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是一本由[美] 保罗•史托兹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页数:20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逆商》读后感(一):逆商
所有人都会遭遇逆境,成功与否在于一个人作为攀登者的底色——选择迎难而上并持续成长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最可怕的是迷失了继续前行的方向且手足无措。如果我们知道为什么而活,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我们就可以面对任何逆境。 如何才能拥有触底反弹的能力?《逆商》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逆商》读后感(二):化困境为机遇
1.登顶前不要估量山有多高。登顶后你就知道这山是多么的矮小。达格·哈马舍尔德
2.有时候,你会看到他们跟扎营者混在一起,但攀登者在那里是为了重振精神、恢复体能,然后继续攀登,而扎营者则是留在那里。对于攀登者而言,营地是驿站;对于扎营者而言,营地是家园。
3.攀登者明白,逆境是生活的一部分,逃避逆境就是逃避生活。
《逆商》读后感(三):人生的韧性
记得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但我想说的是,保持思想的灵魂又是一件何其艰难的事情,生活中的现实和逆境每一件都会让我们捉襟见肘、难以应对。可能生活的本质就是应对和处理这些逆境和顺境,相比于顺境,逆境应该是更难相处的。《逆商-我们该如何应对坏事件》会提到一些与逆境相处的心态和方法,如何来增加自己处理困难的能力,增加对生命力量和韧性的感知。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加从容的去生活,更加平静的去面对逆境。
《逆商》读后感(四):逆商,口头笔记
是在面对逆境时的能力,然后的话书中有说到三种人,第1种是放弃者,第2种是扎营者,第3种是攀登者。 怎样可以成为一个攀登者? 树叶是我们的外在表现,树枝是我们的才能和渴望,树干是致力健康品格,树根是基因家庭信仰, 而逆境有三层,第1层来自社会。第二层来自职场,第3层是来自个人。 在面临逆境的时候要避免三个岔道,第1个岔道是避免登山者成为扎营者。第2个岔道是科技万能,第3个叉道是打鸡血,感官隔离。第4个岔道是无助无望的循环。 逆境的三大理论支柱, 第一个是认知心理学,只有你改变了自己的看法,那才会有发生改变的时候。习得性无助,是做什么都没用的想法内化,放弃了对不确定事件的掌控。第二个是健康论。第三个是脑科学,改变是可以瞬间实现的。 逆商的4个维度,core。 第1个,掌控感 第2个,担当力 第3个是,影响度 第4个是,持续性 提高逆商的4个工具。
《逆商》读后感(五):逆商与做自己
本书督促读者做一个勇于面对逆境的人,但也常有道理告诉我们要做自己,那如果我恰好是一个怯于面对逆境的人,我是该做自己呢?还是该通过读这本书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勇于面对逆境的人?
所以这本书的受众是那些不甘于怯对逆境的人,那些甘于怯对逆境的人,是不会认真的读下去这本书的。
这跟成功学是一样的,去读成功学的人,本身就是渴望成功的,去读本书的人,本身就是想要直面逆境的。
但是书不会在开篇先说明“本书适合想改变自己成为能够直面逆境的人阅读”,它不需要说明,因为这是显然的道理,不需要说。就好比红楼梦不会说“本书适合喜欢读红楼梦的人阅读”,一本如何做木匠活的书不会说“本书适合想学木匠活的人阅读”。
而逆商这样的书,读书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个前提,读书的人并没有真正想过自己到底想不想变得勇于直面逆境,哪怕付出代价也想那种。
全书都只在讲如何提高逆商,可是,每提高一点逆商,你就得付出一些代价,执着、不服输、不认命,能做到这些你也就失去了批评自己的能力,然后容易自视过高。
所以,还是要做自己,如何做自己是最核心的问题,提高逆商只是为做自己服务的,如果提高一下逆商有利于做自己心中的那个自己,那就读读吧。
《逆商》读后感(六):应对逆境的能力
慕名而来。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还以为是一本励志书。 在我认为,看励志的书籍是最浪费时间的。励志的话总归都是由资本家说出的,例如996风波,抖音网红等等。其原因显而易见。 所以每次看到人家发“最差不过是大器晚成”“不死终将出头”等等,看的我都乐呵呵的(~_~;)。因为在我看来 有时间看那些励志的鸡汤(包括所谓的毒鸡汤)还不如静下心来,下两盘围棋。远不如脚踏实地学一些技能,继续体会人生,增长经验。 有些跑题。因为在看到书名的一瞬,想的有点偏。(可能因为目前格局太小。) 逆商就是应对逆境的能力和反应,智商和情商固然重要,如能够再辅之逆商,那一定是一位精神饱满的优秀者了。 书中提到了应对逆境的方法:LEAD 即倾听,探索,分析,做事。进而辅之分心法/渺小化(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很宏大的环境里,例如历史的长河里,例如大海面前,例如北上广最热闹的集市区等等,发现自己真的微不足道,那么,所谓的逆境就更不值一提了。) 许多人喜欢说21天养成习惯。“你用了多长时间学会让自己的手不碰滚烫的炉子?”改变是可以瞬间实现的。 要改变习惯,就必须从大脑的意识区域开始,达成新的认知,塑造新的习惯。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工具类用书,对理清思绪有较大帮助。推荐阅读。
