络一片关注,

  杜甫也是那百万的白粉之一,

  面对这个近在咫尺,

  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偶像,

  杜甫激动无比,上前跟李白搭讪:

  “偶像,我真的很喜欢你的诗,

  我从小听着你的诗长大的,

  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跟你一起饮酒作诗吗?”

  志同道合的两人一见如故,很快达成共识,

  一起同游了洛阳、开封、齐鲁大地等。

  两个有才华的大男人坐下来,

  无非就是饮酒作诗,畅聊人生,

  交流一下公众号运营心得。

  很快彼此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这两个盛唐最有才华的男人,

  一起度过了四年的激情岁月。

  直到有一天,

  许久不联系的老父亲又打来电话:

  赶紧给我回来继续高考!

  可杜甫一点也不愿意啊,

  那些高考一点也不公平公正,

  我干嘛还要去,

  再说了我都遇到了超级牛逼的人了。

  他的父亲骂他:

  “你连个文凭都没有,

  以后怎么找工作,怎么在社会立足,

  你也老大不小了,连个房子都没有,

  光会写诗有毛用?”

  在杜甫刚要说李白的时候,

  父亲再次开口:

  “人家李白是什么级别的人物,他可是混过朝廷的,

  前途大好,人家以后吃穿都不用愁。”

  杜甫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万个暴击,

  哎,父命难违,尽管在如何不舍,

  杜甫只好再次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旅途。

  原以为这次的分别只是短暂的,

  没想到的是,这一别,便是存在记忆里。

  多年以后,杜甫无比怀念这段时光,

  写了很多诗,发表在他的推文里,

  缅怀和偶像曾经惬意的时光。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

  同一时间的李白,却写了一首《赠汪伦》。

  公元747年,

  爱情事业一事无成的杜甫,

  到了35岁的年纪还只会写诗的杜甫,

  兜兜转转,来到了全国最大的一线城市,长安。

  这座完全陌生的大都市,

  集世界金融经济中心,

  五百强企业集中地。

  刚来的杜甫无比向往这里,

  还想在这繁华的城市买上一套房子。

  奈何长安在多年好政策执行下,

  房价年年暴涨,

  买不起房子的人连连叫苦,

  并且长安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来长安不满五年的人,不得买房。

  即使是到了而立之年的杜甫,

  仍旧一腔热血,

  心里想着:只要我考上了功名,

  房子、车子、位子都会有的。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这一次的高考,又落榜了。

  这一落榜,代表着饭碗也丢了,

  想要在这座城市生活下去,

  必定得有一点积蓄,

  落魄的杜甫,穷得连饭都吃不起。

  日子过得异常煎熬,

  从这时候开始,

  杜甫的文风也开始发生了改变,

  从以前的浪漫主义变成现实主义。

  但不是生活所迫,

  他又怎么会想要得如此现实呢。

  为了解决生计,

  杜甫想到用自己写的诗拿去各个大平台投稿,

  但因为没有名气,平台也没回音给他。

  杜甫的诗太过于真实,

  在当时繁荣昌盛的大唐,

  全民娱乐的时代,人人梦幻着美好未来,

  杜甫的诗有些阴暗,人们不喜欢,也不在意。

  这一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里,

  杜甫黯然神伤发了一条朋友圈,

  文案写道:“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向圈内的好友,发出求助。

  后来,终于有一位朋友愿意资助这个贫困人员,

  安排一个基层公务员的工作,

  做了兵器仓库的头儿。

  这个职位不好做,上司经常压榨员工,

  工作任务繁重,工资也低,经常挨骂。

  房价也是高的离谱,

  干得累死的工资连自己都养不活。

  杜甫终于受不了,辞职信一交,

  拍拍屁股走人了。

  长安呆不下,

  杜甫搬到160公里外的十八线城市。

  找了一套勉强付得起房租的屋子,

  但是,在这里待了几个月,

  杜甫发现这生活无趣的很,

  住在这里的人都是没有读过书的。

  没有文化就算了,人还特别的粗鄙,

  像杜甫这样好交朋友的性子,又按耐不住了。

  有天,杜甫恰好听到了安史之乱的消息,

  他突然意识到,

  这次真正属于他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被生活打磨掉的激情重新找了回来。

  这天他又发了一条朋友圈:

