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过辩论赛,我不喜欢辩论赛,因为到最后你会发现,人们之所以能辩论得起来,是因为他们各自的思考刚巧在同一个层面上。所以总是有得辩,也总有进攻和防守,看起来打得不亦乐乎。然而,只要是在这个辩论过程中有一方稍稍往上一跳,或者往下一钻,跳脱刚才大家肉搏所在的那个层面,对方很可能立即就偃旗息鼓,因为如果对方还算是个诚实的人,他会因此意识到自己先前的考虑不够深入通透。
最近有人找我判定一个论点:读书究竟应不应该是功利的?传统上人们都认为读书应该是非功利的,以免影响拓宽眼界,开放头脑。不过有人出来唱反调,坚称读书就该是功利的,每读一本都应该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如此一个人才能通过读书持续精进,提升自我。最后,也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很奇怪的落脚点,不是么?不过好像这样能唤起更多支持?
在我看来,这种辩论就毫无意义,空有一个彼此辩难的外表而已。我可以问功利派一个问题:那你功利读书读出了点什么?我也可以问非功利派一个问题:那你非功利读书读出了点什么?相信两方怕都会觉得有些尴尬,因为论点需要论据支持,但双方明显都是在打嘴皮子官司。正因为读得不够,所以总在这样的话题上来扯。
但我可以就着功利读书的观点再深入下去一点:既然说功利读书才能持续精进,提升自我,那么,怎么知道自己读的书就能够自我精进?怎么知道自己读的书不是在毁了自己?功利读书如何确保自己有这样的眼光,有这样的头脑,拣选出合适自己的书来?书山无路,功利读书怎么找到了这条笔直的大路,避开所有陷阱和歧路去登顶?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在一个理想状态下,一户人家应该有自己的藏书。父母一辈完成了教育和自我教育,在书山文海里遨游过,凭借他们的智慧开辟了一条小径。然后,他们把这条小径作为家传,教给自己的孩子。其中,包括一些必读书单,一些书籍的阶梯划分,以及一个现代人应该有的知识范围和对应的书目。这样,无论孩子要功利性读书,还是漫游式读书,他们手里终归是有个罗盘,想功利才功利得起来,想漫游才找得到边界。三五代人那么传下去,这户人家就有了读书的大本营,在大本营门口插满路标,指示后人应该前去哪一个合适自己的方向。
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现实环境是我们身处一个不到5%人口拥有大学文凭的国家。受过完备教育的人如此之少,更不用谈有什么家传,这时候谈什么功利性读书,谈什么自我精进,是不是有点太过一厢情愿了?
我们真实的处境,是把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路压缩在几十年时间里强行军走过一遍。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突然演进到了工业化国家,从遍地农村突然进入城镇林立。如果1980年代有网络的话,这个国家当时的网络上还在讨论《易经》、气功、胸口碎石、《黄帝内经》、特异功能。而现在人们在讨论法律文书、基因检测、医疗保险、网络隐私、金融杠杆、股票债券,所有现代社会的一切。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所有人都是现代社会的“初代移民”,几乎是一下子从传统农业社会空降到了一个现代社会。
面对这个变化多端的现代社会,我们有几家几户可以说自己拥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家学足够引领一个年轻人用最短的时间理解这个社会?帮助他认识社会如何组织,如何运转?以及如何在这个社会里找寻合适自己的位置?靠什么?《吕氏春秋》?《资治通鉴》?还是《曾国藩家书》?没有,大家自己都在黑地里自行摸索,跌跌撞撞地不断总结分析,试图摸清一点门道。
所以,关于现今这个世界我们从自己家里得不到什么帮助,从过去也得不到什么帮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自己开始,探索现代社会,理解现代社会,摸索在其中存在的所需。换句话来说,祖宗在这个问题上帮不了我们,也仰仗不上,唯一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做祖宗。一切都是从自己这里开始,建立以往经验所不能涵盖的所有事物:
如何装修一套居所,里面一定要有什么,一定不能有什么;如何养育一个孩子,过程中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何持续学习新知,如何降低生存风险,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如何保持职业技能等等等等。你是现代社会的初代移民,你自己做了后人的祖宗,那么就得你去踩坑,你去冒险,你去尝试,你去总结。你和你的后人相比,肯定不得不去做大量无用功,不得不浪费许多时间和经历,不得不走弯路绕远路甚至回头路。而且,即便不是为了后人,单纯是为了你自己,这样的过程都需要你一个人走过。如此,你才能成为这个现代社会里稳定坚定的居民,不会被变化轻易甩出去。
大多数人做不了有祖宗荫庇的幸福后人,只能选择成为将来荫庇后人的辛劳祖宗。回到一开始的辩论上来,哪里轮得到你我功利性读书?身为祖宗,只能尽量多读一点,然后才知道取舍,为后人节省时间。也只有这样,才有所谓“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你懂一点现代金融,能够帮父母避免被骗光养老金;因为你懂一点现代医学,能够帮父母选择真正有用的保健品;因为您懂一点现代科技,能够帮父母提升一下居家生活的质量和便利性……你看,这个高度我也能上。
如果我们始终局限在讨论读书的方法论,分析功利性读书和非功利性读书的好处坏处,大概永远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双方也很难说服对方。因为争论到最后,其实是性格、性情之争,无关真假对错。所以,不如我们来讨论一下关于祖宗的话题,也许在方法论层面上的争论就变得没那么重要,甚至不再构成一个论题。
2020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