《逆商》读后感(七):部分章节心得
第一章,人生就是在攀越一个又一个逆境。文中提到逆商决定了在逆境面前屹立不倒、继续成长还是会受创或者崩溃,利用放弃者、扎营者和攀登者引出面对逆境的三种态度。 为什么高智商的人也会做傻事?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中曾提出过一个思考的模型,大脑I和大脑II的运作模式,以及三种心智认知模式。来看一道题,球和球拍的价格总共1.1美元,球拍比球贵了1美元,球的价格是多少?大脑喜欢偷懒,这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缺乏,而文中说世界通用预测成功的指标是,情商、智商、逆商,未免有些武断 丁尼生说,去奋斗,去追求,去发现,不要放弃。我想补充一下,不要害怕失败。做一只飞蛾,勇敢地追求光和热的温暖,可能会受伤,但是也会成长。 文中说成功的定义应该是:不畏艰难险阻或其他逆境而努力前进和攀登,去履行一生的使命。我则更喜欢叔本华所说,人生没有意义。一生的使命是什么?可能终其一生都想不出来,可能终其一生都碌碌无为,平平淡淡,还有何使命可言?攀登的意义在于终生的自我成长和进步,这点我倒是很赞同,人生不免有困惑,带着困惑终生学习终生成长 第二章,我们身处逆境的时代。文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论述人生可能遇到的大量困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困境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谈谈自己对于逆商的理解。之前和朋友讨论过关于度的问题,人生有原则,这个原则可以简略地称为“度”,用于指导人生各项行为,人生的各项事情可以在度的指导下完成,也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所发生的事情超出了度的考量(即之前未曾考虑过该方面的原则)则可能陷入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困境,或者称为逆境。如何克服这一情况,需要多方面的思考,文中概括为逆商吧。当我们无法应对逆境时,可能就会产生诸多负面情绪,影响我们的生活,或许这也是我们需要战胜逆境的原因之一吧。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道理都能懂,可是要做到,真的很难
《逆商》读后感(八):《逆商》阅读心得#第一天#
滴!跟着读书会7天共度的第一天打卡。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想法的。
今天阅读的是第一和第二两章,前两章的一些对于逆商的解释,对于逆商也从三类人对于成功追求来叙述,一类是放弃者,对于一开始面临的困境就被打倒了,书中也有对于这类人的批判和中肯的看法,放弃者在他人看来,就是loser,被他人所不耻,放弃者中为此次放弃而后悔的大有人在,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可能放弃者看到了自己对于此事的不擅长和不乐意,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放弃者可能会在别的地方有很好的发展,也就是说这是他处理事情时候的逆商。就像有人说大家都不认同我的看法观点,我觉得很正常,三观不同么!所以说也就是说放弃者对于逆境的逆商运用不同他人罢了。第二类是扎营者,我觉得这类人是现实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他们会为了一点荣誉和利益,会暂时习惯安逸,可能他们也会有积极向上的誓言,但是看到周围人也是这个样子,甚至看到了放弃者,最后习惯安逸,而真的到攀登的时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类是攀登者,这类人忍受了大家看不到的艰难险阻,出于对优秀者的崇拜思想,还是得点个赞的,攀登者可以说是成功者,他们看到了山顶的风光,尝到了登顶的喜悦,可以说逆商是很高的。这类人往往面对事情都很难阻挡他们,举个例子,985和211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大学院校的学生,从很多方面可能看到,985和211的学生天天泡图书馆,普通学校的学生天天泡寝室,不是说在寝室不好,这里想说的是,攀登者不会局限于一次攀登,每一次都是攀登,因此他们会越来越优秀,所以差距因此就产生了,这正是因为招生单位喜欢名校学子的原因了。第二章提到的一条危险的岔路是打鸡血式的励志,这也就是现在有些东西一开始口号喊的响,最后都销声匿迹了的原因,举例一个擅长跑长跑的运动员来跑马拉松,他只要一直坚持自己习惯的速度,最后肯定会成功的,如果他一开始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长跑,中途估计就不行了,最后让他完成比赛,也是难为人家了,打鸡血就是这个样子,但是我们有时还是会喜欢打鸡血式的激励,因为人都喜欢听好话,人都有向上的动力的,但是这个动力会被时间和艰难越磨越掉,而这估计就是考验人的逆商了吧!以上内容都是个人见解,本人学识粗浅,如有不当和异议,还望各位书友,老师不吝赐教。
《逆商》读后感(九):逆境使人进步,逆商助你成功