  “愿我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信心满满的杜甫,再一次出发了。

  这一次的启程,

  以为就要迎来巅峰时期,

  却不料,他的倒霉体制远远没结束。

  奔波的途中,杜甫去投靠了一位朋友,

  结果人没找到,

  还被叛军押回了长安的监狱。

  好巧不巧,

  狱中还押着一个红人大V王维。

  王维也有过在朝廷当官的经历,

  杜甫见到这人,就觉得合眼缘,

  和他讨论起来写诗的技巧。

  杜甫谦虚的问道:

  “请问王总对于写诗这方面,

  有何技巧可传授一二?”

  王维见他如此有礼:

  “你看李白的诗,多浪漫啊,

  要么写山川美景、要么写美酒佳人、或写武侠刺客。

  时不时还会分享一个八卦,这样才会有人喜欢嘛。

  你写的不是《三吏》就是《三别》,

  整天抨击黑暗的东西,太枯燥啦。”

  听了这一席话,杜甫陷入深深的怀疑,

  自己这般坚持,也有错嘛。

  出狱之后,杜甫离开长安,

  在一家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做了管理层。

  但是这家公司很严格,试用期没过,

  杜甫就被降职到了分公司底层去。

  这一下,诗和房子都无望了,

  杜甫心里苦,有苦说不出。

  他拿出手机,编辑一条朋友圈: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这个新的工作环境差的让人怀疑人生,

  苍蝇横飞、蚊虫肆虐的办公室,

  七月份的办公室热得如同奔赴刑场。

  杜甫是个有点理想的人,

  他觉得这里不适合他,要走人。

  潇洒如他,辞职信再一交,头也不回得走人了。

  这时,杜甫一个成都的朋友严武,

  看到杜甫发的朋友圈,

  立马打来电话:

  “老杜啊,要不要来成都,

  这里房价低,就业机率也大。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物价也便宜,

  妹子也多,你要不要来这边发展?”

  这条件诱人,杜甫想也不想一口答应下来。

  成都这座城市,杜甫非常的陌生,

  到了成都之后,杜甫忍不住发出:

  “哇,大城市,安逸。”

  还写下笔记记录这里: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朋友严武帮他找来一套安置房,

  地处浣花溪,风景宜人,

  适合写文章,下棋赏花。

  但房子有点破烂,还得装修一番,

  身无分文的杜甫,

  拿不出建房子的材料费。

  最后,杜甫想到一个方法,

  他编辑一条朋友圈打算众筹,

  还发了一个定位在成都的浣花溪。

  好在,杜甫的朋友都比较慷慨,

  不久之后就有人送来了建房款,

  作为诗人,杜甫对环境要求挺高,

  先后在朋友那里要来桃树苗、竹子、果树等,

  来装饰自己的院子。

  漂了这么多年的杜甫,

  总算有房产了,日子也开始滋润起来,

  闲时就到青城山散散步,

  去周边的名胜古迹旅游一番,

  还要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

  喝得开心了,请隔壁的大爷喝一杯: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广德三年,严武去世了,

  此时已57岁的杜甫,

  在成都生活了多年,

  终于想要回到老家,落叶归根。

  公元770年,杜甫踏上回家路途,

  在前往衡州的途中,不幸遇到江水暴涨,

  只得停泊方田驿,虽然饥寒交迫。

  但杜甫归心似箭,

  未等到洪水退潮,仍坚持继续前行,

  后来在顺流而下的途中,

  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他的遗体,由后辈千里迢迢运回河南老家。

  好在当时的墓地是不限购,

  杜甫这一生,

  终于有了安定的归宿。

  杜甫这一生有遗憾,

  在最后的奔波期间,

  一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道出心中的苦闷和忧愁。

  杜甫很现实,在他的笔下,

  他所看到再美的事,再美的人,再美的景,

  也能从甜中捡到玻璃渣。

  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

  尽管他并不是救世主,

  也不是平定战乱的军人,

  但他的才华,

  在那个乱世的朝代添加了不少的光彩。

  

  相逢恨晚,『星标』长情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