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反思”

  普通的教师很难创造理论,更多的是运用理论,而所要运用的理论,也是一点一点明白和理解的。教师所用的,更应该是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实践多了,反思多了,我们就会不经意地发现,我们的好多想法和做法,恰恰和好多自己并不知道的理论相吻合。如此一来,我们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了理论,发现真理。

  是的,作为一线老师,整天埋头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凭自己的经验积累,去粗存精,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一线老师有的是教学成功和失败的例子,但是成功与失败的深层原因却无法剖析,因为缺乏理论的支持。我可以这么说,当老师们走出师范的大门,很少有人专心去读一本本教育专著。为了完成论文写作,一定有人去找这些教育专著,只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或寻找几句教育专著中的理论,为自己的论文润色、添彩而已。如果还有人能潜心看理论书,那些人不是成为专家就一定是同行的佼佼者,会成为所谓的“科研型教师”。

  一个人如果不是出于内心需要,看那些枯燥的理论书实在是一种浪费。书虽然翻完,如果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没有与实际相联系,理论还是理论,不会内化为自己的。

  当一线的老师,看到了一个理论后,发现与自己的实践是那样的相似,她(他)就会关注这个理论,为我而用,使自己的教学在这里理论的指导下更趋完善。为什么张文质老师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深得一线老师的喜爱和追随?其实他的理论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是异曲同工,因为张老师的身体力行,因为张老师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所以我们更愿意有领头雁带着。教学理论被教师接受也需要一个磨合期的,因为每个教师都有一个成长过程。

  那天在书店看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我惊讶,他话里揭示的道理,不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课堂改革吗?语文教学抓住文本整体,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语言,在阅读中体会情感,注入情感。现在流行的抓主要句子读读品品文章,不是赞可夫就倡导的吗?还有师生关系的论述,他说孩子的心是最敏锐的,教师对学生的好恶,他们都能体会到。这书我还没看完,他结合教学实践娓娓而谈,常让我兴奋不已,那个时候的他就有这样的高见了,不愧是教育家!

  教学的原理,跟武功修为一个理。《九阴真经》囊括天下武学,只因各派武功练到一定境界,道理是相通的。如果有人对古今中外教育家的理论进行提炼总结,一定也是一个理。就如教育理论的树干不会变,多了些丫枝、树叶,看上去这棵树更有生机而已。我以为,成功教育离不开一个“爱”,离不开一个“自然”,但如何把握就是一个“度”字。教育教学是多方面的事,所以有千差万别的教育现象,所以无法一言而概之。每一位老师只能在自己所居的教学环境中凭个人的才学和热情教学,在实际中悟道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