逆境使人进步,逆商助你成功 读《逆商》 ——听雪7801 人生在世不称意,十有八九。逆境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如何处理,如何度过?所以,现代社会中出现了,成功的因素,除智商,情商外多了什么?答案是逆商。什么是逆商? 这正是本书的要讲的,是基于众多顶尖学者的重大研究调查,还借鉴了认知心理学、心理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生理学等学科,还包含了各种实践观——科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经过世界各类组织中成千上万人的多年的实践检验。你我都将从中了解到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成功。我们对于成功的认知将有突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成就主要取决于逆商:逆商能反映出你抵御逆境和战胜逆境的能力如何; 通过逆商,能判断出谁会战胜逆境,谁会被压垮; 通过逆商,能看出谁会超常发挥、超越潜能,谁会无能为力; 通过逆商能看出谁会放弃,谁会获胜。而逆商会以下面三种形式。 第一,逆商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框架,用于理解和提升成功的各个因素。 第二,逆商作为一系列衡量方法,用于评估人们应对逆境的反应模式。这些潜意识的行为模式如果不受抑制就会伴随你一生。 第三,逆商作为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工具,用于改善人们应对逆境的模式,最终全面提升个人效能和职业效能。这些技能,将指导人们如何将之运用于自身、他人及其所属组织中。 逆商的这些形式——新的知识框架、衡量方法、实践工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通过此体系,可以去了解和改善日常的基本模式,助力其培养自己的抗逆力。逆商 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标准助力上进的工具,她始于个人,却超越个人。因此此理论、衡量方法和工具同样可以提升效能。 普通人也好,明星,伟人,银行家,艺术家等等,生存的环境虽然不一样,但是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会出现逆境,如何处理?这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抗逆性的因素之一就是心理认知,心理韧性。它不但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还有可能影响我们身体和心理健康。 认识和学习逆商,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不管你能确定多大的成就,逆商就是重要决定的因素之一。
《逆商》读后感(十):处于逆境时代,我们该怎么做?——读《逆商:我们该如何应对坏事件》
文/岸晓风
狄更斯曾经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很不巧,我们也生活在一个“逆境”时代。一项调查显示,对于经历过战乱、经历过大萧条、经历过饿肚子的老人们来说,他们也认为,现在的生活艰难,而且是越来越难。放眼我们的周围,绝望正在抽走组织、机构、家庭、学校和孩子的活力,耗尽了我们的心力和灵魂。
的确,观察我们的周围,大多数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在尚未达到自己的极限或竭尽全力之前,便中途放弃了。甚至有的人尚未付出就直接放弃了。所以《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的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才告诫世人:懂得如何应对负面情况比设法拥有“正面心态”重要得多。所以,很多人才对成功进行了重新定义,成功应该是:不畏艰难险阻或其他逆境而努力前进和攀登,去履行一生的使命。
那放弃的人就一定感觉好吗,其实不是。曾有一句诗这样写道:“在所有伤感的语言或文字中,最伤感的是:‘原本可能做到’。还有的诗句写道:啊,到生命终结时才意识到自己从未活过。多么悲哀的事情。
那么,应该怎么应对这个逆境的时代呢?
逆商理论的提出者,也是逆商测评、逆商发展项目和工具的开发者与研究者保罗•史托兹博士的《逆商》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简单来说,可以称之为“LEAD”工具。
L就是listen,倾听自己的逆境反。有时候我们对于逆境的害怕其实是一种焦虑和担忧,真正把逆境“喊出来”或者是列出来,也行会突然反响逆境也不是那么可怕;
E就是Explor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这可以称之为担当力,即使逆境并非因你而起,你也有责任做点什么,担当并不意味着过分自责,而是要担责解决问题或采取行动;
A就是Analyze,分析证据,这是一个简单的质疑过程,让人可以审视、质疑并最终拜托自己逆境反应中的消极部分;
D就是Do,做点事情。有了前三步的准备和铺垫,此时采取行动一定是有效的、精准的。
当然,本书中不仅论述了如何提升自己的逆商,也有如何帮助他人提高逆商、推动组织提高逆商的经典论述。掌握了逆商的工具和方法,提高逆商将不再是挑战,而要战胜挑战后的成就感和对于生活的信心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