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不知道啥时候飘然而至,接着就是噼噼啪啪打着遮阳篷了。那声音早已盖过了雨声。渐渐地,天色却明亮了一些。儿子此刻已经坐在初中的教室里了。不一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促了。
秋雨总是一阵凉过一阵。今天却依然有点闷热。室外的家长们焦躁吗?看那神情似乎也不尽然。很多人对于自己孩子的情况也不一定真的有数。看他们的眼神有很多飘忽不定的东西。我的心间也走过一阵焦虑。这孩子听课倒是认真就是动作不够快啊。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速度是一个问题呢。
下午我陪他去学校的,他呢也不着急,慢慢跟着后面。忽然我一回头,看见他朝我笑着,那背着书包的模样已经俨然就是一个中学生了。(那小学书包已经换下,代替的是一个中学生的书包。)那一刻,忽然感到儿子的童年已经走得很远了。
窗外,雨还在下着。
孩子却不见归来,去哪里了呢?
可能是跟同学玩了,暂时不想了。
就随手拾起一本宋词,跟着抄写起来,那些熟悉的句子,读着心里总是满是感慨。文字的魅力可以跨越时光的暗流,一直把我们温暖。李清照的那清纯的《如梦令》,苏轼的《赤壁怀古》,周邦彦的那种委婉,陆游的那种幽怨的《朴算子咏梅》,读着每个句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人生画面。汉语的魅力恰在这里。暂时地忘记俗人的烦恼,与他们交流。在一种苍凉的感觉中,文字还能够保留生活的温度。记录一种人的情绪。诗人也罢,词人也好,他们的人生多数不是那样如意。因为如意久了,生活的感觉会慢慢丢失。反而不需要依赖文字的抚慰。就说李清照吧,晚年的颠沛流离恰好使得她作品真正升华了。人世悲苦尽显期间了。有了更多的烟火味道。
假期里也读了一些书,是匆匆的。没有品味鉴赏。而读词必须得细细品味,读到每个词的背后,那种感觉才可能更加深刻地被挖掘出来。
那梅花已经够孤寂了,开在驿外偏有断桥做伴。凄婉的基调由此奠定。又是黄昏时节,风雨来袭好不烦人呢!
那一边是一位失意的公子,在凝视这孤寂的梅花,不是看花,就是在看自己的那种失落的心啊。
年轻时,心爱的婉表妹,却因为母亲的厌恶不得不放手。婉表妹不久撒手人寰,而陆游的心,却一直不能释怀。政治的失意,抗击前线的失败,抑郁不得志的失望。谁还在意这样一株开在断桥边的梅花呢?
一首词,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必须要联系着一段人生。陆游的人生就是聚集在梅花里了。
忽然门开了,儿子回来了。
“你这孩子去哪里了?也不跟我说一声。”
“在学校打乒乓球啊。”
“是吗?我还不知道呢。赶紧准备吃饭,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吧。”
“好,我会安排好的。”
就是这样一下子回到现实。
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